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楊延嗣參見吾皇,吾皇聖體安康。”
楊七進入到了正堂以後,躬身施禮。
原本是沒有‘吾皇聖體安康’這句的,只是有讒臣爲了拍馬屁,硬加上去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條慣例。
施禮過後,楊七就躬身在哪兒站着。
衆人神色複雜的看着楊七。
由於楊七低着頭,所以看不到衆人的表情。
趙光義見到楊七的時候,眼中閃過一絲怨毒,他已經盡力的穩定自己的心神,讓自己很平和的對待楊七。
可是當看到楊七的那一瞬間,趙光義心中的怒火還是涌上來了。
楊七昔日種種對他的不敬,對他的挑釁,以及楊七讓他承受喪子之痛,都是他怨毒的根源。
趙光義雙手攥着龍袍,把龍袍的下襬捏成了一團。
趙光義很清楚,只要他一聲令下,就有人會幫他把楊七剁成肉末。
趙德芳看到楊七的時候,眼中閃過一道喜悅。
在此之前,他很擔心楊七虛晃一槍,因爲自身安危,忘記了對他的承諾。
如今楊七到了,他一顆懸着的心也就放下了一般。
其餘人看楊七的眼神也各有不同。
有好氣、有不屑、有疑惑、有淡然……
眼看着趙光義的怒火快要上頭了,趙普輕咳了一聲,低聲提醒趙光義,“陛下,大局爲重……”
趙普的一句話,就像是一盆水澆在了趙光義頭上,讓趙光義想起了叫楊七來的目的。
心中的怒火緩緩的被趙光義壓下。
他努力的勸誡着自己,只要從遼國手裡奪下燕雲十六州,楊七就會成爲他的盤中餐,到時候任他蹂躪。
“呼~”
趙光義長出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心情平復了下來,然後淡淡道:“起來吧……”
楊七再次拱手,“謝陛下。”
再次施禮過後,楊七長身而立。
衆人再次打量他。
除過了趙普、呼延贊以外,在座的很多人認識楊七的人,都已經很久沒有見過他了。
許久未見,楊七依然是那個偏偏公子。
而他們很多人都已經老態龍鍾。
明明比他們子侄輩還要小的年紀,卻已經創出了很大的名頭,並在短短的幾年之內,就稱霸一方。
對於楊七,他們雖然各懷心思,但是心裡卻不得不生出一絲佩服。
至少楊七做了他們敢想卻不敢做的事情。
趙光義吩咐陳琳給楊七加了一個凳子,就在最末尾的王超的邊上。
按道理說,楊七作爲左路軍的主帥,在最前端應該有他的位置,只是不知道趙光義是想存心羞辱楊七,還是別有心思,居然把楊七的位置安排到了王超之後。
楊七對此似乎沒有異議,泰然自若的做到了王超身邊。
待到楊七坐定以後,趙光義端着帝王的架子,道:“人既然已經到齊了,那麼就說說攻打遼國的計劃。”
衆人開始商討了起來。
楊七側耳傾聽。
越聽越心驚。
原本以爲趙光義只是準備了六十萬禁軍兵馬,可是當楊七仔細的聽過以後,發現他還是小看了趙光義。
因爲趙光義不止準備了六十萬禁軍兵馬,還有近三十萬的廂軍,再算上楊七自己麾下的十幾萬兵馬的話,趙光義此次伐遼的兵馬,已經超過了百萬。
在這偌大的疆土上,敢興兵百萬的人,只怕也只有趙光義一人了。
即便是楊七,也沒有這個資格。
楊七縱然是有錢,也不可能興兵百萬。
超過百萬的大軍集結,不僅要靠錢財,更多的是靠人口。
趙光義手裡有幾千萬的百姓支持他。
而楊七手裡卻沒有這麼多人。
同時,楊七也心驚趙光義的大膽。
興兵百萬的豪賭,估計也只有趙光義能夠幹得出來。
賭贏了,自然是血賺。
不僅賺了開疆拓土的名頭,還能活得一大批的領土和臣民,更能獲得海量的財富。
可是賭輸了呢?
也許趙光義覺得自己穩贏,根本沒想過賭輸了會怎樣。
但是楊七卻知道賭輸了會怎樣。
這就像是抽出了大宋的脊樑在血拼,賭輸了,大宋的脊樑就斷了。在遼人面前,就再也擡不起頭。
楊七暗自對比了一下,趙光義三次北伐遼國,其實跟隋煬帝楊廣三次遠征高麗有一拼。
雖然在距離上有長有短,但是趙光義比隋煬帝楊廣賭的更大。
趙光義三徵遼國,皆大敗而歸。
大宋沒有因此分崩離析,實在是運氣了得。
當然了,也有百姓們經歷了幾十年的五代十國的戰亂,他們不願意再動亂,渴望和平的心態使然。
這要是放在漢末或者是隋末,必定狼煙四起,羣雄逐鹿。
隨着商討的逐漸進行,楊七瞭解的也越來越多。
具體的分兵路數並沒有改變,只是相應的兵力有所改變。
中軍統帥由曹彬擔任,慕容德業爲副帥,王超爲先鋒,率領三十萬禁軍,二十萬廂軍,沿易州而上,出瓦橋關,破銅臺關,直逼幽州一線。
右軍統帥由石守信擔任,高處恭爲副帥,呼延贊爲先鋒,率領二十萬禁軍,十萬廂軍,過滄州沿海而上,直逼榆關一線。
左軍統帥由楊延嗣擔任,楊延平爲副帥,殤傾子爲先鋒,率領本部十一萬兵馬,出陳家口,過朔寰二州,直逼雲州大同府一線。
整個作戰計劃,就像是三條分開的線,集中散開,沿着三條線,分別侵入到燕雲十六州。
以上只是第一步的作戰計劃。
第二步的作戰計劃,以中軍攻克幽州爲基準,一旦中軍攻破了幽州,就會一路橫掃,直插順州、檀州,兵臨古北口。
右軍會在同時,轉戰薊州,到達古北口和中軍會合。
左軍則負責奔襲武州、新州,過儒州,抵達古北口會合。
古北口就是趙光義選定的和遼人決戰的地方。
整個作戰計劃,在諸多文臣武將們商討下,非常完善。
只是相對而言,楊七統帥的左軍,算是壓力最大的,他的戰線也算是拉扯的最長的。
偏偏,楊七統帥的左軍,是三軍中兵力最弱的一軍。
對此,楊七隻是皺了皺眉頭,並沒有說什麼。
趙光義和文臣武將們商討出的這個作戰計劃,很明顯除了在征討遼國之外,還有間接的削弱楊七麾下兵力的目的。
事實上這個作戰計劃早就擬定完善。
他們只是裝模做樣的演了一場戲,然後把作戰計劃告訴楊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