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刻不容緩

帝國風雲sodu

馮承乾從來沒有看不起陸軍,在過去的三年裡,陸軍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身的戰鬥力,而且在殘酷的戰鬥中越來越強大。以總體戰鬥力衡量,中國陸軍已經超過了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即便是單位戰鬥力,中國陸軍也不比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差多少,絕對算得上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地面部隊。

只是,馮承乾壓根就不相信陸軍能從緬甸出發攻佔整個印度,甚至不相信陸軍能夠順利攻入印度。

原因很簡單,緬甸根本沒有供陸軍攻打印度的基礎條件。

當時,沒有一條公路從中國直接通往緬甸!在攻打緬甸的戰鬥中,陸軍的作戰部隊都是在泰國上岸,然後到達泰緬邊境,再進入緬甸境內。直到一九四二年底,在陸軍控制了吉大港之後,才能夠通過港口投入兵力與物資。要命的是,緬甸境內也沒有多少公路,而且僅有的幾條公路的質量都非常糟糕,不但難以讓裝甲車輛通行,甚至連五噸級的卡車都難以正常行使。

要知道,在緬甸戰場上,爲了維持五萬前線部隊,陸軍動用了十五萬後勤人員。

爲了向前線運送作戰物資,陸軍甚至在佔領區內徵用了所有騾馬與黃牛,並且僱傭緬甸本地人組成了馬車隊。

在這種情況下,陸軍還有能力攻入印度嗎?

當時,陸軍提出了一套進攻方案,即作戰部隊沿海岸線推進,重點利用沿途的港口來縮短補給線的長度。

對此,馮承乾嗤之以鼻。

先不說沿岸有多少港口,以及這些港口的吞吐能力,先說沿海岸線推進是否可行。

要知道,從緬甸往西,就是恆河三角洲。在這片被稱爲孟加拉的地區,恆河分成了數十條支流,並且有上千條小河。也就是說。整個恆河三角洲地區就是河網密佈,不但缺乏優良的公路,甚至連橋樑都不是很多。

在恆河三角洲地區。根本沒有大的城鎮,有的只是分佈稀疏的村鎮。

顯然,要讓部隊越過恆河三角洲,而且得到足夠的後勤支援。其難度比直接登陸印度半島還要大。

至於繞過恆河三角洲,那就得深入內陸。

當然,這條進攻線路也不那麼好走。

要知道,在恆河三角洲北面,就是有名的雅魯藏布江下游。也就是被英國人稱爲的布拉馬普特拉河。

這條在喜馬拉雅山南面通過和河流在孟加拉北部突然轉向,把印度東北地區分割開來。

也就是說,即便從內陸進軍,陸軍依然得渡過這條河流。

當然,從內陸進軍,最大的問題依然是後勤保障,即現有的公路體系,根本不足以支持大規模地面進攻。

除了糟糕的基礎條件。還得考慮惡劣的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

雖然在進軍緬甸的時候。陸軍動用的是部署在廣東與雲南的部隊,而且部隊官兵大多來自南方地區,特別是廣東南部地區(當時海南島還屬於廣東,而且廣西的沿海地區也屬於廣東),因此大部分官兵都比較習慣潮溼悶熱的熱帶氣候,但是在進駐緬甸之後。仍然有很多官兵不適應熱帶雨林裡的惡劣氣候環境。一年多裡,駐緬部隊減員近三萬人。而其中兩萬多都是患上了熱帶疾病。

要知道,這還是發生在後勤保障較爲充分的基地裡面。

如果軍隊開出營地。深入到雨林裡面作戰,那麼非戰鬥減員將更加嚴重。

綜合這些因素,馮承乾堅決反對從緬甸出兵攻打印度,不但不能以此爲主,甚至不應該在這邊用兵。

馮承乾的觀點是,在攻打印度之前,首先攻佔錫蘭,也就是斯里蘭卡。

當時,馮承乾提出了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計劃。這就是,避開印度人口最爲集中的恆河流域,在佔領了斯里蘭卡之後,直接攻打印度的阿拉伯海沿岸地區,攻佔一座至關重要的港口城市,比如孟買,然後北上攻打印度河流域,迅速把戰線推進到印伊邊境地區,把德軍擋在印度之外。

說得形象一點,就是通過這種大跨度進攻,先把印度圈起來。

至於能不能攻佔印度,以及在什麼時候攻佔印度,根本是次要問題。只要中德軍隊在伊朗會師,那麼德軍就沒有理由出兵印度,而中國則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插手海灣,爲戰後的新秩序打下基礎。

首先被說服的就是劉伯恩。

原因也很簡單,劉伯恩支持攻打印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控制印度,確保中國在戰後獨霸印度洋。

雖然吳鐵生的胃口很大,也更加照顧陸軍的利益,但是劉伯恩已經不是軍人,而是中華民主共和國總統。在考慮問題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政治利益,而馮承乾提出的作戰計劃能夠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政治利益。

劉伯恩的態度有所鬆動之後,吳鐵生也不可能繼續堅持下去。

當然,吳鐵生非常清楚,只要馮承乾提出的作戰計劃得到採納,那麼在印度戰場上充當主角的依然是海軍,至少在攻打斯里蘭卡,以及登陸印度西部地區的戰鬥中,海軍的地位在陸軍之上。

爲此,吳鐵生也提出了一點,即在攻佔了斯里蘭卡之後,應該由陸軍來選擇在印度的登陸地點,並且由陸軍負責主要的作戰行動。換句話說,在北印度洋戰區司令部裡,陸軍應該獲得相應的地位。

顯然,馮承乾不會拒絕這個小小的要求。

結果就是,到了六月底,中國高層已經在進軍印度的問題上達成共識,即首先攻打斯里蘭卡。

這樣一來,海軍的作戰負擔就加重了不少。

甚至可以說,爲了攻打斯里蘭卡,海軍不得不暫時放棄攻打中途島的作戰行動,除非顧祝同能夠在不要求增援的情況下攻打中途島,不然馮承乾就只能把攻打中途島的作戰計劃鎖進保險櫃。

要知道,中國海軍的兵力並不富裕。

雖然這個時候,第二批三艘“唐太宗”級艦隊航母已經服役,訓練也已完成,基本上形成了作戰能力,加上已有的八艘艦隊航母,中國海軍總共擁有十一艘艦隊航母,規模是戰前的三倍以上。但是在這十一艘艦隊航母中,能夠用的只有五艘,之前編在第五艦隊裡的五艘艦隊航母都需要進行爲期數個月的大修,而第二艦隊裡的兩艘艦隊航母也得輪換着進行第一次全面維護。

五艘艦隊航母能做什麼?

以當時掌握的情報,要想攻打斯里蘭卡,中國海軍至少需要投入兩支戰鬥艦隊,也就是需要動用六艘艦隊航母。

原因很簡單,斯里蘭卡是印度洋上面積僅次於馬達加斯加的第二大島嶼。

更重要的是,在這座島嶼上,有大約十五萬英軍,還有數百作戰飛機,而這些飛機分佈在十多座機場上。

顯然,不可能通過一次、或者兩次突襲來打掉英軍的航空作戰能力。

此外,斯里蘭卡離中國的軍事基地並不近,到安達曼羣島超過了一千五百公里,即在中型轟炸機與遠程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之外,到緬甸的吉大港則有兩千多公里,幾乎是重型轟炸機的最大作戰半徑了,到新加坡則更遠。

如此一來,岸基航空兵就很難派上用場。

除此之外,還得考慮美英潛艇構成的威脅。

顯然,能用的五艘艦隊航母全部派往印度洋,也不見得夠用。

也就是說,即便顧祝同想打中途島,而且馮承乾也批准了進攻中途島的作戰行動,他也只能用手裡的幾艘小型航母,不可能獲得艦隊航母。當然,如果顧祝同願意把攻打中途島的時間推遲到一九四三年底,情況就會有所改觀,即原本屬於第五艦隊的五艘艦隊航母都將在這個時候完成大修。

問題是,能夠把攻打中途島的作戰行動推遲到年底嗎?

最初的時候,顧祝同認爲有這個必要。關鍵就是,馮承乾向他做出了保證,即攻打斯里蘭卡的作戰行動肯定會在年底結束,因此到時候除了那五艘正在大修的艦隊航母,還可以考慮爲第三艦隊增派一艘、或者兩艘艦隊航母,使其組成兩支戰鬥艦隊,從而獲得足夠的兵力優勢。

在顧祝同看來,如果有六艘艦隊航母,那麼攻打中途島就不是太困難。

別的不說,至少不再需要爲美軍第七艦隊發愁了。

問題是,到了七月上旬,顧祝同就不這麼認爲了。

當時,顧祝同收到了一條至關重要的情報,即美國正在全力加強中途島的防禦部署,準備在中途島阻擊中國軍隊,而且第七艦隊也有望在兩到三個月之內獲得更多的戰艦,從而具備挑戰中國海軍的能力。

這份情報,不但引起了顧祝同的重視,也受到了馮承乾的重視。

兩人都意識到,攻打中途島的作戰行動絕對不能推遲,就算有再大的困難,也必須迎着困難而上。

說白了,如果拖到年底再攻打中途島,進攻難度將超過攻打威克島。

更要命的是,到時候第三艦隊未必能夠奪得制海權,也就不一定能夠確保登陸作戰行動順利進行。

關鍵是,該如何攻打中途島?

第214章 革命第51章 中立第36章 叢林求生第21章 撲空第321章 迷霧第161章 交代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85章 陰差陽錯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459章 強攻第533章 陷阱第144章 大老闆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103章 餘波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436章 反擊第185章 夜間惡戰第457章 天降神兵第152章 足跡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474章 各有所第42章 低調行事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56章 利令智昏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215章 急功近利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68章 倒計時第133章 戰略決策第152章 足跡第60章 精氣神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568章 登陸成功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127章 全新的開始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160章 覺悟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68章 不放棄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16章 以退爲進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3章 帝國之路第184章 大選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20章 強者第395章 爭取第66章 走向戰爭第458章 激戰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170章 錯失第185章 點撥第123章 新老對決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1章 新皇登基第171章 振作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37章 後遺症第10章 利益同盟第420章 新挑戰第7章 重工業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420章 新挑戰第466章 蜂擁而來第581章 印象第70章 戰火第24章 末途絕路第36章 狼子野心第85章 陰差陽錯
第214章 革命第51章 中立第36章 叢林求生第21章 撲空第321章 迷霧第161章 交代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85章 陰差陽錯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459章 強攻第533章 陷阱第144章 大老闆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103章 餘波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436章 反擊第185章 夜間惡戰第457章 天降神兵第152章 足跡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474章 各有所第42章 低調行事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56章 利令智昏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215章 急功近利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68章 倒計時第133章 戰略決策第152章 足跡第60章 精氣神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568章 登陸成功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127章 全新的開始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160章 覺悟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68章 不放棄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16章 以退爲進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3章 帝國之路第184章 大選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20章 強者第395章 爭取第66章 走向戰爭第458章 激戰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170章 錯失第185章 點撥第123章 新老對決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1章 新皇登基第171章 振作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37章 後遺症第10章 利益同盟第420章 新挑戰第7章 重工業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420章 新挑戰第466章 蜂擁而來第581章 印象第70章 戰火第24章 末途絕路第36章 狼子野心第85章 陰差陽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