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唐聖子願意親自找這史氏遺脈,是因爲採風官手中會掌握某些秘密信息,他多少得上點心。
拿到這兩本書時,計唐聖子慶幸了,這二冊,正是當初那位採風官的手稿。
採風官的稿子只有採風官自己和大帝能看明白,然他作爲聖子,極得大帝器重,大帝教了他辨識稿子的方法。
上面扉頁記載,採風官會入某一險地,尋找寶物,爲避免自己將來身死道消,無法將消息傳遞回去,他會找人留下一血脈,將手稿放後人身上。
看到這裡,計唐聖子擡眼瞥了眼瑥史,惹得瑥史一激靈,愈加拘謹,他又重新把目光放到兩本書上,快而仔細地將它們瀏覽了兩遍,默默唸出了一個詞,“琅環水洞。”
他想起什麼,問左右,“琅環水洞是不是無咎道場的一處福洞?”
微熹尊者道,“這一水洞,相傳是由於北羅大界地脈變動而天然形成的,每隔七百年,它便會噴發一次,那些埋在地下的、生長在地下的奇寶異物便會被帶出來,但洞中極爲兇險,尊者天君亦未必保得住性命。一般也只有北羅道教的修士方有資格進去。”
計唐聖子點點頭,與書上記載的一般無二,採風官是在琅環水洞沒有噴發時,偷入進去的,一是因爲他懷疑琅環水洞中存在着某一滯留地帶,堆積着那些被噴發出來又落回去的東西。
二是因爲採風官調查到,上次,也就是七百年前的那次噴發,出現了疑似世界火種之物,未有人得到,那物便又消失在了琅環水洞中。
何爲世界火種?
首先得提世界基石。
人修道,承載道的理念便是修道的基石,托起力量的身軀便是修煉的基石。
將星界比作人,那麼大地就是星界的基石,也可以說,基石即星界。
但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基石崩潰,會誕生實質的“世界火種”,比如大地死亡,最後的星界力量匯聚起來成爲一物,這一物就是“世界火種”。
世界火種,玄之又玄,關於它的記載極少,一般修士也不認識它,傳聞它多數時候以石頭的形態出現,然在準備創界的修士眼中,這是可遇不可求的至寶!
它蘊含着生命星界最後的力量,以此爲基石,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創界的成功率,甚至可能創造出會自行誕生生命的星界!
採風官之所以懷疑七百年前琅環洞出現了世界火種,是在聽熱鬧時,有北羅修士如此描述琅環水洞的爭奪盛況,“水流上涌,彩光朦朧,數寶在深洞中若隱若現,忽然衆人神情恍惚,大批修士墜入深處,血肉被水流絞碎,僥倖逃出來的修士以爲有人搞鬼,相互一對峙,都覺那一瞬,自己變成了一顆星界、一方大地,由此認定地底衝上來了一件幻寶!”
採風官是神都大帝的耳目和心腹,知曉極多秘聞,他記得關於世界火種僅有的記載中,便有提:見世界火種,即通感世界。
可惜,這只是採風官的一個異想天開的猜測,他無法將它當做事實上報,故決定親探琅環水洞。
書冊內容記載到這裡,也就沒了,可想而知,那位採風官沒有找到答案,還賠進去了自己的性命。
計唐聖子想起六百年前,確實有一位採風官隕落在外,且許是他身處地域特殊,通過他的魂燈也無法追溯他臨死前的畫面,事情也便不了了之。
......寶物、世界火種,計唐聖子不能不動心。
琅環水洞七百年噴發一次,七百年前的噴發出現疑似世界火種之物,六百年前採風官冒死偷入,這樣算來,新一輪噴發豈不是在近一年?
如果那次,疑似世界火種之物沒有被搶走,而是重歸地下了,這次噴發說不定會重新出現。
這北羅大界,還真得去探一探。
計唐聖子看向瑥史,“你乃神都史氏之人,今後是想回神都繼承你父親的衣鉢,還是繼續留在這裡?”
瑥史苦笑,她資質不好,到生死境就止步了,跟人鬥了大半輩子,終於成了那偏僻小地方有頭有臉的人物,今天卻又嚐到了最初之時面對坎坷命運的挫敗。
她恨自己沒有早點發現玉鐲子的玄機,若一開始就靠這玉鐲子挖掘出了潛力,洗煉了血脈,她這道途,何至於中斷。
“我......”雖然現在也洗煉了血脈,體內生機勃勃,她卻似乎沒有勇氣重新修煉,朝着更遠的方向走去了。
瑥史擺脫不了那個偏遠小地方,她滿腦子想得最多的是,她的子嗣怎麼辦,史氏會不會接受他們,她這一家真的適合去那等大界生存嗎?
她求助似地望着計唐聖子身邊的史姓採風官。
史問難對這等族人,心起不滿,果真是小地方出來的,鳳凰也給養成雞了,可到底是同族。
“史家每一個人都是採風官、史官,沒有吃白飯的,你若願迴歸我族,我族會重新教你,你的子嗣也有機會入史家族譜,若實在沒有成爲採風官、史官的天賦,我族也會妥善安置你們。”
有了他的保證,瑥史心中大定,她走不遠,不是還有後代嗎,加入了大界大族,前途總要光明些。
“我和膝下兒孫,願意隨聖子離開。”
史問難搖搖頭,“不管你和你的兒孫姓什麼,到了史家,只能姓史。”
瑥史是跟母親姓的,子女是隨她婚契道侶姓的,然有這等機緣在跟前,改換一個姓算什麼。
計唐聖子拿起請帖,“也該去無咎道場了,微熹尊者、問難天君、瑥史,你們隨我去吧。”
話一出,不光瑥史愣怔了,微熹尊者和史問難也很錯愕。
史問難道,“瑥史實力尚淺,似乎不適合去那等場合。”
瑥史老臉一紅,想要開口,又想想這些年輕模樣的修士可都是尊者天君,做什麼決定,哪是她能置喙的,趕緊閉上嘴。
“其父隕於北羅大界,她跟着去看看也好。”計唐聖子一錘定音,不容人反駁。
他帶上瑥史,是想試探試探北羅道教,看看前採風官是被北羅道教捉住而死的,還是真的偷潛入了琅環水洞,隕落在了洞裡。
這一中界離北羅大界不遠,計唐聖子和微熹尊者帶着史問難、瑥史破空而去,一個時辰後來到了煙海臺。
尋不了大嘆,繼長生帝君、揚湯有光將軍,神都的聖子也來了!
再說湛長風那邊,她來得早,讓煙海臺有點措手不及。
翁沅尊者本在大殿中,邊迎接來客,邊探聽他們的態度,怎想湛長風突臨,他以爲太一是看不上這種晉升大典的,能派重臣來就不錯了。
失策失策!
他與她寒暄了幾句,忙請幾位太上長老來招待她,將她接去了另一座峰。
請太上長老招待,明面上給足了面子,湛長風便也不介意他這如臨大敵的態度,隨之去了。
煙海臺三位太上長老、一位掌門、十位長老,皆是返虛尊者,其中十席長老位,前六位在翁沅的師弟妹、徒弟間交替,哪位隕落,便新人上位,後三位則是外請的客卿長老。
而太上長老,是他的師父師叔。
翁沅自己便是老牌返虛,快走到壽元后半段了,他的師父師叔更是油盡燈枯之態。
湛長風一路看來,料想煙海臺已到了交棒給下一代的階段,難怪老一輩這麼操心,一有風吹草動就悚然而驚,親自出場扯大旗。
如此想着,她倒沒太爲難坐自己對面的三位老者,只當普通論道會,和他們談論起教化之道、修煉之道,往風水、醫經隨意扯開去。
一個時辰下來,三位太上長老神智昏昏,因爲辯不贏她,都開始耍賴了。
“師祖、兩位師叔祖。”求不得在石階下輕輕喚了聲,然後朝湛長風道,“長生帝君,大典要開始了,請移步。”
“幾位道友再會。”湛長風從古木環繞的法壇上下來,正要離去,那皺着眉陷在瞌睡裡的丹歌長老擡起頭,兩片乾癟的眼皮緩緩打開,形成一道漏着濁光的縫,“長生帝君,你方纔問,堅韌不拔地反覆試探、前行、謀取,是不是一定會有得到,我想這也不一定,我們都習慣在前行時,返回來,再前進,返回來,再前進,穩紮穩打,將每一步都踏實了。”
湛長風嘴角微揚,“看來,你們現在在前進這一步上,還沒有返回來。”
她跟着求不得來到了煙海臺的主殿前,主殿前的走廊上,中央站着煙海臺的返虛,左右兩側是來觀禮的賓客。
主殿外,是一個巨型廣場,周邊站滿了煙海臺的弟子。
一條霞光長毯從廣場末端,鋪到主殿走廊上,覆過門檻,抵達一個蒲團,蒲團前邊,立着一尊高大的金像。
這是煙海臺的開山祖師——煙海道人,曾經的準聖級先天聖靈,也是佈置“七日來複”的大能之一,因其在二庭大戰時期受過重傷,整頓好北羅大界後,便破虛遠走,不知所蹤,九萬年來沒有再現身,盛傳已隕落。
湛長風打量這座像時,感受到了一束目光,斜睨過去,淡淡點頭。
計唐聖子笑笑,“又遇見了,長生帝君。”
“此話,顯得孤極其無所事事。”
“.....怎麼會,長生帝君日理萬機,本聖子僅是在表達意外之喜。”
“孤亦是實話實說。”
湛長風問他,“聖子這幾日在做什麼,北羅的風光可曾看遍?”
......他能說自己無所事事嗎。計唐聖子深以爲跟湛長風打招呼是個錯誤的選擇,他原想這趟北羅大界之行,找個由頭,捱到琅環水洞噴發那一日,跟北羅道教交易一個進入的名額,眼下卻躊躇了。
這帝長生的氣運不知比他高几何,要是被她發現了端倪,也蹭一個名額,他怕是看見了疑似世界火種的東西,都會被她得去。
計唐聖子無奈,“北羅規矩森嚴,本聖子尚且不敢多走幾步,何來雅興欣賞風光。”
“聖子玩笑了,哪須多走,擡眼不都風光?”
一重重道樂響起,湛長風轉頭望向廣場,大典要開始了。
計唐聖子也朝那邊看了去,可誰又真正在乎這場大典。
跟在史問難身邊的瑥史悄悄上移視線,去瞧那敢和天朝聖子隨意交談的人物,只見她着繡金紋的寬袖大袍,銀冠扣白髮,飄然之姿當世罕見,氣度斐然若九天神人,立馬便轉開眼,不敢再看了。
她目光落到場邊的煙海弟子身上,又被他們傲然的身影刺了眼,她想讚歎,又覺無言,想想家中小兒百歲有餘,至今只知道和城裡子弟廝混,好不容易組個傭兵團去戰鬥,竟是半道從戰場逃了回來,不說也罷!
瑥史感嘆之餘被一道冷然的視線拉回了思緒,當下心中一突,不由轉頭四處看去,結果被旁邊的史問難碰了碰腳。
史問難恨鐵不成鋼,想拎着她的領子吼叫,儀態呢儀態呢!這麼多尊者在這裡,也敢亂瞧,無知無畏!
她看懂了這位同族前輩的眼神,僵着身子,低頭不再動彈,想來剛剛那道冷然的目光,也是在向她表達不滿和鄙薄吧。
他們的小動作哪裡瞞得過走廊上諸位尊者的神識,只不過在尊者眼中,這點小動作猶如塵埃,落不到身上,更落不到心裡。
“無所事事”的湛長風卻覺有趣,順着瑥史第一反應望去的那個方向瞧,發現了更有趣的事。
這煙海臺的弟子,怎和計唐聖子的人有一段親緣?
神都難道已經將手插入煙海臺了?
“大典開始!”
震天撼地的鼓樂聲將所有人的心神短暫地拉了過來,煙海臺掌門嫡傳——尋不了,換了件莊嚴的道衣,一路踏着霞光長毯走上來,走廊上的尊者都讓開了道,看着他進入主殿,陳述道願,戴冠披袍,在衆位同門、各方來客的見證下,成爲一尊返虛強者。
翁沅尊者眼角的餘光不經意間掠過湛長風、計唐聖子、有光將軍,憂心更重。
避得過這次禍,避得過下次嗎,九天征伐的時代,可遠遠還沒結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