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城中變故

望着高大雄偉的南京城,王守仁等長出一口氣,終於可以放心了!

要知道,這一路之上,大家可是提心吊膽,深怕賊人們再來一撥伏擊,到時可沒有“天雷”再幫忙了!雖然之前將來犯之敵一網打盡,但可不是他們的功勞啊!

如果再來一次,只怕他們必會被包了餃子,到時,可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故此,大家心中緊繃着一根弦,想要早日到安全之地。

而王守仁與吳起也問過明中信,是否還有火藥,能否應付再一次的敵襲。令他們失望的是,明中信回答說,那火藥確實不多了。雖然還有,但王守仁與吳起卻也不希望能夠用得上這火藥。

故此,三人心中有數,火藥還是省着點用吧!故此,二人催促着軍士們加緊趕路。

於是大家上下齊心,一心趕路,如今終於到了這古都南京,終於能夠放心了。

如今,到了南京城外,這下可是踏實了!心情一鬆,軍士們的疲態盡顯,顯然,之前的走路消耗了大量體能。

見此情形,王守仁吩咐軍士們就地安營紮寨,明中信則留在大營中堅守。

他則帶領着吳起、監察御使以及俘虜的賊人朱員外、尊者等前去“留都”南京交接。

“留都”南京這個來歷可就複雜了。

想當年,大明開國皇帝太祖皇帝定都南京,實乃是迫不得已,皆因北方羣寇環侍着大明江山,他想要定都北京,抵禦北方羣寇,然而直到他駕崩都有心無力。

但卻在他死後,這一願望得到了實現。

想當年,太祖皇帝傳位於孫子建文帝,但當時的燕王朱棣不服,藉口建文帝的削蕃之舉,聯合代王(封藩于山西大同)、遼王(封藩於廣寧州,今遼寧錦州境內)發動了“靖難之役。”

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皇帝位。第二年,改元永樂,改北平爲北京。1421年,成祖遷都北京。

北京是朱棣的封藩地,他起兵“靖難”之前,已在其經營了二十年之久,早已建立了屬於自己的一套政治、軍事、經濟體系。因此等他當皇帝后,北京及周邊地區已不在是“生地”而是“熟地”,遷都於此乃是瓜熟蒂落之事。遷都到北京後第四年,成祖逝於北征蒙古部落的軍旅之中。

嚴格地說,直到明英宗的正統六年(1441年),北京才成爲正式首都。此前,一直被稱爲“行在”,即皇帝率文武百官駐紮的臨時首都。而南京,則稱爲“留都”,即“置官留守的首都”。因爲南京是太祖所定之都,它名義上的政治地位重於唐代的事實上的“東京”洛陽。但實際的地位卻不如唐代的洛陽,因爲洛陽和長安相距不遠,唐代一些皇帝(特別是改國號爲“周”的武則天)曾長期住在洛陽,洛陽成爲實際上的京師。而留都南京對大明朝而言,更具象徵意義。

留都南京,除皇帝不在此城外,保留了一整套的中央政府官僚體系,可謂是“朝廷的備份”。六部、都察院、五府和內廷的太監體系,一應俱全。南京朝廷的官員級別和北京同職官員相同,主要管理南直隸(南京周邊14個府、州,不設行省,直接由朝廷管理)的相應事務。雖然權力不如北京的官員,但也不能說是閒職。因爲南直隸所轄的地區,乃經濟最發達、文化最昌明之區,天下賦稅三成多出自於此。

明朝南、北“兩京制”形成後,北京作爲政治、軍事中心,南京作爲經濟和文化中心,使帝國的南北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

而王守仁等要到雲南賑災,必須得經過這留都南京的朝廷認可,同時,一應賑災物事盡皆得這留都南京進行統籌,故此,王守仁也必須與這留都南京的朝廷朝廷交涉。

另外,他們遇襲的徐州府也是在這留都南京的管轄範圍之內,一應賊人也得交由南京朝廷審理。

南京和京師一樣,設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軍都督府、翰林院、國子監等機構,官員的級別也和京師相同。北京所在府爲順天府,南京所在府爲應天府,合稱二京府。

其實南京六部是不能和北京六部相比擬的.雖然兩京六部名稱相同,都稱吏戶禮兵刑工,但是南京的尚書官品和職權都不和帝都北京的尚書們在同一個檔次.北京六部尚書可以進入內閣,擔當首輔.因此北京六部是帝國的統治中心,而南京有全套的政府機構,但南京六部基本上屬於養老院和發配降官的地方,非常沒有前途,屬於閒職.

南京兵部尚書一般掛“參贊機務”銜,會同鎮守太監和南京守備勳臣共同管理南京的全部事務,一般這三個人中以南京兵部尚書爲主,算得上比較緊要。其餘南京戶部和都察院也有一些職能。

南京戶部、南京兵部的權力最重。南京戶部負責徵收南直隸以及浙江、江西、湖廣諸省的稅糧(此四地所交稅糧幾乎佔了明帝國的一半),同時還負責漕運、全國鹽引勘合,南京戶部侍郎兼任總理糧儲。故此,王守仁必須到戶部交接,領取賑災糧物,這是繞不過去的。好在,弘治帝已經下旨南京部協助籌糧賑災,想必應該不難。

南京兵部負責南京地區的守備,南京地區的49個衛,都隸屬南京兵部尚書指揮。這些賊人襲擊欽差,必須交由兵部審理。

南京吏部負責南京官六年一度的京察考功,北吏部不得干涉。南京刑部負責南京諸司、公侯伯府、京衛所的刑名。南京工部的職責與北京中央的工部相仿,只是管轄地區限於南京及附近各省。此外,南京工部也負責部分南方的稅收(名義上叫竹木抽分)。另外,南京戶部刷印鹽引勘合的銅版要由南京工部負責鑄造。南京禮部倒確實沒有什麼職權,因爲皇帝幾乎不來南京,禮儀祭祀活動不多。

至於五軍都督府,則由魏國公徐俌任職。

不提明中信在營中安頓,單說王守仁領着吳起、監察御史等進南京城後,直奔兵部。

正在行進之時,卻只聽得一聲,“喲,前面那是王伯安兄嗎?”

王守仁一陣訝異,難道這南京城還有字伯安之人嗎?不由得將目光投向聲音來處。

卻只見一位目若朗星、風度翩翩、身着紫袍、年約二十餘歲的年輕人直奔自己走來。

難道他是叫的自己?王守仁心中一動,但細看之下,卻是不解!此人,自己不認識啊!

卻只見紫袍年輕人笑意盈盈,遠遠就直衝着王守仁拱手,“我以爲看錯了,未曾想,還真是伯安兄!”

確定了,就是叫的自己!王守仁心下確認,連忙拱手道,“正是伯安,不過,這位仁兄,您是?”

“不怪王兄不認得某,某乃徐奎壁,子不言父諱,家父南京守備徐大人!”紫袍年輕人一拍額頭,連忙自我介紹道。

“原來是徐兄!”王守仁恍然,這位可不正是那徐國公徐俌嗎?

魏國公徐俌字公輔,濠州人(今安徽鳳陽人),徐達五世孫,成化元年(1465年)襲爵,成化十五年,奉孝陵歲祀,掌南京左軍都督府事。弘治九年(1496),掌中軍都督府事,守備南京。

剛纔還想着,自己此來,必須向徐國公徐俌借兵呢,否則,自己這點軍士,還不知能否到達雲南宜良呢!現在徐國公的公子立刻就到了,還真是瞌睡送枕頭啊!

“不知徐兄如何認識王某?”王守仁打量着徐奎壁道。

“哦,年初,王兄中第,才華名動京師啊!徐某當時正巧在京師,有幸一睹容顏,印象深刻,故此識得!而後那上疏論西北邊疆防備等八事令家父也異常欽佩,時常在某面前提及,要某學習,故此,徐某時常想要結識一下,不想今日在此相逢!真乃幸事啊!”徐奎壁笑道。

“不敢,不敢!此許意見,幸得陛下采用,僥倖僥倖!”王守仁連忙謙讓道。

“行了,有緣千里來相會,既然你我在此相遇,咱們今日可得痛飲幾杯,走,徐某請客!”說着徐奎壁拉起王守仁就走。

“且慢!”王守仁連忙制止道,“徐兄好意,王某心領,但今日王某公務在身,無法成行,改日再上門拜訪!”

“公務?”徐奎壁一陣愕然,看看王守仁身後的衆人,再看到被五花大綁的朱員與尊者等,恍然道,“這是有不長眼的賊人冒犯王兄了吧?”

王守仁與吳起對視一眼,點頭道,“是啊,在城外,這些賊人襲擊了某,故此,某現在想將他們押送至兵部查處。”

“唉,小小賊人,還是交給守備府吧,就不用經過兵部了,我讓家丁押送他們去守備府查處,咱們去喝酒慶祝相逢!”徐奎壁一聽,滿不在乎地一揮手,道。

隨着他的吩咐,身後走過來幾位家丁,就要上前押朱員外等賊人。

吳起面色一變,伸手攔住了家丁。

“不敢勞煩徐兄,還是某押送他們去兵部吧,況且,某還得將事情向兵部奏報!就此告辭!”王守仁笑道,說着,他就要轉身而去。

“王兄見外了,先讓家丁將這些賊人押送去守備府,咱們吃酒之後再去將經過言明,相信不會誤事的!”徐奎壁也是滿臉笑容,攔住了王守仁。

王守仁心中一動,望向徐奎壁的眼神瞬間不善起來,“徐兄,初次相逢,咱們還是各行其是爲好,王某確實有公務在身,改日再上門陪罪。”

“大膽,我家小公爺請您吃酒乃是看得起你,你不要不識擡舉啊!”旁邊一位家丁臉色一變,叫囂道。

王守仁心中一陣反感,自己可沒讓你請客,這可是你上杆着的!眼神更加陰鬱起來。

“大膽,怎麼說話的!跪下,向王兄道歉!”徐奎壁瞬間臉色一變,衝家丁大吼道。

“諾!”家丁見徐奎壁發火,連忙低頭應是,轉而面向王守仁,噗嗵一聲跪了下來,“王公子,是小人不懂規矩,還望你見諒。”

話雖如此,但他的目光卻是憤憤然射向王守仁。

“王兄莫怪,下人不懂規矩,還請見諒!”徐奎壁轉向王守仁,拱手歉然道。

這一切,王守仁看在眼中,心中有絲怪異,但見徐奎壁如此給面子,也不爲已甚,抱拳道,“不怪這位家丁,實在也是王某有錯!”

“王兄仁義,這等刁僕徐某回去自會責罰!也罷,既然王兄公務在身,徐某也不難爲你了。今日可真是不巧啊!不過,王兄還請示下住所,徐某稍後再去拜訪!”徐奎壁滿臉遺憾道。

“這?”王守仁一陣爲難。

“怎麼?王兄不屑與徐某相交?”徐奎壁面色一變,不悅道。

王守仁苦笑一聲,“不瞞徐兄,王某初來乍到,根本還未找到住所,故此無法告知!還請如罪!”

“哦,原來如此啊!”徐奎壁面色稍晴,隨即面色一亮,欣喜道,“既然如此,不如王兄就到我家去住如何?”

“這?”王守仁一陣語塞,不過心中很是奇怪,這徐奎壁爲何對自己如此熱情?難道自己有何利用價值?但不該啊,人家可是堂堂徐國公小公爺,有何相求的?難道真是如此仗義之人?

“怎麼,這點面子也不給我?王兄三番兩次搏徐某面子,這是不想與我相交嗎?”徐奎壁面色陰沉地望着王守仁沉聲道。

“並非王某不識擡舉,實在是王某還有隨行軍士在城外,無法討撓啊!”

“軍士?”徐奎壁眼神中充滿了不解,“王兄不過是觀政工部,又怎會有軍士相隨?難道,王兄犯了什麼事?”

說着,他看了看吳起與身後的那些賊人。

王守仁苦笑一聲,“徐兄誤會了!實在是”

然而,未等王守仁解釋清楚,識聽得身後有人大叫道,“冤枉啊!冤枉!”

王守仁大驚,這是怎麼回事,不由得轉頭望向身後。

第四百九十一章 紛至沓來第一百六十五章 慶祝之宴第六百三十二章 請君入甕第八百二十八章 準備出行第九百三十三章第六百五十四章 箭羽橫飛第四百九十一章 紛至沓來第三百五十三章 兩個奇葩第四百零二章 落腳京師第六百七十三章 詭異消失第二百零八章 征服知府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老離去第一百七十章 李玉烏龍第三百三十三章 技驚太醫第六百七十一章 身陷絕境第三百九十九章 衆人脫身第七百九十一章 明遠出馬第七百五十三章 居然是他第二百零八章 征服知府第二百零四章 災民忽到第四百零四章 見壽寧候第一百六十五章 慶祝之宴第九百七十二章第八百二十一章 危機乍現第七十章 明教援兵第七百九十五章第九百三十章第一百九十五章 中信建言第六百八十二章 意外重逢第五百三十七章 二老斗嘴第九百章第四百三十九章 姐妹雙簧第十九章 再添“利器”第八百八十五章第九百三十二章第三百零八章 旁敲側擊第三百三十七章 訓斥二老第七百二十四章 鐵騎衝殺第四百一十四章 蹤跡顯露第三百五十六章 延齡買方第八百四十三章第二百三十七章 箭羽橫飛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明解勢第二百八十八章 書畫齊作第七百五十七章 中信發怒第三百四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四百零五章 說服壽寧候第一百六十五章 慶祝之宴第一百八十章 拜謝縣尊第七百一十六章 城中診治第七百零三章 宜良城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漢崩潰第六百五十四章 箭羽橫飛第七百七十五章 南疆亂起第三百五十章 學堂遷址第四百二十二章 震撼壓軸第八十四章 兩敗俱傷第二百六十九章 景澤探底第一百零四章 一題三詩第九十二章 改變方針第九百零九章第一百九十八章 士商皆驚第一百九十二章 學堂擴充第二百一十章 打臉知府第四百零九章 大鬧衛所第五百零二章 二人同臺第八百三十三章第四百四十六章 窯場合作第二百七十一章 府尊攤牌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場“發案”九百四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信赴府第七百三十八章 詭異局勢第二百九十三章 征服大家第四百零七章 潑皮上門第七十四章 刑訓月影第一百五十一章 中信贈藥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信治傷第九百一十一章第九百八十七章第七百六十六章 中信遇險第八百章 中信回京第二百四十四章 援兵抵達第三百七十八章 諸事繁雜第六百九十三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四十二章 王清入夥第七百一十五章 診治驅毒第四百三十二章 驚豔才情第五百五十九章 進見娘娘第七百一十四章 含恨而去第六百六十二章 江面被圍第七百零六章 狹路相逢第四百零九章 大鬧衛所第八百九十六章第三百九十五章 大刑伺候第六百五十九章 出路難尋第六百三十五章 好戲登場第二百一十六章 中信脫身第七十六章 縣衙來人第八百六十章
第四百九十一章 紛至沓來第一百六十五章 慶祝之宴第六百三十二章 請君入甕第八百二十八章 準備出行第九百三十三章第六百五十四章 箭羽橫飛第四百九十一章 紛至沓來第三百五十三章 兩個奇葩第四百零二章 落腳京師第六百七十三章 詭異消失第二百零八章 征服知府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老離去第一百七十章 李玉烏龍第三百三十三章 技驚太醫第六百七十一章 身陷絕境第三百九十九章 衆人脫身第七百九十一章 明遠出馬第七百五十三章 居然是他第二百零八章 征服知府第二百零四章 災民忽到第四百零四章 見壽寧候第一百六十五章 慶祝之宴第九百七十二章第八百二十一章 危機乍現第七十章 明教援兵第七百九十五章第九百三十章第一百九十五章 中信建言第六百八十二章 意外重逢第五百三十七章 二老斗嘴第九百章第四百三十九章 姐妹雙簧第十九章 再添“利器”第八百八十五章第九百三十二章第三百零八章 旁敲側擊第三百三十七章 訓斥二老第七百二十四章 鐵騎衝殺第四百一十四章 蹤跡顯露第三百五十六章 延齡買方第八百四十三章第二百三十七章 箭羽橫飛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明解勢第二百八十八章 書畫齊作第七百五十七章 中信發怒第三百四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四百零五章 說服壽寧候第一百六十五章 慶祝之宴第一百八十章 拜謝縣尊第七百一十六章 城中診治第七百零三章 宜良城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漢崩潰第六百五十四章 箭羽橫飛第七百七十五章 南疆亂起第三百五十章 學堂遷址第四百二十二章 震撼壓軸第八十四章 兩敗俱傷第二百六十九章 景澤探底第一百零四章 一題三詩第九十二章 改變方針第九百零九章第一百九十八章 士商皆驚第一百九十二章 學堂擴充第二百一十章 打臉知府第四百零九章 大鬧衛所第五百零二章 二人同臺第八百三十三章第四百四十六章 窯場合作第二百七十一章 府尊攤牌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場“發案”九百四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信赴府第七百三十八章 詭異局勢第二百九十三章 征服大家第四百零七章 潑皮上門第七十四章 刑訓月影第一百五十一章 中信贈藥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信治傷第九百一十一章第九百八十七章第七百六十六章 中信遇險第八百章 中信回京第二百四十四章 援兵抵達第三百七十八章 諸事繁雜第六百九十三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四十二章 王清入夥第七百一十五章 診治驅毒第四百三十二章 驚豔才情第五百五十九章 進見娘娘第七百一十四章 含恨而去第六百六十二章 江面被圍第七百零六章 狹路相逢第四百零九章 大鬧衛所第八百九十六章第三百九十五章 大刑伺候第六百五十九章 出路難尋第六百三十五章 好戲登場第二百一十六章 中信脫身第七十六章 縣衙來人第八百六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