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定西

bookmark

定西寨屬於秦安縣,位於秦州第二大河流瓦亭川的西岸,距離秦川縣約四十里,堡寨地形和周家堡有點相似,不過它並不是由幾座山丘組成,它就只有一座大山,高大雄渾,山上也開鑿出密密麻麻的窯洞,佔據了整座大山的東面和南面,足有上千戶人家住在山上。

定西寨最早是西軍修建的一座軍寨,駐紮了一千士兵以及他們的家眷,甚至還有一座由數十家店鋪組成的瓦子。

西軍已經放棄了這座軍寨,周圍幾個村的百姓爲了躲避金兵鐵蹄,紛紛搬到定西寨居住,結果來的百姓越來越多,最後聚居了上千戶人家,六七千人口。

和周家堡不同的是,定西寨並不是某一個家族來決定他們命運,而是由四個大家族組成了一個議事堂,每個家族派一名德高望重的長者坐鎮,形成了一個類似長老會的決策機構。

決定各種大小事務,調解百姓之間的矛盾,分配水源、糧食物資等等。

定西寨在瓦亭川西岸擁有兩萬餘畝的麥田,這些麥田養活了山上的居民,武裝力量是定西寨存在的根基,定西寨有一支八百人的護寨軍,而秦安縣只有一百餘弓手,根本不是定西寨的對手,所以就算定西寨從不納稅,從不服從秦安縣的管理,秦安縣拿他們也沒有辦法。

護兵數量、人口規模和影響力,使定西寨成爲秦州的第三大堡寨,僅次於周家堡和安遠寨。

但它也因此成爲陳慶眼中必須用刀劈開的節點,和周家堡用計取不同,陳慶對待定西堡決定用先禮後兵的方式。

這天下午,陳慶率領兩千騎兵抵達了定西寨,隊伍在定西寨對面紮下大營。

陳慶攜帶了一千頂行軍小帳,每座小帳只能容納兩個士兵睡覺,軍隊又在大營周圍挖了一條壕溝,爲了防止對方用火攻,陳慶又在大營附近部署了一百多名斥候,分成明哨和暗哨。

大營剛剛建成,便有士兵來報,“秦安縣知縣求見!”

秦安縣知縣叫做魏淵,同來的還有縣尉張曲。

陳慶請二人在自己的大帳坐下,陳慶的大帳是唯一的一頂正常大帳,也是全軍的指揮中心,當然不能用小帳篷。

和成紀縣不一樣,秦安縣沒有金兵進駐,所以縣官們都沒有逃跑,也把自己視爲大宋的官員,不承認自己是金國的官員。

“定西寨也只是四個家族可惡,是他們對抗官府,和百姓無關,懇請將軍攻寨對百姓手下留情!”

陳慶擺擺手笑道:“你們或許還不知道,周家堡已經被我拿下了,除了斬殺周家外,其餘一萬多百姓都疏散回了各自家園,我還給了他們錢糧和布匹,這次攻打定西寨也一樣,不會對百姓下手,而且所得的錢財我也會交給縣裡用來安置寨民,賑濟饑民。”

魏淵和張曲大喜,一起起身行禮,“感謝將軍的寬容!”

陳慶讓他們坐下,又問魏淵道:“秦安縣有組織縣民種地嗎?”

魏淵點點頭,“接到將軍的命令,卑職也組織了數千縣民在城外官田內種地,不過我們縣還好,一直是秦州的產糧大縣,似乎金兵也沒有意識到,分配給我們籌糧數額不大,只有官倉存糧的一半,我們趕緊把剩下的糧食藏匿起來,造成了糧倉已空的假象。”

“也就是說,秦安沒有出現百姓在城外挖野菜捉田鼠爲生的境況?”

“沒有出現,我們縣裡有糧食賑粥,不算很糟糕,聽說甘谷縣和雞川縣的情況不太好。”

陳慶點點頭,他下一步就是要去甘谷縣,陳慶看了一眼縣尉張曲,笑問道:“張縣尉能不能給我說說定西寨的情況?”

張曲連忙道:“卑職願爲將軍分憂!”

他想了想,緩緩道:“定西寨至少在仁宗時就有了,一直是軍寨,卑職年少時在定西寨住過五年,後來定西寨廢棄了,直到建炎二年被附近村民重新修整,開始有村民住進去,到現在爲止大概有一千戶出頭,人口接近七千人,目前被關、楊、羅、黃四個家族控制,主要是關家,他家是定西縣的著名商戶,寨丁的盔甲就是他家購置得來,所以關家在定西寨的話語權最大,他們家主叫做關平緒,目前是定西寨的寨主。”

“山上的水源怎麼解決?”陳慶又問道。

“山頂有泉水,他們引水流入寨中。”

陳慶笑了起來,“是不是我斷了水源,他們就得跪下了?”

張曲點點頭,“可以這樣說,但他們一定有存水,至少我少年時軍隊有規定,每家每戶都要存水,現在他們要求存多少我不知道。”

陳慶起身走到帳門前,望着山上的定西寨,他倒可以試一試切斷水源。

他又回頭對知縣魏淵道:“還有一件事,魏知縣要準備接收百姓,希望知縣儘快組織人手!”

........

一名騎兵飛奔靠近定西寨,舉起神臂弩一箭向山腰處的哨塔射去,箭上插一封信,騎兵調頭走遠了,片刻,從哨塔內出來一名士兵,拾起箭信便向山上奔去。

定西寨的寨主叫做關平緒,他家是商人,是定西縣有名的布商,做了幾十年布商,積累了大量財富,和所有商人一樣,他們家將這些財富都變成了土地。

靖康之變後,大量商人都帶着家人和財富往南方跑,關家的財富卻沉澱在土地上,跑不掉,他們索性帶着族人上了定西寨,又趁戰亂低價收購了大量兵甲。

關家的財力、武力和影響力,使他們在定西寨坐上了頭號交椅,其他幾個大家族楊家、羅家、黃家都只能成爲關家的小弟。

關平緒年約五十歲,雖然他已經是地主,但他骨子裡依舊保持着商人的精明和狡黠以及唯利是圖。

山下出現了兩千宋軍,這讓關平緒內心十分緊張,連忙請來幾個長老一起來議事。

此時,衆人尚不知道周家堡已經被蕩平,也不知道這支宋軍騎兵只是路過,還是從成紀縣過來。

“鵝角達可以貪般!”

年紀最大的楊晉有點口齒不清地先開口,他年近七十,嘴像個布口袋,一說話就漏風,但偏偏喜歡賣弄自己的見識。

關平緒知道他說的是‘我覺得可以談判’,但現在不是矯正發音的時候。

他手一揮,不準楊晉再說話,他對衆人道:“我簡單說幾點,第一,我們要知道對方的目的,他們爲什麼而來,想得到什麼;第二,如何保障我們的利益不受損失;第三,我的寨兵怎麼辦?第四,如果我們歸順,我們能得到什麼好處?”

關平緒不愧是商人出身,思路非常清晰,他的意思用商業用語來解釋,就是一句話,“對方願意出多少錢?我可以賣什麼價?”

羅家代表羅濤點點頭,“寨主說得對,我們可以派人去和他們接觸,摸摸他們底,然後開始談判。”

“鵝槓槓九着貪般!”楊晉急了,談判是他先提出來的,怎麼變成羅家的意思。

沒人聽懂他說什麼,也不關心他說什麼,黃積古擔憂道:“我們談判的底氣是什麼?”

“軍隊!”

關平緒冷冷道:“我們的一千寨兵扼守高處,區區兩千人就想攻下定西寨?”

這時,外面傳來一陣急促的奔跑聲,有士兵高聲道:“啓稟寨主,下面射上來一封信。”

“拿上來!”

士兵走進大堂,將一封信放在桌上,衆人一起湊上前,只見信皮上寫着:‘敕封秦州制置使、統制陳慶致定西寨關、楊、羅、黃。’

關平緒拾起信打開,抽出信件看了一遍,臉色變得十分憤怒。

三人一起問道:“信上寫什麼?”

關平緒冷冷哼了一聲道:“他限我們天黑之前下山投降,否則殺絕我們四家!”

第1033章 威懾第三百一十九章 玉沙第1458章 後路第1131章 調查第876章 輿論第二百五十九章 壽宴(一)第七百四十九章 交換第四百三十五章 狄道第三百七十五章 煤炭第四百四十六章 契機第1237章 奪船第1481章 序幕第874章 當塗第一百七十三章 渭河第四十七章 攻心第六百一十七章 士氣第三百三十四章 明計第776章 介休第七百一十六章 夜報第二十六章 安民第三十一章 金釵第1507章 全殲第五百八十九章 博弈(十一)第800章 報復第三十八章 首戰(下)第1475章 送功第三百一十四章 中線第1022章 救嶽(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拖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回第1095章 寶貝第1286章 解釋第三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四百一十三章 燈下第五百零八章 急令第1506章 大戰第1383章 述職第四百三十章 異動第十八章 阻擊第四百八十五章 鹽爭(下)第四百二十章 遇襲第1479章 兵變第四百六十章 補牢第二百四十三章 兇名第867章 澎湖(下)第1071章 建議第四百七十五章 湟州第六百四十八章 口風第1351章 抗議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鎖(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競技(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追查第七百四十四章 偷襲第一百零六章 離去第二百三十二章 求援第一百三十五章 再戰第783章 地氣第五百五十一章 鑄錢第二百三十二章 求援第六百四十八章 口風第1101章 信心第五百八十一章 博弈(三)第五十一章 決戰(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戰(上)第六百二十二章 算帳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平壤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破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窮寇第二百一十一章 漏洞第六百二十七章 新秀第六百二十章 消息第1356章 出兵第1357章 豐州第八十一章 武娘第五百章 鉗制第三百三十一章 絕路第四百六十五章 兵變第三百二十七章 夷陵(下)第977章 疑陣第六百零五章 破局第1164章 耳順第1057章 設網第二百九十五章 陷營第五百二十二章 演練第八十四章 複賽(上)第六百三十一章 親戚第1443章 補給第六百四十七章 刺客第三百六十九章 家眷第772章 西河第五百四十九章 站隊第二百九十六章 破城第1000章 許昌(上)第1084章 對抗第1344章 增兵第1462章 耽羅第五百六十六章 警告第1388章 縣情第950章 消釋第1328章 破裂
第1033章 威懾第三百一十九章 玉沙第1458章 後路第1131章 調查第876章 輿論第二百五十九章 壽宴(一)第七百四十九章 交換第四百三十五章 狄道第三百七十五章 煤炭第四百四十六章 契機第1237章 奪船第1481章 序幕第874章 當塗第一百七十三章 渭河第四十七章 攻心第六百一十七章 士氣第三百三十四章 明計第776章 介休第七百一十六章 夜報第二十六章 安民第三十一章 金釵第1507章 全殲第五百八十九章 博弈(十一)第800章 報復第三十八章 首戰(下)第1475章 送功第三百一十四章 中線第1022章 救嶽(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拖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回第1095章 寶貝第1286章 解釋第三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四百一十三章 燈下第五百零八章 急令第1506章 大戰第1383章 述職第四百三十章 異動第十八章 阻擊第四百八十五章 鹽爭(下)第四百二十章 遇襲第1479章 兵變第四百六十章 補牢第二百四十三章 兇名第867章 澎湖(下)第1071章 建議第四百七十五章 湟州第六百四十八章 口風第1351章 抗議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鎖(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競技(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追查第七百四十四章 偷襲第一百零六章 離去第二百三十二章 求援第一百三十五章 再戰第783章 地氣第五百五十一章 鑄錢第二百三十二章 求援第六百四十八章 口風第1101章 信心第五百八十一章 博弈(三)第五十一章 決戰(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戰(上)第六百二十二章 算帳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平壤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破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窮寇第二百一十一章 漏洞第六百二十七章 新秀第六百二十章 消息第1356章 出兵第1357章 豐州第八十一章 武娘第五百章 鉗制第三百三十一章 絕路第四百六十五章 兵變第三百二十七章 夷陵(下)第977章 疑陣第六百零五章 破局第1164章 耳順第1057章 設網第二百九十五章 陷營第五百二十二章 演練第八十四章 複賽(上)第六百三十一章 親戚第1443章 補給第六百四十七章 刺客第三百六十九章 家眷第772章 西河第五百四十九章 站隊第二百九十六章 破城第1000章 許昌(上)第1084章 對抗第1344章 增兵第1462章 耽羅第五百六十六章 警告第1388章 縣情第950章 消釋第1328章 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