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有豹十三,京城突變

第156章 有豹十三,京城突變

憲宗純皇帝的茂陵安排在最前面祭祀,接着是英宗睿皇帝的裕陵,最後纔是太宗文皇帝的長陵。

此次祭祀長陵同樣是一條艱難的登山路線,最終由寶城入口進方城,方城之上同樣建明樓,而樓內樹聖號碑,上刻:太宗文皇帝之陵。

以朱棣的文治武功,當配以太宗。

跟後面喜歡跟文官集團空談聖人治國之道的帝王不同,朱棣或許亦有犯下過錯,但無疑算是一個實幹的帝王。

面對蒙古的犯疆和挑釁,先後五次進入漠北草原,打擊了韃靼、瓦剌和兀良哈,這便是歷史上的“五徵三犁”。

面對安南胡朝不斷吞食西南邊疆,爲了維護大明在中南半島宗主國的權威,主動出兵滅掉胡朝,在安南設交趾布政司。

面對充滿未知的海洋和東南亞的局勢,朱棣摒棄了閉關鎖國的保守思想,而是選擇斥資造寶船下南洋。

永樂時期打破歷朝皇帝的墨守成規,主動出擊於中南半島和揚帆南洋,可謂是四海鹹賓,氣象恢宏,創造華夏在亞洲秩序的新高峰。

憑此等功績,朱棣無疑是大明皇帝最好的表彰,是當之無愧的大明太宗皇帝。

只是可惜,後繼者受儒家的思想影響太深,都是選擇跟士大夫共享太平之福。嘉靖不肯繼嗣大宗,爲了扶正自己的生父爲大宗嗣,竟然將太宗皇帝生生改爲了成祖。

朱祐樘看着眼前的“太宗文皇帝”碑文,卻是慶幸自己回到了這裡,成爲這個帝國的掌舵者,而他將效仿太宗令四海來朝、揚中華國威。

按規制,祭品大山牛三頭、豬五頭,兔六隻、小山牛兩頭、北羊二頭、鹿一頭,另外則是香燭衣錦。

祭文早已經準備妥當,由隨行的翰林院學士張升進行誦讀。

身穿青服的朱祐樘在完成祭祀後,對隨行的十三位太監道:“此乃文治武功的太宗皇帝,你們都好好叩個頭吧!”

神盾營統領張永和十二營掌軍太監在京軍中已經得到威望,由於十三人都是能騎擅射,又有很強的搏鬥武藝,故而被稱爲“十三豹”。

最近朱祐樘的幾次出行,他們十三人都會親自策馬護駕。

若不是太監服飾出賣了他們閹人的身份,如果換上大明的輕甲軍裝,以他們的精神面貌毅然是十三個年輕的將領。

雖然十三人都是年紀不足二十的年輕太監,但跟內書堂爲禮部司培養的模式一樣,能夠走到最後都已經是層層篩選的結果。

他們的眼睛都綻放着光芒,雖然讓他們率軍北上可能仍會出現像高進那般臨陣退縮的太監,但絕大部分的太監都有一往無前的勇氣。

張永和十二營掌軍太監規規矩矩地跪下叩頭,顯得認真決然地表態道:“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朱祐樘的嘴角微微上揚,雖然已經將十三位太監派出去替自己掌軍,但亦是要求他們每三日回到內書堂下設的武講堂學習歷史和兵法。

練兵的方法已經編輯成書,只是傳書於後世並非目的,最重要還是將知識進行傳播,由這十三豹在十三營中施展開來。

剛剛的話是朱棣北伐所提的口號,而今他們十三人能在這裡整齊地喊出來,證明他們確實用心在學,亦有着“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的決心。

“陛下,城樓梯在這邊!”樑芳得知朱祐樘要登上明樓,當即便是引路道。

朱祐樘雖然身體已經疲憊,但現在不需要再趕時間,便是決定登上方城之上的明樓。

方城離地足有十三米之高,從明樓往下眺望,可以見到下面的石五供和櫺星門,兩邊是盤龍松樹,更遠處則是沐浴在夕陽中的祾恩殿,視線在那裡便受阻了。

不說現存的五座皇陵,即便是十三陵,長陵都是規模最大的皇陵。

由於採用的是金絲楠木和漢白玉,單是花費便已經達到驚人的八百餘萬兩,而眼前的祾恩殿更是金絲楠木大殿。

“奴婢在他們十三人身上竟然都看到了汪直年少時的影子,當真是大明之福啊!”樑芳對這裡的風光早已經是瞭然於胸,便對那十三位宛如年輕將軍般的太監稱讚道。

朱祐樘自從掌控內宮後,亦是重視起內書堂,自然對十三位掌軍進行約制和培養,但顯得不樂觀地道:“樑芳,你怕是還不知汪直在南京都幹了啥!”

“奴婢對京城還能略知一二,但對南京已經是聾子了,願聞其祥!”樑芳愣了一下,當即便生起幾分興趣地道。

朱祐樘的眼睛望向南邊,亦是暗暗一嘆地道:“汪直僅僅帶着五百人,便助王越清丈了泰州公司的鹽田,據說當時被有心之人鼓動起來鬧事的青壯鹽丁有幾千人之多,但被汪直硬是鎮壓住了!”

儘管當時的情況無法親眼所見,但鹽場同樣是一個容易抱團的地方,而重新清丈鹽田無疑侵犯到一些人的根本利益。

只是面對既得利益羣體的反撲,汪直並沒有跟鬧事之人爭辯,而是亮明身份撥刀便斬,嚇得那些人紛紛棄械投降。

十六歲的汪直已經是提督西廠,雖然張永等人都不算差,但跟汪直相比還是差點太遠,亦是很難有汪直那股狠勁。

不論是五百南京神機營兵對抗揚州衛千名精銳,還是面對幾千青壯鹽丁的鬧事,都能以最狠的方式迅速將問題解決掉。

狹道相逢勇者勝,或許指的正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汪直這類人。

樑芳是看着汪直由萬貴妃身邊的小太監成爲赫赫有名的西廠廠督,更是知曉汪直那股狠厲非常人所比,亦是輕輕地點頭道:“如此行事風格,當屬汪直是也!當年王越和汪直奉命前去征討亦思馬因,到了大同得知蒙廷西移威寧海,他們兩人率兩萬騎兵便直搗蒙庭,據說當時是汪直最先提出的戰術構想!兩萬騎兵便敢出塞直襲蒙庭,如此膽魄和行事風格,方顯吾大明鐵騎之威也。”

“十三豹雖勇猛,但難再現汪直之風采!”朱祐樘知道勇和狠還是有些差距,顯得有所失望地道。

樑芳認真地望了一眼朱祐樘,卻是緩緩地搖頭道:“陛下,奴婢敢打賭,大明將中必出汪直!”

“何以如此篤定!”朱祐樘頓時來了一點興趣,便是扭頭望向樑芳道。

樑芳已經歷經四朝,眼神中帶着智慧地道:“陛下知人善任,賞罰分明,摒棄武勳亂軍,又有驅除胡虜之念。今將士和內監願爲陛下效死日增,故必出汪直!”

“樑芳,你到這裡守陵都快半年了,伱這馬屁功夫一點都沒落下啊!”朱祐樘聽着舒服,亦是進行取笑道。

樑芳迎着朱祐樘的目光,顯得一本正經地道:“陛下,這是奴婢的真心話!十三監已是良才忠將,十二營合計十二萬將士,豈有不生汪直、霍去病之理乎?”

朱祐樘看着下面守衛自己的十三監,又想到神盾營確實有猛將,而自己確實捨棄了武勳血統那一套,亦是覺得泱泱華夏必出良將。

夕陽西下,這座陵園被鋪下一層金燦燦的光芒。

朱祐樘知道今後的每一年,都要前來這裡春祭和秋祭,便是溫柔地望向已經白頭蒼蒼的樑芳道:“朕其實不只希望有汪直,亦想要有你樑芳啊!”

“奴婢能得陛下如此高擡,雖死無憾矣!”樑芳的眼睛溢出淚花,當即便跪地感激地叩頭道。

朱祐樘來到這個時代,在摒棄史書的褒貶後,發現很多忠奸真不該聽信史書,而是要看這些人都做了什麼。

在自己最初登基之時,亦幸朱見深給自己留下這麼一個忠心的老奴,才安然地度過了那段最危險的時刻。

雖然在很多人眼裡,太監對皇帝忠心是天生的,只是真的如此的話,就不會出現這麼多短命的帝王了。

朱祐樘看着跪在地上的樑芳,亦是發出邀請道:“這裡太過於荒涼,你要不還是跟朕回去吧?”

“陛下,奴婢已經老了,您身邊應該多一些銳氣的太監,奴婢今只想在這裡替先帝守陵!若是每年能在這裡見着陛下一面,亦是三生有幸!”樑芳並沒有改變自己的初衷道。

朱祐樘知道有些事終究不能勉強,這位終究是憲宗的樑芳。

劉瑾和覃從貴在一邊看着這一幕,看到樑芳竟然如此堅持,心裡亦是多了一份明悟,或許他們所追求的不能僅僅是地位。

劉吉已經率六部九卿等官員在祾恩殿前完成拜祭,只是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

按着一貫以來的行程,今晚朱祐樘在天壽山行宮暫住一晚,明日便啓程返回唐玲行宮,後日上午剛可回到京城。

第三天上午,雖然沒有太陽,但是一個晴空萬里的好天氣。

皇家儀仗隊浩浩蕩蕩地進入阜成門,從出行到回京已經耗費三天的時間,在此期間京城可能會出現一些變故。

朱祐樘在回到京城的時候,臉上亦是多了一抹憂色。

其實在他前往天壽山的路上,京城便已經傳來了消息:占城使臣文錦在會同館被人趁夜刺殺於牀上。

若說安南對大明還有一丁點威脅的話,占城國對大明只有俯首稱臣的份,所以不可能因此而對大明怎麼樣。

只是占城使臣文錦的死事小,但大明宗主國的臉面事大。何況他還打算重振大宗雄風,自然是要對此事進行深究,揪出真兇進行斬殺示威。

西苑,養心殿。

朱祐樘在回到養心殿的第一件事便召見順天府尹宋澄,由於此次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卿同行,所以案子是由順天府尹調查。

宋澄似乎同樣感到事態嚴重,在前來面聖的時候,那張黑臉明顯帶着一絲憂容。

朱祐樘相信宋澄的破案能力,當即開門見山地詢問道:“宋卿,可是安南使團所爲?”

占城使者文錦不太可能跟其他人結仇,又是在會同館被殺,所以最大嫌疑人自然就是一同住在會同館的安南使團。

“回稟陛下,臣幾乎已經排除安南使團的嫌疑!”宋澄顯得一本正經地道。

朱祐樘的眉頭不由得微微蹙起,當即便是不解地道:“這是爲何?”

“陛下,請容臣向您展示兇器!”宋澄將人伸向袖中,當即便是認真地道。

劉瑾當即像是炸毛一般,滿臉驚恐地指着宋澄道:“大膽,豈可將兇物拿至聖上面前,你是何居心?護……”

“陛下,這是臣讓人所描畫的兇器,卻不知您可認得此物?”宋澄不解地望了一眼劉瑾,便是亮出一張畫道。

這……

劉瑾看到宋澄所說的兇器是紙畫的,看到大漢將軍已經進來,當即便是尷尬地揮了揮手。

朱祐樘看到紙上所畫的兇器,當即便是心裡一沉地道:“雪楓刀?”

(本章完)

第166章 謝天謝地,嚴刑峻法(求月票)第435章 功敗垂成,秦淮起風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第316章 又是血流成河的一年第233章 軍魂(求訂閱求月票)第191章 血珠現世災難生第314章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第21章 忠路難行,後宮暗涌第118章 弘治修政(求月票)第312章 弘治新年消一國第177章 吏治大壞而清名在第417章 弘治五年新春快樂!第182章 從馬廄走出的總督第379章 雄才大略,謊話連篇第450章 帝下江南,步步是血(求保底月票)第459章 運河暗雷,帝迷姑蘇第159章 揚州官白,汪直奇招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243章 論政的嚴重後果第29章 君君臣臣,好夢易醒第105章 同盟翻臉,王子稱汗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第433章 大話東西,豆中黃金第428章 商賈之門今非昔比你敢強闖?第42章 皇家外戚,虎飽鴟咽第191章 血珠現世災難生第424章 江南贏了?連朱祐樘都坐不住!第135章 新官鐵面,帝治贛疾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歸舞臺第406章 咱們一起拯救大明吧?第197章 奸黨?抄家(求月票求訂閱)第282章 帝現君像,周後遇鬼第191章 血珠現世災難生504.第502章 君子先上談判桌第236章 弘治元年最後一釣第204章 奸佞當除,民有恩票(補更)520.第518章 這個王朝的山寨味有點重第146章 有殿養心,實幹興邦第386章 糧與霸權第266章 兇案落錘,暗處謀畢第217章 春種惡果,禍於南端第479章 終究還是被怒火填滿了第378章 陰盛陽衰,重傷垂死第60章 血災降臨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爲進第554章 深宅大院多齷齪事第26章 千官聽政,新帝敕諭第69章 餘波1第395章 皇帝看上的女人遇阻?536.第534章 才生新朝,齊奔海外第190章 科技興邦第68章 君相和,門黨生。第285章 利刃出鞘,一斬五連第121章 縮繩隱田第98章 開中有弊,羣臣保廉第140章 收網行動2第26章 千官聽政,新帝敕諭514.第512章 人類的大災難降臨了543.第541章 暹羅宵小,君謀四海第339章 喬新有名,帝悲失臂(加更求月票)第167章 大風起兮,興益之宗第163章 帝治風奏,宋澄破謎第55章 京山風波2(求月票)第114章 養心莫善於寡慾?第398章 賢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較量第354章 尹直言蠢,旨落遠臣第77章 案情撲朔,工部擇才第132章 京城四駿,案情明快第297章 禍從口出,以血忠君第84章 羣臣如魚,帝起色念488.第486章 西方社會對東方財富的執念第304章 風捲楓嶽,王臣惶惶第312章 弘治新年消一國第460章 蘇喜忠君,帝肋遇考第178章 治地方當用強臣第392章 看到勝利曙光的襄城侯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193章 逼宮?找死!第333章 着眼田間,興衰在農第390章 弘治要開啓貨幣戰爭第341章 知恩圖報,如此清官?第272章 遠窺石見,近觀驥遁第207章 拒東宮婚,迎民間後第124章 武勳暗涌,神盾初威第149章 春耕在即,武勳有謀第294章 相思之苦,早朝遇雷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誰主?第228章 內斬汪直,外止刀兵第36章 牀暖有香,爾雅事君第225章 好火逢直,狠人治夏第80章 光明有底,王越難斬第373章 謀而後動,血染海西第69章 餘波1第103章 文升扛旗,上四事疏第69章 餘波1第54章 京山風波1第219章 清丈有成,揚威大明第107章 血濺刑臺,帝聞噩耗第3章 文臣不同意啊
第166章 謝天謝地,嚴刑峻法(求月票)第435章 功敗垂成,秦淮起風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第316章 又是血流成河的一年第233章 軍魂(求訂閱求月票)第191章 血珠現世災難生第314章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第21章 忠路難行,後宮暗涌第118章 弘治修政(求月票)第312章 弘治新年消一國第177章 吏治大壞而清名在第417章 弘治五年新春快樂!第182章 從馬廄走出的總督第379章 雄才大略,謊話連篇第450章 帝下江南,步步是血(求保底月票)第459章 運河暗雷,帝迷姑蘇第159章 揚州官白,汪直奇招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243章 論政的嚴重後果第29章 君君臣臣,好夢易醒第105章 同盟翻臉,王子稱汗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第433章 大話東西,豆中黃金第428章 商賈之門今非昔比你敢強闖?第42章 皇家外戚,虎飽鴟咽第191章 血珠現世災難生第424章 江南贏了?連朱祐樘都坐不住!第135章 新官鐵面,帝治贛疾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歸舞臺第406章 咱們一起拯救大明吧?第197章 奸黨?抄家(求月票求訂閱)第282章 帝現君像,周後遇鬼第191章 血珠現世災難生504.第502章 君子先上談判桌第236章 弘治元年最後一釣第204章 奸佞當除,民有恩票(補更)520.第518章 這個王朝的山寨味有點重第146章 有殿養心,實幹興邦第386章 糧與霸權第266章 兇案落錘,暗處謀畢第217章 春種惡果,禍於南端第479章 終究還是被怒火填滿了第378章 陰盛陽衰,重傷垂死第60章 血災降臨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爲進第554章 深宅大院多齷齪事第26章 千官聽政,新帝敕諭第69章 餘波1第395章 皇帝看上的女人遇阻?536.第534章 才生新朝,齊奔海外第190章 科技興邦第68章 君相和,門黨生。第285章 利刃出鞘,一斬五連第121章 縮繩隱田第98章 開中有弊,羣臣保廉第140章 收網行動2第26章 千官聽政,新帝敕諭514.第512章 人類的大災難降臨了543.第541章 暹羅宵小,君謀四海第339章 喬新有名,帝悲失臂(加更求月票)第167章 大風起兮,興益之宗第163章 帝治風奏,宋澄破謎第55章 京山風波2(求月票)第114章 養心莫善於寡慾?第398章 賢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較量第354章 尹直言蠢,旨落遠臣第77章 案情撲朔,工部擇才第132章 京城四駿,案情明快第297章 禍從口出,以血忠君第84章 羣臣如魚,帝起色念488.第486章 西方社會對東方財富的執念第304章 風捲楓嶽,王臣惶惶第312章 弘治新年消一國第460章 蘇喜忠君,帝肋遇考第178章 治地方當用強臣第392章 看到勝利曙光的襄城侯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193章 逼宮?找死!第333章 着眼田間,興衰在農第390章 弘治要開啓貨幣戰爭第341章 知恩圖報,如此清官?第272章 遠窺石見,近觀驥遁第207章 拒東宮婚,迎民間後第124章 武勳暗涌,神盾初威第149章 春耕在即,武勳有謀第294章 相思之苦,早朝遇雷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誰主?第228章 內斬汪直,外止刀兵第36章 牀暖有香,爾雅事君第225章 好火逢直,狠人治夏第80章 光明有底,王越難斬第373章 謀而後動,血染海西第69章 餘波1第103章 文升扛旗,上四事疏第69章 餘波1第54章 京山風波1第219章 清丈有成,揚威大明第107章 血濺刑臺,帝聞噩耗第3章 文臣不同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