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千年狐狸話聊齋

ps:這章是還上星期的欠賬。書評區裡的那位高人,你看盜貼我就不說什麼了,但是,老子在法律和社會基本道德允許的範圍內願意寫什麼,管你個鳥事?不願意看,或者看着不舒服了,去你的白皮豬主子那裡哭訴去,投訴去!別在這唧唧歪歪的!愛看看不看滾!列位,有月票的,儘管投就是了。

陣斬杜度父子的報捷文書,經過援剿大總統行轅和司禮監在塔山調處糧餉的太監共同用印,被用快船送到了天津,之後又飛馬送進京師。隨同進京的,還有他父子二人的甲冑、旗號以及戰場俘虜指認的口供等物。

而在一天之前,從錦州送來的報捷文書,更是將陣斬僞逆正紅旗滿洲旗主貝勒費揚武父子的戰功,以及織金龍纛、甲冑等物快馬送到了京城之中。

看着有祖大壽領銜、王樸、李輔明、吳標共同具名呈報的報捷文書,又有着如此確鑿的證據,內閣和司禮監自然不疑心軍功的真僞,何況,原本就有能戰之名的吳標此次從松山堡又一次打通了錦州通道,原本就是大功一件。

神機營模範旅如此能戰,這讓崇禎十分欣喜。最近幾年,各地軍頭日漸跋扈,除了他手中無糧無餉缺少制約這些軍頭的手段以外,便是朝廷沒有直屬能戰之兵。崇禎二年,︾,w∧,他號召天下兵馬勤王,算是把京營兵馬的底褲都讓天下人看得一清二楚。但是現在不同了,京營在山東打得不錯,能夠追着阿巴泰到處打,已經隱隱然有了精銳之師的氣象,在遼東的模範旅又是連連告捷,陣斬奴酋頭目。這對於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的大明朝廷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劑。

正當內閣準備將遼東捷報明發邸報,曉諭天下之時,塔山前線陣斬杜度父子的捷報飛馬進京。

兩天之內,從遼東前線傳來了陣斬僞逆正紅旗、鑲紅旗滿洲旗主貝勒父子四人的捷報,這樣的消息足以令崇禎同學興奮異常了。這不同於以外明軍的守城戰鬥,這完全是野地浪戰。和硬碰硬的陣地戰,能夠連續斬殺兩位旗主貝勒,怎地可以不向列祖列宗報捷?

從太廟獻捷回來的崇禎,興致頗高。此時雪後初霽,將紫禁城的宮殿樓宇覆蓋了一層厚厚的冬雪。遙望過去,猶如瓊樓玉宇天上宮闕般。

“皇爺,如今遼東捷報頻傳,京畿又逢瑞雪,正乃國朝中興。四海昇平之兆。”隨駕的王承恩見崇禎心情極佳,也是頗爲高興。

“大伴,傳朕旨意,請皇后、田妃、袁妃等人和諸皇子公主到御花園賞雪同樂。”

宮內銀裝素裹,幾處宮槐上落着厚厚的一層積雪。周皇后穿着一件純素色的白狐皮製成的觀音兜,不曾戴鳳冠,只是在髮鬢邊上插着一支用珍珠和寶石穿成的珠花,插在烏黑的發鬟上;衣襟上也帶了一個小花球。用珍珠圍繞一圈。宮女們打扮得花枝招展,擎着作簡單儀仗用的羽扇、團扇和黃羅傘。捧着食盒,簇擁着皇后的鳳輦來到乾清宮。袁妃已經在日精門外恭候。走進乾清宮同崇禎見了面,一同乘輦往永和門。在永和門下輦之後,崇禎走在前邊,後邊跟着周後、袁妃,一大羣太監和宮女。緩步踱人花園。

御花園中不但栽種着很多奇花異草,爭芬鬥妍,還養了有不少的金魚,都是些難得的名品。在花園的一角有一個茶豆架,下邊放着一張藤桌。四把藤椅。藤桌上放着一把時壺和四個宜興瓷杯。按照京城之中流行的趣味說,這佈置也算得古樸風雅,頗得幽野之趣。一道疏籬將茶豆架同花園隔開,柴門半掩。柴門上繞着纏鬆。竹籬上爬着些藤蔓。若是春天,籬笆上還有些牽牛花開放,更是顯得春意盎然。

那些門、竹籬和茶豆架,都是周後依照自己幼年時候在老家宜興一帶所得的印象,吩咐永和宮的養花太監們在春天用心佈置的。今天按周後的預先吩咐,在小花園一角的古松下,太湖石邊,放了一張檀木琴桌上邊擺着一張古琴,一個宣銅香爐,另外放一個青花瓷繡墩。

崇禎在宮中生活,到處是繁褥的禮節,單調而莊嚴的黃瓦紅牆,案上又是看不完的各種不愉快的文書,忽然來到這樣別緻的一個地方,連說“新鮮,新鮮”。周後趁着他有些高興,含笑說:

“皇上,難得今日如此情趣之高。這個小小的所在,王大伴說過了年,便讓宮中的工匠們照着南中的時新樣式,起造一座玻璃房子,地上串上火龍,到了冬日一樣可以看到春夏秋的花草。便是南方的奇花異草一樣可以在宮中欣賞到。到那時,皇上在室內看着外面的皚皚白雪,座椅旁卻是花草怒放,豈不是一樁美事?”

崇禎不說不行,也不說行。周後同袁妃交換了一個微笑的眼色,而站立在一旁的王承恩卻是一副心有靈犀的樣子。

田妃來得稍稍晚了一些,同樣的衣裙素淨,沒有特別打扮,僅僅在鬢邊插了一朵相生粉紅玫瑰宮花。她向皇帝和皇后行了禮,同袁妃互相福了福,拉着袁妃的手立在皇后背後。崇禎望望她,登時爲她的美麗心中一動,但表面上仍然保持着人君的風度,只是不自覺地從嘴角泄露出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周後滿心想使崇禎的心中愉快,說:

“田貴妃,今日皇上獻捷太廟,又來永和門賞花消遣,你便給皇上彈奏一曲何如?”

田妃躬身回答:“謹遵懿旨。”隨即她對隨侍的一個宮女吩咐:“快去啓祥宮將我的琵琶取來。”

周後說:“不用取琵琶。坤寧宮有舊藏古琴一張,原是北宋內廷珍物,上有宋徽宗御筆題字。我已命都人擺在那株松樹下邊,你去試彈一曲。這張古琴留在我那裡也沒有用,就賜給你吧。”

田妃走到太湖石邊坐下,定了弦。略微凝神靜坐片刻,使自己心清氣平,雜念消退,然後開始彈了起來。她對於七絃琴的造詣雖不如對琵琶那樣精深,但在六宮妃嬪和宮女中沒有第二個人可以及得上她。她爲着使崇禎高興,先彈了一曲《爛柯遊》。這支琴曲是崇禎在前幾年自己譜寫的。聽起來枯燥、沉悶、單調、呆板,令人昏昏欲睡,但是等田妃彈畢,所有隨侍左右的太監和宮女都向崇禎跪下齊呼:“萬歲!萬歲!”

稍停一下,田妃重調絲絃,接着彈了一曲《十面埋伏》,倒是頗爲應了今日的景緻。人們聽着聽着,屏息無聲,只偶爾交換一下眼色。從皇帝、皇后下至宮女。沒有人動一動,只有田妃面前的宣銅香爐中嫋嫋地升着一縷青煙。從曲調之中,這羣久居深宮的人們,彷彿聽到了戰場上的金鼓聲,刀劍聲,人馬辟易聲,喊殺聲,敗陣之聲。追擊聲,諸軍爭奪戰利品的動靜。彈畢這支古曲以後。田妃站起來,向崇禎和周後躬身說:

“臣妾琴藝,本來甚淺,久未練習,指法生疏,更難得心應手。今日朝中有大喜事勉強恭奏一曲。定然難稱聖心,乞皇上與皇后兩陛下恕罪。”

“好,好。好!”崇禎點頭說,心中混合着高興與興奮。

周後明白田妃故意彈這一支原本是琵琶曲的樂曲來討好崇禎,她擔心皇上會因此更加寵幸這個田貴妃。

周皇后臉上的表情。反應了她心中的不快,讓旁邊的王承恩看了一個清清楚楚。於是,王承恩趕快轉向崇禎說:“陛下,今日難得陛下有閒暇享受天倫之樂。奴婢們孝敬陛下、皇后和貴妃、皇子們一桌酒宴,請陛下務必開恩。”

“聽說最近大伴頗爲富庶,朕和皇后皇子貴妃們便要好生的吃上一頓了!”崇禎滿是笑意的調侃了王承恩一句。“也算是給朝廷吃回些稅賦錢糧來。”

“奴婢的一點家財,也都是皇爺賞賜的,只要皇爺需要,便是盡數入了內庫,奴婢也是滿心歡喜的。”

王承恩、王德化等人這一年多與南粵軍一道大做生意,從水果到糧食,從鹽油布匹到罐頭菸草,更有利潤更大的甲冑兵器,讓太監們賺得放屁都能油褲襠,從王德化王承恩這樣的頂級大太監,到下面供灑掃到馬桶的小太監,都對寧遠伯交口稱讚不已。

十幾個小太監忙着佈置桌案,安置席面,長平領着朱慈煥等幾個弟妹饒有興趣的品嚐着冷席面上擺放着的各色水果甜點糖品。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倒是給了崇禎頗有感觸。

眼下內庫日間充盈,他也算是體會到了人君之樂。靠着從幾處海關收取來的稅賦,原本空空如也的庫房之中開始堆積起來了銀箱子。雖然朝堂上不時的有御史言官跳出來指責各處稅關盤剝嚴重,有病商害民之事。

管它的聲聲狂吠,沒有錢糧,朕如何打仗?如何養兵?靠着什麼去控制駕馭那些日益跋扈的軍頭?靠着什麼來供養宗室、一家老小和皇嫂?

不久前他看見光祿寺的奏報:他自己每月膳費一千零四十六兩,廚料在外,粳米、老米、黍米都不算在內;皇后每月膳費三百三十五兩,廚料二十五兩八錢;懿安皇后相同;各妃和太子、皇子們的膳費也很可觀。

“哼!若是沒有海關關稅收入,朕便是要減少膳食費用了!”崇禎也聽得駐守南京的太監奏報,江南世家大族的起居豪奢,飲食靡費之處,遠遠超過他這個皇帝。但是要他們拿點錢糧出來,卻是比殺了他們還要難受。若是沒有這幾處稅關供應內庫,怕是他真的要從自己和皇后、內宮的嘴裡摳銀子出來了。

但是他不能削減皇后的膳費,那樣會影響懿安皇后。皇后不減,各妃和太子、皇子等自然也不能減少。他只能在自己的伙食費上打主意。

他想到神宗朝御膳豐盛,爲列朝所未有,卻不支光祿寺一兩銀子。那時候內臣十分有錢,御膳由司禮監掌印太監、秉筆太監、東廠提督太監輪流備辦,互相比賽奢侈。每個太監輪到自己備辦御膳,還收買一些十分名貴的書畫、玉器、古玩。進給萬曆皇帝“侑饌”,名爲孝順。天啓時也是如此。

但是,想不到今天,經歷了十幾年風雨飄搖的苦心支撐的自己,也能享受到太監們備辦飲食御膳的孝敬。看來,從成祖爺開始的重用太監。端的是件好事情!

“皇爺,奴婢們的一點孝心已經備妥了,請皇爺、皇后、諸位貴妃、皇子、公主們入席品鑑。”

王承恩恭恭敬敬的聲音打斷了崇禎的暢想。

亭子外面是太監們照着周皇后的意思,保留下來的雪景,亭子裡卻是一番熱氣騰騰的景象。若是江南的士大夫們看到這樣的景象,想來會是嗤之以鼻。“土包子,搞得這麼熱火,完全沒有了賞雪的那一番清冷情趣,果然是土包子!”

(不過也是說的沒錯。明太祖本來就是一個土包子出身,而且是當過和尚要過飯處於社會最底層的那種。就是當了皇帝也是要吃野菜的那種。所以他的子孫在賞雪的時候吃點一品鍋之類的菜色也是可以理解的。)

看着圍坐在自己這張桌案周圍的后妃、子女們,崇禎忽然間覺得,只有此時此刻,纔有了一點天家氣象。

“皇爺,請用膳吧!”王德化和王承恩籌劃這酒宴也是頗有心得了。此時皇帝的心情大好,便是酒宴靡費一些,也是難免的。不過。桌上的菜色之豐富,色彩之喜慶。氣氛之熱烈,卻是御膳房的那羣蠹蟲們所做不出來的。

朱慈煥等幾個年幼的皇子坐在自己母親的身旁,在保母的照顧下,大快朵頤。巨大的銅鼎之中,翻滾着紅浪,不住的有菜餚時隱時現。向外散發着油香和菜香。與周圍清冷寂寞的氣氛產生着巨大的反差,倒是極爲適合這種冬雪初霽的天氣食用。

“皇嫂那邊日常供應不可怠慢。”

崇禎口中的皇嫂,便是眼下奉養在宮中的懿安皇后張嫣。如果沒有張嫣的力挺,只怕大明朝的這張龍椅在誰的屁股底下也未必。

“請皇爺放心。奴婢們不敢稍有懈怠。懿安皇后那裡,奴婢們也是早晚都去問候的。日常起居,俱是照着皇后娘娘的份例,照樣送去的。”

聽到手下得力太監們替自己考慮的如此周全,倒是讓崇禎放了心,開始享受起面前的美食來。耳中一面聽着王德化細緻周到的爲他介紹一道道菜餚點心,一面品嚐着來自異域萬里之外的這些新鮮食物。

新鮮奇特的食物,讓皇子公主們口中大呼過癮不已的奇特烹調方法,加上今日崇禎好心情的來源,那兩份來自遼東的捷報,都強烈的給他一個個巨大的指向性,讓他不由得想起了這些的源頭,此時正在山東清剿建奴南下之軍的李守漢。

“大伴,此番遼東大捷頻仍,寧遠伯之居功甚多,雖然寧遠伯爲人謙和禮讓,不會像那羣驕兵悍將一樣,動輒便要挾朝廷。但是爾等司禮監和內閣也要早早的擬一個章程出來,如何封賞寧遠伯父女,以及南粵軍北上盡王命的將士,莫要寒了功臣的心纔是。”

崇禎和王德化、王承恩二人都清楚的很,遼東能夠有今天的捷報頻傳,連續斬殺奴酋,令黃太吉所部不得不分兵應對明軍的凌厲攻勢,並且呈現漸漸不支之勢,雖然表面上都說是聖天子洪福,列祖列宗保佑,朝廷袞袞諸公運籌帷幄,將士用命,但是誰都清楚,這些都是虛的!若不是寧遠伯在江南開了幾處稅關,代皇帝收稅,並且如數繳納入內庫,而且每年不斷的上供糧米;朝廷上哪裡去找銀子打這場大戰?如果不是寧遠伯父女在遼東、在山東全力督師,只怕山東的聖人陵寢也被阿巴泰一把火燒了,被圍困在廣寧的洪承疇更是凶多吉少。

“皇爺,對於如何封賞寧遠伯,奴婢們正要向皇爺稟明,請皇爺乾綱獨斷。如今司禮監和內閣的老先生們計議過多次,卻都不盡如人意。”王承恩恭恭敬敬的向崇禎彙報他們如何與內閣掰腕子的過程。

以司禮監的意思,既然當日崇禎曾經暗示過,能夠平定遼東者,可以封王的重賞。如今寧遠伯功勞之大,雖然不曾平定遼東,但是也打得遼賊們死去活來的。索性便將一個王爺分出幾份來,先將寧遠伯變成寧遠侯,之後若是寧遠侯平定了遼東,便逐步封爲公爵、王爵便是。

但是內閣的幾位閣老們卻是嚴詞拒絕!

他們的理由也是極爲充分,並且冠冕堂皇。“此時遼東未定,便要晉爲侯爵。朝廷名器,豈能如此草率?倘若日後寧遠伯爺再爲朝廷立下潑天也似的大功,平定了流竄中原,焚燬皇陵的李自成、張獻忠等巨寇,朝廷該如何封賞?難道要加九錫不成?!”

這話一出,頓時讓司禮監的太監們無法再爲自己的盟友爭取利益了。誰都知道,加九錫是什麼意思。自從曹操、李淵這兩位開了先河之後,所謂的加九錫就是謀朝篡位的前兆了。

不過,這話倒也是頗爲合崇禎的心思。寧遠伯功勞太大。一旦賞無可賞,又該如何?只怕會發生大變!

可是。若是不封賞,不要說李守漢自己能不能過得去,他手下的那數十萬兵馬會不會鼓譟,單是朝野之間的議論,崇禎就有點招架不住。

如今的南北二京的勳貴們,已經隱隱然接受了李守漢作爲他們的同盟一道來對付文官們。只怕到了那時,這些勳貴們便會拿出當年秦良玉的例子來打文官們的臉。

同樣的舉兵勤王。那秦良玉的戰功比寧遠伯如何?爲何爾等如此的厚此薄彼?這其中是否有什麼不可告人的說法?等等誅心之說會讓朝廷大失體面。

何況,自己前一段爲了民心士氣。讓舜天時報鼓吹寧遠伯爲朝廷所做得貢獻也是有些過了,如今看來,頗有些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的感覺。

想到了此處,不由得令崇禎大爲懊惱,嘴裡的美食嚼着也是索然無味。

“大伴,你們說。朕該如何處置此事?如何犒賞寧遠伯的勞苦功高?”

王德化與王承恩都是跟隨了崇禎多年,對於他的心思可謂是摸得熟透了。想必是咱們這位皇爺又想讓寧遠伯這匹馬兒跑,又得給這匹千里馬喂點好草料,還不能讓別的騾子毛驢們亂拱槽。

“皇爺,太祖舊制。我大明非軍功不得封侯,便是當年追隨太祖開國諸多功臣之中,也只有中山王、開平王二位功勳卓著才生而封公,死後爲王,雲南的黔國公也是追隨此禮,餘者大多爲候。至於從龍之文官,便是劉伯溫也只是封了誠意伯。以前那些將帥經常砍了幾百個腦袋,其中有幾十個真奴便來討要封賞。現在寧遠伯砍得腦袋都快超越之前總和了,居然還不能封侯,豈不是厚此薄彼?豈不是令將士寒心?所以,以奴婢愚見,寧遠伯非封侯不得以酬庸大功。但是,朝中有人見不得忠良立功受賞,爲了堵塞悠悠之口,不妨先封寧遠伯爲河靜候,待遼東之事平定後,再行轉封便是。”

王德化的這番話,恰好說中了崇禎的心坎了,既封賞了李守漢,朝廷又是惠而不費。反正南中是你李家的鐵桶江山,索性便送給你一個空頭人情便是了。

“大伴此言甚是!明日便告知內閣,令他們擬旨,準備冊封寧遠伯李守漢爲河靜候,太子少傅。蔭一子爲錦衣衛指揮使。加祿米五千石,假節鉞以利征伐。另外,其子李華宇、李華寶開闢蠻荒教化羣蕃弘揚王道有功,李華宇加爲臺灣道,李華寶加爲榜噶剌道!”

不過,當王承恩將皇帝的這番意思連夜密信送給在濟南的李守漢時,得到的回覆卻是斷然拒絕。

守漢在回信當中還借用了霍去病的一句話:遼東未定,封賞何來?臣但一心爲陛下去殘除賊,不慮其他,若能爲陛下分憂解難,縱爲布衣何妨?然布衣不能治禽獸,故請陛下務必與臣協力,授予必要之職權,如此方能令行禁止,百事通暢。

崇禎得知後,感嘆守漢公忠體國之餘,更是命人將寧遠伯拒絕封賞的文書令大臣傳閱,明發邸報曉諭天下。令天下之人好生看看寧遠伯的高風亮節。

崇禎與守漢君臣二人兩個狡猾的狐狸各自飆戲之餘,少不得也是要討價還價一番。在獎勵寧遠伯的聖旨之中,不疼不癢的提了一句,寧遠伯駐守管轄之地,提刑按察司以下官員、武將副將以下有升賞獎懲之權。

但是,一個不太引人注意的現象就是,朝廷吏部抓緊時間往兩廣福建山東等地派了一批官員去。別人倒也罷了,其中有一個喚作黃錫袞的年輕人。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家光和信綱第四百二十一章 北方!北方!(四)第五百二十八章 不能讓崇禎跑了!第五十三章 旗已動第七百四十二章 可怕的力量第四百四十七章 尾牙會上的成績第六百一十四章 比爛時代第五百零一章 暗室交易第五百九十四章 人蔘湯,還是潘金蓮的藥?第三百三十三章 多爾袞入關第三百四十四章 長清,刺刀突擊(2)第一百五十一章 南中通寶第四百五十四章 陳板大的新年賀禮第二百一十五章 李華梅的生日禮物?(上)補更,求月票第五百九十六章 反新政統一陣線第三百九十八章 父與子的對話第三百零五章 討伐(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陳橋驛伍興授徒第四十三章 登陸馬尼拉第一百一十六章 抓週第九十六章 菩薩心腸屠夫手段第七百一十四章 天崩地裂 (六)第二百六十章 遼東風雪(三)第六百八十三章 崇禎難降降守漢?第六百四十五章 自古以來與萬國來朝第五百五十九章 近衛旅,前進!第六百六十八章 潼關第五百一十章 塹壕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岡薩雷斯的告解第一百二十七章 檢點戰利品 分贓第七百七十八章 蠻子、鬼子、毛子(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與那國島第四百三十五章 稅收風波第五百一十四章 三刀破雙斧第五百八十九章 煮酒論南海第五百八十章 太子來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殺十桶!第三百零四章 討伐(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魚生粥、長魚面第四百八十二章 房價推手張獻忠第五百二十二章 潰敗,降敵!第六百六十九章 潼關(二)第五百一十九章 李華梅的乾兒子們第五百四十二章 衆正羣賢真面目第四百零三章 鼓浪嶼,白刃戰!第五百四十一章 孫傳庭哭靈第七百零七章 孫傳庭出關!第十一章 一箭貫當胸(下)第四百零四章 鼓浪嶼,白刃戰!(下)第六百五十九章 分裂第六百八十二章 左右爲難左良玉第四十五章 對土人的處理和西班牙海鮮飯第一百六十三章 收稅與免稅第四百九十八章 小兒輩(六)第五百零四章 錢串子李守漢(中)第二百零三章 風起吉慶圍(下)第六百八十九章 魚生粥、長魚面第六百一十八章 當流寇不再流(六)第四百二十五章 雅庫茨克!(續)第四百八十章 錦州解圍第七百五十一章 施尊侯三戰定江西第四百八十七章 七千萬元軍費!第六百四十六章 遠方的蝴蝶翅膀第一百九十四章 抗糧!抗稅!(上)第七百一十四章 物價最後的瘋狂第五百六十六章 來人,扒了他們的褲子!第七百三十三章 主公,你是想做周公還是李淵?(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龍涎香第七百三十二章 朝夕間令殿下母子團聚!第一百八十二章 海上華容道?(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海戰琉球嶼第五百四十九章 大政殿前第一百六十九章 野蠻而有效的方法第四章 分田分地真忙第六百九十四章 聾子殺瘋子(上)第六百八十一章 黃太吉的生命倒計時!(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西征軍前捷報至第九章 鳳凰營的誕生(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屌絲的逆襲(三)第六百七十二章 黃太吉北伐!(禍起蕭牆?)第一百八十八章 整軍和訴苦運動第六百一十六章 當流寇不再流(四)第六百六十四章 暗鬥第四百一十六章 一路準備向西第三百七十九章 在下有一弟子名喚鄭森第一百九十六章 煽風點火與火上澆油第七百四十二章 可怕的力量第七百二十一章 大炮開兮轟他娘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前的準備第四百八十八章 耍流氓誰不會?!第六百七十一章 潼關(四)第七百四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四十六章 在呂宋的日子第六百四十七章 自由貿易是普世價值!神聖不可侵犯!第七十四章 買辦還是合作伙伴?第四百八十九章 黎慕華的小算盤第七章 漢元商號出場第七百一十五章 淞滬之戰(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動員!第三百七十八章 南京風波(下)
第一百四十六章 家光和信綱第四百二十一章 北方!北方!(四)第五百二十八章 不能讓崇禎跑了!第五十三章 旗已動第七百四十二章 可怕的力量第四百四十七章 尾牙會上的成績第六百一十四章 比爛時代第五百零一章 暗室交易第五百九十四章 人蔘湯,還是潘金蓮的藥?第三百三十三章 多爾袞入關第三百四十四章 長清,刺刀突擊(2)第一百五十一章 南中通寶第四百五十四章 陳板大的新年賀禮第二百一十五章 李華梅的生日禮物?(上)補更,求月票第五百九十六章 反新政統一陣線第三百九十八章 父與子的對話第三百零五章 討伐(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陳橋驛伍興授徒第四十三章 登陸馬尼拉第一百一十六章 抓週第九十六章 菩薩心腸屠夫手段第七百一十四章 天崩地裂 (六)第二百六十章 遼東風雪(三)第六百八十三章 崇禎難降降守漢?第六百四十五章 自古以來與萬國來朝第五百五十九章 近衛旅,前進!第六百六十八章 潼關第五百一十章 塹壕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岡薩雷斯的告解第一百二十七章 檢點戰利品 分贓第七百七十八章 蠻子、鬼子、毛子(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與那國島第四百三十五章 稅收風波第五百一十四章 三刀破雙斧第五百八十九章 煮酒論南海第五百八十章 太子來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殺十桶!第三百零四章 討伐(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魚生粥、長魚面第四百八十二章 房價推手張獻忠第五百二十二章 潰敗,降敵!第六百六十九章 潼關(二)第五百一十九章 李華梅的乾兒子們第五百四十二章 衆正羣賢真面目第四百零三章 鼓浪嶼,白刃戰!第五百四十一章 孫傳庭哭靈第七百零七章 孫傳庭出關!第十一章 一箭貫當胸(下)第四百零四章 鼓浪嶼,白刃戰!(下)第六百五十九章 分裂第六百八十二章 左右爲難左良玉第四十五章 對土人的處理和西班牙海鮮飯第一百六十三章 收稅與免稅第四百九十八章 小兒輩(六)第五百零四章 錢串子李守漢(中)第二百零三章 風起吉慶圍(下)第六百八十九章 魚生粥、長魚面第六百一十八章 當流寇不再流(六)第四百二十五章 雅庫茨克!(續)第四百八十章 錦州解圍第七百五十一章 施尊侯三戰定江西第四百八十七章 七千萬元軍費!第六百四十六章 遠方的蝴蝶翅膀第一百九十四章 抗糧!抗稅!(上)第七百一十四章 物價最後的瘋狂第五百六十六章 來人,扒了他們的褲子!第七百三十三章 主公,你是想做周公還是李淵?(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龍涎香第七百三十二章 朝夕間令殿下母子團聚!第一百八十二章 海上華容道?(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海戰琉球嶼第五百四十九章 大政殿前第一百六十九章 野蠻而有效的方法第四章 分田分地真忙第六百九十四章 聾子殺瘋子(上)第六百八十一章 黃太吉的生命倒計時!(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西征軍前捷報至第九章 鳳凰營的誕生(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屌絲的逆襲(三)第六百七十二章 黃太吉北伐!(禍起蕭牆?)第一百八十八章 整軍和訴苦運動第六百一十六章 當流寇不再流(四)第六百六十四章 暗鬥第四百一十六章 一路準備向西第三百七十九章 在下有一弟子名喚鄭森第一百九十六章 煽風點火與火上澆油第七百四十二章 可怕的力量第七百二十一章 大炮開兮轟他娘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前的準備第四百八十八章 耍流氓誰不會?!第六百七十一章 潼關(四)第七百四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四十六章 在呂宋的日子第六百四十七章 自由貿易是普世價值!神聖不可侵犯!第七十四章 買辦還是合作伙伴?第四百八十九章 黎慕華的小算盤第七章 漢元商號出場第七百一十五章 淞滬之戰(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動員!第三百七十八章 南京風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