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8月31日。
星期四。
淺水灣半山別墅。
這段時間,李在容一直在對香江進行考察,特別是關於帝國集團和香江科技園區,他是越看越驚訝。
現在他即將要回高麗。
除了向父親彙報這邊的情況,然後他還要繼續回M國完成他的學業。
至於妹妹李芙貞,已經被楊銘用假名安排入讀東方大學金融學院的國際金融學專業,兩兄妹去東方大學看了,對於東方大學的實力,兩兄妹是非常滿意的。
也就是說,方方面面來說,在香江留學,不輸給在歐美留學。
“楊爵士,我準備回漢城,謝謝你這段時間的熱情招呼。”
這段時間,楊銘一直派人帶着李在容。
像香江科技園區那邊,雖然核心的技術,李在容是看不到,但是,他還是看到許多讓他感到震撼的技術。
像現在可能有些人還以爲光刻機這些核心技術在東洋,M國,甚至歐洲,實際上,現在帝國集團旗下的光刻機已經趕上並且超過的歐美的光刻機。
至於其他和半導體,芯片方面的技術,也已經追上。
在這之前,三興集團在李在容的爺爺時代,也就是李秉吉生前的時候,就開始重視半導體芯片方面的發展,但是,三興集團自身沒有那個實力去研發,只能依靠M國技術的支持,但是,三興集團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像這方面,M國資本佔據三興集團很大的股分。
但是,現在讓李在容都沒想到,帝國集團自身就研發出這樣先進的光刻機來,那未來歐美在這方面還是帝國集團的對手?
他覺得很難說了。
“大哥,我會在東方大學認真學習的。”李芙貞看着大哥說道。
“你注意安全,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和楊爵士說。”
李在容已經知道,現在香江許多方面都是楊爵士說了算,也就是說,妹妹在香江留學,他並不擔心。
至於妹妹李芙貞是否真的學到什麼,李在容倒是不太介意,他覺得妹妹留在香江最大意義是帝國集團可以和三興集團進一步合作。
當楊銘,李在容,李芙貞等人吃完早餐。
李在容坐車離開淺水灣半山別墅,前往香江新國際機場,坐高麗航空回漢城。
李芙貞則是以她的假名入讀東方大學,在留學期間,她會是和其他學生一樣住在大學宿舍。
大哥坐車離開。
李芙貞還在這裡。
“李小姐,我準備回帝國集團大廈。”楊銘看向李芙貞說道。
前些時間,李芙貞已經跟着大哥去了帝國集團大廈,當時登上最高層,看出去的時候,也是被震撼了很久。
“楊爵士,那我準備回東方大學。”
李芙貞要東方大學,楊銘也就讓人送她回去。
楊銘,阿琳娜,盈拉則是坐車回帝國集團大廈總部。
帝國集團大廈總部。
楊銘剛剛回到董事長辦公室。
林秀芝,何超瞏早已過來。
楊銘習慣性站在窗口那裡看着外面,何超瞏正給他衝一杯咖啡。
此時,座機電話響起。
林秀芝過去接聽。
“老闆,是香江科技園區實驗室打來的電話。”
楊銘拿起座機電話,一聽,有些驚喜。
實驗室已經把網頁給研究出來了。
在很早之前,楊銘就開始自己編寫了局域網。
像帝國集團大廈自己內部就有局域網。
但是,這和未來的互聯網還是很大不同。
互聯網最關鍵的一點還在於網頁的出現。
提到網頁,就要提到域名系統。
域名系統DNS,本質上是一個分佈式數據庫,它通過儲存IP地址和域名的串聯關係,讓用戶在訪問指定域名時,可以直接訪問域名背後的IP地址。
即用戶在訪問一個域名時,請求會先訪問DNS系統,尋找到域名對應的IP地址,然後DNS再讓用戶和 IP地址所屬的計算機主機直連。
如此一來用戶不再需要記憶複雜的數字IP地址,一種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接入互聯網的方式誕生,爲互聯網民用化打下了重要基礎。
域名的發明以及應用,使用戶可以輕易、準確且直觀地找到自己所需求數據的儲存位置,但由於文字、聲音、圖形等數據,在計算機的世界裡是一串串互相不認識的代碼,除非有專業人士操作,否則普通用戶很難在“奇形怪狀”的代碼中尋求到資料。
怎樣讓更多人直觀地找到東西,怎樣將那些代碼格式統一,並且可視化地展現給用戶,這些都成爲攔在互聯網民用化道路上的“巨石”。
歷史上,直到一名叫蒂姆.伯納斯.李的Y國人研發出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和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這些問題才迎刃而解。
跟羅伯特.卡恩、文頓.瑟夫用TCP/IP協議解決不同電腦之間不可相互傳輸數據類似,HTTP/HTML將文字、聲音、圖形三種不同的數據類型從互相不兼容變成了可組合編寫的數據模塊。
蒂姆.伯納斯.李於1955年6月8日出生於Y國倫敦,由於父親康威.伯納斯.李和母親瑪麗.李.伍茲是計算機曼徹斯特1型項目組的成員,可以說他自出生那一刻起就跟計算機結下了不解之緣。
1976年,蒂姆.伯納斯.李自Y國頂級學府牛津大學物理系畢業,並拿到了當年的一級榮譽學位,即當屆畢業生中成績最優異者。
此後,蒂姆進入了當時最吸金的Y國電信行業擔任軟件工程師,並於1980年前後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指定爲電子計算機軟件的獨立承包商。
蒂姆在幫助核子研究組織做數據溝通軟件時,無意間接觸“超文本”,這一概念由計算機科學家德特.納爾遜始在1963年提出。
基於此,蒂姆萌生了建立一個超級大文檔的想法,將全世界所有接入互聯網的計算機節點中的數據納入其中,而數據與文檔通過被稱爲“超鏈接”的行爲建立對應關係,點擊文檔特定標識,就能直達背後的數據所在地。
蒂姆自牛津大學畢業之後,就從事爲計算機開發軟件的工作,接觸到的多是小範圍內的數據共享,因而當“超文本”的概念衝擊他的大腦之時,蒂姆瞬間覺得自己知識不夠用了。
所以他並沒有第一時間就去實踐“超文本”,而是選擇到當時大規模應用“實時遠程過程調用”的計算機系統公司服務。通過工作實戰摸索,蒂姆的知識積累開始從計算機軟件領域向互聯網領域迅速“擴張”。
1984年,蒂姆迴歸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以正式員工的身份入駐粒子實驗室,幹回了大學本科的老本行物理。
由於他有豐富的計算機軟件開發經驗,在其完成基礎的研究性工作之後,被要求開發一個方便各個獨立實驗室、研究所的能夠快速進行數據傳播、交流的軟件。
雖然那時在TCP/IP協議的構造下,全球只要接入網絡的計算機都能完成數據交流,但過程依舊是異常複雜的,怎樣傳、怎樣接收,均需專業人士進行代碼級的操作。
在1989年3月,蒂姆正式將9年前接觸的“超文本”概念進行實踐操作,提出以“超文本”技術建立數據共享網絡的倡議。
1989年夏日,經過數月堅持不懈的努力,蒂姆寫出了HTTP和HTML,二者結合再搭配上已存在的互聯網,孕育出了一個叫“網頁”(Web)的新事物。相對應的,人類硬件史上第一臺 Web服務器和Web訪問終端也在網頁的需求中誕生了。通過實驗階段的網頁,操作員可以輕鬆查詢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各級人員的電話號碼。
1991年8月6日,出於讓更多人投入相關研究的需要,蒂姆上線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站點(info. cem. ch),在這裡蒂姆無償地將自己的心血——HTTP和HTML分享了出去。
同時,只要你願意學習,網站還提供詳盡的搭建網站過程,以及如何應對中途會遇到的疑難雜症。在蒂姆如此“走心”的推廣下,很快互聯網上的網頁如同雨後春筍一般涌現。與此同時,由於HTML能夠識別和統一視頻、圖片、文字各種不同的數據類型,互聯網逐漸從代碼級的瀏覽體驗,走向了可視化的“陽關大道”,人們可以通過網頁看視頻以及聽音頻,如此一來極大地降低了互聯網操作的門檻。對於這項技術,蒂姆親切地稱呼它爲“WorldWide Web”(萬維網)。
瀏覽器的英文名爲“Web Browser”,物如其名,它是Web(網頁)所對應的計算機軟件。
蒂姆利用HTTP和HTML搭建起了被稱爲“網頁”的互聯網新模式後,爲了方便、快捷地使用這種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