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
楊七看完蕭倬的書信,生氣的拍桌,“蕭倬那個臭婆娘,又威脅老子。”
被一個三十多歲的美少婦威脅,楊七是樂意的,但是這個美少婦要是掛上了遼國太后的身份,楊七就不樂意了。
此前的銅臺關之戰,無關乎大局,蕭倬寫信威脅楊七,他也就捏着鼻子認了。
可是這一次的雍熙北伐之戰,關乎着以後百年的局勢。
楊七謀劃了多年,要是因爲蕭倬的威脅就放棄掉,那楊七也就不用混了。
乾脆帶着全家躲到南國去當土霸王好了。
氣急敗壞的楊七寫了一封手書,扔給了彭湃,惱怒的道:“派人給蕭倬那個臭婆娘送去,告訴她,想讓我別插手這一次宋遼之間的戰事,沒門。”
面對氣急敗壞的楊七,彭湃自然不敢多問,拿了楊七的手書以後,就命人快馬加鞭的給蕭倬送去。
拒絕了蕭倬的威脅以後,楊七就把這件事拋擲腦後,開始耐心的準備起戰事。
大戰將起。
西北、東北的軍事調動很頻繁。
雁門關對大宋而言,已經失去了意義。
時間今入十二月的時候,駐守在雁門關內的李繼隆接到了趙光義借趙德芳手傳達的軍令,由雁門關撤出,趕往了真定府。
趙光義的臨時行轅就設在真定府。
看着架勢,趙光義是想把麾下的兵馬集合在一起,然後統一調遣。
李繼隆一撤,楊七奉命接手了雁門關的防務。
由於要同時駐守復興關和雁門關兩座重要的關隘。
楊七手裡的剩下的兵馬就有些捉襟見肘。
爲了西北四府的安定,也爲了防止趙光義亂出幺蛾子,楊七秘密的派人去了折家,從折家借調了一萬折家軍,去復興關口替換了晉軍的一部分府兵。
此次北伐之戰,趙光義原本想要藉助折楊兩家之力,擔任左軍的。
不過折御勳以折家需要防禦西北諸部落叛亂給拒絕了。
因此,折家手下的兵力,依舊保留在手裡。
借調楊七一萬兵馬,也不是難事。
隨着各路千軍把一切都準備妥當了以後,趙光義才率領着六十萬禁軍從汴京城出發,趕赴真定府。
六十萬禁軍行進,速度遠沒有想想的那麼快。
禁軍的步人甲本就沉重,加上還要押送大量的軍械,所以從汴京城到真定府這一路,趙光義足足耗費了兩個月時間。
兩個月以後,時間已經到了二月初。
龍擡頭的場景百姓們瞧不見,但是翻雲覆雨、威風凜凜的場面,百姓們卻瞧的是一清二楚。
這個翻雲覆雨,威風凜凜的龍,就是趙光義。
六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匯入到了真定府。
光是趙光義的儀仗隊伍,就達到了三裡多長,加上六十萬大軍、押送輜重的民夫,綿延了近百里。
趙光義到真定府內的臨時行轅內安頓下以後,大軍還沒有全部入城,押送輜重的民夫們還在河邊飄蕩。
一直到七日後,大軍和押送輜重的民夫,才全部趕到了真定府。
趙光義和一衆重臣們在真定府內的行轅內安歇,六十萬禁軍有一大半在真定府外的空地上紮營,民夫們在最外圍紮營。
一時間,真定府內的人數,一下子突破了三百多萬。
人數最多的就是民夫們。
爲了此次大戰,趙光義徵發的民夫,多大兩百萬。
近三百萬人蔘與的大戰,可以說是一場豪賭,一場驚天的豪賭。
不論是西北四府的楊七,還是遼國的耶律休哥,都被趙光義這麼大的手筆給深深的震懾了一把。
大宋的軍隊進入到了真定府內的時候。
大遼的兵馬也進入到了嘉峪關。
作爲攻守間守的一方,耶律休哥在大軍到達了嘉峪關以後,就佈置了兵力分佈,以及戰略部署。
在兵力部署方面,耶律休哥並沒有聽從朝堂上議論出決策分佈兵力。
右軍主帥耶律斜軫麾下的兵力,耶律休哥給增加到了二十萬。
左軍主帥韓德讓麾下的兵力耶律休哥給增加到了三十萬。
而他自己統領的兵力,反而從原本商定好的三十萬,降到了十萬。
耶律休哥的想法很簡單,右軍耶律斜軫部的兵馬要對付的是楊七部的兵馬。
楊七的手段層出不窮,更有火藥在手,所以爲了穩妥起見,耶律斜軫手下的兵力必須比楊七麾下的兵馬要多。
如此才能在楊七的猛攻下穩紮穩打的守住大遼的國土。
左軍韓德讓部的兵馬,要對付的是大宋精銳禁軍,硬拼是拼不過的,但是三十萬兵力,拖住趙光義麾下的六十萬大軍,還是可以做到的。
從頭到尾,耶律休哥似乎都沒有把勝利的希望寄託在硬碰硬上。
他似乎更喜歡用奇謀妙計取勝。
……
大遼的南院大王耶律休哥在緊張的部署兵力,而大宋皇帝陛下趙光義卻並不着急,他還在漫無條理的召集西北和東北的各路統軍的將領。
也不知道是爲了鼓舞人心,還是另有所圖。
總而言之,趙光義到了真定府以後,並沒有加緊部署兵力,而是在召開各路將領們的見面會。
在面見安肅軍統兵將領的時候,趙光義給予了極高的讚賞,並且親自許諾了一系列的官爵。
大概是對此前安肅軍在銅臺關戰役中表現出的熱血和視死如歸的獎賞。
而楊七作爲左路軍的主帥,自然也在召見之列。
召見楊七的詔書是二月中旬送到的大同府城內。
當時楊七正在叮囑寇準西北四府的政務,同時也在任命楊大爲此次北伐左路軍的統軍副帥。
書房內,楊七正在叮囑寇準和楊大緊密合作的時候,彭湃匆匆進入到了書房。
“少爺,趙光義派人過來傳口諭,召你去真定府覲見。”
楊七停下了對寇準和楊大的叮囑,搖頭感嘆道:“該來的果然躲不掉,我就知道趙光義到了西北,一定會召我去見面的,只是我沒想到來的這麼快。”
寇準皺着眉頭道:“侯爺,這可是一場鴻門宴,一旦你去了,趙光義很有可能會趁機發難的。”
楊大點點頭,贊同寇準的說法,“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