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銘蘭縣

“報...”斥候飛馬來到馬車前,稟報道:“將軍,前軍發現慧靑縣縣令,攜美酒百壇,良駿百匹,說是要給將軍壯行”

王旭想了想,道“告訴孫鈺,收下駿馬、美酒,大軍繼續前行,不必停留”

縣令前來爲大軍壯行,何意?

其實王旭並不擔心慧靑縣縣令派兵來搗亂,此地空曠如野,極難伏兵,如今自己又添了一員猛將,何懼縣兵?如果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

大軍並沒有停留,收下駿馬美酒後,一路南行;待王旭大軍走遠,官道旁,兩個老者帶着一隊士兵仍在那觀望。

“縣令大人,世子交代的事就這樣算了嗎?”

慧靑縣縣令笑了笑,說道:“連萬靈縣三大家族兩千私兵都奈何不了王旭,我等又豈是對手,你可知道,王旭軍中有一員小將,那是異常的兇悍啊,三個回合就斬了三大家族三員家將,而且是以一人之力屠殺了三大家族兩千私兵,兇威赫赫;我慧靑縣軍士中可有人能敵得過他?”

“那縣令大人也不必如此卑躬屈膝,討好王旭啊;要知道你可是一縣之長尊,何以自降身份”。

縣令嘆了口氣,說道:“你懂什麼,昨日斥候探報,王旭又收服了一員猛將,此人面相粗狂,力大無窮,和那員小將大戰了三百回合且不分勝負;與王旭爲敵不如結交王旭啊”。

銘蘭縣

銘蘭縣位於景遼以西,是王旭大軍進入景遼縣的必經之路,也是古西郡的重鎮,有蘭關之險,銘山之佑;這在古西郡是很有名的,所以銘蘭縣和別的縣不一樣,王城特許,銘蘭縣可以招募士兵兩千,除了駐守銘蘭縣外,還要在蘭關駐軍。

銘蘭縣的縣令名叫朱環,是世子周毅的岳父,被封爲銘蘭候,這銘蘭縣便是他的封地,王城特許朱家永鎮銘蘭,世襲罔替;也是世子的心腹。

本來銘蘭縣原有兩千兵馬,但軍隊一多耗糧甚多,所以朱環就裁減了一千兵馬,反正這是太平盛世,又無反賊作亂,兵馬多少都無所畏。

但半月前他收到了世子的密信,說務必斬殺王旭;起初朱環還不以爲意,但幾天前聽說王旭在萬靈縣大敗三大家族兩千兵馬後,朱環立即又密密招募了兩千新兵。

當慧靑縣的縣令派人前來傳信,說王旭在慧靑縣外又收服了一位能和孫鈺大戰三百回合而不敗的猛將,朱環連夜召集了縣衙內的所有將軍,謀士,商議對策。

“諸位文武,想必你們已經知道了,王旭大軍此時離我蘭關已不足二十里,一個孫鈺已然了得,現在有多出一個張猛,想要殺王旭,難如登天啊”朱環坐在縣衙的主位上,擔憂的說道。

銘蘭縣的縣衙與別的縣衙大不一樣,別的縣衙大堂都只有一張案桌,可銘蘭縣的縣衙卻是侯爺的侯府,那是異常的寬大,一尊銅案立於上,大堂之上數十略小的銅案分放兩旁,兩邊還有各種各樣的樂器,很是氣派。

“侯爺不必擔憂,我銘蘭縣可不比萬靈、慧靑那些小縣,我們有蘭關之險,銘山之佑,那王旭想要通過蘭關就必須經過銘山官道,我軍有三千甲士,只要在銘山兩側埋下伏兵,任他王旭千軍萬馬,也休想過的來”說話之人名叫蔡文卓,乃是銘蘭縣的謀士。

蔡文卓話音剛落,便有一位謀士起身說道:“回侯爺,剛纔蔡大人所言極是,但在下覺得應該想一個更加完美的辦法,以確保萬無一失;想那王旭也不是那麼好殺的,萬靈縣那一戰,僅憑孫鈺一人便滅了三大家族兩千私兵,在三大家族埋伏的山谷之中來去自如,其膽略、武藝真是世上罕見,更可慮者,那王旭在慧靑縣外竟然又收服了這麼一員猛將,其兵威以不弱於我銘蘭縣啊。”。

“各位大人也不必太過擔憂,我父親剛剛收到了世子傳來的密信,世子已經有足夠的把握奪取王城,只待時機便可下手,世子讓我們不必再假扮什麼土匪去劫殺王旭,二十隻管放心殺之”說話之人乃是朱環的獨子,名叫朱羽,一身武藝也是出類拔萃,深受朱環的喜愛,銘蘭縣所有的軍政大權都掌握在朱羽的手中。

蔡文卓聞言大喜,起身說道:“侯爺,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就有十全的把握了,就算銘山埋伏失敗了,我軍任然可以退守蘭關,就算勝不得他王旭,我軍據關而守,那王旭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休想過得了這蘭關”。

一位謀士也起身隨聲附和道:“不錯不錯,善用兵者不慮勝先慮敗,就算蘭關也失守了,我軍還可以退守銘蘭縣城,立於不敗之地,何懼那王旭”。

衆人的分析,朱環聽的是連連點頭,一改剛纔的憂慮之色,笑着說道:“諸位大人說的不錯,我手握三千甲士,又有雄關據守,區區王旭何足懼哉”。

大堂末座出來一位儒生,道:“侯爺,想殺那王旭何須我們自己動手啊,在下有一計,侯爺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就可將那王旭碎屍萬段”。

朱環擡頭一看,皺了皺眉,說道:“樑青,你平日裡很少獻計,今日何以口出狂言,你且說來聽聽”。

樑青理了理思緒,自信的說道:“回侯爺,前幾日我們爲了招募士卒,劫攔下了五萬多難民,如今士兵以挑選完畢,留着也是無用,不如就告訴他們,就說那銘山之外有數萬旦糧食,讓他們去搶,侯爺請設想一下,面對五萬的難民,王旭該如何抵擋?哪怕一人吐他一口唾沫就能把他淹死,屆時,我們只管坐收漁利。”

朱環疑惑的問道:“你怎麼就這麼確信那些難民會去搶王旭的軍糧?如果他們不去,又該如何?”

樑青繼續說道:“侯爺不必擔憂,王爺可在銘山兩側安排下甲士,如果他們敢後退,便下令士兵們開弓放箭,侯爺,你說他們是願意往前走去吃糧食好呢,還是回來送死好?”

“好,好計策...”蔡文卓道:“侯爺,文卓以爲此計可行,就算沒能將那王旭殺掉,也能使得他們元氣大傷,這對我們往後的作戰是很有利的。”

第206章 十里官道阻官兵(二)第353章 點將第151章 決戰王城(七)第226章 取河西(三)第122章 王城鬥將(五)第226章 韓書畫第169章 文淵閣辦起來了第625章 決戰(2)第138章 出兵五千助戰第286章 三王並立第104章 王旭率大軍迴歸第419章 朝廷大軍撤退第124章 精兵和新兵的差距(上)第599章 中計了?第273章 鄭峰第267章 騎兵之威(2)第383章 昭陽宮慘象第316章 截殺(5)第328章 收福康安(2)第342章 西峰道觀第617章 刺客第316章 截殺(5)第558章 接見凌楓第243章 文王弩第562章 蔡文卓的應對之策第325章 被打的孩子第163章 稱王(五)第230章 西遷第42章 天雲寨的計策第62章 登位大典第501章 現代人?第54章 錦衣衛第638章 南都東征?第466章 轟轟轟第324章 又拐走一個第493章 立功第336章 收福康安(10)第11章 山賊來襲第596章 楊明嶽來了第227章 取河西(四)第145章 決戰王城(一)第350章 鬥將(4)第424章 募兵第80章 出城決戰第642章 大舉攻胡第299章 軍政民生(10)第56章 廖雲留守蘭關第503章 第一團第288章 慶功第387章 鍊鋼計劃第664章 秦雙駐軍敗第182章 收回世家大族的土地第111章 王城危機第284章 定後方(6)第150章 決戰王城(六)第48章 張雪有計策第350章 鬥將(4)第449章 查清內幕第618章 張雪被軟禁第569章 凌楓崛起(4)第154章 決戰王城(十)第474章 高權察覺第588章 東都來襲第502章 河西第550章 戰略第139章 爲決戰做謀劃第48章 張雪有計策第293章 軍政民生(4)第630章 大勝第329章 收福康安(3)第425章 紅衣大炮第142章 周協舌戰大將軍第132章 和陸陽達成協議第164章 分配官職衆人喜第176章 天下大勢第248章 大變樣第350章 鬥將(4)第468章 清源破第442章 科舉(3)第31章 兵臨城下第298章 軍政民生(9)第616章 張雪?第70章 拒馬大陣退精騎第274章 形勢第585章 立誰爲後?第166章 皇帝怒第226章 取河西(三)第475章 百姓求見第307章 軍政民生(18)第611章 爭鋒相對第518章 蔡文卓大才第582章 袁烈降第397章 賈恢發現商機第57章 初嘗禁果第479章 各懷心思第468章 清源破第591章 重創東都軍第374章 偷營(10)第415章 御花園第511章 三年
第206章 十里官道阻官兵(二)第353章 點將第151章 決戰王城(七)第226章 取河西(三)第122章 王城鬥將(五)第226章 韓書畫第169章 文淵閣辦起來了第625章 決戰(2)第138章 出兵五千助戰第286章 三王並立第104章 王旭率大軍迴歸第419章 朝廷大軍撤退第124章 精兵和新兵的差距(上)第599章 中計了?第273章 鄭峰第267章 騎兵之威(2)第383章 昭陽宮慘象第316章 截殺(5)第328章 收福康安(2)第342章 西峰道觀第617章 刺客第316章 截殺(5)第558章 接見凌楓第243章 文王弩第562章 蔡文卓的應對之策第325章 被打的孩子第163章 稱王(五)第230章 西遷第42章 天雲寨的計策第62章 登位大典第501章 現代人?第54章 錦衣衛第638章 南都東征?第466章 轟轟轟第324章 又拐走一個第493章 立功第336章 收福康安(10)第11章 山賊來襲第596章 楊明嶽來了第227章 取河西(四)第145章 決戰王城(一)第350章 鬥將(4)第424章 募兵第80章 出城決戰第642章 大舉攻胡第299章 軍政民生(10)第56章 廖雲留守蘭關第503章 第一團第288章 慶功第387章 鍊鋼計劃第664章 秦雙駐軍敗第182章 收回世家大族的土地第111章 王城危機第284章 定後方(6)第150章 決戰王城(六)第48章 張雪有計策第350章 鬥將(4)第449章 查清內幕第618章 張雪被軟禁第569章 凌楓崛起(4)第154章 決戰王城(十)第474章 高權察覺第588章 東都來襲第502章 河西第550章 戰略第139章 爲決戰做謀劃第48章 張雪有計策第293章 軍政民生(4)第630章 大勝第329章 收福康安(3)第425章 紅衣大炮第142章 周協舌戰大將軍第132章 和陸陽達成協議第164章 分配官職衆人喜第176章 天下大勢第248章 大變樣第350章 鬥將(4)第468章 清源破第442章 科舉(3)第31章 兵臨城下第298章 軍政民生(9)第616章 張雪?第70章 拒馬大陣退精騎第274章 形勢第585章 立誰爲後?第166章 皇帝怒第226章 取河西(三)第475章 百姓求見第307章 軍政民生(18)第611章 爭鋒相對第518章 蔡文卓大才第582章 袁烈降第397章 賈恢發現商機第57章 初嘗禁果第479章 各懷心思第468章 清源破第591章 重創東都軍第374章 偷營(10)第415章 御花園第511章 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