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

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

1868年12月28日。

今年東非的統計數據也慢慢磨蹭了出來,因爲各項數據的增長,地域擴大,人口增長,產業添加等因素,統計過程也比前兩年要慢很多。

移民人口,以前可以直接從海港地區的檔案裡簡單計算,因爲每個移民登陸時都會被登記在冊。

而今年,這樣的模式就不行了,因爲新生兒數量的爆發,這些都需要東非每個地方上報,相關人員覈查。

而到1868年11月末,整個東非殖民地人口是175萬多人,接近200萬。

接近三年時間達到這個水準雖然誇張,但是東非確實做到了,畢竟這個時代沒有人像東非這樣費心費力費財的主動招募移民。

從移民出發到達東非的路程,幾乎被東非殖民地包攬了全部,運費和吃食全部由黑興根財團提供。

175萬是東非移民及新生兒的全部數據,並不包括東非的土著,土著的數量應該在130到150萬之間徘徊,東非工程多時,勞動力需求量大,東非就多去西部抓一些,工程少時,奴隸數量就處於持續減少狀態,每天達累斯薩拉姆港都會送走一批。

奴隸數量如此多,幾乎和本土人口達到一比一,就算美國南方也沒有這麼恐怖的比例,所以擔心東非殖民地勞動力缺乏,簡直可笑,東非又不是傻子。

就這樣,恩斯特還算剋制,畢竟東非從世界各地移民人口過來,是爲了充實東非的實力,不是爲了養一幫大爺的,所以東非殖民地依然儘可能的壓榨移民的價值,而不是讓黑人奴隸將所有活都幹了。

1868年一整年,東非殖民地擴張並不很突出,因爲對手實力過弱,而且西北區域面積和東非相比不大,至於肯尼亞北部,雖然也是今年開發出來的,但是難度更低。

因爲這裡是桑給巴爾蘇丹國的勢力範圍,雖然桑給巴爾蘇丹國沒有實際統治此地,但是當地的部落和北方勢力,基本都被桑給巴爾蘇丹國胖揍過。

包括索馬里區域的格勒迪蘇丹國,阿曼帝國時期也是小弟一枚,十幾年前才脫離阿曼帝國控制。

按照正常的歷史軌跡,不出幾年,桑給巴爾蘇丹國(阿曼帝國由馬斯喀特和桑給巴爾兩個部分組成,後桑給巴爾蘇丹國獨立出來,屬於王室分家)就會重新把格勒迪蘇丹國國重新變成其附庸。

可以說東非殖民地出現,暫時解救了格勒迪蘇丹國的困境,避免其被桑給巴爾蘇丹國吞併的下場。

東非北部,除了格勒迪蘇丹國外,還有東非傳統霸主,埃塞俄比亞,不過今年埃塞俄比亞的阿比西尼亞帝國被英國人胖揍了一頓,皇帝都自盡了,自然撐不起排面。

所以肯尼亞北部地區開發十分順利,加之人煙相對南方更加稀少,所以更好殖民開發。

西北地區和肯尼亞北部,使得東非的領土達到了約兩百萬多萬平方公里(不包含維多利亞湖等水域面積)。

工業方面東非依舊可以忽略不計,說實話東非的幾十個工廠和作坊,放在封建國家裡都不夠看,更別說和歐洲國家做比較。

就拿20年前的普魯士爲例,其大小工場和工廠數量就高達7.8萬多家,工人55萬多,現在的普魯士在整合了北德意志聯邦後其恐怖可想而知。

所以農業依舊在東非殖民地產業結構中穩如泰山。

1868年11月26日爲止,東非殖民地共開闢耕地約2040萬畝,人均種植面積12.75畝左右(不包括奴隸和近期新到東非的移民)。

其中水稻種植面積增加不大,共計110萬畝,新開發主要是肯尼亞東部和大湖(維多利亞湖)區附近,預計產量可以達到2.2億斤。

小麥種植面積約660萬畝,即44萬公頃左右,幾乎翻了四倍多,預計產量10億多斤,也就是一百萬噸左右。

今年,玉米種植有了飛躍式突破,作爲牲口和奴隸的主要口糧,種植面積達到了500多萬畝,即三十多萬公頃。

除此外,高粱和小米種植區域也達到了200多萬畝。

其中高粱就是非洲的原生物種之一,非常適合種植,主要作爲玉米的補充。

玉米,小米和高粱,相對水稻和小麥來說容易打理,尤其是高粱,在東非就是依靠廣種薄收的方式,往地裡一撒就差不多了。

以上是東非的主要糧食作物,其中水稻,小麥和小米是東非人的主要口糧,而玉米和高粱主要用作土著和牲口,除了這些作物外,剩下的土地就是種植經濟作物的了。

劍麻依舊是東非第一大經濟作物,第二是大豆,第三是咖啡,除此之外還有成規模的花生,芝麻,橡膠,丁香,棉花,茶葉等作物。

劍麻的地位正在被大豆趕超,因爲大豆作爲固氮植物,是用於輪種的作物,會和小麥等混種。

咖啡雖然種植面積不小,收穫還遙遙無期。

有意思的是許多經濟作物主要集中分佈在大湖區域,就比如橡膠,目前就分佈在大湖沿岸和大湖流域的河流附近。

坦桑尼亞作爲熱帶地區適合橡膠種植,但前提是保證水源供應,而東非實際並不缺水,只不過相較於熱帶雨林地區水量少。

前世非洲是僅次於東南亞的橡膠產地,而坦桑尼亞橡膠種植規模在非洲前十。

但是因爲坦桑尼亞政府對橡膠種植的不重視,種植技術更新緩慢,當地人也不熱衷於打理這種負責的作物,導致東非橡膠生產成本遠高於東南亞等地區,甚至需要從東南亞進口,而坦桑尼亞其實是完全可以達到橡膠種植自給自足的。(來源於東非通用輪胎的在1978到1991年數據報告,該公司在坦桑尼亞當地有直屬的橡膠園)

所以制約東非農業的主要因素還是降水在時空上的不均勻分佈,就像東非小麥種植區,水源主要用來保證小麥等糧食作物優先,而在更缺水的北方,小米和高粱等種植廣泛。

許多經濟作物生長期間要大量水源,而大湖區和東部沿海平原就是東非降水最充足的地方。

尤其是大湖區新佔領土地,米通巴山脈,其西側就是剛果盆地,降水更加充沛。

當然,一些經濟作物並不需要太多水源,而適合旱地種植,比如棉花,芝麻等。

這麼多土地的開發,少不了奴隸和先進鐵器的廣泛應用,雖然東非不能實現歐洲的機械化水平,但是相較於其他地區還是不錯的。

從歐洲進口鐵製農具,是東非殖民地的一大開銷,這也導致東非幾乎將所有可利用的資金優先放在鐵器進口上,甚至爲了保證農具優先普及,東非許多家庭連一口鐵鍋都沒有,陶土炊具和烤爐等大行其道,餐具也大多是木製的。

而東非鐵礦石開採的數量相當少,只是作爲煤礦開採的附屬產物,甚至東非連一座現代鋼鐵廠都沒有,僅僅依靠桑給巴爾蘇丹國在東部留下的傳統窯爐和幾個小鐵器作坊(鐵匠鋪)。

東非當然不是不想建鋼鐵廠,問題是機器如何運進來,而且這個時代鋼鐵廠絕對屬於王炸產業,決定着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

想要引入,價格非常高,最難受的是東非的交通條件還停留在人拉馬拽的水平。

而東非煤鐵資源都分佈在內陸,這個時代,鋼鐵廠都是建在資源地區附近的,以資源爲導向性,就比如魯爾區就建立在煤礦上。

不像前世,21實際以市場爲導向性,遠東大國就將許多大型鋼鐵廠建設在沿海地區,煤鐵資源依賴海運進口,同時方便產品通過海運銷往全世界。

所以恩斯特到現在都沒有建設過一個鋼鐵廠在東非,而東非依靠奴隸產的那點煤,也只是提供給幾個用蒸汽作爲動力的工廠,就這還有大量富餘,至於工廠需要那點量,就是用手推車推都可以支撐東非工廠的運行了,何況世界上還有馬車這種東西。

東非和同時代落後國家在工業上的唯一優勢就是有幾個運用蒸汽機生產的工廠都分佈在沿海,這其中還包括姆萬紮煤礦唯一的一臺用於排水的蒸汽機。

除了幾個初級農產品加工廠(劍麻,菸草,麪粉等),東非其他都是稍微大一點的“工場”和作坊,純依靠人力,比如姆萬紮船廠用的船舶發動機是從德意志運過來的,而剩下的船體純手工打造。

換句話說,東非手工業有多發達,完全看桑給巴爾蘇丹國在東非沿海有多發達,很可惜桑給巴爾蘇丹國的經濟重心一直在桑給巴爾島,而秉着做人留一線的恩斯特沒有把桑給巴爾島給抄了,畢竟要給桑給巴爾蘇丹國留條活路(最主要的是桑給巴爾蘇丹國和英國有聯繫,阿曼帝國時代英國人就扶持阿曼同葡萄牙等國家競爭)。

當然,東非還有一家軍工廠,這算是東非最先進的產業了,但其也就停留在修理東非那些破損槍支和製作簡易炸藥生產子彈階段。

相較於工業,東非的農業纔是真的不錯,在滿足本土需求的同時還能對外出口。

但這是建立在東非地廣人稀和奴隸制經濟盛行的前提上的,而不是東非農業生產力水平有多高,東非農業生產力在世界也就中等偏上水平,風車,先進農具,化肥和科學栽培的方式等綜合應用,讓東非在落後國家和地區裡獨佔鰲頭。

(本章完)

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82章 抉擇第43章 行政區劃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563章 熱心腸第942章 宣戰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10章 海岸線第559章 誣陷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28章 “圈地運動”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991章 抵達第196章 鐵路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351章 過往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871章 “萊茵”市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168章 餐具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810章 海岸線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498章 和談第981章 捷徑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081章 消耗第1099章 鋼鐵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844章 魯道夫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261章 威脅第924章 海洋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35章 牛馬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967章 奧拓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210章 小丑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961章 危與機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632章 前往歐洲
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82章 抉擇第43章 行政區劃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563章 熱心腸第942章 宣戰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10章 海岸線第559章 誣陷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28章 “圈地運動”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991章 抵達第196章 鐵路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351章 過往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871章 “萊茵”市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168章 餐具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810章 海岸線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498章 和談第981章 捷徑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081章 消耗第1099章 鋼鐵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844章 魯道夫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261章 威脅第924章 海洋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35章 牛馬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967章 奧拓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210章 小丑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961章 危與機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632章 前往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