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0章 東風已來

老太太聲色俱厲,大聲訓斥。

四個兒子神色不變,都是四十多的人,各有家室,尤其是各自在外面還有事業,無懼什麼,也不想被老太太阻撓。

老三看着老太太,不滿的道:“娘,你這麼說,好像我們多不孝一樣,傳出去讓我們怎麼做人?”

老太太看着老三,冷哼一聲。

老四也是不滿,道:“娘,不是我們逼你,就算你現在不給朝廷,我們那些佃戶都上了官府的分地名單,最多兩年他們就有他們的地了,我們家的千畝根本就沒人種了。”

老大直接道:“娘,琪兒剛剛上了高三,馬上就要考大學了,只要考上,將來少不得一個縣丞,那是前途遠大,光宗耀祖,您總不能斷送您孫子的前途吧……”

老太太聽的大怒,猛的一敲柺杖站起來,冷冷的盯着幾個兒子,怒笑道:“好好好,你們一個個翅膀硬了,不聽我這個孃的話了!我今天就告訴你們一句話,想要賣地,等我死了!”

老太太一甩柺杖,顫巍巍的轉身就走。

四個兄弟臉色都不好看,看着老太太走了,彼此對視。

老二是做官的,在四兄弟當中頗有威信,沉默片刻,道:“地契都在娘手裡,她既然不想賣,我們也沒辦法,等着吧。”

其他三兄弟也是沒轍,老孃向來獨斷專行,他們四兄弟根本勸說不動。

老四看着他,道:“二哥,你現在是不是已經去不了衙門了?”

老二道“嗯,什麼時候地賣了,什麼時候再去。”

老大頭疼不已,道:“琪兒也是,被放假了,聽說他們學校幾十個人都是如此,再耽誤下去,大學都沒辦法考了。”

老三道“你們這算什麼,神龍府那邊本來要買我五百罈女兒紅,我都僱了鏢局了,現在商務局那邊三天兩頭上門,誰還敢接我的生意?今年,咱們等着喝西北風吧!”

幾兄弟抱怨一番,也只能各自散去。地契在老孃那,總不能去搶吧?

蘇州府。

蘇州知府黃佑蓮正在田頭,帶着一羣人轉來轉去。

他身邊的縣丞赤着腳從水渠裡上來,大喜的道:“大人,工部的效率還是很高的,這一片農田的水渠已經整頓過了,還在幾條大河上建立了水壩,蓄水池,這樣一來就不用擔心缺水或者是水澇的問題了。”

黃佑蓮自然也看到了,他不是政院系出生,但對工部運用的各種‘數學原理’十分感興趣,也在認真學習,聽着副手的話,問道:“好,這一片基本沒有問題了,等秋收之後,就可以落實分地……”

蘇州府是土地政策進行最快的地方,做爲蘇州知府的黃佑蓮,自然是被委以重任,也頗有能力。

縣丞道:“是。大人,我看可以再與秦大人通下氣,統籌安排,免得咱們走的太快,惹人非議。”

黃佑蓮擺了擺手,道:“其他的咱們不管,現在是爭分奪秒,事情早一點落實,咱們早一日安心,其他的事情,自然有秦大人,傅閣老去操心。”

縣丞想想也是,‘新政’太容易惹出問題,他們要是早一點完成,也就不用繼續提心吊膽。

太湖,公安縣。

工部右侍郎周霖烔正在監督對太湖的清淤工程,以及附近河道的疏浚。

他是天啓二年的進士,這些年沉沉浮浮,直到得到方孔炤的賞識,這纔得到提拔,這些年倒是做了不少實事。

他身邊一個主事從不遠處跑過來,道:“大人,基本沒問題了,太湖的蓄水能力足夠,應對大澇,乾旱都會有大用,尤其是灌溉四周的田畝,最起碼能養百萬畝良田!”

周霖烔這些年一直在忙着工部的各種大工程,極少在京,聽着主事的回報,風霜的臉上滿是笑容,語氣振奮的道“百萬畝良田!若是災情過去了,就憑這太湖四周的良田,就足夠養活我大明的所有人了!”

主事也很是興奮,道:“大人說的是。這些事,都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大人親力親爲,必然名留史冊,千古流芳!”

周霖烔瞥了他一眼,深深吐了口氣,道:“我倒是沒想那麼多,只想不辜負聖恩,朝廷的重託以及黎民百姓的殷切希望,只要做好眼前這些,我就心滿意足了。”

這些自然是客套話,修河要立河碑紀事,地方也有縣誌,朝廷也有大事記。

主事在這上面沒有多說,反而喜色道:“大人,方尚書調任吏部尚書,這離內閣就一步之遙了!”

誰都知道方孔炤是周霖烔的伯樂,現在方孔炤調任吏部尚書,作爲工部侍郎的周霖烔,外加修河修路的功績,升一級是必然的。

周霖烔對此倒是沒什麼在意,朝廷風雲詭譎,他不想涉入,更想在地方上做事。

他瞥了眼主事,道:“這些話不要外傳,也不要議論。”

主事連忙陪笑,道:“小的哪敢傳,也就是與大人說一說,希望大人早些有個安排。”

周霖烔彷彿沒有聽到,道:“太湖這裡整肅完了,還有其他幾個大湖,長江,黃河幾個經常決口的地方,在夏季到來之前也要再做處置……”

主事聽着,臉上僵硬的笑了笑。

很顯然,周霖烔沒打算這次結束就回京,而是還要在地方上繼續做事。

四川,劍閣關。

工部郎中衛子良,四川右參政耿可期兩人行走在一處剛剛開闢出來的山路上。

衛子良道:“耿大人,這條路開出來,四川出入就方便的多了。”

耿可期也是面帶笑容,道:“自古以來四川就是道路難行,天險衆多,這一次朝廷大力的炸山開道,不知道是多大的功德。”

衛子良望着羣山處處,陝西方向隱約可見,心潮澎湃,道:“是啊,耿大人,咱們責任重大,任重道遠,還得繼續努力。”

耿可期沉色道:“衛大人放心,我們四川上下全力支持衛大人,要多少人都有!”

這句話的另一個意思,就是希望衛子良繼續向朝廷請撥錢糧,四川是沒有錢糧的。

衛子良知道四川的情況,沒有推脫,道:“我已經與新任的張尚書通過信,張尚書說了,今年至少有五百萬錢糧撥給工部,繼續各項工程。”

張秉文由戶部尚書調任工部尚書,那手裡的資源必然不少。

耿可期大喜,道:“那再好不過,走,咱們去前面看看,要從一山腹穿過,可不能炸死人。”

衛子良點頭,兩人攜手並肩的向前走去。

戶部。

李邦華已經接任戶部尚書兩個月,他依舊兼任清田小組的組長。

戶部議事堂。

二位侍郎,五位郎中,八位員外郎都在。

一個侍郎看了眼身前的札記本,道:“大人,各地戶籍的統計工作已經是相當的順利,尤其是北方三省,無地,少地的戶籍有三百二十五萬戶,預計下半年就能開始劃分,落實。每戶十六歲以上男丁一人,二十畝,三以上五十畝,儘量上中下搭配。半年免稅,一年半稅,兩年畝收一斗,五年後,畝收兩鬥……”

等他說完,另一個侍郎接話“土地劃分工作還在緊張進行,各地都組建了丈量隊,各級組建了督查,抽檢,舉報,覈查等多重防範措施,確保沒有舞弊行爲……”

隨後,各郎中也相繼彙報,都是關於‘土地改革’的方方面面,事無鉅細,相當複雜。

李邦華聽着,冷硬的臉上有滿意之色。

隨着朝廷已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新政’前進,還是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

戶部今後的工作,預期會很順利。

接任吏部尚書的方孔炤,也在整肅吏部,面對官吏的巨大缺口,他的應對辦法相對簡單,那就是復起一些支持‘新政’的人,士林間對‘新政’支持,又有資格入仕的大有人在。

方孔炤一紙徵召令,數千人毛遂自薦,進入吏部的考覈名單。

第二步,方孔炤對各地的參政參議一級進行輪調,平攤了各省的壓力,同時明升暗降,對一些關鍵位置搖擺不定的官員放到了一些‘用嘴’的位置上。

第三步,相對穩定的關外,遼東三省,甚至是朝鮮,琉球等的官員,大舉入關,充斥入官場隊伍。

他的一系列動作,很快穩住了官場的動盪,保住了‘新政’的勢頭。

張秉文履職工部,梳理了工部的各大工程,提出了‘由大入小,有點到面’的策略,對工部的工程進行細化,並且對工部的工程總覽進行了改變,面對整個大明進行招標,修橋,鋪路,通河等等,大大小小全面招標。

這種企圖動員整個大明民間力量的舉動迎來了極好的反響,工部的各項工程得到了極大的補充與推進。

其他各部門也是相繼出手,各種新手段,新方法層出不窮,都是爲了推動‘新政’的前進。

景正九年的開頭三個月,大明上下一片火熱,‘新政’工作是轟轟烈烈,如火如荼。

乾清宮。

陽春三月,冬雪漸去,春風徐來。

兵部尚書張國維陪着朱栩,從乾清宮向着內閣慢慢的走去。

張國維跟在朱栩身側,道:“皇上,去年兵備的核查情況,兵部已經彙總,上呈皇上御覽。總體來說,三大戰區人員配置滿額,沒有虛報,漏報。訓練也依照訓練手冊,沒有縮減。將士狀態飽滿,氣勢高昂,並無不妥。”

“相關的兵器,甲冑,火器等,兵部也一一覈查,雖然有些問題,但也不大,兵部已責令整改。對於相關的製造,採購,運輸,保管等進一步梳理,確保安全,高效,實用……”

“後勤方面,軍餉臣重點核查有無剋扣,拖欠,回扣,冒領等情況,目前看來,除了南方軍區有些不透明,還待檢查外,其他兩處問題都不大。”

“將士的日常用品,如被褥,冬衣,軍裝,餐具等統一由後勤處管理,臣等進行了逐一的細查,偶有以次充好等,臣已經對具體的採購,複檢,製造等相關的進行的查處,立以典型重處……”

“倭國那邊的情形比較複雜,臣深以爲憂慮。多爾袞在養賊自大,本國島新兵營短短兩年就有十萬人,這十萬人都還在多爾袞的人手中,效忠我大明的人日漸被邊緣化……”

“琉球,朝鮮那邊也有些聲音,指責多爾袞似乎在有意的向他們驅趕災民,還是那些老弱婦孺。也有舉報聲,說是多爾袞在倭國搞tú shā,甚至用人去填海,囤積錢糧,兵甲,圖謀不軌!”

“海軍那邊兵部無權插手,臣已經寫信給熊大都督,請他做好覈查,上報兵部覈准。雖然兵部沒親自核查,但根據臣的瞭解,海軍各方面相對嚴謹,除了錢糧賬目有些不清楚。”

張國維沒有列舉具體的事例,都在奏本里,當面說就有種給人上眼藥的小人姿態了。

朱栩對張國維的工作能力倒是認可的,踱着步子,道:“嗯,這種覈查,要定時也要不定時,不能給外面那些人弄虛作假,糊弄朝廷的機會。軍隊是我大明最堅固的保障,任何時候都要確保它有足夠的戰鬥力以及戰鬥力保障!”

張國維連忙應聲,道:“是,臣明白。”

朱栩揹着手,手指不斷的跳動,道:“海軍的事,暫時兵部先不用管,基本都在海外,覈查起來比較麻煩,朕會命熊文燦,唐王做好覈查工作。至於多爾袞,朕打算再看看,不着急。”

張國維自然知道朱栩對於多爾袞的態度,不過,多爾袞確實是張國維心裡的憂慮。

見朱栩如此說,他自然不再多言。

自從畢閣老入京後又離開,畢系的聲望有所擡頭,一些人似乎想要擡張國維入閣,尤其是在其他三部尚書調整之際。

這種聲音變得有些強烈,這讓張國維有些不安,擔心迎來孫傳庭的打擊。

好在過年兩三個月了,孫傳庭未曾有什麼打壓之舉,讓張國維放心不少。

朱栩前往內閣,主持御前會議。

這次會議,是內閣決定正式開啓全面分地,從遼東開始,由北向南推進。

儘管地還沒有收完,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大勢已成,朝廷只需按部就班,一切的阻力,壓力都不成問題!

第兩百六十五章 迫近的危險第兩百七十八章 信王的立威第1374章 鬥法第六百七十八章 發威第三百九十六章 驚人的旨意第1495章 李邦華出手第八百四十九章 揍對第九百六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七百八十二章 引‘狼’入室第1244章 衝着傅家第1160章 殺氣第五十一章 籌錢的方法第1158章 一概接受第1136章 第一站第1184章 立太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魏忠賢捉拿汪文言第三百五十六章 戾氣第1405章 世界貿易大會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從下手第九百五十四章 大婚前第四百四十四章 水災第七十八章 我不會審案第1497章 貸款陷阱第三十六章 敲打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倭國的陰謀第六百四十二章 不普通的壽宴第五百九十七章 是人是鬼第五百六十六章 天子胸懷第兩百五十一章 信王府夜議(上)第1306章 孫傳庭的手段第八百一十章 閹黨東林合流第八百七十七章 召見第三百九十八章 擴充信王權力第1301章 大逆不道之言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蹭飯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爾袞出征第兩百五十三章 難以控制的恐懼第八百九十六章 發配,開船第1193章 歐洲前站第兩百零一章 如山的壓力第三百二十八章 夜襲廣寧第1212章 血腥味的海風第五百三十六章 侯家麻煩了第六百一十七章 公子賭徒第八章 尷尬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信王信譽破產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沸騰第1146章 友好的談判氛圍第三百一十九章 夜襲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軍權在手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1430章 孫傳庭籌錢第九百三十四章 已閱,不回第1506章 強推第七百九十六章 兩頭翹的內閣第一百九十章 信王欲關商會第八百一十八章 出城第九百九十二章 涼涼第十六章 青樓見孟侯(求收藏,推薦~~)第1314章 以理服人第三百三十七章 總有扯後腿第三百五十章 兩人都要留下第1333章 四國島之戰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議第八百五十九章 入內閣第兩百二十一章 驚天駭浪第六百六十九章 封禁秦淮河第兩百八十九章 火炮演習第六百五十章 民間組織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新人與舊人第三百八十二章 朱由檢心思第1452章 人口太多了第四百三十一章 鬧市見聞第八百四十四章 轟動事件第1433章 視察福建第一百三十八章 打埋伏第1467章 樂觀的南直隸第1475章 對外干涉的起念第一千零七章 戰爭推遲第兩百七十章 深夜入宮第1135章 倭國事啓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南直隸的處置第四百零六章 全數入獄第三百四十二章 練兵第八百九十三章 審辯懟第六百零五章 不合時宜第三百二十九章 議和第三百七十一章 軟骨頭第四百四十章 東廠降格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個原因第九百三十章 看國旗去第六百三十八章 下有對策第七百五十九章 各種條約第1479章 如朕親臨第1219章 京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遙控朝堂第1529章 妖孽必出第一百五十八章 左光斗等認罪第1392章 抄幕府的家底
第兩百六十五章 迫近的危險第兩百七十八章 信王的立威第1374章 鬥法第六百七十八章 發威第三百九十六章 驚人的旨意第1495章 李邦華出手第八百四十九章 揍對第九百六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七百八十二章 引‘狼’入室第1244章 衝着傅家第1160章 殺氣第五十一章 籌錢的方法第1158章 一概接受第1136章 第一站第1184章 立太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魏忠賢捉拿汪文言第三百五十六章 戾氣第1405章 世界貿易大會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從下手第九百五十四章 大婚前第四百四十四章 水災第七十八章 我不會審案第1497章 貸款陷阱第三十六章 敲打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倭國的陰謀第六百四十二章 不普通的壽宴第五百九十七章 是人是鬼第五百六十六章 天子胸懷第兩百五十一章 信王府夜議(上)第1306章 孫傳庭的手段第八百一十章 閹黨東林合流第八百七十七章 召見第三百九十八章 擴充信王權力第1301章 大逆不道之言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蹭飯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爾袞出征第兩百五十三章 難以控制的恐懼第八百九十六章 發配,開船第1193章 歐洲前站第兩百零一章 如山的壓力第三百二十八章 夜襲廣寧第1212章 血腥味的海風第五百三十六章 侯家麻煩了第六百一十七章 公子賭徒第八章 尷尬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信王信譽破產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沸騰第1146章 友好的談判氛圍第三百一十九章 夜襲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軍權在手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1430章 孫傳庭籌錢第九百三十四章 已閱,不回第1506章 強推第七百九十六章 兩頭翹的內閣第一百九十章 信王欲關商會第八百一十八章 出城第九百九十二章 涼涼第十六章 青樓見孟侯(求收藏,推薦~~)第1314章 以理服人第三百三十七章 總有扯後腿第三百五十章 兩人都要留下第1333章 四國島之戰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議第八百五十九章 入內閣第兩百二十一章 驚天駭浪第六百六十九章 封禁秦淮河第兩百八十九章 火炮演習第六百五十章 民間組織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新人與舊人第三百八十二章 朱由檢心思第1452章 人口太多了第四百三十一章 鬧市見聞第八百四十四章 轟動事件第1433章 視察福建第一百三十八章 打埋伏第1467章 樂觀的南直隸第1475章 對外干涉的起念第一千零七章 戰爭推遲第兩百七十章 深夜入宮第1135章 倭國事啓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南直隸的處置第四百零六章 全數入獄第三百四十二章 練兵第八百九十三章 審辯懟第六百零五章 不合時宜第三百二十九章 議和第三百七十一章 軟骨頭第四百四十章 東廠降格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個原因第九百三十章 看國旗去第六百三十八章 下有對策第七百五十九章 各種條約第1479章 如朕親臨第1219章 京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遙控朝堂第1529章 妖孽必出第一百五十八章 左光斗等認罪第1392章 抄幕府的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