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 鄭子明斬將奪關 高懷亮貪功殞命

詩曰:

廣場破陣樂初休,彩纛高於百尺樓。

老將氣雄爭起舞,管絃回作大纏頭。

又曰:

去處常將決勝等,回回身在陣前頭。

賊從破後先鋒入,看着紅妝不敢收。

右錄王建《田待中歸鎮》二首

話說趙匡胤見皇甫暉退保滁州,斷橋自守,遂命馬全義率領所部之兵,乘彼未定,取木作筏,渡河掩擊。自率大軍繼進,直抵滁州城下,揚旗吶喊,擂鼓討戰。皇甫暉登城說道:“人各爲其主,願容我成列,然後與戰,休逼太甚。”匡胤笑道:“既汝自己討饒,姑寬汝須臾之死。”即令人馬暫退一箭之地。皇甫暉披掛完全,整頓軍馬而出。兩陣對圓。周陣上匡胤親出,左有馬全義,右有張瓊。唐陣上皇甫暉出馬。匡胤指道:“汝若識時務,早獻滁州,富貴可保;不然,身首異處,何益之有?”皇甫暉大怒,舉槍直取匡胤。馬全義接住廝殺,戰不數合,皇甫暉力怯,回馬敗走。馬全義趕到門旗之下,手起一刀,砍落馬下。周兵見馬全義得勝,乘勢殺來,唐兵大亂。姚鳳倉皇欲走,被張瓊趕上,生擒而回。大殺一陣,得了滁州,差人報捷。

世宗知滁州已得,即差學士竇儀至滁州查點府庫錢糧。竇儀領旨,入得城來,將府庫錢糧一一造冊明白,候駕到來陳奏。此時趙匡胤差人來取金帛綵緞,賞賜軍士。竇儀不肯,對差人道:“初破城池,即傾取府庫,是非所利。況吾奉旨載冊,已係官物,若非詔書所命,不得取也。”差人告知匡胤,匡胤嘆道:“竇公忠義,吾豈敢動其一二乎?”於是悉歸世宗。世宗下旨,以破滁州實出南宋王之功,盡將庫中之物賞賜匡胤。竇儀奏道:“趙元帥忠勤王室,豈肯獨受其賜?陛下宜均頒恩命,使將士盡得以沾澤也。”世宗依奏,即着竇儀將庫內財帛等物,賜南宋王及將士三軍。軍士均受恩澤,各各歡聲如雷。

匡胤又薦趙普。世宗即命趙普爲滁州知州。匡胤與趙普日相講論,甚是投機。嘗問以治天下之道,趙普對答如流,言言中意。匡胤甚喜,凡事質問。趙普盡心開誠剖決,皆得其宜。時陣上所擒南唐將士,匡胤盡欲殺之。趙普勸道:“國家多事之秋,英才難得,元帥何不釋之,以爲己用?誠能推赤心以待之,彼寧肯忘其德乎?”匡胤點頭稱善,於是先放姚鳳及勇猛數十人。然後盡放其餘。後人有詩讚之雲:

一語相投利斷金。君臣從此兩同心。

降俘釋放誠堪用,獨羨當年德澤深。

世宗駕入滁州,匡胤與衆將朝見。世宗慰之道:“克城之功,二御弟居首,他日名垂竹帛,誠不朽也。幸今威名日盛,可進兵掃平南唐,以慰朕望。”趙匡胤領旨,整備進兵。

不一日,唐主差牙將奉書到滁州請和。其書雲:

唐皇帝奉書:思自交兵始戰以來,彼此俱損,均非其利。自今以後,願各息兵和好,以兄事周,歲輸財帛,以助軍資。

世宗見書詞不遜,召匡胤商議。匡胤奏道:“今陛下聖駕已入唐境,李谷等諸將屯據險要。惟揚州一帶地方兵力脆弱,遣輕騎襲之,一鼓而下。那時陛下耀武揚威,金陵必卑遜迎降矣。”世宗聽奏大喜,即下旨元帥施行。

匡胤下令,差韓令坤領兵五千,襲取揚州。令坤接了令箭,臨行,匡胤謂之道:“將軍此去取揚州,勿得殘害百姓;凡李氏之陵在揚州者,令人守之,不可容人發掘。”令坤領命而行。兵至揚州,揚州士民各各心驚膽裂,守城兵卒先自奔逃。守將馬延曾倉皇無策,走入後堂,削去鬚髮,披上僧衣,從南城逃脫去了。城中士民無主,開城納款。令坤引兵入城,傳令兵士,不許擾害民間,如違令者斬。於是揚州百姓安堵如故,不犯秋毫。

令坤差人奏知世宗,世宗得奏大悅,詔令匡胤取泰州。匡胤領旨進兵,往壽塘關而來,離關數裡,放炮安營。壽塘關守將王豹,這日正坐中堂,只見探子進來報道:“周主差宋王趙匡胤領兵前來犯界,元帥速爲定奪。”王豹聽報,即令兵將守護城池。過了一宿,次日,兩邊各自開兵。王豹乃是步將,用的一條鑌鐵棍,有萬夫不當之勇,腰下掛着兩個銅鈴,練就的一隻馬驢般的大犬,上陣傷人,十分利害,軍中稱爲“鐵棍神犬將軍”。當日領兵出關,與周營相對。兩邊各擺陣勢。王豹縱步當先討戰。周營中有右營總兵吳輪上前道:“末將願見一陣。”匡胤許之。吳輪出陣,與王豹各通姓名,交手就殺。二人戰有三十餘合,王豹抵敵不住,回步便走。吳輪拍馬趕來。王豹便向腰間取出銅鈴,連搖幾搖。只見陣後一隻大犬跳將出來,將吳輪咬住,只一扯,跌下馬來。被王豹一棍打死,取了首級,藏過了犬,復來討戰。

探子報入營中,匡胤大驚道:“怎的就被他傷了?”探子道:“對陣步將使鐵棍與吳總兵交戰,他敗了,吳總兵追去,他便放出惡犬,把吳總兵咬下馬來,被他打死。”匡胤大怒,問:“誰人敢去擒他?”鄭恩應聲道:“小弟不才,願見一陣,親斬王豹,與吳輪報仇。”匡胤道:“三弟出去,須要小心。”鄭恩道:“前在孟家莊上,鹿精尚被咱打死;今日有兵有將,何懼一狗耶?”遂即出營,分付家將道:“汝等見了狗怪,須要一齊上前,亂刀砍死。”家將依允。鄭恩來至陣前,大罵:“賊將怎敢把我大將打死?你快快出來伏罪抵死,咱便饒你。”王豹大怒,掄動鐵棍,劈面打來。鄭恩舉刀迎住便殺。二人戰有二十餘合,王豹氣力不濟,轉身就走。鄭恩不知好歹,隨後追來。王豹又取銅鈴搖了兩搖。只見那隻大犬仍從陣後縱跳出來,向着鄭恩便咬。鄭恩叫聲:“不好!”急急揮刀去砍,早被那犬躥上,一口咬住了右臂。鄭恩大叫:“家將們快來!”誰知鄭恩追趕已遠,家將們一時飛走不及。那王豹見犬已咬住,即忙舉起鐵棍,望鄭恩頂門打將下來。鄭恩招架不及,只把頭一低,心中慌急,只聽一聲響亮,泥丸宮一道黑光冒起,見有一隻黑虎,張牙舞爪,抓住了鐵棍。王豹一見,唬得心驚膽怯,望後便走。那大犬見了黑虎,尿屁直流,滾倒在地。正值家將趕到,一陣槍刀,砍做肉泥。鄭恩歸元醒轉,見犬已死,又見王豹退在門旗之下,呆呆的看。鄭恩心中大怒,不顧臂上疼痛,縱馬趕殺過來。王豹只得接住抵敵,戰不數合,大敗而走。鄭恩是坐馬的,追得甚快,將及關前,王豹步行不迭,早被鄭恩用力一刀,分爲兩截。正是:

空有安邦定國志,眼前人獸一齊亡。

鄭恩既斬王豹,領兵取關。守關副將見主將已亡,俱備開關歸順,兵馬進壽塘關駐紮。

匡胤聽知鄭恩取了壽塘,心中大喜,一面報於天子,一面統兵進關,計點降兵一萬,盔甲兵器無數。當日出榜安民,查盤府庫,又上了汝南王功,分付軍士收葬吳總兵屍首。養馬五日,然後整兵徵進。至第六日,匡胤留將守關,自率大兵來取鳳祥關。

卻說守關將叫做花槍將劉猛,這日正在公堂理事,有巡城將校報道:“城外有數百敗兵逃來求救。”劉猛道:“何處來的?”將校答道:“他說壽州逃來的。”劉猛道:“既如此,可放他進來,編入隊伍。”分付守備查驗,編管了當。又撥兵士嚴謹守城。

且說匡胤兵至鳳祥,離關十里安營。請將參見已畢,匡胤問道:“誰敢領兵去取此關?”有正印先鋒高懷亮上前道:“小將自到南唐,寸功未立,今願領所部人馬,去取此關。”匡胤道:“若得將軍一行,此關必然下也。”懷亮辭別出營,上馬領兵,直至關前討戰。報馬報進城去,劉猛點兵而出。兩邊各主陣勢,不通姓名,交馬使戰。約有三十餘合,懷亮暗取夾槍,照着劉猛喝一聲:“中。”只一夾槍,正中劉猛肩窩,翻身落馬。懷亮再復一槍,結果了性命。揮動人馬衝殺過去,南唐兵大敗,四散而走,周兵乘勢搶了鳳祥關。懷亮進關,出榜安民,賞不查庫,差人報捷於元帥。

匡胤得報,具奏世宗,然後領大兵進了鳳祥。懷亮參見,匡胤大喜道:“將軍克服此關,其功不小。”遂上了功勞簿。當時停兵在關,候備徵進。適有軍政司上前稟道:“軍中兵多糧少,如何給發?”匡胤心甚擔憂,具表奏知世宗。世宗急與君臣商議,一時無策。有一臣姓楊,名子祿,上前奏道:“臣聞此處有一銅佛寺,內有丈六金身三尊大佛。不如藉此法身,開局鑄錢,散與軍士行用,待平了南唐,鑄還佛像,此亦救急一時之策也。”世宗依奏。又有一臣奏道:“不可。陛下若依此言,壞佛像以鑄錢,恐獲罪愆,於國家不便。”世宗道:“不然。朕聞佛祖當日現身說法,尚割肉喂鷹,捨身喂虎,何況銅像特觀瞻之具乎?”即傳旨召取工匠,開局鑄錢,與銀搭配行用。不道這錢有周朝年號,南唐不得通行;況周兵又是將銀藏下,只用新錢:南唐百姓恐周兵去後,此錢何處使用?一時民間受累,各有不平。

時有一人,名叫王德盛,開張布店爲業。這日因周兵買布,強將新錢行使,竟取布匹而去,王德盛氣忿不過,藏了利刃,來到局中,閃在旁邊,思欲行刺。匡胤端坐中間,兩邊站立文武,正在發錢。那王德盛往旁邊偷走上去,卻被匡胤看見,喝聲:“家將們,這人來得古怪,與吾拿下!”兩邊一聲答應,走出幾個家將來,將王德盛拿住,身邊接出利刃,把他綁了,推上來稟道:“此人系是奸細,身邊現有利刃,候千歲發落。”匡胤看他面有殺氣,況又立而不跪,遂喝問道:“汝是何人所使?暗藏利刃,欲刺何人?”王德盛大喊道:“昏君昏臣!上明不知下暗。爾等只圖天下,不顧百姓死活。古人云:‘民乃國之本。’爾無錢糧,與百姓何干?將銅佛鑄錢行使,倘日後爾等去後,此錢何處去用?爾等縱兵強買貨物,只把此錢推抵,將我們血本虧折,何以爲生?故此特地前來殺你。不料被你拿住,這是我命該如此,聽憑你狗王將吾怎樣處治!”匡胤聽了大怒道:“你這該死刁民!這是萬歲旨意,那錢上現有天子國號,怎麼不用?若平了南唐,總有收錢之法。你這廝反來行刺,理法通無。若不將你斬首,此錢如何能得通行?”叫左右將他拿出局門,斬首號令,以安百姓。一面奏知世宗,收爐停鑄;一面撥將鎮守鳳祥關,然後發兵攻取徐州。

那徐州守將姓丹名託,稱爲丹令公,有二子丹鑾、丹鳳及手下一班戰將,都是驍勇無敵之士,管轄兵馬三萬,鎮守此關。這日正與二子商議周兵來伐之事,有探子報入道:“前關王豹、劉猛,俱皆戰死,關樑已失。聽得又有兵來,要取徐州。”丹託聽報,謂二子道:“吾聞趙匡胤爲帥,高懷亮爲先鋒,與及手下將士,都稱勁敵,此來鋒勢正盛,吾兵料不能敵,汝等衆將有何策以待之?”參軍陶榮進道:“小將有一計在此:可叫兵士預先將吊橋做活,水中釘了鐵樁,城上伏着弓弩手。倘與周將交戰,誘他過橋。若是步行,可過此轎;如若馬將,跑急勢重,便要連人帶馬跌下水去,那時鐵樁戳體,箭鏃鑽身,憑他蓋世英雄,不怕不死。”丹託聽了大喜,連稱妙計。正言間,忽報周兵已至。丹託便差軍士上關嚴守,多備灰瓶炮石,提防攻城。

卻說趙匡胤兵至徐州,安營升帳,衆將參見已畢,匡胤便問:“誰去取關?”先鋒高懷亮出道:“小將願往。”匡胤許之。懷亮上馬端槍,領兵而往。正在中途,遇着丹託兵馬,兩下排開陣勢,只見唐陣上丹鑾出馬。懷亮看了,喝聲:“賊將,留下名來。”丹鑾道:“俺乃大唐皇帝駕下丹令公之子丹鑾便是。你是何人,敢來犯界?”懷亮道:“我乃周天子駕前橫膽將軍、趙元帥麾下正印先鋒高懷亮是也。爾是無名小子,休要出來送死,快叫丹託自來領死。”丹鑾大怒,舉手中刀,劈面砍來。懷亮挺槍迎住。二將各施本領,都逞英雄,戰有二十餘合,丹鑾暗思:“懷亮名不虛傳。”招架不住,回馬便走。高懷亮大喝一聲:“賊子往那裡走?”一槍正中丹鑾左脅,翻身落馬。唐陣丹鳳見了大怒,拍馬向前,大罵道:“好賊將,敢傷我兄長,誓不甘休!”拈撾就打。懷亮把槍往上只一架,丹鳳在馬上亂晃,幾乎跌下馬來。復又舉撾來戰,未及十合,懷亮取鞭在手,把槍架開了撾,照定丹鳳一鞭,正中肩窩,把丹鳳打落馬下。可憐丹託二子,一時間都喪於高懷亮之手。正是:

將軍橫膽誠無敵,名震寰宇戰士寒。

懷亮取了首級,掌鼓回營,見了匡胤,報功不表。

且說南唐敗兵報知丹託,丹託大哭道:“正待除滅敵人,不料二子先被高懷亮所害,此恨怎消?”分付軍土收葬屍骸,一面差人往金陵求救,一面依了計策,連夜安排。次日,丹托領兵出城,坐名要高懷亮出來會戰。探子報入營中,懷亮來見匡胤道:“既丹託如此無禮,小將誓必誅之,以取此關。”匡胤道:“將軍不可親出,恐有計策,尚宜防備。”懷亮不聽,領兵出營,兩下各立陣勢。懷亮一馬當先,大喝:“丹託老賊,快快出來受死!”丹託見了仇人,怒氣填胸,大罵道:“你這賊就是高行周之子?怎敢害我二子?我今日親來殺汝,以報吾子之仇。”說罷,拍馬提刀來戰。懷亮挺槍相迎。戰不數合,丹託虛晃一刀,勒馬便走。懷亮心中暗想:“他二子已亡,關上無人,趁此不去搶關,等待何時?”遂發開了馬,緊緊追來。丹家敗兵往左右沿河而走。丹託自往旁邊小木橋過去,守橋兵登時扯起。那高懷亮追到吊橋邊,心下暗喜,不分好歹,搶上橋來。誰知人強馬壯,槍甲沉重,那橋又是枯木朽株,預先裝活,高懷亮剛到橋心,只聽得一聲響處,連人帶馬跌入河中。下有鐵樁,上放亂箭,可憐蓋世英雄,竟死於徐州河下。那後面家將兵丁隨後趕到,看見主將中計,又不能上前相救,放聲大哭,只得回營報知匡胤。匡胤大驚,不覺淚下。衆將聞之,亦各傷悲,一齊來稟匡胤道:“某等願同去攻城,拿住丹託,與懷亮報仇!”匡胤依允。

次日,鄭恩等一干衆將領兵至關下,辱罵攻圍。丹託在關上看見周將利害,不敢出敵,只得緊守提防。匡胤發怒,親督兵士,奮力攻打,一連攻了數日,尚不能下。那丹託與諸將商議道:“周將如此驍勇,兼之攻打甚急,量此關將寡兵微,終於難守,不如棄去此關,再圖後舉,何如?”衆將道:“令公高見極是,我等作速起行。”於是,衆將各自收拾,連夜開城,殺出而去。周兵追之不及,各自回還。城中百姓無主,各設香花,開關迎接。匡胤帶領衆將進關,出榜安民。令人收檢高懷亮屍首,用棺木盛殮,候班師帶回。當下又查盤府庫,歇馬停兵,差人往南唐探聽消息。

卻說唐主聽報揚、滁等地俱失,驚慌無策,急召衆臣商議。有御史陳景奏道:“前者差人議和,周主不允,以致疆界日促。今事已危急,徒戰不利,主公可再遣人至周主營中,卑詞求和,庶乎兵端可息。”唐主聽奏,急遣翰林學士鍾謨、大理寺卿李德明二臣齎表,帶着金寶、茶葉、器皿等物,來到滁州。有人報知世宗。世宗知鍾、李二人乃舌辯之士,必有說詞,令將甲兵陳列,兩旁侍立猛將,然後召二臣人見。那鍾、李二人進帳,拜伏於地。世宗道:“汝主自恃唐寶苗裔,宜知禮義,當與別國不同。豈知不能盡以小事大之理,反欲泛海結連契丹,抗違天朝,汝二人口舌焉能搖惑?朕正欲往觀金陵,借府庫以賞軍士,此時爾之君臣能無悔乎?”二人一言不能答,惶恐而退。

世宗乃親領大軍徵進。此時正值深秋天氣,但見落葉飄飄徵雁過,行旌閃閃陣雲高。車駕至淝橋,世宗取一石在馬上持之,將至寨以供碼用;從軍各取一石,所積不可勝數。大兵來至壽春城下,旨令攻城。城上矢石如雨,部將張瓊看見,叫道:“主上且避,城上強弩利害。”正說間,不防一箭射下,正中張瓊背上。有分教:敵國推輪,重見疆場效命;王師返旆,再圖將士宣猷。正是:

非懼風塵馬變色,只緣士卒力多疲。

畢竟張瓊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六回 赤須龍山莊結義 綠鬢娥蘭室歸陰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二十三回 匡胤嘗桃降舅母 杜公抹谷逢外甥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臺第五十八回 韓令坤擒剮孟俊 李重進結好永德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舍求賢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二十一回 馬長老雙定奇謀 趙大郎連誅賊寇第五十三回 陶三春職兼內外 張藏英策靖邊隅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十一回 董美英編謎求婚 柴君貴懼禍分袂第十回 鄭子明計除土寇 趙匡胤力戰裙釵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四十五回 杜二公納婿應運 高行周遣子歸鄉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三十五回 趙匡胤博魚繼子 韓素梅守志逢夫第三十七回 百鈴關盟友談心 監軍府元帥賠禮第三十一回 郭元帥禪郡興兵 高懷德滑州鏖戰第七回 柴榮販傘登古道 匡胤割稅鬧金橋第二十八回 鄭恩無心擒獵鳥 天祿有意搶龍駒第十九回 匡胤正色拒非詞 京娘陰送酬大德第二回 配大名竇公款洽 遊行院韓妓殷勤第二十四回 赤須龍義靖村坊 母夜叉計和甥舅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三回 趙匡胤一打韓通 勾欄院獨坐龍椅第三十六回 再博魚計賺天祿 三折挫義服韓通第四十一回 苗訓斷數決魚龍 匡胤憐才作媒妁第四十一回 苗訓斷數決魚龍 匡胤憐才作媒妁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四十七回 劉崇兵困潞州城 懷德勇取先鋒印第五十四回 王景分兵襲馬嶺 向訓建策取鳳州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第五十三回 陶三春職兼內外 張藏英策靖邊隅第三十七回 百鈴關盟友談心 監軍府元帥賠禮第十回 鄭子明計除土寇 趙匡胤力戰裙釵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舍求賢第七回 柴榮販傘登古道 匡胤割稅鬧金橋第二十四回 赤須龍義靖村坊 母夜叉計和甥舅第三十一回 郭元帥禪郡興兵 高懷德滑州鏖戰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臺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十九回 匡胤正色拒非詞 京娘陰送酬大德第三十三回 李太后巡覓儲君 郭元帥襲位大統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五十五回 課武功男女較射 販馬計大鬧金陵第十七回 褚元師求丹療病 陳摶祖設棋輸贏第五十四回 王景分兵襲馬嶺 向訓建策取鳳州第四十四回 趙匡胤帶罪提兵 杜二公挈衆歸款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四十四回 趙匡胤帶罪提兵 杜二公挈衆歸款第十一回 董美英編謎求婚 柴君貴懼禍分袂第三回 趙匡胤一打韓通 勾欄院獨坐龍椅第五十二回 真命主爵受王位 假響馬路阻新人第四十四回 趙匡胤帶罪提兵 杜二公挈衆歸款第二十三回 匡胤嘗桃降舅母 杜公抹谷逢外甥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舍求賢第三十六回 再博魚計賺天祿 三折挫義服韓通第四十一回 苗訓斷數決魚龍 匡胤憐才作媒妁第五回 趙匡胤救假書生 張桂英配真命主第六回 赤須龍山莊結義 綠鬢娥蘭室歸陰第十三回 柴君貴過量生災 鄭子明擅權發貨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臺第五十二回 真命主爵受王位 假響馬路阻新人第二十六回 五索州英雄復會 興隆莊兄弟重逢第四十六回 高行周刎頸報國 趙匡胤克敵班師第二十六回 五索州英雄復會 興隆莊兄弟重逢第十一回 董美英編謎求婚 柴君貴懼禍分袂第十四回 爲資財兄弟絕義 因口腹兒女全生第三十一回 郭元帥禪郡興兵 高懷德滑州鏖戰第十九回 匡胤正色拒非詞 京娘陰送酬大德第十八回 賣華山千秋留跡 送京娘萬世英名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四十八回 高懷德智取天井 趙匡胤力戰高平第十四回 爲資財兄弟絕義 因口腹兒女全生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二十三回 匡胤嘗桃降舅母 杜公抹谷逢外甥第三十七回 百鈴關盟友談心 監軍府元帥賠禮第二十六回 五索州英雄復會 興隆莊兄弟重逢第五十回 單珪覆沒蛇盤谷 懷德被困鐵籠原第三十三回 李太后巡覓儲君 郭元帥襲位大統第四十回 鄭子明惱打園公 陶三春揮拳服漢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第二十九回 平陽鎮二打韓通 七聖廟一番伏狀第五十五回 課武功男女較射 販馬計大鬧金陵第三十七回 百鈴關盟友談心 監軍府元帥賠禮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臺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舍求賢第四十八回 高懷德智取天井 趙匡胤力戰高平第四十八回 高懷德智取天井 趙匡胤力戰高平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四回 伸己忿雹打御院 雪父仇血濺花樓第八回 算油梆苗訓留詞 拔棗樹鄭恩救駕第十八回 賣華山千秋留跡 送京娘萬世英名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
第六回 赤須龍山莊結義 綠鬢娥蘭室歸陰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二十三回 匡胤嘗桃降舅母 杜公抹谷逢外甥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臺第五十八回 韓令坤擒剮孟俊 李重進結好永德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舍求賢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二十一回 馬長老雙定奇謀 趙大郎連誅賊寇第五十三回 陶三春職兼內外 張藏英策靖邊隅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十一回 董美英編謎求婚 柴君貴懼禍分袂第十回 鄭子明計除土寇 趙匡胤力戰裙釵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四十五回 杜二公納婿應運 高行周遣子歸鄉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三十五回 趙匡胤博魚繼子 韓素梅守志逢夫第三十七回 百鈴關盟友談心 監軍府元帥賠禮第三十一回 郭元帥禪郡興兵 高懷德滑州鏖戰第七回 柴榮販傘登古道 匡胤割稅鬧金橋第二十八回 鄭恩無心擒獵鳥 天祿有意搶龍駒第十九回 匡胤正色拒非詞 京娘陰送酬大德第二回 配大名竇公款洽 遊行院韓妓殷勤第二十四回 赤須龍義靖村坊 母夜叉計和甥舅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三回 趙匡胤一打韓通 勾欄院獨坐龍椅第三十六回 再博魚計賺天祿 三折挫義服韓通第四十一回 苗訓斷數決魚龍 匡胤憐才作媒妁第四十一回 苗訓斷數決魚龍 匡胤憐才作媒妁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四十七回 劉崇兵困潞州城 懷德勇取先鋒印第五十四回 王景分兵襲馬嶺 向訓建策取鳳州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第五十三回 陶三春職兼內外 張藏英策靖邊隅第三十七回 百鈴關盟友談心 監軍府元帥賠禮第十回 鄭子明計除土寇 趙匡胤力戰裙釵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舍求賢第七回 柴榮販傘登古道 匡胤割稅鬧金橋第二十四回 赤須龍義靖村坊 母夜叉計和甥舅第三十一回 郭元帥禪郡興兵 高懷德滑州鏖戰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臺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十九回 匡胤正色拒非詞 京娘陰送酬大德第三十三回 李太后巡覓儲君 郭元帥襲位大統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五十五回 課武功男女較射 販馬計大鬧金陵第十七回 褚元師求丹療病 陳摶祖設棋輸贏第五十四回 王景分兵襲馬嶺 向訓建策取鳳州第四十四回 趙匡胤帶罪提兵 杜二公挈衆歸款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四十四回 趙匡胤帶罪提兵 杜二公挈衆歸款第十一回 董美英編謎求婚 柴君貴懼禍分袂第三回 趙匡胤一打韓通 勾欄院獨坐龍椅第五十二回 真命主爵受王位 假響馬路阻新人第四十四回 趙匡胤帶罪提兵 杜二公挈衆歸款第二十三回 匡胤嘗桃降舅母 杜公抹谷逢外甥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舍求賢第三十六回 再博魚計賺天祿 三折挫義服韓通第四十一回 苗訓斷數決魚龍 匡胤憐才作媒妁第五回 趙匡胤救假書生 張桂英配真命主第六回 赤須龍山莊結義 綠鬢娥蘭室歸陰第十三回 柴君貴過量生災 鄭子明擅權發貨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臺第五十二回 真命主爵受王位 假響馬路阻新人第二十六回 五索州英雄復會 興隆莊兄弟重逢第四十六回 高行周刎頸報國 趙匡胤克敵班師第二十六回 五索州英雄復會 興隆莊兄弟重逢第十一回 董美英編謎求婚 柴君貴懼禍分袂第十四回 爲資財兄弟絕義 因口腹兒女全生第三十一回 郭元帥禪郡興兵 高懷德滑州鏖戰第十九回 匡胤正色拒非詞 京娘陰送酬大德第十八回 賣華山千秋留跡 送京娘萬世英名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四十八回 高懷德智取天井 趙匡胤力戰高平第十四回 爲資財兄弟絕義 因口腹兒女全生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二十三回 匡胤嘗桃降舅母 杜公抹谷逢外甥第三十七回 百鈴關盟友談心 監軍府元帥賠禮第二十六回 五索州英雄復會 興隆莊兄弟重逢第五十回 單珪覆沒蛇盤谷 懷德被困鐵籠原第三十三回 李太后巡覓儲君 郭元帥襲位大統第四十回 鄭子明惱打園公 陶三春揮拳服漢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第二十九回 平陽鎮二打韓通 七聖廟一番伏狀第五十五回 課武功男女較射 販馬計大鬧金陵第三十七回 百鈴關盟友談心 監軍府元帥賠禮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臺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舍求賢第四十八回 高懷德智取天井 趙匡胤力戰高平第四十八回 高懷德智取天井 趙匡胤力戰高平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四回 伸己忿雹打御院 雪父仇血濺花樓第八回 算油梆苗訓留詞 拔棗樹鄭恩救駕第十八回 賣華山千秋留跡 送京娘萬世英名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