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搜尋

當時,還有一個因素,讓李向龍相信美軍艦隊已經進入珊瑚海。

這就是,第二航母大隊與第三航母大隊依然去向不明,至少沒有返回珍珠港,也沒有去任何一座美軍港口。

從時間上推算,如果第二航母大隊在離開珍珠港之後,走的是另外一條航線,那麼也將在十月二十三日左右到達珊瑚海。在李向龍看來,第二航母大隊沒有與第一航母大隊一同前往澳洲,很有可能是爲了保持隱蔽,即讓中國海軍產生錯覺,認爲第二航母大隊依然在夏威夷羣島,只有第一航母大隊前往西南太平洋。這樣的話,中國艦隊就會前去攔截,甚至會爲此承擔一些風險。設想一下,如果第二航母大隊就在附近,那麼在中國艦隊攔截第一航母大隊的時候,那兩艘“約克城”級艦隊航母就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如果第三航母大隊也來到了西南太平洋,而且與第二航母大隊在一起,那麼三艘“約克城”級與“突擊者”號搭載的艦載機,只需要出動一個波次就能重創、甚至是擊沉所有中國航母,取得決定性勝利。

考慮到哈爾西的性格,李向龍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

哈爾西很有脾氣,但是不缺乏大智慧,因此他很有可能用第一航母大隊做誘餌,設法在伏擊戰中擊敗中國艦隊。

中日海軍的戰鬥已經證明,在以航母爲核心的海戰中,主動權比兵力更有價值。

只要能夠抓住主動權,即便是兵力居於劣勢的一方,也有能力擊敗對手,甚至是取得絕對性勝利。

爲此,李向龍不得不有所提防。

從二十二日開始,艦隊上空隨時都有二十四架戰鬥機在巡邏,而且四周還有戰艦專門負責防空警戒。如果防空戰艦上的雷達能夠及時發現來襲機羣,那麼艦隊就能獲得二十分鐘以上的預警時間,而六艘航母能在此期間各出動十二架、甚至是更多的戰鬥機,也就有足夠的能力攔截來襲機羣。

只是,李向龍也看到了取勝的機會。

這就是,吃掉充當誘餌的第一航母大隊。

問題是,得首先找到第一航母大隊。

在斷定哈爾西在等待時機,而且用第一航母大隊做誘餌之後,李向龍隨即推斷出,第一航母大隊很有可能在珊瑚海南部海域活動,或者是在東南部海域。如果在南部海域,那麼第一航母大隊隨時都能全速撤退,避開中國艦隊的打擊,並且得到部署在澳大利亞的美軍航空兵的掩護。如果是在珊瑚海東南海域,那麼第一航母大隊就仍然在等待援軍,即第二航母大隊與第三航母大隊很有可能也在這個方向上。

顯然,這是兩種不同的情況。

李向龍不可能把艦隊拆散,也就不可能同時搜索兩片海域。

十月二十三日夜間,西南太平洋艦隊開始向珊瑚海東南機動,李向龍在二十四日凌晨給六支艦載航空兵聯隊安排了偵察任務。

按照他的部署,將首先搜索新赫布里底羣島與新喀里多尼亞之間的海域。

可以說,李向龍的判斷極爲準確。

當然,要做出這樣的判斷,也不是什麼難事。

在明知道中國艦隊已經進入珊瑚海的情況下,哈爾西肯定不會讓弗萊徹從珊瑚海北面殺入,至少會讓弗萊徹繞過新赫布里底羣島,在相對安全的海域待命,等到時機成熟之後再進入珊瑚海。

也就是說,第一航母大隊有可能從新赫布里底羣島與新喀里多尼亞之間的海峽進入珊瑚海。

問題是,李向龍並不清楚這個可能性有多大。

在當時,軍事概率學還沒有問世呢。

事實上,也正是太平洋戰爭,催生了軍事概率學,即根據各中因素,對戰場上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量化計算,得出各種情況出現的概率,從而讓指揮官能夠在較爲科學的方式下指揮軍隊作戰。

嚴格說來,這場後來被稱爲“珊瑚海大海戰”的戰鬥,讓軍事概率學有了誕生的基礎。

這場海戰之後,李向龍首先向馮承乾提出,應該聘請數學家與軍事學家,專門來評估與分析敵軍的作戰動向。

馮承乾採納了李向龍的建議,在海軍司令部下成立了一個專門的機構。

此後,這個被稱爲“海軍概率統計處”的機構在好幾場海戰中都發揮了極爲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

只是,在這個時候,李向龍依然得依靠“指揮官的直覺”。

搜尋行動從二十四日清晨開始。

這個時候,弗萊徹的第一航母大隊就在李向龍劃定的搜尋範圍之內,而且也正像李向龍猜測的那樣,正在向珊瑚海南部海域航行。

問題是,此時珊瑚海上空的天氣狀況並不好。

曾經掩護了中國艦隊的積雨雲層,現在也開始掩護美軍艦隊。

前兩輪搜索中,李向龍派出去的近七十架次的偵察機無一所獲,別說找到美國艦隊,連一艘貨輪都沒找到。

當然,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沒有一條主要航線從這附近通過。

下午三點左右,第三批偵察機出發。

如果再找不到美軍艦隊,就只能把希望寄託到二十五日了。

這次,李向龍依然讓每艘航母各出動六架執行偵察任務的“雪雕”,並且爲每一架偵察機都設置了嚴格的飛行航線。

當時,李向龍已經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偵察戰術。

在與日本海軍作戰的時候,中國海軍的偵察戰術非常直接,即偵察機起飛之後,以直線飛往偵察區域,在到達最大偵察半徑之後,再橫向或者迂迴搜索。雖然這套戰術能夠使偵察效率達到最大,但是也有非常突出的問題,即被發現的敵艦能夠通過偵察機的航線,大致判斷出中國艦隊所在的方向。

與日本海軍作戰,這個問題還不算突出。

主要就是,日本海軍沒有雷達。

相對而言,戰艦上的瞭望員發現空中的飛機,要比偵察機上的飛行員發現海面上的戰艦困難得多。也就是說,在都以目視搜索爲主的情況下,偵察機會首先發現戰艦,然後纔會被戰艦發現。如此一來,有經驗的飛行員都會在發現敵艦之後改變飛行線路,讓敵艦無法準確判斷出偵察機的進入方向。

當時,中國海軍也對此制訂了嚴格的作戰守則,即偵察機在發現敵艦之後,至少得把轉向四十五度以上。

問題是,這隻針對目視搜索。

當戰艦配備了雷達之後,偵察機的優勢就蕩然無存了。

雷達能發現數十公里外的偵察機,而飛行員肯定看不到數十公里外的戰艦。在雷達的輔助下,戰艦肯定能首先發現偵察機。即便無法避免被偵察機發現,敵艦也可以在偵察機轉向之前,大致判斷出偵察機的航向。

在美國參戰之前,中國海軍已經證明了這種可能性。

這下,問題出來了。

美國也研製出了雷達,而且也首先配備戰艦。雖然沒人知道美國海軍戰艦上的雷達有多麼先進,或者說有什麼缺陷,但是隻要美國海軍的雷達與中國海軍的相當,就肯定具備有測向能力。

正是如此,李向龍才改變了偵察戰術。

新的偵察戰術主要就是爲了隱蔽偵察機的航向,而具體做法就是讓偵察機沿螺旋型航線飛行。

準確的說,是在離開艦隊,並且飛離了艦隊防空戰鬥機的巡邏區域之後,偵察機就得沿着螺旋型航線飛行。因爲不是直接飛向敵艦的,所以就算偵察機的航向被測了出來,敵艦也無法推斷出中國艦隊的方位。

當然,這套戰術也有一些問題,最主要的就是縮短了偵察機的搜索半徑。

“雪雕”在掛上副油箱,並且機內滿油的情況下,最大偵察半徑在四百公里到四百五十公里之間,比以往縮短了差不多兩百公里。

當然,比起艦隊的安危,這點損失算不了什麼。

李向龍敢於採取這種偵察戰術,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美軍艦載偵察機的最大偵察半徑也在四百公里左右。

也就是說,美軍的艦載偵察機不可能搶先發現中國艦隊。

偵察機出發後,李向龍着手安排二十五日的偵察任務。可以說,他當時已經對發現美軍艦隊不抱太大的希望了。要知道,如果偵察機在最大半徑處發現了美軍艦隊,也是五點左右的事情了。到這個時候,就算李向龍立即出動攻擊機羣,也無法保證在日落之前對美軍艦隊發起攻擊。

要知道,在偵察機發現敵艦隊之後,攻擊機羣要兩個小時之後才能趕到,而在此期間敵艦隊能夠航行數十海里。也就是說,在攻擊之前,攻擊機羣依然得搜尋敵艦隊,也就得花上一些時間。

更重要的是,一波攻擊不見得能夠幹掉第一航母大隊。

兩艘艦隊航母上,至少有四十多架艦載戰鬥機。如果第一航母大隊扮演誘餌,則會搭載更多的艦載戰鬥機。按照李向龍的判斷,要想全殲第一航母大隊,至少需要兩波攻擊,但是在天黑之前,顯然無法出動第二批攻擊機。

……

第502章 最後一戰第36章 叢林求生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145章 搜尋第76章 左顧右盼第350章 俄國的結局第497章 苦戰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24章 末途絕路第284章 高標準第22章 只缺艦隊第19章 事在人爲第416章 解脫第102章 覆滅第11章 越境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第5章 元勳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437章 快節奏第88章 同胞兄弟第59章 深謀遠慮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167章 前奏第447章 備戰第186章 太空競賽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68章 不放棄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120章 困獸猶鬥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230章 嘗試第323章 海峽之戰第148章 警報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581章 印象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41章 如釋重負第160章 覺悟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4章 總統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370章 適得其反第81章 內訌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122章 決戰在即第38章 戰略目標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16章 以退爲進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432章 攻擊爲上第182章 最大化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97章 血戰蔚山第57章 開戰第60章 幸運兒第341章 進攻開始第82章 親自上陣第350章 俄國的結局第156章 戰略偵察機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67章 雷霆萬鈞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40章 擴軍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193章 時代奇蹟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623章 核試驗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7章 軍事行動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58章 面對偉人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157章 僱傭兵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159章 反擊第159章 復仇
第502章 最後一戰第36章 叢林求生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145章 搜尋第76章 左顧右盼第350章 俄國的結局第497章 苦戰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24章 末途絕路第284章 高標準第22章 只缺艦隊第19章 事在人爲第416章 解脫第102章 覆滅第11章 越境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第5章 元勳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437章 快節奏第88章 同胞兄弟第59章 深謀遠慮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167章 前奏第447章 備戰第186章 太空競賽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68章 不放棄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120章 困獸猶鬥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230章 嘗試第323章 海峽之戰第148章 警報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581章 印象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41章 如釋重負第160章 覺悟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4章 總統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370章 適得其反第81章 內訌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122章 決戰在即第38章 戰略目標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16章 以退爲進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432章 攻擊爲上第182章 最大化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97章 血戰蔚山第57章 開戰第60章 幸運兒第341章 進攻開始第82章 親自上陣第350章 俄國的結局第156章 戰略偵察機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67章 雷霆萬鈞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40章 擴軍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193章 時代奇蹟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623章 核試驗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7章 軍事行動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58章 面對偉人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157章 僱傭兵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159章 反擊第159章 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