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準備起行

“教習,兄弟的天賦哪能比得上您,不如,您再教一遍,咱們也好繼承您的衣鉢啊!否則,學個半調子,豈不是砸您的招牌?”趙明興諂笑道。

“你小子啊!原來是在這兒等着我呢?就你鬼精靈!”明中信指着趙明興,一陣好笑,本來,自己就準備盡數教授學員們,畢竟,自己馬上要離京師而去,想要教授短期之內可沒有什麼機會了,況且,也需要給這些傢伙一些保命的本事啊!

“教習,您的意思?”趙明興眼巴巴地望着明中信,等候回答。

而旁邊的學員們也是一臉期待,畢竟,見獵欣喜,見到如此霸道的招式,他們豈能不心紅!奈何沒有趙明興那般厚臉皮,向教習追要,現在趙明興起了這個頭,他們自是想要聽到教習的答覆。

“行了!不要一個個都這般裝可憐,我再打一遍!”明中信環視一週,好笑地看着大家,應道。

“教習萬歲!”一瞬間,學員們激動地喊道。

“閉嘴!”福伯嚇了一跳,連忙制止道。

大家反應過來,後怕地看看朱壽,畢竟,現場只有朱壽是外人,如果這句話傳出去,被官府知曉,只怕教習會吃不了兜着走啊!

畢竟,那句萬歲中是犯了天大的忌諱啊!

然而,朱壽彷彿沒有聽到一般,低頭思索着剛纔明中信教授的招式。

大傢伙齊齊鬆了口氣,沒聽到就好!

明中信搖搖頭,看看大家,不再說什麼,展開架勢再次耍了起來。

福伯狠狠瞪了學員們一眼,將到嘴邊的斥責嚥了回去,細細觀瞧起明中信來。

大家的注意力也重新回到了明中信身上。

而此時,朱壽擡起頭來,輕出一口氣,眼中閃過一絲笑意,看了一眼大家,也望向明中信。

第三遍之後,終於,大部分人學到了十成。

明中信滿意地點點頭,令大家今後要相互學習。

“這套招法,你們要細細揣摩,切不可如朱壽般私自改動,否則只怕會出現不可測的後果!尤其是我不在你們身邊,也無法隨時監管你們!今後,你們成爲袍袍澤,要相互監管!切記,切記!”明中信望着學員們肅然叮囑道。

學員們齊聲應是。

“如何?這次,你盡數學會了嗎?”明中信望着朱壽。

朱壽高,訕然點頭。

“好,今後我不在的這段時間,你就好好調整內息,熟練招式,自有好處!”

“是,大哥!”朱壽望着明中信眼圈一紅。

“本來,我還想着什麼時候能見着你,與你告別,今番正好你來了,咱們兄弟就在此告別吧!”明中信走上前去,拍拍朱壽的腦袋,老氣橫秋道。

朱壽不自然地躲開明中信的魔爪,但眼圈卻是更紅了。

“對了,我這兒記錄了一些東西,你無聊之時看看吧!只當是個消遣!”說着,明中信從懷中掏出一本小冊子,遞給朱壽。

朱壽有些不解地看看明中信,接過小冊子。

“記住,不可外傳,如果看完,收好,或者消毀它!”明中信叮囑道。

朱壽一聽,鄭重其是地將小冊子收入懷中。

“好了,今日我親自下廚,與你作別!對了,大家都有份!”明中信見朱壽收好,故作瀟灑地一笑,轉頭望向大家道。

如果是往日,大家聽得明中信要親自下廚,必是眼冒綠光,垂涎三尺,然而,今日大家聽得此言,卻沒什麼反應,尤其是學員們,更是眼圈發紅,有些情難自禁。

明中信見大家情緒不高,故作不知,一擺手,問道,“好了,我去準備,誰來幫忙?”

大家面面相覷,一時反應不過來,轉而看向明中信。

“看來,得我點名了!”明中信微然一笑,一指學員中間,“你,你,還有你,跟我來!”

說完,明中信逃也似地衝出了大廳,直奔後廚。

大家對視一眼,苦笑一聲,推了幾位被點名的學員一下,讓他們跟隨而去。

福伯閉了閉眼,將眼中的淚花偷偷擠去,上前衝朱壽道,“朱少爺,還請上座,稍稍等候一下。”

朱壽點點頭,不聲不響地轉身坐在椅上發呆。

“大家各司其職,下去各自安排吧!別呆在這兒了!”福伯衝大家吩咐道。

明府精英,像孫宇、師逸房等在大廳中找地方坐下,繼續發呆想事。

學員們一鬨而散,各自準備其事。

而此時,出了大廳的明中信長出一口氣,環視一眼明宅大院,這就是自己在京師的基業啊!

隨後,甩甩頭,將離愁別緒甩了出去,直奔廚房。

此時,王守仁剛剛從劉府出來,擡頭看看天色,長出一口氣,目光一凝,轉頭深深看了劉府匾額一眼,大踏步而去。

接下來的日子,大家各行其事,忙碌不已,各自完善手頭的事務,同時,不斷出入明宅,詢問明中信。

而朝廷各部協作連動,爲欽差出行準備。

終於,這一日,萬事俱備,欽差即將起行。

提到“欽差”,一般人腦中浮現的就是:一位年輕的官員手拿尚方寶劍,口含天憲,誅殺貪官,爲民申冤。從字面上看,“差”是臨時性質的,欽差不是一個常設官職,而是某一時因某一事,皇帝派出信得過的人四處巡視,差事辦完了,使命也就完成了。欽差的出現,一種原因是某種突發事件,關係到政局的穩定,如災荒、民變發生,不能循規蹈矩地依靠行政體系運轉來應對,皇帝只得臨時派出官員,越過已有行政程序,去“救火”;另一種原因是已有的監察體系已經生鏽了,皇帝覺得對原來的官僚體系有失控之憂,於是派心腹來直接處理政事,恐嚇官員。

而本次派遣欽差王守仁,就屬於第一種情況。

何謂“欽差”,顧名思議,“欽差”是由皇帝(國王)親派外出辦理重大事情的官員的統稱。“欽差”大致可分爲兩個發展時期。

1.“特使”。“特使”最早溯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因戰爭頻發,“特使”主要扮演軍事外交活動家的角色,如《左傳?成公九年》載,“兵交,使在其間可也”。秦漢時期,隨着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確立,皇帝不斷派遣“特使”處理內外重大事宜,這時的“特使”主要負責出使外國和少數民族地區、監督軍務、督修水利、督修堤防、徵聘人才等。魏晉南北朝時期“特使”的特點,一是負責訪民疾苦、撫卹百姓,如南朝宋多次派大使“觀風采政”、“廣求民瘼”、“案行災害”、“巡行撫卹”;二是督催地方政務,如南朝宋孝文帝遣使督催郡縣賦稅;三是負責督捕盜賊、治理案獄、刺舉吏民姦非等,如曹魏的“校事”、北魏的“候官”。隋唐尤其是唐朝的“特使”制比較成熟。首先是“特使”的派遣範圍擴大,幾乎運用到一切領域,除了前代在軍事、吏政等方面派“特使”外,更注重派遣督理經濟事務的“特使”,如兩稅使、轉運使、鹽鐵使、青苗使、鑄鐵使等;其次“特使”行事有明確的規範,如唐太宗貞觀二十年遣大理卿孫伏伽、黃門侍郎褚遂良等22人以“六條”巡察四方,黜陟官吏。以後數遣使者,或名按察,或名巡撫。至唐玄宗天寶五年正月,命禮部尚書席豫等分道巡按天下風俗及黜陟官吏。巡撫、巡按的出現,爲大明欽差巡撫、巡按的設立奠定了基礎。五代、宋的“特使”派遣基本沿襲唐朝,只是北宋皇帝很重視派親信監軍,初名“走馬承受公事”,徽宗時改稱“廉訪使者”,欽宗又復舊名。金元時特命使臣巡察地方更達到經常化,如金世宗“凡數歲一遣使黜陟之”。總起來說,大明以前的“欽差”有如下特點:一是名稱含混,特使名目繁多,缺乏統一的稱謂標準,具有隨意性;二是“特使”的權限相對較小,多屬巡察、監督、辦理事務等權限。

2.欽差。“欽差”之名正式使用是從大明開始的。開國之初大明設官分職鹹有定額,往蒞職掌者領部檄焉,皆不頒敕,不稱欽差。其後因事繁難,添設職掌,各於其職銜上加‘欽差’二字。”而大明巡撫職官的出現,即標誌“欽差”的出現,這可從大明臣子奏議中即可看出,“臣聞國初未嘗有巡撫,宣德間始設於南直隸、河南、山、陝,今則除浙江福建外悉有常置。秩皆都御史也,方領制置之權,腹裡則兼轉運之職,手持敕旨以便宜行事”。將上述兩文比照,可知,宣德時巡撫手持敕旨,其職銜上方加“欽差”二字。之後,大凡由皇帝特派奉敕旨(或敕書)處理大事的官員,其職銜前皆冠以“欽差”二字(簡稱爲欽差),如“欽差總督軍門”、“欽差巡按御史”、“欽差總理糧儲提督軍務兼巡撫應天等處地方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等。大明“欽差”制的特點,一是正式命名“欽差”,體現了皇權專制得到高度的強化。御音曰欽敕,御使曰欽命,因而“欽差”比“特使”更能體現皇權專制的特徵。二是“欽差”的職掌、權限規定更加具體、細緻。

欽差的欽封職能是十分複雜的,但一般都有權力的象徵物,如秦漢“欽差”持“節”,大明欽差奉“敕”等。另外,從“特使”到欽差,也反應了欽差趙來越受到重視,其權力也漸大、職責漸重、地位日隆、影響愈深,這與皇權逐漸強化是一致的。

在大明常規官僚體制中,各級官吏的職掌、權限、升降獎懲等都有較爲固定的程序,而“欽差”則顯得模糊,富於彈性和變化性,加之“欽差”之間的個體差異,使得難以找到“欽差”的內在規律性。然而,將“欽差”放在常規官職中對比考察,“欽差”有其共同的特性。

1.自主權。嚴格意義上說,中國古代官僚體制中除皇帝外,其他角色均無多大權力,一切權力均由皇帝一人控御。比如,最底層的縣令的任用升降多由皇帝親自面試過目,而縣令的生死更不是一般官員所能定奪的。除帝王之外,各級官吏都受制於人,沒有自主權。而“欽差”不同,他們往往被皇帝賦予自裁的權力,甚至掌握着生殺予奪的大權,這在政制中是獨特的。如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遣嚴助以節發兵會稽”,會稽太守稍一猶豫,嚴助就下令斬一司馬,太守只得服從命令。有時,“欽差”還可“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用“先斬後奏”,或“斬而不奏”的辦法行使權力。如魏晉南北朝“以持節爲重,南齊書王敬則枉殺路氏,路家訴冤,上責敬則,人命至重,何以不啓聞?敬則曰:‘臣知何物科法,見背後有節,便謂應得殺頭’”。可見“欽差”權力之大。當然,大部分“欽差”的權力是受到限制的,不能任意妄爲,如大明成化九年派欽差撫治江西,明確指出,欽差有權懲治三司佐貳官以下貪酷不法者,“凡有益於軍民者,悉聽便宜處置,”但“事幹方面正官,具奏究治”。自主權使“欽差”有別於許多正規官職權而具有皇權的某些特性,因之有人將“欽差”看成皇權的象徵。

2.專職化。上至皇帝下至縣官都實行集權統治,他們往往集政治、軍事、法律、教育諸權力於一身,事無鉅細,事必躬親。這種管理體制具有宏觀控御的性質,但又往往難以面面俱到。“欽差”則不同,他往往具有專職化的特點。或處理某件冤案,或處理某件外交糾葛,或鎮壓某場起義,或巡察吏治、風俗,或督理某些經濟事務等。可見,使“欽差”專職化可使他們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解決重大問題。

3.獨立性。“欽差”具有獨立性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一是不容易受地方複雜關係的牽制,遊離於盤根錯節的地方關係網之外,有助於辦事公正;二是不受正規官僚體制中的上下級之間的等級關係的束縛,可以獨立辦事;三是設置自由,廢止亦自由,全看辦事的效果和皇帝的意願。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中信用刑第九百六十五章第七百五十六章 破城危機第九百一十二章第三百二十四章 商談婚事第四百三十一章 姐妹登場第三百四十六章 囑託長子第七十一章 處置後患第四百四十七章 敲定合作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信攤牌第七十五章 客棧怪客第五百零九章 應對之策第七百二十四章 鐵騎衝殺第七百零八章 欽差歸來第三百七十六章 去留問題第七百六十一章 鮮血狂噴第四百九十章 報社起航二百九十八章 院試開考第四百四十六章 窯場合作第六十五章 上香遇賊第五百一十二章 中信跳腳第七百一十一章 再添幫手第七百四十六章 宜良激戰第九十六章 陸公施恩第九百四十四章第五百零三章 驚喜贈品第七十一章 處置後患第一百九十八章 士商皆驚第九百六十七章第三百八十六章 陵縣佈局第四百一十四章 蹤跡顯露第七百九十六章 冤家見面第八百五十三章第四百四十九章 東陽談秘第三百三十四章 劉老脫險第六百三十八章 悲慘往事第一百五十一章 中信贈藥第九百六十二章第五百五十六章 轉輪殿成第九百八十一章第九百七十七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中信贈禮第七百六十六章 中信遇險第二百五十章 兄弟定交第八百七十三章第五百一十八章 塔中驚變第五百八十三章 欽命立下第七百四十章 隔空探風第七百一十二章 地震突至第一百一十一章 縣試來臨第七十二章 風雲攪動第五百七十一章 學員發威第二百七十四章 不歡而散第六百六十二章 江面被圍第八百九十章第九章 學堂招生(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中信遊津第五百三十八章 測試籌備第五百五十二章 轉輪殿異變第三百四十三章 中信脫力第一百五十章 李老登門第五百三十章 當年恩怨第九百二十三章第五百四十九章 初教朱壽第七百零四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六十章 事件平息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訓張採第四百三十三章 謀求合作第五百五十七章 路遇紅顏第一百六十二章 等待發案第二百八十八章 書畫齊作第六百五十八章 狼狽逃脫第七百一十四章 含恨而去第一百八十八章 品酒軼事第三百二十四章 商談婚事第九百一十四章第二百章 士商捐贈第六百二十章 與時間賽跑第七百三十六章 秘密任務第十七章 “瘋子”賬房第五百九十八章 波折再起第七百零一章 特使將至第五百五十章 環採閣危機第六百六十一章 蘇州衛圍第四百五十七章 底細暴露第九百二十四章第八百八十二章第八百八十三章第五百零二章 二人同臺第一百五十九章 連番登場第二十一章 發展瓶頸第五百六十七章 策試放榜第三百九十二章 武雄搶功第八百四十六章第八百八十四章第九百五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馨兒來訪第二百二十三章 府糧出事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訓張採七百七十四章 攪動局勢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中信用刑第九百六十五章第七百五十六章 破城危機第九百一十二章第三百二十四章 商談婚事第四百三十一章 姐妹登場第三百四十六章 囑託長子第七十一章 處置後患第四百四十七章 敲定合作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信攤牌第七十五章 客棧怪客第五百零九章 應對之策第七百二十四章 鐵騎衝殺第七百零八章 欽差歸來第三百七十六章 去留問題第七百六十一章 鮮血狂噴第四百九十章 報社起航二百九十八章 院試開考第四百四十六章 窯場合作第六十五章 上香遇賊第五百一十二章 中信跳腳第七百一十一章 再添幫手第七百四十六章 宜良激戰第九十六章 陸公施恩第九百四十四章第五百零三章 驚喜贈品第七十一章 處置後患第一百九十八章 士商皆驚第九百六十七章第三百八十六章 陵縣佈局第四百一十四章 蹤跡顯露第七百九十六章 冤家見面第八百五十三章第四百四十九章 東陽談秘第三百三十四章 劉老脫險第六百三十八章 悲慘往事第一百五十一章 中信贈藥第九百六十二章第五百五十六章 轉輪殿成第九百八十一章第九百七十七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中信贈禮第七百六十六章 中信遇險第二百五十章 兄弟定交第八百七十三章第五百一十八章 塔中驚變第五百八十三章 欽命立下第七百四十章 隔空探風第七百一十二章 地震突至第一百一十一章 縣試來臨第七十二章 風雲攪動第五百七十一章 學員發威第二百七十四章 不歡而散第六百六十二章 江面被圍第八百九十章第九章 學堂招生(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中信遊津第五百三十八章 測試籌備第五百五十二章 轉輪殿異變第三百四十三章 中信脫力第一百五十章 李老登門第五百三十章 當年恩怨第九百二十三章第五百四十九章 初教朱壽第七百零四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六十章 事件平息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訓張採第四百三十三章 謀求合作第五百五十七章 路遇紅顏第一百六十二章 等待發案第二百八十八章 書畫齊作第六百五十八章 狼狽逃脫第七百一十四章 含恨而去第一百八十八章 品酒軼事第三百二十四章 商談婚事第九百一十四章第二百章 士商捐贈第六百二十章 與時間賽跑第七百三十六章 秘密任務第十七章 “瘋子”賬房第五百九十八章 波折再起第七百零一章 特使將至第五百五十章 環採閣危機第六百六十一章 蘇州衛圍第四百五十七章 底細暴露第九百二十四章第八百八十二章第八百八十三章第五百零二章 二人同臺第一百五十九章 連番登場第二十一章 發展瓶頸第五百六十七章 策試放榜第三百九十二章 武雄搶功第八百四十六章第八百八十四章第九百五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馨兒來訪第二百二十三章 府糧出事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訓張採七百七十四章 攪動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