586太平洋

美國人擔心日本人做出不理智的決定,其實是有道理的。如果他們是李樂這樣的穿越者,他們就會充分的瞭解到日本究竟會多麼乾脆的發動太平洋戰爭。

日本大本營會用最不光彩的偷襲手段,搶先發動戰爭。他們會擴大戰爭到整個太平洋,任何人都不會倖免。

因爲李樂這個變數的出現,日本最終沒有加入到軸心國之中,卻獲得了軸心國的技術支持與幫助。這給了日本很大的勇氣,讓它敢於在關鍵的時候挑起更大規模的戰爭。

在中國地區的勝利,讓日本嚐到了擴張的甜頭。可同樣是在中國地區的侵略,讓日本陷入了戰爭的泥淖之中。

前文就已經強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是比拼三大基礎工業原材料的一個過程。

日本在佔領了中國東北和朝鮮等地區之後,卻無奈的發現,他們沒有找到任何可以刺激本國工業經濟的資源。

東北三省那個時候只有煤礦和鋼鐵,日本急需的重要戰略物資,也只有鋼鐵一種罷了。

剩下的橡膠還有石油資源,實際上日本依舊是不足的,這也是日本被美國扼住了喉嚨的主要原因。

根據披露出來的相關文件,真實的歷史之中,美國和日本有關太平洋戰爭之前的談判,內容簡直就讓人不忍直視。

都認爲美國開出來的條件,一定是刺激日本,讓日本無法忍受,才最終導致了珍珠港事件的發生。

可是事實上卻根本不是如此,美國和日本談判之中,甚至開出了讓日本人都覺得有些寬鬆的條件。

在美國給出的底線中,日本只要撤退到九一八事變之後的控制線,交還中國部分被佔領領土之後,美國就願意與日本維持和平。

聽一聽!這就是美國這個世界警察所謂的公平:在1940年的時候,它甚至願意和日本妥協,瓜分中國拖延戰爭的到來!

相反,是日本最後不願意接受這個條件,才悍然發動了珍珠港襲擊,拉開了美國和日本太平洋之戰的序幕。

作爲一箇中國人,如果這個時候不爲兩條瘋狗咬起來而鼓掌,都對不起這麼精彩的一段歷史。

日本就這麼貪心不足,寧願堵上國運,都不願意白撿一個東三省和朝鮮麼?事實上也不是這樣。

實際上日本當時是願意與美國簽訂這份和平條約的,可是軍方卻有另外一份顧慮。

身爲大日本帝國的軍人,他們是有義務要保證自己的國家不會受到任何威脅的——至於威脅不威脅別人,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在日本軍方看來,美國人給的條件雖好,可卻有一個致命的漏洞:資源!

日本當時的石油儲備,大概足夠日本軍隊使用1年的時間。這是一個極限,也是日本一直如鯁在喉的弱點。

如果與美國簽訂了和平條約,日本從大部分中國國土上撤軍,耗費的石油當然八成也要日本自己承擔。

一來一去,這中間估計就要耗費半年的時間。等到日本結束了撤軍,美國人突然翻臉了,那誰來保證大日本帝國的安全?

到了那個時候,日本的石油只夠日本抵抗半年的時間,半年的時間一過,整個日本就會崩潰,任人宰割毫無還手之力。

把國家的命運擺在別人的案板上,這是日本軍方無法容忍的。所以在最後的關頭,日本軍方提出了一個讓日本高層頭疼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現在開戰,我尚且可保帝國三年無虞;若一年後美帝毀約,帝國將如何自處?”

如此尖銳的問題,讓官員還有將領都無法回答,大家想來想去,決定還是賭一波國運才符合自己一貫的風格。

美國人萬萬沒有想到,他們提出的優厚條件,依舊沒有能夠打動日本政府,人家早就在想着開戰的事情,根本沒有考慮所謂的和平。

當然了,按照今時今日美國的表現推斷,如果日本真的在1941年上半年撤軍,美國也會在1942年左右開戰,打日本個措手不及的。

至於說打敗了日本之後,會不會把日本佔領中國的領土都歸還給中國,那就只有天知曉了。

兩國之間的恩恩怨怨暫且不去分析,先來說一說日本準備對美國作戰的這個決策。

日本在北上諾門坎的時候受挫,陸軍方面不再堅持進攻蘇聯的最初計劃。

打蘇俄時候的各種陰影,讓陸軍心裡沒底。所以當海軍提出要去找美國人晦氣的時候,陸軍反對的聲音很微弱。

另一個促使日本南下的重要原因,其實還是和至關重要的資源有關係。

即便是蘇聯軟柿子一個,日本進攻蘇聯卻沒有多少好處可撈取:西伯利亞如此廣袤的寒帶地區,同樣是沒有多少資源的。

沒有石油以及橡膠資源,強大的海軍無處施展,蘇軍戰鬥力比估計的要強悍,這些都讓日本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南部地區。

至少,在菲律賓緬甸等地區,那個時候是有石油資源可以開採的。而橡膠資源同樣豐富,這恰好彌補了日本的短板。

所以,在擬定作戰攻擊目標的時候,南下的聲音壓倒了北上的聲音,日本最終決定要和美國這個強大的對手過過招。

按照日本的推算,歐洲紛亂的戰局,已經擾亂了美國的戰略部署。德國在蘇聯橫衝直撞,讓美國不得不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在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日本只要在太平洋上取得優勢,他們就有相當大的可能,拖到美國議和,體面的結束戰爭。

很多人有一個誤區,認爲日本打美國之前,沒有清楚的意識到美國的強大。

事實上正好相反,日本在戰前非常正視美國的強大,並且爲對付美國的強大,精心的設計了一整套的海軍戰術體系。

都認爲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戰略很幼稚,可日本確實是精心的在戰前,就準備了一整套應對美國的辦法的。

從一開始日本就沒打算登陸美國本土,它擬定的戰術,是一套進攻轉防禦的戰略防禦體系。

日本高層早就意識到了美國的強大,所以他們的計劃非常簡單:偷襲然後閃擊,在美國人反應過來之前轉入全面防禦。

偷襲珍珠港,幹掉美國的主力艦隊,然後迅速南下,攻佔原材料產地,最終在太平洋上,依託聯合艦隊實施機動防禦,拖垮美國——這纔是日本的完整戰略體系。

在這套戰術體系下,核心的新式戰術,就是長矛魚雷以及零式戰鬥機部隊!

開戰之前,日本圍繞長矛魚雷擬定的艦隊戰術,用來對抗美國的戰列艦部隊。

如果一旦日德蘭模式的艦隊決戰出現,日本就會用巡洋艦來一波長矛魚雷的突擊,搞定美國的決戰艦隊。

而依靠零式戰鬥機的大航程與輕巧靈活,日本可以在太平洋的島嶼之間實現戰鬥機的轉場的快速支援,形成局部優勢防禦。

一旦讓日本完成自己的戰略計劃,那麼美國無論進攻哪裡,都會遇到日本陸軍的頑強防禦,遭受優勢的日本戰鬥機的消耗,並且在奪島戰鬥膠着的時候被聯合艦隊夾擊。

夜裡美國艦隊會被擁有長矛魚雷的日本巡洋艦部隊偷襲,白天他們將面對大航程的日本飛機的貼身照顧……

只是隨便想一想,日本高層都覺得自己勝券在握了!而唯一讓他們擔心的,就是開局能不能取得優勢!

所以,他們纔會如此精心的策劃珍珠港;所以,他們纔會篤定自己在取得了優勢之後,就立於不敗之地。

真實的歷史中,日本失敗在了三個環節之中:第一就是他們沒有完成計劃中的防禦圈部署,在爭奪防禦圈最後一個環節中途島的時候,遭遇了慘痛的失敗。

第二就是日本人預料之外的航空母艦的崛起,讓日本精心準備的各種戰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第三點,就是美國潛艇的使用,受到了德國潛艇的啓發,堅持破交戰,癱瘓了日本的海運,終止了日本本土的工業造血能力。

而在被李樂改寫的時空之中,日本握着的優勢可要比真實的歷史時空中更大。

德國現在已經幹掉了英國,這讓美國不得不真的轉移注意力到歐洲去。

與此同時,日本拿到了德國人的“情報”,知道了美國的戰鬥機的弱點。

有了這些沒有的優勢,日本大本營認爲,他們掌握的優勢更加巨大,可以順利的渡過之前爭取優勢的戰爭前期。

在篤定了這個事情之後,日本高層就對攻擊美國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更有信心了。

同時,德國在歐洲的一系列勝利,也刺激了日本投機的心裡。他們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瓜分英法美在東南亞的勢力了。

不過話說回來,實際上美國高層腦袋裡想的東西也差不多少:他們也在夢想着毀滅日本肢解中國,好把廣大的太平洋,變成他們家後院裡面的游泳池……

895看似強大的軸心國艦隊145再入埃及311這是你們必須要做的388面對難題506羅切斯特突圍戰876艱難的選擇469戰爭一觸即發1160實驗虎215聽我把話說完62攻擊開始67再來一次233本哈爭奪戰423防禦的取捨得失84不上當1145恐怖的生產263東線緊張949焦炭999戰爭沒有結束594赫魯曉夫1084倒黴的艦長466日期將近164地中海戰略870那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麼45元帥們569沒有什麼好驕傲的57雙方的增援919幫忙135機械化步兵師922不一樣的蘇軍71情報部門的英雄229排除一切不可能424運輸大隊長1209回家的路323龐大的攔截艦隊484我竟無言以對673戰鬥在繼續237苦戰本哈978血與火的城市1092前線的子彈622調查小組98追獵者413龐然大物663德國人來了359幸運的潛艇633王牌肩並肩373王牌的空戰550捱打594赫魯曉夫352鐵血宰相146難道要人少才能打勝仗763安心124亡羊補牢487災難一樣的下午三點1060打得好631學校343後知後覺998噁心人74合適人選624爲什麼停下來735豹式坦克改進型801可恥的選擇446這個海邊113看見了希望223一切爲了美利堅1104虎頭蛇尾275圖靈的死活832狗一樣幸運497管風琴的演奏923紅特卡奇坦克戰1223飛機向西744勝利後撤退494黎明544卡爾尤斯的首秀108潛艇之歌1192集會82目標倫敦1139百聽不厭508羅切斯特易手384最偉大的外交家847猜對了796洗白281鋒利1005猜透了81企業管理大師1068美軍的攻擊1052戰死在莫斯科971期待轉機902古德里安的突擊825好戲651鐵板上的裂痕194誰給了希特勒一把刀1058第二次1077忙碌的甲板136新武器500先下手爲強497管風琴的演奏758新的兵源194誰給了希特勒一把刀766蘇軍反擊354胡德
895看似強大的軸心國艦隊145再入埃及311這是你們必須要做的388面對難題506羅切斯特突圍戰876艱難的選擇469戰爭一觸即發1160實驗虎215聽我把話說完62攻擊開始67再來一次233本哈爭奪戰423防禦的取捨得失84不上當1145恐怖的生產263東線緊張949焦炭999戰爭沒有結束594赫魯曉夫1084倒黴的艦長466日期將近164地中海戰略870那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麼45元帥們569沒有什麼好驕傲的57雙方的增援919幫忙135機械化步兵師922不一樣的蘇軍71情報部門的英雄229排除一切不可能424運輸大隊長1209回家的路323龐大的攔截艦隊484我竟無言以對673戰鬥在繼續237苦戰本哈978血與火的城市1092前線的子彈622調查小組98追獵者413龐然大物663德國人來了359幸運的潛艇633王牌肩並肩373王牌的空戰550捱打594赫魯曉夫352鐵血宰相146難道要人少才能打勝仗763安心124亡羊補牢487災難一樣的下午三點1060打得好631學校343後知後覺998噁心人74合適人選624爲什麼停下來735豹式坦克改進型801可恥的選擇446這個海邊113看見了希望223一切爲了美利堅1104虎頭蛇尾275圖靈的死活832狗一樣幸運497管風琴的演奏923紅特卡奇坦克戰1223飛機向西744勝利後撤退494黎明544卡爾尤斯的首秀108潛艇之歌1192集會82目標倫敦1139百聽不厭508羅切斯特易手384最偉大的外交家847猜對了796洗白281鋒利1005猜透了81企業管理大師1068美軍的攻擊1052戰死在莫斯科971期待轉機902古德里安的突擊825好戲651鐵板上的裂痕194誰給了希特勒一把刀1058第二次1077忙碌的甲板136新武器500先下手爲強497管風琴的演奏758新的兵源194誰給了希特勒一把刀766蘇軍反擊354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