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關中橋頭堡(二)

在很多年以前……

唔,其實也不是很多年,大概也就是四五年前吧,那時董俷的人馬都還在西域。

某次在與賈詡推演沙盤的時候,賈詡曾提到了關中。

當時,西域尚未平定,龜茲大宛烏孫三國不聽漢王之命,又有北匈奴時時威脅。

但賈詡就確定,董俷必將奪取關中。

關中之地,有函谷關之險,南山爲屏,黃河天塹形成了一道堅實的壁障。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適合董俷屯兵休整。不過,凡事總歸是有一利必會有一弊。

關中雖然好,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守有餘而進取不足。

所以,在佔領了關中之後,董俷爲什麼不惜把五大主力之一的選鋒軍死死的放在河東。一方面是因爲那河東曾是董卓起家的地方,有基礎,於情於理都要佔領;而另一方面,則是河東可以作爲進軍冀州的踏腳板,戰略意義非常的重大。

可即便是佔領河東,董俷依然面臨一個問題。

河東有太行山王屋山等阻隔,想要進入冀州的話,同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若得中原,必先得冀州!

當年強秦統一六國,也是從並幽下手,而後吞併冀州,這才能虎視中原,所向睥睨。

龐統認爲,吞併幽之地,絕非一日之功。若不想一味防守,需取河內,連接兩河之地,以關中爲依靠,以並幽爲臂助,他日奪取中原,則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對於此,陳宮徐庶都很贊成。

所以,當曹『操』忙於雒陽會盟的時候,整個長安同樣也是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着。

調兵遣將,爲了奪取河內,董俷抽調出了八萬人,以遊奕軍爲主力,蓄謀吞併。在沁水大火點燃的時候,龐統與韓德等人,已秘密埋伏於雍城至野,等待時機。

想想看,百里大火,那是何等的聲勢?

雍城二呂又不是傻子,一看這情況,就知道肯定是袁尚出了問題。

如果袁尚是在其他地方出事,二呂也未必會有動作。可是袁尚如果在河內出事,而他二人又一點行動都沒有,只怕袁紹知道了以後,第一個就不會放過他二人。

所以在沁水大火燃起之後,二呂立刻點兵馬出擊,準備迎接袁尚。

沒想到,半路遭到了韓德的伏擊,二呂武藝雖高,卻被韓德一人圈住,斬於馬下。

成蠡領兵,擊潰了二呂兵馬;而龐統則詐開雍城,拿住了陳琳。

這一連串的行動,只持續了一個時辰。龐統有足夠的時間來打掃清理戰場,於雍城守株待兔,等候袁尚自投羅網。龐統深信,就算袁尚不死,來到雍城下,估計也要被董俷等人扒掉幾層皮。而事實上,袁尚也很配合,完全依照着龐統的計劃來行動。

一場大戰,持續了整整一天。

從點火開始,到袁尚被擒拿,所有的行動都可說是無比順利。

當曹『操』得到通知,準備出兵救援的時候,韓德已帶領兵馬,佔據平皋,與虎牢關隔河而望。武安國守住孟津渡口,做出隨時會過河襲擊雒陽的姿態。越兮奪懷縣(今河南武陟縣西南),淳于導佔據了武德(疑今河南焦作),做出防禦態勢。

黃忠則連夜奪了修武,於清水以西,屯兵虎視河內。

曹『操』大軍抵達大河渡口的時候,卻已經是無力迴天,只能望河水對岸,爲袁尚哀嘆。

河內一戰,董俷俘獲袁紹軍共十一萬人,其中大半被遷移至河東,少數俘虜留在了河內,而後又火速命令徐庶爲河內太守,令黃忠在清水以西,建清水大營。

至此,董俷兵馬可在旬日之內,突入京兆,又可以奇襲冀州,『騷』擾兗州。

新年過後,劉辨正式在長安登基,該年號爲泰平元年。

如果按照後世的公曆計算,這一年正好是公元200年,董俷這一年,整三十歲。

長安城中,一派喜氣洋洋。

歷經二百年之後,這座古老的帝都,再一次成爲天下人所矚目的焦點。

劉辨的心情非常好,一大早就起牀,沒有像往日那樣的先去佛堂裡修行一番,而是練了一趟花槍,而後有洗漱了一番,這才興致勃勃的在衆人簇擁下,登上朝堂。

這是他登基之後,第一次早朝。

董俷不在,於是劉辨就命陳宮主持朝議,而他則心情激動的端坐在黃金龍椅上。

這感覺,好熟悉,也很奇妙!

其實在很多年以前,劉辨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只是當時他的年紀還小,而朝中還有舅父何進,雖爲皇帝,但劉辨大多數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好像是一個傀儡。

如今,我已經長大了!

但長大的感覺並不是很好,沒有人在前面遮擋風雨,居然會是如此的難受。

劉辨已經習慣了,大小事情由董俷做主。可是董俷如今還在河內與『亂』臣賊子浴血奮戰,劉辨不得不去面對那些他從未經歷過的事情。未央宮要修繕,需要錢糧……長安十二門要重新來,需要錢糧;舊城需要規劃,新城需要建設,大大小小的事情擺在了劉辨的面前,每一件事情都要費腦子,都要有一番激烈爭辯。

一場朝議下來,劉辨的頭都要炸了!

“啓奏聖上,臣有本奏!”

就在朝議快要結束的時候,從文臣之中走出一人,伏在丹陛之下,大聲的說道。

是蘇固……

蘇固原本是武都太守,後來文聘等人過去,就把他架空了!

這個人該怎麼說呢?大本事沒有,察言觀『色』的本領還有一點,同時也是一根牆頭草。

在武都,不管怎麼說他也是一方諸侯。

可是到了長安,雖然說也是九卿之一的職位,但實際的情況呢?蘇固心知肚明。

沒有怨氣,那是假的!

但又有什麼辦法?要兵沒兵,要將沒將……蘇固嘴上不說什麼,心裡總歸不舒服。

劉辨快要睡着了!

這朝議未免也太無趣了些吧……

有點不耐煩的說:“蘇愛卿有本早奏!”

“陛下,陛下如今初登大寶,正需建立赫赫武功,來向天下人昭告陛下的英武。”

蘇固組織了一下詞句,大聲的說:“大都督兵鋒所向,宵小莫不望風而逃,此皆爲陛下之英明,『亂』臣賊子不敢觸陛下鋒芒所致。如今,雒陽羣賊,尚霸佔東都,陛下應出兵征討,奪回雒陽……陛下之威名定可傳告天下,漢室中興指日可待。”

絮絮叨叨,意思其實只有一個。

皇上你如今登基了,掌權了,應該有所作爲纔是,別讓人以爲你只是靠着大都督才能打勝仗。您應該向天下人證明,您文韜武略無所不精,大都督能打勝仗,不過是靠着陛下您的威風。總之,您應該用行動證明,您是當之無愧的皇上。

這番話若是在以前,劉辨說不定理都不理。

可是現在,地位不一樣了,他覺得蘇固這話呢,說的好像也不是沒有道理。

陳宮連忙站出來說:“陛下,萬萬不可!曹賊非等閒之輩,京兆也不比河內。且不說賊軍兵馬衆多,而我大軍如今都集中於兩河與並幽之地,此時出兵反而不美。”

蘇固說:“陳大人此言差矣,且不說蘭池大營尚有兵馬屯紮,涼州西域也養了許多兵馬。渭南重泉,都建有行營,據固所知,這些地方的兵馬足有二十萬之多。這還沒有算上新安行營的兵馬……怎麼大都督出兵就有兵馬,陛下出兵就無兵馬呢?”

陳宮並不是一個精於口舌之辨的人,聞聽不由得一怔。

“這個……蘇少卿當知,所謂行營兵馬,大都是被淘汰下來的士卒,以屯田兵居多。而且,渭南重泉行營初建,新安大營的兵馬多是新丁,怎麼能出征打仗?”

“怕不是陳大人調不出人馬,而是不願意調出人馬吧。”

“蘇固,你……”

陳宮反應過來了!

若是賈詡在,或者是徐庶、龐統在,肯定不會容蘇固說這麼多的話語,早早的斬殺了。

陳宮於大局謀劃不差,也有戰略眼光。

只是機變不足,有些時候顯得遲智。所謂遲智,就是說這個人的反應不夠敏銳。

劉辨的臉『色』不禁陰沉下來。

“陳卿莫要再說了……朕已有決斷。這樣吧,朕命夏侯蘭爲東中郎將,統兵出征。你從新安調撥人馬給夏侯蘭將軍,於十日後出征,朕就不信,贏不得那羣烏合之衆?”

“可是……”

陳宮還想爭辯兩句。

可是劉辨卻不給他機會,冷冷的說了一句:“怎麼,董卿說話有用,朕的話就沒用嗎?”

董俷出征前,曾告訴過陳宮,不要忤逆了劉辨。

雖然這大殿上都是董俷的人,可是劉辨說的也是正理,這時候都不好站出反駁。

咬了咬牙,陳宮躬身應命!

這是要出大事啊……皇上這麼一胡鬧,只怕會攪『亂』了大都督的計劃。蘇固今天有膽子說這些話語,絕非是一時『性』起?不行,我必須要馬上派人往河內,通知大都督。

——————————

注1,蘇固,蘇固:益州牧劉焉以魯爲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將兵擊漢中太守蘇固.(參考文獻:三國志)。

第7章 金城破羌(1)第250章 漢安軍第431章 夏侯蘭(三)第134章 俸祿三百石(一)第85章 南宮鉅變第469章 大野澤(二)第108章 羣英會第124章 敕勒歌第281章 雒陽烽火紀第68章 斷頭溝第163章 韓與馬(完)第235章 滎陽大戰(一)第307章 沙沙有心事(二)第279章 雒陽烽火紀(三)第185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二)第387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483章 長安(二)第427章 長阪坡第491章 蔡美人第340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八)第298章 鏖戰(一)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359章 小溫侯(二)第266章 金銀決(一)第92章 絞肉機(四)第456章 兩大錢第336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四)第297章 涼州亂第42章 少年工匠(1)第225章 誰逼迫誰?第420章 煮酒(二)第140章 三醜戰三英(一)第414章 大亂第375章 長安之亂(七)第439章 封國第480章 家與國第266章 金銀決(一)第358章 小溫侯(一)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360章 小溫侯(三)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3章 天生力王(2)第265章 雞鹿塞(完)第10章 獅鬃獸(1)第19章 綠漪心思(2)第385章 建安二年的雪(一)第273章 陰謀與背叛第160章 韓與馬(二)第243章 雒陽一夜(四)第218章 孺子心歹毒(一)第157章 建春門血案(二)第303章 大遷徙第365章 彈汗山(三)第245章 國運昌盛第437章 僧與帝(三)第408章 羣虎出閘第3章 天生力王(2)第73章 火燒盤龍谷(二)第151章 鐵馬金戈入夢來第361章 小溫侯(四)第53章 追悔莫及第202章 泰山賊(二)第155章 建春門血案(一)第454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221章 死亡刺殺第258章 公孫瓚之死第165章 北宮校尉第302章 隴西大會師(二)第397章 十年(七)第189章 袁隗計,二虎爭食第311章 沙摩柯回家第361章 小溫侯(四)第286章 一念惡漢第468章 大野澤(一)第497章 決戰之聲東擊西第14章 殺戮(二)第135章 俸祿三百石(二)第239章 那一刀的風情第343章 名士之殤(二)第39章 中原無戰事(二)第407章 大軍天降第499章 決戰之殤逝第470章 大野澤(三)第12章 心思(1)第232章 賈詡毒謀第27章 走馬震金城(一)第422章 五蠻第140章 三醜戰三英(一)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4章 殺人歌(1)第461章 宮孫乎?第87章 以漢之名(一)第495章 決戰之襄陽第455章 泰平問對第279章 雒陽烽火紀(三)第37章 再遇裴元紹第100章 左中郎將第123章 白衣麗人第96章 董卓會三英第362章 於不經意間
第7章 金城破羌(1)第250章 漢安軍第431章 夏侯蘭(三)第134章 俸祿三百石(一)第85章 南宮鉅變第469章 大野澤(二)第108章 羣英會第124章 敕勒歌第281章 雒陽烽火紀第68章 斷頭溝第163章 韓與馬(完)第235章 滎陽大戰(一)第307章 沙沙有心事(二)第279章 雒陽烽火紀(三)第185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二)第387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483章 長安(二)第427章 長阪坡第491章 蔡美人第340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八)第298章 鏖戰(一)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359章 小溫侯(二)第266章 金銀決(一)第92章 絞肉機(四)第456章 兩大錢第336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四)第297章 涼州亂第42章 少年工匠(1)第225章 誰逼迫誰?第420章 煮酒(二)第140章 三醜戰三英(一)第414章 大亂第375章 長安之亂(七)第439章 封國第480章 家與國第266章 金銀決(一)第358章 小溫侯(一)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360章 小溫侯(三)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3章 天生力王(2)第265章 雞鹿塞(完)第10章 獅鬃獸(1)第19章 綠漪心思(2)第385章 建安二年的雪(一)第273章 陰謀與背叛第160章 韓與馬(二)第243章 雒陽一夜(四)第218章 孺子心歹毒(一)第157章 建春門血案(二)第303章 大遷徙第365章 彈汗山(三)第245章 國運昌盛第437章 僧與帝(三)第408章 羣虎出閘第3章 天生力王(2)第73章 火燒盤龍谷(二)第151章 鐵馬金戈入夢來第361章 小溫侯(四)第53章 追悔莫及第202章 泰山賊(二)第155章 建春門血案(一)第454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221章 死亡刺殺第258章 公孫瓚之死第165章 北宮校尉第302章 隴西大會師(二)第397章 十年(七)第189章 袁隗計,二虎爭食第311章 沙摩柯回家第361章 小溫侯(四)第286章 一念惡漢第468章 大野澤(一)第497章 決戰之聲東擊西第14章 殺戮(二)第135章 俸祿三百石(二)第239章 那一刀的風情第343章 名士之殤(二)第39章 中原無戰事(二)第407章 大軍天降第499章 決戰之殤逝第470章 大野澤(三)第12章 心思(1)第232章 賈詡毒謀第27章 走馬震金城(一)第422章 五蠻第140章 三醜戰三英(一)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4章 殺人歌(1)第461章 宮孫乎?第87章 以漢之名(一)第495章 決戰之襄陽第455章 泰平問對第279章 雒陽烽火紀(三)第37章 再遇裴元紹第100章 左中郎將第123章 白衣麗人第96章 董卓會三英第362章 於不經意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