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了1928年,一五計劃也進入了最後一年,各個主要行業,相繼都進入了收獲期,各方數據彙總起來,發展數據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原本制定目標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有些冒進,結果實際上數據比起預想的還要好,幾乎提前一年,完成了任務,政府上下格外的振奮。
王永江親自拿着一摞統計結果,找到了張廷蘭,一見面就笑着說道:“拙言,我們當初還是有些低估了國家的潛力,雖然還有10個月左右,一五計劃才徹底完成,不過從目前來看,各項指標,基本上達到了我們當初設定的目標。而且還有一個喜訊要告訴你,根據計算,27年我們的工業產值首次超過了農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已經是一個工業化國家了!”
工業產值超過農業,成爲國家經濟的主導力量,其實就可以算是實現工業化的標誌了,後世中國,其實在一五計劃完成之後,基本上就算是一個工業化國家了,雖然非常初級,但是也不能否認這個成就。
當然有人會認爲當時中國工業人口太少,城市化太低,廣大農村的經營方式還相當落後,其實這些都沒錯,但是這其實是一種苛責,因爲英美日俄等國在二戰之前,實現工業化的時候,他們的農業人口也遠遠超過工業的。
算起來用一個五年計劃多一點的時間,從一窮二白,成爲初級工業國,這一個跨越,堪稱壯舉!不過要讓所有人都捲入工業化的生產之中,建成工業強國,需要走得路還相當的遙遠,畢竟中國太大,人口也太多了。
在這個時空當中。從最早在東三省積累的家底,一直到24年實行一五計劃,也走過了十年辛苦路。而一五計劃實現的這幾年,是工業加速發展的時期,工農業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1.1%,農業爲4.5%,工業爲18%。
其中輕工業12.9%,重工業則是驚人的25.4%。這也和政府的主導有着密切的關係。在工農業總產值中,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923年的30%上升到1917年的51.7%,預計在28年,這個比重會達到55%.工農業結構的變化,標誌着中國已經踏出了工業化最堅實的一步,基礎被牢牢的建立起來。
過去的四年之中。平均每年中央投資達到了3.5億元,28年則是上漲到了5億元,另外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也大力的投入,總值超過了50億元。
另外由於實行了土改之後,每年都動用超過三千萬以上的農民,參加到了義務勞動之中,在農村修建了水庫三萬多個。灌溉水渠五萬多公里,整修農村道路超過二十萬公里。如此龐大的基礎建設,政府盡是付出了一些基本的材料費用,至於花費最大的人力成本,卻都節省下來,這也堪稱土改最大的成就。
政府有限的財力集中到了工業領域。先後投資建成了包括飛機、汽車、發電設備、重型機器、新式機牀、精密儀表、電解鋁、無縫鋼管、合金鋼、無線電等行業。原有的鋼鐵,煤炭,冶金。採掘,電力,造船也都得到了長足進步。
這些行業並不是東三省原有工業的簡單擴大,就拿飛機來和汽車來說,原本主要是靠着軍事訂單,才能夠維持下來,這五年之中。除了軍隊的訂單之外,也走向了市場,走向了民用領域。
工廠盈利能力越來越強,國貨已經基本控制了市場。形成了良性循環,產業規模越發的壯大,產品性價比越來越好,而且一旦到了戰時,動員之後,工業潛力會成倍增加。
主要的工業產品中,中國也取得了喜人的進步,其中鋼產量在1927年達到了493萬噸,而在28年,則有望得到550萬噸。
鋼鐵就是一個國家的底氣,這個產量,已經達到了日本的兩倍還多,也已經超過了蘇聯,有了這些鋼鐵打底,即便是再和這兩個國家碰上,中國也有充分的信心。
一寸山河一寸血,那是弱者的無奈悲壯,那是不懂建設國家的懲罰,真正的強者,應該用鋼鐵徹底碾碎對方,用滾滾洪流淹沒敵人。
而且中國的鋼鐵產業發展勢頭並沒有減慢,而是越發的驚人,除了東北,華北,武漢等地,安徽馬鞍山,四川的攀枝花,海南的石碌等大型鐵礦也陸續發現,一批新的大型鋼鐵企業建立起來。
在未來五年之內,中國鋼鐵產能至少還能翻一番,達到1000萬噸,這當然是政府的估計,其實張廷蘭很清楚,如果操作得當,這個數字還會增加更多,道理很簡單,經濟大危機就要來了,抄底西方的時機已經不遠了,第二個五年計劃,中國還會迎來更大規模的發展。
除了鋼鐵之外,以1923年作爲基礎,原煤爲1.31億噸,增長98.596,發電量爲310億度,增長204.4%。機牀產量達2.8萬臺,增長17.7倍;棉布爲50.6億尺,增長3296,糖86萬噸,增長92%。
另外更爲重要的是糧食產量達到了13000萬噸,根據1926年結束的人口普查,中國總人口達到了4.99億。
其實說起了也是一個悲哀,從清末,一直到民國,中國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人,只能通過食鹽的消費數量,來進行估算,其實所謂的四萬萬五千萬,不過是一個虛數而已,由於統計不準確,實際上還會有隱藏人口。
在原本的歷史上,直到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才知道中國有超過6億口,滿打滿算,民國三十八年,中國人只增長了不到一億人,按照當時的生育數量計算,中國至少餓死了兩三億人。
如果按照後世的標準,幾乎年年都有饑荒,更要命的不只是天災,還有花園口決堤的人禍,算起來中國人在民國這段時間之中,遭受的苦難簡直難以計算,或許只有在十里洋場裡跳舞的人,纔會懷念那個時代。
對於此時的張廷蘭來說,隨着國家統一,醫療條件改善,人口大膨脹的時期也快要到了。按照目前的數額計算,人均糧食260公斤,雖然還不夠溫飽,但是已經基本不會出現餓死的情況了。
不過糧食的壓力依舊十分巨大,爲了應付人口的快速增加,加大開發南洋的力度,將婆羅洲打造成新的糧倉,同時繼續增加化肥產量,只要讓糧食增產的速度,跑贏中國人口膨脹的速度,就可以讓中國基本擺脫飢餓的陰影了。
“拙言,目前化肥每年增產達到了50萬噸,比原定的30萬噸足足多出了20萬噸,另外根據估算,婆羅洲五年之內能開出3000萬畝的土地,另外加上東北和西北的農產,糧食危機基本能夠解決,相反不只不用擔心捱餓,我們還能適當的出口糧食,換取外匯了。”
王永江欣喜的說道:“當初拙言你就說過,中國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捱打,一個是捱餓,現在十年下來,我們可以驕傲的宣佈,這個目標,已經基本實現了!”
張廷蘭也是哈哈大笑,格外的暢快,一直以來,張廷蘭的肩頭都有一副沉甸甸的擔子,甚至在最初幾年,他一閉眼的時候,就彷彿能聽到炮擊北大營的聲音,就彷彿能看到幾十萬的同胞,慘死在南京城,就看到山河破碎,無數同胞哀嚎……
來到了這個時代,殘酷的現實,就迫使任何一個政治人物,都有一種使命感,必須改變這個世界。直到今天,心中的陰雲全都散開了,中國已經膨脹的足夠龐大了,雖然還不至於強大到無人敢於侵犯,但是至少說,中國已經擁有了擊敗任何對手的信心。
除了工農業的發展之外,交通事業也進步飛快,萬衆矚目的川漢鐵路已經完工通車。就因爲這條鐵路,才掀起了保路運動,最終讓滿清覆滅。
而現在川漢鐵路修通,不只實現了四川民衆的夢想,更是將四川,湖北牢牢地聯繫在了一起,另外通過寧漢鐵路,四川的土產能夠快速的送到上海,同時江浙一帶的商品也能直接深入內地。
一條鐵路,把長江沿線全都盤活了。另外粵漢鐵路也修通了,盧漢鐵路的複線也鋪設完畢。最爲重要的是武漢長江大橋修通了,長江天塹也被征服了,南北的鐵路可以暢通無阻,鐵路運輸能力增加了三倍多,武漢成了全國的鐵路樞紐。
津浦鐵路,隴海鐵路,也都修築了複線,基本上全國各省,除了高原地區之外,已經基本通了鐵路。雖然高原還沒有通鐵路,但是川藏,新藏,滇藏三條公路已經修通了,運輸能力大幅度的改善,內地的軍隊可以輕鬆的開進高原。
國家發展到了這個地步,解決高原的問題,也就水到渠成,張廷蘭已經在四川囤積了五個師的兵力,只等時機成熟,就立刻開進去。
“拙言,這幾年發展雖然十分迅速,不過也有相當多的問題,亟待解決。按照我看,行政體系必須調整,原本爲了便於管理,設立了長江眼線發展辦公室,又設立了西南軍政委員會,中原土改也有辦公室,西北還在軍管之中,這些地方都要調整,真正建立起垂直的行政體系。”
說到這裡,王永江也皺着眉頭:“另外還有一點,江浙的問題也不能不處理了,這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必須控制在國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