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初,只有那些從窮鄉僻壤遷來的外來戶喊着。
可漸漸地,所有人都喊了起來。
紂王繼位八年,百姓們的生活,其實也沒什麼改變,日子依然苦,也就制定萬年曆後,耕種方便了許多,雖然正在推廣水稻與麥子種植,但也要來年才能看到成果。
可他們知道了紂王親下戰陣,與土方騎兵征戰。
歷來君王都沒有親自上陣的說法,哪怕成湯開國、武丁中興,也沒有親手戰將的記錄,更多是指揮着將士衝上。
可偏偏紂王這麼做了,甚至在騎馬回到後方,可以安然無憂的時候,下了馬衝入敵陣。
紂王在親手保護朝歌,保護朝歌之中的百姓。
經過哪些略有文化的人們解釋後,百姓們瞭解了更多事情。
明明只需要一紙盟約,就可不需冒險征戰,但紂王沒有。
百姓們將心比心的想了想,在沒有那些調解人員的時候,兩家如果有了矛盾,一家勢大,另一家哪怕吃點虧,也會選擇寧事息人,不把事情鬧大,更沒人敢大打出手。
想來紂王與土方間也是如此,可偏偏紂王不願意寧事息人,就是不認慫,直接冒着生命危險莽了上去。
用費大夫的話來說,紂王這是爲了不加負於民。
每年平白送給土方的物資由誰來出?
諸侯和紂王關係緊張,等着看笑話都來不及,還出資?
那就只能是他們這些平民百姓了。
紂王勇戰,以一敵百的英姿就在前一刻,這還不值得他們感激嗎?
於是乎,許多人也沉浸在其中,都說着陛下聖明。
在費仲的不斷攛掇下,不少人已是感慨萬千。
呼聲從一開始的整齊劃一,變得斷斷續續。
又有人此起彼伏的拜下,起身之後,再拜。
殷洪被這場景震得微愣,下意識看了看身邊的,殷郊,感嘆道:“兄長,果然還是母后有辦法啊。”
殷郊心裡卻是沉甸甸的,這些百姓的呼聲可不正在告訴他,以後要朝着父皇這樣仁君的方向而努力嗎?
子受連續做了幾個深呼吸,有些感動。
難怪歷代君王都喜歡百姓迎駕,這陣仗,真的很爽。
他甚至動了乾脆當個明君的念頭。
可不行。
他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明君?上下五千年,就算把國外的都算上,明君有幾個?
雖然看似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可歷史上又有多少明君,到了晚年變得昏庸無能?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文字、度量衡,北擊匈奴,晚年追求長生不老,迷戀各種丹藥,到處求仙問藥。
漢武帝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晚年聽信小人讒言,因巫蠱之禍逼死皇后與太子,使朝綱不穩,遺禍無羣。
唐太宗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被尊爲天可汗,晚年追求享樂,剛愎自用,還大興土木,極盡奢華,搜刮民脂。
還有例如齊桓公、梁武帝、唐玄宗、康乾、本朝太.....
這麼一數,還真沒一輩子能盡善盡美的人,誰還能沒有黑歷史?
子受很有逼數,自己肯定和歷代明君比不了,退一萬步講,就算靠着臣子、運氣和超前的眼光,勉強成功了,也保證不了一輩子。
成功後,肯定會膨脹的飛起來。
而且這不是普通的古代,更是神話世界。
子受更要當個昏君。
這纔是關鍵,當個明君,就能對抗仙人,對抗闡教,對抗原始乃至封神大劫嗎?
不能啊!
還不如直接昏庸起來,換他一堆東西,當場飛昇打穿世界,那就啥事都沒有了。
子受定了定神,昏君,還是要當。
雖然有點小意外,可當昏君肯定比明君容易。
萬壽無疆?別咒人!
嗑藥原地飛昇,與天地同壽,萬劫不滅!
.......
御駕左右,文武百官俱是震驚。
商容錯愕的看着眼前百姓,聽着那參差不齊卻震耳發聵的呼聲。
起初,他認爲,這或許.....是那費仲在背後謀劃,爲了討好紂王而行的手段。
他那時還在想,寵臣果然有一套。
可後來發現,聲音是真的,情緒,也是真的。
頓時,他的內心也活絡起來。
陛下背盟,在貴族諸侯眼中,罪大惡極,可在百姓們眼中,並非如此。
君王揹負此等惡名,文武百官肯定也討不了好,有此機會,爲什麼不盡量洗白一點呢?
雖然還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但這樣的現象是好的。
商容與梅伯、箕子等人對視了一眼,他們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一絲瞭然之色。
這不僅是洗白陛下的機會,也是洗白自己的機會!
商容理清思緒,便也高呼道:“爲臣者,豈爲口實?臣子之責在於君,君爲社稷,則臣子亦隨之!”
君王爲社稷付出,他們這些大臣也要爲社稷付出,背盟殺人不是君王一個人的過失,鍋要大家一起背。
現在百姓洗地,大家自然也是一起白。
隨後與百官一同高呼道:“陛下聖明,萬壽無疆!”
商容想的很好,這麼一來,只要再不斷推波助瀾,這件事就過去了,頂多在諸侯貴族心裡留個疙瘩。
車駕又行了一段時間。
突然,一個孩子仗着身材矮小,愣是鑽出了人羣,步子不穩,跌在駕前。
尤渾只好道:“陛下,前有...孩童,拜於道中。”
孩童?
子受虎軀一震,這跟領導視察鄉鎮有什麼區別?
只怕下一步要獻花?
獻就獻吧,總不能讓他們一直攔着。
子受下車,理了理皇袍。
這衣服防禦力不錯,就是不防血,殺人的時候濺了不少。
隨駕百官們紛紛行禮。
百姓們一看紂王下車,身上的皇袍還沾有血漬,猶如風吹麥浪一般,無數人垂下了頭。
“陛下萬壽無疆!”
這血不是假的,紂王真的爲了他們,爲了保護朝歌,親上戰陣。
“小兒冒犯聖駕,請陛下恕罪!”
老婦連手中的無心菜都不要了,擠出人羣,將跌倒的孩童抱起,慌忙跪拜。
之前朝歌叛亂的時候,這孩子就想跟着殷破敗等人勤王,今天更是爲了見駕,衝出了人羣。
老婦惶惶不安,稍稍擡頭看了眼紂王。
看着竟有些面熟,也許大人物貴氣,都長這個樣子。
“無罪,無罪,可速速退去。”
子受趕緊打發了老婦,他總感覺殷郊、殷洪做了什麼了不得的事,之前離開朝歌的時候,明明還不是這樣的!
“花,花...”被老婦抱走的孩子晃動着手裡的花。
.....
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