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九章

打個敗戰?這是什麼思路?還沒打就知曉咱要打敗戰?伍文定的腦袋有些亂,滿眼驚疑地望着明中信,再次轉頭看向王守仁。

王守仁卻是點點頭,再次確認道,“不錯,伍將軍可敢打個敗戰?”

自己沒聽錯,真的要打敗戰!伍文定定定心神,終於確定了這兩個傢伙的意思。

但他不明白,現在戰都沒打呢,怎麼會知曉自己打敗戰?哦,對了!突然,伍文定反應過來。

這是苦肉計!不錯,應該就是苦肉計!而自己是誘餌!一定如此!伍文定心中大定,緩緩點頭,“伍某聽候王大人的安排!”

王守仁與明中信相視而笑,“好,那伍將軍就回營準備,靜候天黑!”

啊!伍文定一陣愕然,他本以爲,自己既然已經答應,那王守仁不應該立刻安排自己任務嗎?怎麼會讓自己回營準備?難道,準備夜襲?但如果夜襲,那爲何要問自己敗戰之事呢?

他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但卻也只能遵令而行。

就在他施禮出帳之際,明中信來到他的面前,遞給他一物,低聲道,“伍將軍,此處有一錦囊,待入夜時分,你拆開觀瞧,依計而行!”

伍文定看一眼明中信,就待拆開觀瞧。

“慢!”明中信阻止了他,“入夜再看,現在爲時尚早!”

伍文定心中有氣,用不用這麼神秘?一賭氣,他也不看了,連禮也不施了,直接大踏步迴轉了自己的軍營。

明中信看着他的背影,搖頭失笑,轉身迴轉了帳內。

就這樣,官軍軍營中居然也恢復了平靜,平靜無波,好似根本不像是處在兩軍陣前一般。

而此時,寧王與王守仁其實已經抵達了鄱陽湖黃家渡,而且,他們對岸紮營,準備最後的戰鬥,哦,不,應該說是他們正在思索,是否要進行此戰,而兩隊並不確定。

說到鄱陽湖,其實,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與平生最大的宿敵,也就是與他爭天下的霸主陳友諒正是在鄱陽湖決一死戰,從而奠定大明的萬代基業,進而掃清了奪取天下的最大障礙。

一百多年後,當年曾經激戰三十六天、火光滔天、橫屍遍地的鄱陽湖又一次即將迎來再一次的決戰。一百年前的一場大戰,決定了天下的歸屬與無數人的命運,一百年後的這一次大戰,也即將決定無數人的生死與命運。

但與之前不一樣的是,這次更加地正統,乃是正義與邪惡的戰鬥。

只因爲,交戰的雙方抱着的目的並不相同,而且,這目的直接決定了他們的正義與邪惡。一方爲了權勢與地位,一方則爲了挽救無數無辜人的生死。

當然,這次其實沒有什麼名將與帥才,只因爲,這兩方的陣營當中,其實根本就無法找出一位能夠決定戰局的當世名將,有的,也只是一位劉大夏,朝廷的命官,這位也算是小有名氣,但他也只是以幹吏爲準繩,至於說帶兵打戰,卻也是籍籍無名。

至於說兩邊陣營當中的將領,只怕說他們的名字,你們也不知曉,更何況,這些名字其實也即將隨着這場戰役而消散。

畢竟,寧王叛亂事屬突然,即便是寧王,他也沒想到,自己居然能夠直接起兵造反,其實,即便是他,到現在也是有些懵,畢竟,事發突然,自己本來計劃好好地,就是想要上京,借這次雲南之變,南疆之變,想要通過這些機會,獲取到弘治的同情,進而恢復舊制,令自己的衛隊編制恢復,到時,再行準備叛亂之事,當然,這些都得悄悄地進行,打槍的不要。

然而,事與願違,也不知撞了什麼鬼,居然惹到了明中信這個喪門星,偷雞不成蝕把米,而這弘治突然就如同中了邪一般,根本就不聽自己的辯解,反而聽取那明中信的一面之詞,就將自己趕出了京師,還要送交南京宗人府進行懲誡,這可真是見了鬼了!

本來,自己也沒想怎麼着,趕出京師就趕出京師吧!咱再好好準備,待時機成熟再行東山再起。

然而,沒想到,就在此時,突然,彌勒會發話了,居然發消息,說是弘治帝已經準備對自己下手了,而且,是秘密下令南京方面出手,置自己於死地,這可真心令自己震驚,畢竟,這麼些年來,雖然弘治對咱們有意見,但也不至於就這樣黑不提白不提下毒手啊!

然而,這彌勒會說得有鼻子有眼的,令人不得不信啊!

幾番斟酌之下,這事情還真不一定是假的!畢竟,以往來說,這明中信不過是一介秀才,或者就是一個商戶罷了,即便他獻出了一些很值錢的東西,那也不至於爲了這樣一個小小的賤民就對自己進行懲誡,但這次卻異於常時,直接就將自己趕出了京師,雖然自己帶頭鬧騰確實令弘治對自己反感,但是,也不至於這般下黑手啊!

顯然,這其中定有原因,而彌勒會爲自己提供了一個確實的消息來源,這弘治確定是要對自己下手了。

不過,好在,自己早有準備,就是幾個替身,那麼,咱就先退去,再行謀劃後續吧!

然而,彌勒會卻是將事情說得很嚴重,就是,弘治其實已經通過錦衣衛與東廠的消息確認了,自己確實有反意!而這,正是自己一直都在擔心之事,這下東窗事發,豈能坐以待斃!

於是,一不作二不休,咱就直接反了!

在彌勒會的消息刺激之下,在自己身邊謀士的鼓動之下,寧王朱宸濠終於決定不忍了,直接開幹。

於是,這場寧王叛亂就開始了。

而此時,面對面安營紮寨,形成了流氓強盜與書生文官的對峙。

這也沒辦法,事發突然,雙方皆是倉促上陣,能拿得出手的人才不多,將才也不多,只能湊和着用。

雖然這一聲鄱陽湖之戰沒有百年前那般將星雲集,波瀾壯闊,卻也更加有意思,畢竟,這是千古奇聞啊!一幫流氓盜匪,對峙書生文官,這可真是百年難得一見啊!

其實,這也難怪,禁軍之中,皆是一衆紈紉子弟,說他們是流氓也不爲過,而寧王這一邊就更是了,只因爲,早在明成祖年間,就已經確定了,寧王的制式乃是縮減的,根本就無法招慕幹人員,陛下不允許啊!他還能如何,只能招募一些散兵遊勇、流氓地痞,以爲軍用。

還能好得好嗎?

就這樣,流氓對紈紉,這還真是王八對綠豆,對了眼了!

而且,這流氓軍隊化可是有歷史原因的。

早在春秋時期,參軍打仗其實是貴族的專利,那年頭,將領還要自備武器裝備,打得起仗的人可是不多,所以士兵的素質還是比較高的。

可隨着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死人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靠自願打仗已經是過眼雲煙了,平民甚至囚犯也被編入了軍隊,之後又出現了常備軍、僱傭軍。

到了唐宋時期,國家常備軍制度已經逐步完善,比如宋朝,長期養兵花費大量財物,卻經常被打得落花流水,原因之一就是軍隊體制問題,那時也沒有參軍光榮、軍屬優先等政策,一旦參軍了那幾乎就是終身職業,也沒有轉業退伍兵一說。

出於前途的考慮,當時的有志向的青年基本就都去讀書當官了,軍隊裡遊手好閒、想混飯吃的流氓地痞可就越來越多了,於是,就成了流氓軍。這幫人打仗不咋地,欺負老百姓卻是個頂個的強,而且還不聽指揮,如此下來,戰鬥力自然是越來越弱。

比如有一次,宋朝禁軍的一位高級將領奉命出征,可分到手裡的正是這樣一幫不聽話,還老出幺蛾子的流氓地痞,無論怎麼說,都沒辦法說通,於是,這將領就出了損招,就是找這些地痞流氓軍賭錢,而他自己也找了一幫老千,出千讓這些這夥輸錢,到最後,這些家粉盡數輸得連褲子都沒了,而此時,他又出面裝作好人,出面爲大家還了錢,就這樣,一邊是大棒一邊是恩惠,忽悠着大家奮勇作戰,通過戰場的獎勵來還錢,這樣,一拉二騙,終於,令這些流氓地痞上了戰場,而且還爲他賣命。其作戰效果可想而知,甚是羞愧。

當然,流氓之中也有勇士,但終究一棵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總體而言,這些流氓軍隊的戰力卻是殊爲弱勢。

在明代初期,有這麼兩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徐達與常遇春,徐達,出身農家,自然是老實本份,有了機遇,自然是大大的把握,於是,逐漸成長爲優秀的士兵,而常遇春出身盜匪,而且自幼混跡於市井之間,自然染了一身的痞病。

這兩個人的戰鬥力都強,這就不說了,大明之人都知曉,這二位可是開國將軍。但不同的出身卻也決定了他們的某種表現,徐達是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高風亮節,令人從心底裡佩服,而且名聲極佳。

而常遇春這位先生呢?好殺降,屢教不改。連投降之人要殺,實在是不講信用,惡劣異常,如果質問於他,還振振有詞,說是生怕戰場之上詐降,到時奮起拼殺,令大軍受損,這樣,他的流氓氣息溢於言表。

到了明朝中期,隨着百姓社會流動性的增加,地痞流氓無法在當地生存,向外流竄的跡象越來越明顯,於是,在緊急的情況之下,軍隊無奈,就只能招收這些流氓地痞了,而且,他們來之能戰,戰之可能勝利,戰力總比一般人厲害,於是,朝廷也就默認了這樣一批特殊人羣的存在。

而寧王此番造反,卻也正是藉助了這一特點,招集了大量的地痞流氓,組成了他的造反寧王軍。

而現在,這兩軍對峙,誰先出手,誰後出手,這可真是難以抉擇啊!

而寧王與王守仁也在頭痛這件事。

各自的底細還真心不清楚,故而,雖然兩軍暗中對峙,但各自的暗探卻是往來繁雜,細細滲透。

當然,他們也查不出什麼來,畢竟,現在正值兩軍對峙之時,誰能夠讓敵方的細作深入,於是,探子細作們抓頭不已,沒辦法探得消息,不,應該說是確切的消息。

而這兩位軍政大員卻是沒能消息可聽,也沒有思路可以提供。

就這樣,他們僵持在鄱陽湖黃家渡口。

而就在他們僵持之時,一位戰略性的人才打破了這個僵局。

官軍營中,一個身影闖入了中軍大帳當中,“王守仁,你爲何還不下令開戰?”

這個質問的聲音令王守仁眉頭緊皺,怒意上涌,擡頭望去,就要呵斥。

然而,當他看清楚來人之時,卻是滿面苦笑,無奈地將蹦到嘴邊的話語收了回去。

只因爲,這位的身份可不一樣,他乃是這大明的二號人物,太子朱厚照。

而他身後,跟着的是東廠的廠督,大內總管,陳準。

而此時的陳準卻是滿面苦笑,無奈地望着咱們這位太子殿下,卻是沒有一句話,也不敢有一句話。

旁邊的明中信不悅了,直接衝太子朱厚照道,“太子,軍政大事,事關成千上成軍士的生死,豈容你質喙!”

還真別說,一物降一物,哈蟆降蟾蜍,明中信一番搶白,令得太子朱厚照一些話語沒辦法再說,反而是滿面歉意地望着明中信解釋道,“明大哥,不是我脾氣急,而是這王守仁明明已經到了賊人面前,卻是按兵不動,這是要鬧哪樣?難道,要等叛軍退去,再行追及嗎?那時,可不就晚了嗎?”

明中信轉頭看了一眼陳準,滿眼不悅道,“陳大人,太子殿下初次在軍中,對軍政大事不懂,難道你也不懂嗎?一國軍中,統帥最大,軍政要事,由統帥一言而決,任何人不得置喙、違者,以軍令處之!你難道沒有與殿下言明嗎?”

陳準面色一肅,躬身衝王守仁道,“王御史,此乃陳某失職,還請大人責罰,但念在殿下初次入軍,還請寬恕於他不敬之罪!”

第七百一十一章 再添幫手第五百六十八章 嚴格審查七百七十四章 攪動局勢第八百七十九章第五百四十九章 初教朱壽第二百零七章 知府要糧第八百八十九章第二百一十二章 災民慘狀第一百四十一章 城縣舊怨第一百九十八章 士商皆驚第五百六十七章 策試放榜第一百六十五章 慶祝之宴第七百一十六章 城中診治第二十章 分配佳釀第七百六十章 計劃發動第五百八十三章 欽命立下第七百九十章 明家接應第二十章 分配佳釀第六十三章 明教現蹤第七百九十一章 明遠出馬第三百八十四章 宴會驚豔第七百二十三章 賊人來襲第五百九十八章 波折再起第四百八十一章 三人組歸來第二百三十六章 首度攻城第五百四十五章 出人意料第四百七十章 語嫣贈藥第三百四十四章 中信醒轉第九百零五章第六百五十九章 出路難尋第七百三十一章 故舊重逢第七百九十五章第三百二十八章 啓程返鄉第五百一十九章 郭勳來訪第六百六十一章 蘇州衛圍第二百二十四章 燒糧後患第八百二十三章 三家爭搶第五百一十七章第六百九十五章 吳起中招第六百一十八章 風波起始第四百零八章 潑皮生事第七十一章 處置後患第四百一十一章 壽寧候來援第八百七十九章第六十二章 再發命案第一百九十六章 驚喜現世第七百七十三章 中信出手第一百五十章 李老登門第三百章 院試複試第二百六十四章 蕭颯宴請第二百五十六章 定計援府第五百八十九章 欽差之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餘孽被擒第三百九十六章 中信挨刑第三百二十四章 商談婚事第七十七章 錦衣來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書畫齊作第一百六十一章 府試進行時第二百三十三章 情勢危急第三百四十四章 中信醒轉第九百八十四章七百七十四章 攪動局勢第一百九十八章 士商皆驚第九百一十二章第七百三十八章 詭異局勢第七百八十一章 進退兩難第六百四十一章 明義轉話第一百一十九章 生意整合第九十九章 景澤離去第五百三十七章 二老斗嘴第四百七十五章 密室暗談第二百五十一章 二老欲去第三百八十一章 商定方案第七百一十七章 城中診治--續第六百七十九章 風雲將起第八百八十五章第九百三十四章第四百三十章 悠揚歌會第六百零八章 趕到南京二百九十八章 院試開考第九百八十二章第五百三十八章 測試籌備第二百零八章 征服知府第一百四十三章 碾壓歷城第三百八十二章 臨行佈置第十四章 學堂招生(四)第十三章 學堂招生(三)第七百五十七章 中信發怒第七百三十五章 局勢變遷第四百一十二章 恩怨因果第九百八十三章第二百一十六章 中信脫身第七百三十七章 各方動向第八百六十七章第一百八十三章 賞善罰惡第三百六十三章 約法三章第四百四十二章 王清入夥第四百二十六章 後續影響第一百四十二章 迴文詩作第五百四十五章 出人意料
第七百一十一章 再添幫手第五百六十八章 嚴格審查七百七十四章 攪動局勢第八百七十九章第五百四十九章 初教朱壽第二百零七章 知府要糧第八百八十九章第二百一十二章 災民慘狀第一百四十一章 城縣舊怨第一百九十八章 士商皆驚第五百六十七章 策試放榜第一百六十五章 慶祝之宴第七百一十六章 城中診治第二十章 分配佳釀第七百六十章 計劃發動第五百八十三章 欽命立下第七百九十章 明家接應第二十章 分配佳釀第六十三章 明教現蹤第七百九十一章 明遠出馬第三百八十四章 宴會驚豔第七百二十三章 賊人來襲第五百九十八章 波折再起第四百八十一章 三人組歸來第二百三十六章 首度攻城第五百四十五章 出人意料第四百七十章 語嫣贈藥第三百四十四章 中信醒轉第九百零五章第六百五十九章 出路難尋第七百三十一章 故舊重逢第七百九十五章第三百二十八章 啓程返鄉第五百一十九章 郭勳來訪第六百六十一章 蘇州衛圍第二百二十四章 燒糧後患第八百二十三章 三家爭搶第五百一十七章第六百九十五章 吳起中招第六百一十八章 風波起始第四百零八章 潑皮生事第七十一章 處置後患第四百一十一章 壽寧候來援第八百七十九章第六十二章 再發命案第一百九十六章 驚喜現世第七百七十三章 中信出手第一百五十章 李老登門第三百章 院試複試第二百六十四章 蕭颯宴請第二百五十六章 定計援府第五百八十九章 欽差之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餘孽被擒第三百九十六章 中信挨刑第三百二十四章 商談婚事第七十七章 錦衣來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書畫齊作第一百六十一章 府試進行時第二百三十三章 情勢危急第三百四十四章 中信醒轉第九百八十四章七百七十四章 攪動局勢第一百九十八章 士商皆驚第九百一十二章第七百三十八章 詭異局勢第七百八十一章 進退兩難第六百四十一章 明義轉話第一百一十九章 生意整合第九十九章 景澤離去第五百三十七章 二老斗嘴第四百七十五章 密室暗談第二百五十一章 二老欲去第三百八十一章 商定方案第七百一十七章 城中診治--續第六百七十九章 風雲將起第八百八十五章第九百三十四章第四百三十章 悠揚歌會第六百零八章 趕到南京二百九十八章 院試開考第九百八十二章第五百三十八章 測試籌備第二百零八章 征服知府第一百四十三章 碾壓歷城第三百八十二章 臨行佈置第十四章 學堂招生(四)第十三章 學堂招生(三)第七百五十七章 中信發怒第七百三十五章 局勢變遷第四百一十二章 恩怨因果第九百八十三章第二百一十六章 中信脫身第七百三十七章 各方動向第八百六十七章第一百八十三章 賞善罰惡第三百六十三章 約法三章第四百四十二章 王清入夥第四百二十六章 後續影響第一百四十二章 迴文詩作第五百四十五章 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