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現在來說,美國就是國家戰略遠遠超出國家實力的典型。
工業社會的國家強盛和衰落來自於財富的流入和流失,世界財富的流向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國力是上升還是下降,美國因爲遠離衝突頻出的亞歐大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一直都是資金流入的重要目的地。
二次大戰後,美國實力脫穎而出,成爲世界第一強國、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
然後,美國還主導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以美元爲基礎貨幣的美元本位制,也就是美元掛靠黃金,各國貨幣掛靠美元的體系。
這就相當於美元在世界上相當於黃金的價值,故美其名曰:美金。表面上這套體系問題不大,但是這裡面有一個致命缺陷,就是黃金的產量遠遠追不上貿易量增加的速度。
這套體系建立時,正值全世界二戰之後百廢待興,世界貿易額並不高,美國還是世界主要的工業品供給國。但是世界不可能永遠都處於戰爭時代。
當二戰結束,世界經濟進入繁榮期,黃金兌換美元這套體系就遇到了麻煩。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基本運作特點是,世界貿易用美元結算。你敢不用美元結算,美國有核武器,誰敢不用?
但核武器是管不住世界貿易額的增加的。二戰結束後,亞歐大陸和其它地區大部分進入安定穩定時期,生產力開始發展,貿易開始繁榮,貿易的繁榮造成了貿易額的增加,美元是世界流通貨幣,那麼美元就必須要滿足世界貿易額的增加,也就是美元要增加。
但因爲美元掛靠黃金,黃金的增加是有限的,增產速度根本就追不上貿易額的增加,如果美國不能提供足夠的美元供全世界進行貿易,要麼同意貿易用其它貨幣結算。要麼美國多印美元提供給世界進行貿易。
美國解決這個矛盾的方法有兩個,一是將世界分成兩半,一個華約(前蘇*聯聯盟)一個北約,華約不用美元。這樣美國提供的美元就少了很多,特別是對於人口衆多,生產潛力無限的中國進行貿易制裁,有效地控制了貿易量。所以冷戰雖然是英國的小算盤,美國也是樂見其成的。
另一個方法是。美國拼命生產工業品,然後賣給全世界回收流出去的美元,然後用回收的美元再次迴流到世界進行循環。本質上第二個方法纔是比較好的方法,只要美國的出口足夠多,回收足夠多的美元,世界貿易就可以順利地運行下去。
美國使用第一個方法還是蠻成功的,不過因爲蘇聯的工業門類並不齊全,其實蘇聯也要時不時地用下美元。但第二個方法美國用的並不好。美國雖然是大國,但生產力畢竟是有限的。而且二戰後,美國用馬歇爾計劃扶植了歐洲。也幫助日本重建經濟,這些國家恢復元氣後開始對美國出口,反而對美國工業品的需求並不迫切。本質上,美元在有限供給和世界貿易的無限需求之間的矛盾從一開始就不可調和。雖然美元危機重重,但還是能夠勉強維持,直到越戰。
越戰是一個糟糕透頂的主意,卻是不得不戰,因爲挑動起來了意識形態對抗,自由的西方世界需要美國去越南展現一下老大的威信,自由的南越怎麼能輸給共產主義的北越呢?青壯年美國人源源不斷地進入越南去打仗。而這些人恰恰是工業品生產的主力軍,美國的工業品生產理所當然地減少了,歐洲和日本開始爲世界提供工業品需求。
越戰需要美國印錢來支持戰爭的花費,但又因爲美國提供工業品的減少造成了美元迴流的減少。甚至逆差,在黃金存量一定的情況下,美元印多了,世界的通脹就不可避免,美元的貶值也不可避免,無非就是誰打第一槍而已。
那時候。中法一拍即合,因爲中國在美國發動越戰的時候給美國提供了一些蛇藥之類的軍需品,手裡也有了點美元。有美元就想撈筆大的。
法國不顧西方世界的反對已經率先和中國建交,也覺得這次有得撈,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金融戰在一個不經意的時刻發生了,美元固有的缺陷在這場金融戰中暴露無疑,法國開着潛艇從美國運回了大量的黃金,而黃金儲備量的減少瞬間,佈雷頓森林體系也就自然的土崩瓦解。
沒辦法了,美國被迫將美元和黃金脫鉤,多印的美元暫時穩住了貿易結算體系,但是也決定了美元已不再是“美金”,大家還有什麼理由存美元呢?
美元的信用倍受考驗,爲了強化美元信用,以石油危機爲標誌,用武力等手段,美國逼迫歐佩克成員國沙特等,開始了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的石油美元時代。
石油是各種工業品的基礎原料,貿易量非常大,只要以石油爲錨進行美元結算,世界爲了買賣石油就必須存美元,美元就繼續有信譽。如果中東哪個阿拉伯國家不用美元結算石油,美國就弄他。
從七十年代越戰結束,到石油美元的建立,美國用美債吸收多餘的世界美元存量,然後看哪個國家美債太多了,就使用大剪刀狠狠地剪它一把羊毛,將美債規模降下來,美國人民拼死拼活的工作,可不是給擁有大額美債的國家支付利息的。但這是建立在美元行銷半個世界的基礎上。
1991年,出現了一個顛覆既有世界格局的大事——蘇聯集團崩解,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共同市場,冷戰時期世界被分成兩半的局面結束了,中國也被解除了貿易制裁,開始融入世界貿易體系。此時的美元,成爲了全世界都使用的貿易結算貨幣。
這下大條了,世界貿易又開始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特別是2001年中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全球的貿易額以遠遠超出美國貨幣增長的速度進行。美國爲了提供世界貿易所需的美元,已經無法再用提供世界工業品的方式來回收美元了。
美國開始生產價高量少的高科技產品,沒辦法,美國就那點人,也只能用這個方法來放大美元流通的乘數,雖然通過廣*場協議,東南亞金融危機等成功地剪了不少國家:日本、蘇聯、東南亞、南美,削減了一定數量的美債。
但是面對成爲世界工廠的中國超出預計的進出口能力,世界的美元需求還是處於持續的增長中。
中國的貿易量以每年四五萬億的增量規模增加着,但美國正常情況下只能提供每年一萬億美元的貨幣增量供給。
於是,爲了保證美元的供應,爲了保證貿易結算貨幣不被其它貨幣替代,只有三億人口的美國人拼了。爲了提供足夠的美元,三億美國人拼了命地消費,買房、買車、買一切,從日出買到日落。
可儘管使出吃*奶的力氣消費,美國仍然無法提供如此龐大的美元需求。沒辦法,只剩下走吹資本市場泡沫這條唯一的路了,於是世界所有的金融商品都在上升,商品價格越高,交易時需要的美元越多,當商品升無可升的時候,世界貿易絲毫不見減少,而且歐元人民幣都希望用自家的貨幣來結算貿易,因爲美元供應不足嘛,美國只有祭出最後一招,金融衍生品出現了!
這種金融衍生產品就是現在未來雷曼兄弟,房地美,房利美等次貸危機爆發的最大原因。
危機發生了怎麼辦,據重生前,李正熙這個經濟學博士後來無聊時看到的,美國還是想了很多辦法的,爲了繼續維持世界貿易用美元,乾脆量化寬鬆。
啥是量化寬鬆?就是財政部可以不用拿出美債去美聯儲抵押了,美聯儲白印美元給財政部購買那堆垃圾債券進行流通,就是直接印錢呀。
於是,美債被稀釋了,持有美債的國家自然很不滿,但是美國已經根本顧不上這些了,只要世界還願意用美元,就可以繼續量化寬鬆下去,直到世界無法承受這種印鈔爲止。
無法承受,也就是美元本位制結束的那一天。
不過,在結束的那一天前,世界各國都會因此給美國買單的,除非迅速的決斷,不再用美元結算。
當然,那是歐元和中國人民*幣的事情,韓國這種連國防,政治都不能自主的國家,暫時就不用想了,所以,受影響的自然也會很大。
李正熙深知這一點,不過,他卻跟金鎮中說道:“不管如何影響,地產行業,只要今天稍稍剋制一下,不需要跟人家去超高價競爭,那麼,等過了這一兩年,未來的發展空間依舊是很大的……!”
這個是最基本的事實,很簡單,漢城就那麼大,而整個韓國的國民,都無比的嚮往這裡,哪怕是一個幾平米的小房子,他們也願意呆在這裡,期待着奇蹟。
這無疑也給金鎮中吃了一個定心丸,李正熙之前跟他說過,美國次貸危機會很快到來,他還是蠻擔心正在發展良好的自家公司會不會像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那樣,被折騰的要死要活的。
倒閉倒是不太可能,因爲這背後有帝國李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