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

詞曰:

念臣工,疇似能爲國,忘身皎皎。鞠躬誠盡瘁,至死方堪表。經緯垂象總昭明,成敗果通曉。怎移易,蹇蹇匪虧,王臣節躁。無奈藩籬倒,看猛虎殘狼,齧人多少。聚羣入室,有軌肯,分憂到?只落得離黍丘墟,感慨已虛邈。咎誰歸?怪他息肩恁早。

右調《探芳信》

話說史彥超與高懷德大戰在滑州城外,因那報仇心甚,不及提防,爲此被高懷德計賺,鞭打後心,吐血伏鞍而來。懷德不捨,拍馬趕來。將至門旗之前,早有王峻帶兵接應,見史彥超大敗而來,後面追趕甚急,提斧上馬,滾至軍前,大呼道:“小將休得逞強,趕我兄長,我來也。”即時放過了史彥超,上前擋住。懷德看那王峻,果然生得利害:

щщщ ¤тTk дn ¤c○

赤面虎鬚,金睛尖嘴。頭戴鍍金盔,身穿鎖子甲。純鋼斧手內輕提,棗蚤駒身端穩坐。

懷德見王峻生得兇惡,也不答話,拍馬衝殺過來。王峻掄動大斧,嗖的一聲,當頭砍來。懷德將手中槍架開,覺得兩膊上好些沉重,暗自想道:“這醜賊力勇斧重,難以與他久戰,只可智取,不可力敵。”帶轉馬,圖將轉來,重把手中槍直取王峻。王峻見他本領高強,史彥超被他打了一鞭,因此把渾身膂力盡用來戰,心下又提防他暗器來傷。兩個約戰到五十餘合,只見高懷德忽地怞回了槍,王峻用力太猛,那斧便砍了個空,身軀反往後一仰。高懷德趁勢把梨花槍一緊,竟望王峻心窩裡刺來。王峻措手不及,叫聲:“不好!”急把馬往旁邊一扯,只聽得嗖的一聲響處,槍已穿在左肋甲上,連袍帶去了半副。唬得王峻膽戰心驚,面皮失色,兜回馬,拖斧而逃。那高行周見懷德兩陣全勝,敵將懼逃,心中大喜,把槍一擺,三軍吶喊,戰鼓如雷,潼關兵隨後追殺,把禪州人馬如砍瓜切菜,亂殺將去,真好利害。有詩爲證:

高氏雄威父子才,千軍萬馬似潮來。

雀鷂原是難相敵,屍滿郊原血滿垓。

滑州城外這場大殺,至今草木猶紅。那史彥超、王峻各帶重傷,敗進城中,堅閉不出。

高行周大獲全勝,收兵回營,賞勞軍士,父子各卸戎裝,設酒歡飲。高行周因見懷德十分勇猛,事事高強,心下甚是歡喜,暗想道:“主上,你若有潼關高鷂子,那怕禪州郭雀兒。”又叫懷德道:“我兒,你今日鞭打史彥超,槍挑叛賊,他聞名已是喪膽。明日與他交戰,須要一陣成功,便好奏凱。但郭威部下雖無能人,卻有王樸足智多謀,善曉陰陽。他與爲父同學藝術,專習六壬奇門,善知過去未來,並曉天文地理。我兒今夜須當加意用心,防他劫寨。”懷德道:“爹爹所見甚遠,待孩兒分付軍士,今夜不要安睡,小心防賊。”高行周遂傳軍令,各各謹守了一夜。

次日黎明,各自飽餐,拔寨都起,至滑州城對面安營。高行周即命懷德至關前討戰。懷德奉令,披掛整齊,綽槍上馬,領兵至城下,坐名要郭威出來答話。那城只是緊閉,無人出來。懷德叫了一日,空自回營。一連五日,城中並無動靜,任你外邊百般叫罵,只做不聞。懷德稟知了父親,高行周大怒,把那二萬人馬分撥二萬,將滑州城四門攻打,留下一萬守營。當時衆軍用力攻打,城上只把灰瓶石子打下,潼關兵多被打傷。看看圍攻了三日,城不能下。原來這都是王樸之計,他觀看天象,已有定見,總把四門緊閉,不許出戰,外面雖極力攻打,只叫衆將百般保守。況滑州城池堅固,如何便能得破?

這日郭威親自上城巡視,手扶垛口,見城下軍士個個爭強,人人賣勇,如海潮衝擊,似蜂擁相攻。起初見二將失機,魂夢已是驚亂,況令親見攻打,勢甚危急,那有不懼之理?只唬得面如土色,急忙下城,回至帥府,與衆將商議道:“本帥自悔失了主意,反叛朝廷。今日天理昭彰,遇了高家父子之兵,部下又無上將與他敵對,又五攻城甚急,破在旦夕,那時玉石俱焚,卻不枉費了諸公推戴之心?如之奈何?”只見王樸開言說道:“明公且免憂疑。王某前曾有言,高行周將星昏暗,必有災。且請寬心,等待十日,明公大運一通,高行周自然兵退。此非王某謬言,實繫上天垂象。目下只圖保守,便無他慮矣。”郭威聽了,便依王樸之言,傳令城上,多加灰瓶炮石,晝夜提防,小心堅守。按下不提。

再說高行周見攻城不下,士卒傷者極多,只得傳令撤兵回營,別思良策。父子回營,時已天晚,點上燈燭,用畢晚膳。衆將退出帳外,各自調換安息。懷德查點三軍,分付各各省睡,不許懈怠。高行周獨坐帳中,心中思想:“這都是天子年幼,寵信蘇逢吉,被他蠱惑,賞罰不明,以致激反郭威,到今勞師動衆,未見成功。”又想:“史弘肇全家遭讒被戮,說也慘然。”長嘆數聲,把憂國憂民之心,冷了一半。不覺鼓打三更,四下人聲寂靜。高行周離座,走出中軍帳來,只見五營四哨,嚴謹肅然。又覺寒風撲面,遍體如冰。擡頭一看,那滿天星斗,燦爛當空。又向天河觀看,見紫微鬥口生了黑氣,一會明朗,一會昏暗,客星犯帝座,明星旺氣,正照禪州。就知大漢天下不久,必屬於郭威,爲此一憂。又被寒風吹冒,忽然打了一個冷戰,覺得身上凜寒,漸漸發熱。回到中軍,心中不樂,翻來覆去,一夜不寧。到了次日,心中憂惑頻添,煩悶轉盛,茶飯不思,臥病不起。傳令懷德管理軍情,三軍不得亂動。那麾下兵將見主將有病,把戰鬥之心,也消去了一半。

又過數日,病體更甚。那日到了夜間,至三更時分,高行周心因疑慮,叫聲:“我兒,你扶我出去,再觀星象何如?”懷德道:“爹爹身體不安,巳須養靜爲主,待等痊好,再去觀看不妨。”行周道:“你便扶我出去,決無妨礙。”懷德不敢違忤,只得扶了父親,走出帳外,仰觀天象。見自己本命星昏昏沉沉,不住的欲墜,嘆了一口氣,默默無言。遂命懷德扶至後堂,坐在軟榻之上,躊躇嘆息。懷德問道:“爹爹觀看星辰,爲何不言長嘆?”行周道:“我兒,你怎知星理玄微?我欲待不說,你便不知其故,我且說與你知,自然明白。方纔我仰觀天文,見本命將星昏暗。又於前夜觀看,見客星犯帝座,主宿不明,此乃欲換新主之兆。又見旺氣正照禪州,應在郭威承襲天下。你父奉命興師,前來拒敵,誰知上天不容,降下災患,使我不能滅賊,誠天意也。目今大兵駐紮在此,空費錢糧。王樸善於守城,又難即破。欲順天心,斷無歸降郭威之理。若只擁兵擋住,非但身帶重疾,不能主持;又恐違逆天意,還主不祥。故此進退兩難,尚在未決。”

懷德聽罷,想了片時,對道:“爹爹,孩兒倒有一條兩全之計,不知可否?”行周道:“有甚計策,你且說來,當行則行,當止則止。”懷德道:“爹爹,既是上天垂象,不可逆天而行。依孩兒之見,何不撤兵,回鎮潼關,聽大由命,做個明哲保身,也是退步之策。不知爹爹以爲何如?”行周道:“我兒,你年紀雖輕,倒也透徹,爲父也想此策,庶幾爲可。只是一件,恐於理上不順。”懷德道:“爹爹,尚有何事不順於理?”行周道:“爲臣當忠,爲子當孝。汝父食了漢主之祿,不能盡忠殺賊,反是全身遠避,偷生於世間,只怕青史遺編,難逃不忠二字。”懷德道:“爹爹,自古道:“君不正,臣投外國。”昔日岑彭歸漢,秦叔寶舍魏投唐,古來名將,皆是如此。況令幼主昏德,寵信奸邪,殺戮忠良股肱,還想什麼開基之將,汗馬功勞?請爹爹不必多疑,但自回兵,等待病癒,然後觀其事勢,再爲區處。”高行周心內也有回兵之意,聽了公子之言,定了主意,便傳將令:大小三軍,整備明日回兵。那衆多軍士聽見主帥有病,正在惶惑,忽聞回兵之令,大家歡喜,整頓起行。看官,凡爲大將之人,全賴主意,主意沒了,就落褒貶。使高行周立意帶病督兵,在黃河口將郭威擋住,雖然違了天意,就死也得個盡忠死節之名。不道無了主意,聽了懷德之言,卷兵回鎮,日後雖然不服郭威,盡忠自刎,終恐難掩今日之咎矣。閒話莫贅。

只說高行周到了次日五更鼓時分,即令三軍拔營歸師,懷德保住中軍,緩緩的退回潼關去了。這一撤兵,漢主的江山便不能穩坐矣。報馬報進滑州,郭威大喜,猶恐高行周誆軍之計,心下尚是猶豫,分付探子暗暗去探聽消息,真假何如,再來回報。王樸搖手道:“元帥不必多疑。高行周與某同師學藝,善曉天文,他見客星犯帝座,另有新君出來承襲,又見自己本命星昏沉,一定不敢逆天行事,所以全身遠害,坐觀成敗,退兵是真。元帥只管進兵,別無他慮。”郭威終是懼怕,不敢進兵,又在滑州住了三四日,見那探子打聽得潼關兵果已退去,方信王樸之言,果有定見,方知高行周撤兵不是誆軍之計,方纔放心,傳令大軍起行。三聲炮響,大隊人馬離了滑州,渡過了黃河,一路上秋毫無犯,軍令森嚴,因此各處郡縣,望風而降。大兵行了數日,來至汴梁城外,放炮安營。

那日漢主駕坐金鑾寶殿,聽得大炮連天,響聲不絕,一時不知其故。早有黃門官進來奏道:“今有郭兵到了封丘門外,請旨定奪。”漢主聽奏大驚,即問蘇逢吉道:“前日太師已保潼關高行周領兵拒賊,至今未見捷音,反有逆賊兵至,如之奈何?”蘇逢吉奏道:“臣昨聞高行周在黃河岸大破郭兵,殺得郭威懼怕,堅壁不出。不知高行周何故即便撤兵?臣正欲差人探聽,不想賊兵已至都城。陛下且免憂慮,當即命將出師,問以叛逆之罪,看其事勢如何,再爲區處。”漢主准奏,即遣大將慕容彥超、侯益領兵出城擒賊。

二將領旨,點兵出城,至郭營對面列陣以待。探馬報進營中,郭威便令史彥超出敵。彥超領兵來至陣前,大呼搦戰。慕容彥超與侯益一齊出陣,大喝道:“反國逆賊!不思守分,敢興叛主之師,直犯皇都。今日天兵一出,汝等還不下馬受縛,直待要污我刀斧耶?”史彥超大怒,罵道:“汝等都是奸臣之黨,屈害我兄長一門,此恨不併日月,今日務要碎汝萬段,以報兄長之仇!”言罷,挺起烏纓槍,望前直刺。慕容彥超揮大砍刀,火速交還。二馬相交,雙器並舉,一陣大戰。正是:

山邊壘壘黑雲飛,海畔莓莓青草起。

二將戰有三十餘合,勝負未分。那侯益見慕容彥超戰史彥超不下,即便挺槍拍馬,上前夾攻。史彥超全無懼怕,勇力倍加。正戰之間,只見漢兵後面大亂,卻是王峻預受王樸密計,領兵抄向漢營後面,襲殺將來。侯益看見兵亂,回馬轉來,卻與王峻打個照面,被王峻攔腰一斧,砍於馬下。慕容彥超見了,一時心慌,刀法亂了,措手不及,早被史彥超一槍,挑去了半個腦蓋。郭威在門旗下將鞭梢一指,大軍喊殺前來,勢如壓卵。漢兵一半被殺,一半投降,餘剩數十人,逃往城中去了。郭威收兵回營,賞兵賀功,自不必說。

卻說敗兵逃進城來,遞報漢主。漢主聞奏,驚惶無措,慌集兩班文武,計議退兵之策。漢主問道:“郭威反朕,兵勢甚大,朕差遣慕容彥超、侯益出兵拒敵,又已陣亡。汝等衆卿,誰肯與朕分憂,領兵出去擒賊?”連問數聲,無人答應。漢主見此光景,心中更加憂懼,想起史弘肇當日之言,追悔無及。只因聽了蘇逢吉所奏,平白地偏要調取郭威進京,如惹火燒身,自取其累,如何是好?又向兩班文武說道:“朕雖行事錯亂,爾等諸卿也該看先帝之面,爲國家出力,怎麼這般畏縮,不肯與朕分憂?”漢主話才說完,卻有蘇逢吉執笏當胸,俯伏奏道:“陛下且少憂慮,恐傷龍體。況京城尚有雄兵十萬,戰將千員。微臣食君之祿,當與君分憂,願效犬馬之力,出城與郭威抵敵,若得上天默佑,自然殺退賊兵。”漢主聽奏,大喜道:“若得太師一行,朕無憂矣。”蘇逢吉又奏道:“臣受君恩,故願舍此微命,報答陛下。但須請陛下御駕親征,纔好立功奏績。”漢主道:“老太師既肯前去殺賊,爲甚要朕親征?”蘇逢吉道:“微臣出去,只帶手下兵將,其中勤惰不一,焉肯悉皆用命?惟陛下親征,又得滿朝文武保駕:一則御駕監臨,諸臣皆願效力;二則天威所至,添助軍威,併力齊心,便可成功矣。”原來蘇逢吉惟恐不能取勝,故要漢主帶着文武,御駕親征。他的奸心以爲,不能取勝,大家一窩兒都死,倒也乾淨;若是文武都要性命,自然出力廝殺,斷無不勝之理。這是奸臣設心不善,說話偏是循理,往往如此。怎奈漢主一來年輕,不諳大體;二來從幼不會打仗衝鋒,怎知一槍一刀的事業,行兵擺陣的機謀?聽得蘇逢吉說得這般容易,心下便滿望殺退郭兵,回來原坐金鑾。當下漢主又說道:“大師既要朕親征,速速挑選了人馬,然後啓行。”蘇逢吉領旨出朝,把十萬御林軍挑選了五萬。次日,調出封丘門外紮營,然後來請聖駕出城。漢主傳下旨意:滿朝文武,無論大小官員,多要隨徵保駕;倘有一官不到者,即以叛逆論。文武見此旨意,沒奈何,一個個戰戰兢兢,只得舍着性命去保駕。

那漢主領文武出了城,帶了人馬至七裡店安下營盤。遠望郭兵,槍刀耀日,旗幟漫天,甚是利害。又聽得郭營內炮響震天,唬得心驚膽裂,便傳旨要宣蘇逢吉來商議。當駕官奏道:“蘇丞相正在前面督兵,分撥將士出戰。”漢主暗自忖道:“朕的人馬不少,況有蘇太師在前督陣,料然不妨。即使叛賊殺來,自有太師迎敵,也不能就到朕的面前。”因此把膽兒略略放大了些。那蘇逢吉在前面見了郭兵如此勢大,心中其實害怕,無奈勢成騎虎,只得勉強前去廝殺。領了一萬精銳兵馬,帶了數員驍勇偏將,離那御營有二里多路,扎住陣腳。那郭威帶領衆將,也到陣前。兩邊排開陣勢,發動戰鼓。郭威望見漢陣後面還有一支大隊人馬,安住營盤,知是漢主親征,便問衆將道:“那位將軍出去見陣?”只聽得背後衝出一員大將,應聲而答道:“小將韓通,願決一陣。”說罷,帶着家將,催馬上前,大聲喝道:“有能事的前來會俺。”蘇逢吉見來將甚是英雄,但見:

頭戴銀盔,身穿鎧甲,手執長槍,騎坐高馬,立於陣前,威風凜凜。

蘇逢吉便問衆將:“誰敢上前擒賊?”早有禁軍教師索文俊,勒馬掄刀,頂盔貫甲,厲聲大叫道:“丞相,待末將去擒拿叛賊。”說罷,拍馬衝來,望韓通直奔。韓通拍馬相迎。二將刀槍並舉,大戰沙場。兩邊戰鼓如雷,對陣喊聲大舉。蘇逢吉尼索文俊不能取勝,又點四員漢將出來,乃是孫禮、牛洪、劉成、吳坤,一齊出馬,各舉兵器,上前助戰。郭營內惱了大將王峻,舉起大斧,奔至陣前接戰。後面又有驍將曹英、王豹,監軍柴榮,一齊出馬,舉兵器尋對兒廝殺,真好一場大戰。有詩爲證:

兩陣咚咚戰鼓催,疆場十將逞英威。

刀槍抵敵寒光迸,斧戟奔迎電閃輝。

殺氣瀰漫天欲暗,征塵蕩舞日無暉。

從來爭鬥皆如此,誰是麒麟名姓歸?

軍師王樸,也在營前觀戰,對史彥超道:“史將軍,你看那軍前騎赤馬、穿紅袍的,就是蘇逢吉,你殺兄之仇,今日不報,等待何時?”史彥超聽說殺兄之賊現在軍前,舉眼一望,果見蘇逢吉提刀坐馬,在陣前監戰。登時心頭火發,環眼睜紅,把坐馬一拍,雙足一磕,挺起長槍,望漢營衝來,高聲喊罵道:“奸賊!我只說你長時當道,長亨富貴;誰知你錯過午時,一般也有今日。可見我兄長有靈,冤家相遇。不要走,我來取你的命也。”那蘇逢吉一見史彥超,轟走了三魂,驚掉了六魄,不敢交戰,回馬拖槍,望東而走。史彥超隨後追趕。那陣上交戰的漢將,見主將已走,各各無心相殺,手忙腳亂,劉成被王峻一斧砍死,曹英刀劈吳坤,王豹活擒孫禮,韓通搶挑索文俊,柴榮殺了牛洪。五員漢將,陣亡了四個,捉了一個。柴榮把刀一晃,後面隨徵兵將發喊衝殺過來。一萬漢兵,那裡還站立得住,各是四散奔走。郭威見漢兵敗了,親率大兵壓下來。那漢主同着文武在大營中,呆呆的等着,滿望蘇逢吉來報捷,誰知郭兵已殺至營前。漢主見事不妥,只得不顧文武,從後營上馬就走。衆文武忙要保駕,誰知漢主先走了,一時奔走不及,只得降的降,自刎的自刎,不留一個。所以四萬人馬,已被郭兵殺了大半,其餘的那裡還有戰鬥之心,各要保全性命,都往城內逃走,將封丘門擠得水泄不通。可憐:

人擠人聲悲叫苦,馬踹馬肉爛皮飛。

人多門窄,漢兵不能進去,禪州人馬趕到城下,舉動兵器,排頭價亂砍亂戳,登時之間,把漢兵殺得屍如山積,血似江流。正是:

血埋諸將甲,骨襯衆騎蹄。

禪州兵馬都進了封丘門。當有曹英、王豹殺進了萬市門,柴榮、韓通殺進了萬壽門,王峻領兵殺進酸棗門。各門俱已打破,同進了玄武門,把住汴梁皇都。正是經商罷市,黎庶關門。只苦了漢主棄營逃走,只帶幾個內侍跟隨馬後,望着皇城而來。有分教:槍刀隊裡,難逃天子殘生;神聖廟中,管取奸臣性命。正是:

輕將社稷酬私憤,快把身家雪衆心。

畢竟漢主進得城否,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十六回 史魁送柬識真主 匡胤宿廟遇邪魑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三十三回 李太后巡覓儲君 郭元帥襲位大統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臺第三十三回 李太后巡覓儲君 郭元帥襲位大統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五十六回 楊仙人土遁救主 文長老金鐃傷人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一回 苗訓設相遇真龍 匡胤遊春騎泥馬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四十六回 高行周刎頸報國 趙匡胤克敵班師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舍求賢第三十一回 郭元帥禪郡興兵 高懷德滑州鏖戰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一回 苗訓設相遇真龍 匡胤遊春騎泥馬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三十九回 匡胤射龍解水厄 鄭恩問路受人欺第四十回 鄭子明惱打園公 陶三春揮拳服漢第二十九回 平陽鎮二打韓通 七聖廟一番伏狀第四十回 鄭子明惱打園公 陶三春揮拳服漢第一回 苗訓設相遇真龍 匡胤遊春騎泥馬第八回 算油梆苗訓留詞 拔棗樹鄭恩救駕第二回 配大名竇公款洽 遊行院韓妓殷勤第四十七回 劉崇兵困潞州城 懷德勇取先鋒印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二十一回 馬長老雙定奇謀 趙大郎連誅賊寇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五十五回 課武功男女較射 販馬計大鬧金陵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一回 苗訓設相遇真龍 匡胤遊春騎泥馬第四回 伸己忿雹打御院 雪父仇血濺花樓第八回 算油梆苗訓留詞 拔棗樹鄭恩救駕第五十七回 鄭子明斬將奪關 高懷亮貪功殞命第十四回 爲資財兄弟絕義 因口腹兒女全生第五十四回 王景分兵襲馬嶺 向訓建策取鳳州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十九回 匡胤正色拒非詞 京娘陰送酬大德第五十三回 陶三春職兼內外 張藏英策靖邊隅第十九回 匡胤正色拒非詞 京娘陰送酬大德第三十九回 匡胤射龍解水厄 鄭恩問路受人欺第五十七回 鄭子明斬將奪關 高懷亮貪功殞命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四十三回 苗訓決算服柴榮 王樸陳詞保匡胤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二十三回 匡胤嘗桃降舅母 杜公抹谷逢外甥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第四十七回 劉崇兵困潞州城 懷德勇取先鋒印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四十六回 高行周刎頸報國 趙匡胤克敵班師第三十三回 李太后巡覓儲君 郭元帥襲位大統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四十六回 高行周刎頸報國 趙匡胤克敵班師第四十七回 劉崇兵困潞州城 懷德勇取先鋒印第五十八回 韓令坤擒剮孟俊 李重進結好永德第九回 黃土坡義結金蘭 獨龍莊計謀虎狼第十七回 褚元師求丹療病 陳摶祖設棋輸贏第四十三回 苗訓決算服柴榮 王樸陳詞保匡胤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五十一回 馮益鼓兵救高將 楊業決水淹周師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舍求賢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三十一回 郭元帥禪郡興兵 高懷德滑州鏖戰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十五回 孟家莊勇土降妖 首陽山徵人失路第十九回 匡胤正色拒非詞 京娘陰送酬大德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五十一回 馮益鼓兵救高將 楊業決水淹周師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六回 赤須龍山莊結義 綠鬢娥蘭室歸陰第四十二回 柴榮進位續東宮 匡胤無罪縛金鑾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四十三回 苗訓決算服柴榮 王樸陳詞保匡胤第四十四回 趙匡胤帶罪提兵 杜二公挈衆歸款第五十一回 馮益鼓兵救高將 楊業決水淹周師第五十八回 韓令坤擒剮孟俊 李重進結好永德第五十六回 楊仙人土遁救主 文長老金鐃傷人第三十七回 百鈴關盟友談心 監軍府元帥賠禮第四十三回 苗訓決算服柴榮 王樸陳詞保匡胤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四十一回 苗訓斷數決魚龍 匡胤憐才作媒妁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舍求賢第十一回 董美英編謎求婚 柴君貴懼禍分袂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二十四回 赤須龍義靖村坊 母夜叉計和甥舅第九回 黃土坡義結金蘭 獨龍莊計謀虎狼第二十一回 馬長老雙定奇謀 趙大郎連誅賊寇
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十六回 史魁送柬識真主 匡胤宿廟遇邪魑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三十三回 李太后巡覓儲君 郭元帥襲位大統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臺第三十三回 李太后巡覓儲君 郭元帥襲位大統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五十六回 楊仙人土遁救主 文長老金鐃傷人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一回 苗訓設相遇真龍 匡胤遊春騎泥馬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四十六回 高行周刎頸報國 趙匡胤克敵班師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舍求賢第三十一回 郭元帥禪郡興兵 高懷德滑州鏖戰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一回 苗訓設相遇真龍 匡胤遊春騎泥馬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三十九回 匡胤射龍解水厄 鄭恩問路受人欺第四十回 鄭子明惱打園公 陶三春揮拳服漢第二十九回 平陽鎮二打韓通 七聖廟一番伏狀第四十回 鄭子明惱打園公 陶三春揮拳服漢第一回 苗訓設相遇真龍 匡胤遊春騎泥馬第八回 算油梆苗訓留詞 拔棗樹鄭恩救駕第二回 配大名竇公款洽 遊行院韓妓殷勤第四十七回 劉崇兵困潞州城 懷德勇取先鋒印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二十一回 馬長老雙定奇謀 趙大郎連誅賊寇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五十五回 課武功男女較射 販馬計大鬧金陵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一回 苗訓設相遇真龍 匡胤遊春騎泥馬第四回 伸己忿雹打御院 雪父仇血濺花樓第八回 算油梆苗訓留詞 拔棗樹鄭恩救駕第五十七回 鄭子明斬將奪關 高懷亮貪功殞命第十四回 爲資財兄弟絕義 因口腹兒女全生第五十四回 王景分兵襲馬嶺 向訓建策取鳳州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十九回 匡胤正色拒非詞 京娘陰送酬大德第五十三回 陶三春職兼內外 張藏英策靖邊隅第十九回 匡胤正色拒非詞 京娘陰送酬大德第三十九回 匡胤射龍解水厄 鄭恩問路受人欺第五十七回 鄭子明斬將奪關 高懷亮貪功殞命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四十三回 苗訓決算服柴榮 王樸陳詞保匡胤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二十三回 匡胤嘗桃降舅母 杜公抹谷逢外甥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第四十七回 劉崇兵困潞州城 懷德勇取先鋒印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四十六回 高行周刎頸報國 趙匡胤克敵班師第三十三回 李太后巡覓儲君 郭元帥襲位大統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四十六回 高行周刎頸報國 趙匡胤克敵班師第四十七回 劉崇兵困潞州城 懷德勇取先鋒印第五十八回 韓令坤擒剮孟俊 李重進結好永德第九回 黃土坡義結金蘭 獨龍莊計謀虎狼第十七回 褚元師求丹療病 陳摶祖設棋輸贏第四十三回 苗訓決算服柴榮 王樸陳詞保匡胤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五十一回 馮益鼓兵救高將 楊業決水淹周師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舍求賢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三十一回 郭元帥禪郡興兵 高懷德滑州鏖戰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十五回 孟家莊勇土降妖 首陽山徵人失路第十九回 匡胤正色拒非詞 京娘陰送酬大德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五十一回 馮益鼓兵救高將 楊業決水淹周師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六回 赤須龍山莊結義 綠鬢娥蘭室歸陰第四十二回 柴榮進位續東宮 匡胤無罪縛金鑾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四十三回 苗訓決算服柴榮 王樸陳詞保匡胤第四十四回 趙匡胤帶罪提兵 杜二公挈衆歸款第五十一回 馮益鼓兵救高將 楊業決水淹周師第五十八回 韓令坤擒剮孟俊 李重進結好永德第五十六回 楊仙人土遁救主 文長老金鐃傷人第三十七回 百鈴關盟友談心 監軍府元帥賠禮第四十三回 苗訓決算服柴榮 王樸陳詞保匡胤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四十一回 苗訓斷數決魚龍 匡胤憐才作媒妁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舍求賢第十一回 董美英編謎求婚 柴君貴懼禍分袂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二十四回 赤須龍義靖村坊 母夜叉計和甥舅第九回 黃土坡義結金蘭 獨龍莊計謀虎狼第二十一回 馬長老雙定奇謀 趙大郎連誅賊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