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

一九四一年的‘春’節剛剛過去,馮承乾就見到了一位遠道而來的老朋友,即代表德意志第二帝國前來與中國協商軍事問題的特使,帝國海軍參謀長雷德爾大將。

爲了來到中國,雷德爾很費了一番功夫。

從帝國出發後,雷德爾先是去了西班牙,然後達成一艘西班牙的郵輪前往阿根廷,再乘飛機去了智利,最後達成一艘懸掛葡萄牙國旗的郵輪橫渡太平洋。爲了保密,雷德爾甚至喬裝成了一名旅行家。

受地理環境限制,中德在軍事上的合作一直不太順暢。

雖然在大戰爆發前,德意志第二帝國向中國提供了大量軍事技術,而且都是當時最先進的軍事技術,比如bf-109e戰鬥機、ju-88a中型轟炸機、四型遠洋潛艇的設計圖紙、四號坦克的生產線等等,但是在大戰爆發後,中德的軍事‘交’流全面中斷,僅能通過電報發送一些基本文件。

有趣的是,雷德爾萬里迢迢的趕來,不是來送禮的,而是來向中國求助的。

當然,雷德爾也沒有忘記帶來一些中國軍方夢寐以求的軍事技術。比如,中國海軍與中國空軍一直想得到的大功率發動機的設計圖紙與製造標準,還有中國陸軍最欠缺的重型坦克的設計圖紙。

雷德爾想得到的,是中國在航空工業領域的一些先進技術,特別是轟炸機的技術。

別忘了,在一九四零年底,西飛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架四發重型轟炸機就已上天,而且在試飛中的表現非常不錯,完全達到了空軍與海軍提出的戰術標準,在某些領域甚至大大超出了軍方的要求。

後來,這種轟炸機被命名爲“金鷹”。

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相比,中國航空工業的優勢就在大飛機上。

雖然在中國空軍組建的時候,也曾經師法帝國空軍,打算以戰術航空兵爲主,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馮承乾以海軍岸基航空兵編入空軍爲由,提出應該重點發展戰略航空兵,即空軍的主要價值在於進攻,而且只有在進攻中才能體現出空軍的戰鬥力,戰略航空兵正是進攻‘性’‘性’最強的兵種。

也正是如此,中國的大飛機產業才能走到德意志第二帝國前面。

“金鷹”順利上天,立即引起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重視。

雖然德意志第二帝國也在設計四發重型轟炸機,甚至準備搞配備六臺發動機的超級轟炸機,但是在一九四一年初,只有中國的“金鷹”完成了試飛,具備了量產能力,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那幾種轟炸機還在圖紙上呢。

正是如此,雷德爾來到了中國,希望中國當局能夠提供“金鷹”的設計圖紙。

提供設計圖紙肯定沒問題,畢竟德意志第二帝國與中國拴在一條繩子上,雙方有着共同目標與共同利益。

問題是,德意志第二帝國能夠大規模製造這種轟炸機嗎?

“金鷹”能夠成爲中國空軍的第一種主力轟炸機,而且是大戰期間,中國生產的最多的重型轟炸機(“金鷹”的生產工作一直持續到大戰結束,算上幾種改型機,總產量超過了兩萬架),有一個極爲重要的原因,即在機身結構上大量採用了鋁合金,從而在增強了機體結構強度的同時,大幅度降低了重量。

一架“金鷹”的鋁合金用量高達一點四噸!

如果按照比例計算,“金鷹”的鋁合金用量僅次於在大戰後期出現的b-29。

這下,問題來了。

在整個大戰期間,鋁產量能夠跟上軍事需求的只有兩個國家,即中國與美國。

要知道,在當時,其他國家因爲鋁產量嚴重不足,不得不在飛機上使用像木材這樣的輕質材料。比如,英國在大戰期間大批量生產的“蚊”式遠程戰鬥機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木結構飛機。

不可否認,木結構飛機也有出‘色’的型號。比如,“蚊”式飛機的‘性’能就很出‘色’。

問題是,在重型轟炸機上,最好的木材都不可能取代鋁合金,而且隨着轟炸機的噸位越造越大,鋁合金的用量自然越來越多。

甚至可以說,一個國家的鋁產量,直接決定了這個國家有沒有能力發展戰略空軍。

在整個大戰期間,只有中國與美國以戰略空軍爲重,或者說是在保證了戰術航空兵的高速發展之後,有能力打造一支強大的戰略航空兵,而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包括像德意志第二帝國這樣的世界級強國,在保證了戰術航空兵之後,都沒有能力打造戰略航空兵,至少不可能讓戰略航空兵當主角。原因就是,只有中國與美國能夠在戰時生產出足夠多的鋁,用來製造重型轟炸機。

決定鋁產量的,又是一個國家的發電能力。

可以說,在這方面,馮承乾看得比誰都準。當然,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因爲馮承乾非常清楚電能的重要‘性’。

大戰爆發前,中國的國家基礎建設只有兩個重點,一是‘交’通,二是電力。

結果就是,大戰爆發的時候,中國的發電能力僅次於美國,而且與美國的差距並不是很明顯。如果從社會富餘電力供應來看,中國還超過了美國。原因很簡單,中國的城市化水平沒有美國那麼高,而廣大的農村地區根本就用不着電能,美國則要在城市的日常供應中消耗大量電能。

說白了,如果按照戰時機制,中國能夠調配的電能不比美國少多少。

也正是如此,中國纔有能力大規模生產重型轟炸機。

問題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這個能力。

雷德爾提出讓中國轉讓“金鷹”的設計圖紙後,馮承乾就一針見血的指出,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能力大規模生產這種轟炸機,如果強行生產,那麼帝國空軍賴以爲生的戰術航空兵就將受到影響。

顯然,帝國空軍不可能放棄戰術航空兵。

要知道,在殘酷的德俄戰場上,戰術航空兵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當然,馮承乾沒有讓雷德爾空手而歸。

在雷德爾感到失望的時候,馮承乾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即由中國替德意志第二帝國生產這種轟炸機,而且不需要帝國爲此支付任何費用,只需要帝國用其他武器裝備,比如中國造船廠暫時還無法大批量建造的遠洋潛艇、以及中國的坦克車輛廠無法生產的重型坦克進行‘交’換。

這下,雷德爾看到了希望。

問題是,如何‘交’付這些武器裝備呢?

馮承乾提出了一個辦法,即德軍在夏季攻勢發動之後,得把重點放在高加索地區,爭取佔領高加索地區。這樣一來,“金鷹”就能從中國西北的機場起飛,向南進入阿富汗,再飛往高加索的機場。德意志第二帝國需要做的,只是設法把飛行員送過來,或者從中國僱傭轟炸機飛行員。

至於德意志第二帝國用來‘交’換的裝備,潛艇可以直接駛往中國港口,而陸軍的裝備則可以優先提供技術援助,即幫助中國的坦克車輛廠獲得生產重型坦克的能力,等到共同擊敗紅俄之後,再通過陸路運送成品。

顯然,雷德爾不會拒絕這樣的提議。

要知道,只要中國的飛機制造廠開足馬力生產,肯定能在一九四一年爲德意志第二帝國提供上千架重型轟炸機。

在德英戰場上,這批轟炸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問題是,如何衡量各種武器裝備的價值?

雖然雷德爾提出,以資源消耗量爲計價標準,但是馮承乾認爲這麼做不妥當,畢竟工業生產還與勞動力有關。按照馮承乾的說法,生產轟炸機的工藝肯定比生產重型坦克的工藝高得多,所消耗的勞動力也就多得多。

最終,雷德爾接受了馮承乾的提議,即資源消耗量佔百分之四十,勞動力消耗量佔百分之六十來計算武器裝備的價值。

價值計算出來了,自然需要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或者說是一把確定價格的直尺。

顯然,金錢是最有效的衡量手段,而在戰時,具有保值價值的不是國家發行的貨幣,而是黃金。

也就是說,中德間的武器貿易,必須以黃金爲折價標準。

雖然馮承乾同意以賒賬的方式進行軍火貿易,但是必須以黃金計算價格,即在大戰結束之後,中德得來一次軍火貿易總清算。

對此,雷德爾沒有選擇餘地。

要知道,現在有求於人的不是中國,而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甚至可以說,能否做成這筆買賣,將決定德意志第二帝國能否打贏這場戰爭。即便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可是涉及到國家利益的事情,雷德爾與馮承乾心裡都有數,絕對不能把賬面上的東西搞‘亂’了。

當然,馮承乾也免費爲雷德爾提供了“金鷹”的設計圖紙。

大戰期間,“金鷹”的產量能夠超過兩萬架,成爲產量最多的轟炸機之一,與這筆軍火貿易有很大的關係。別的不說,中國生產的一萬七千多架“金鷹”轟炸機中,有近八千架出售給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國也在拿到設計圖紙之後,自行生產了將近三千架。

從金額上看,這絕對是大戰期間最大的一筆軍火貿易。

……

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628章 戰略力量第267章 孤軍深入第243章 消耗品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123章 新老對決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285章 目的第184章 圈套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174章 射殺失手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57章 皇朝末日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136章 守財奴第197章 利器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161章 勝利第584章 死衚衕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1章 越境第616章 和平的基礎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11章 越境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469章 勉力爲之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82章 親自上陣第519章 市區混戰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161章 超級戰巡第512章 強攻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444章 減負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559章 關鍵二十四小時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423章 沒有目標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94章 決戰在即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100章 堅持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630章 霸權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25章 能打就打第56章 代言人第141章 斷裂第126章 得手第588章 核技術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413章 出征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36章 叢林求生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94章 決戰在即第172章 警戒艦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127章 不支第144章 窮途末路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375章 不是秘密第501章 不堪用第187章 馬拉松第43章 出頭鳥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187章 優勢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64章 關鍵情報第60章 精氣神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489章 截擊機第179章 突擊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142章 南下第405章 犧牲第72章 生死抉擇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306章 最後的決定第91章 棟樑之才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141章 秘密行動
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628章 戰略力量第267章 孤軍深入第243章 消耗品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123章 新老對決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285章 目的第184章 圈套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174章 射殺失手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57章 皇朝末日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136章 守財奴第197章 利器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161章 勝利第584章 死衚衕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1章 越境第616章 和平的基礎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11章 越境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469章 勉力爲之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82章 親自上陣第519章 市區混戰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161章 超級戰巡第512章 強攻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444章 減負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559章 關鍵二十四小時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423章 沒有目標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94章 決戰在即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100章 堅持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630章 霸權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25章 能打就打第56章 代言人第141章 斷裂第126章 得手第588章 核技術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413章 出征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36章 叢林求生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94章 決戰在即第172章 警戒艦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127章 不支第144章 窮途末路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375章 不是秘密第501章 不堪用第187章 馬拉松第43章 出頭鳥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187章 優勢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64章 關鍵情報第60章 精氣神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489章 截擊機第179章 突擊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142章 南下第405章 犧牲第72章 生死抉擇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306章 最後的決定第91章 棟樑之才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141章 秘密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