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出去一下。”林軒起身。
他到了外面,拐了兩個彎,到了燈光照不到的暗處,手伸進口袋裡,在手機鍵盤上摸索着按了一連串數字。當電話接通時,他並未掏出手機通話,而是繼續按鍵盤,用數字編碼的形式發送“聲音”。之後,他就結束了通話,靜靜地站在黑暗中。
像堂娜和駱原一樣,他也求助於一個情報組織,去查找“卻巴大師”的資料。
在那麼多錯綜複雜的線索裡,要想理清頭緒,就得依靠強大的分析系統。聰明人必須知道去哪裡找答案,用電腦代替人腦處理搜索工作。
夜那麼靜,他聽到了瑪旁雍措和拉昂措兩個大湖那邊傳來的此起彼伏的浪聲。之前,他曾與一些來阿里地區的揹包客們聊過,靜夜能讓旅行者得到心靈上的淨化,而浪聲,則是滌盪他們心靈的最佳音樂。
“音樂?”林軒向着無盡的暗夜苦笑了一聲,那些沒受過苦、沒經歷過人生磨礪的大學生們把“進藏”的過程當成一種談資,來了、花錢、拍照、走了——像一陣風,過了就完了,不留任何蹤跡。
這個世界上,必須有一種人要擔當起別人無法完成的重任,必須潛行隱忍,消滅危機,維護這美麗的聖潔高原。英雄無名,只能默默地付出,然後功成身退,看淡浮名。
毫無疑問,林軒就是這羣人中的一員。
很快,他口袋裡的電話振動,連續振了七次,那也是一種密碼,代表“查無此人”。
“一個從未在歷史上出現的人?那麼他爲什麼出現在元首的密信中?”林軒在心底默默地自問,“駱原究竟在尋找什麼?他真的是因爲飛機上的神秘影像而喜歡上了元首的情人嗎?”
林軒知道,只有胸無城府、天真爛漫的人才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表面信息,不加分析地全盤接受。那樣的人,如同巨人腳下的螞蟻,終其一生,碌碌無爲,只配生活在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童話世界裡。
他慢慢地向回走,忽見暗夜裡亮起了一盞古老的羊皮紙燈籠。燈籠高高挑着,挑燈籠的杆子足有三米長,所以那隻燈籠如同飄在空中的鬼燈一般,晃晃蕩蕩,忽忽悠悠。
燈籠下面,響着橐橐踏踏的腳步聲。
林軒沒看清挑燈的人,側耳聽了幾秒鐘,便判斷那是兩個人並行,其中一個,正是多吉措姆。
他沒有迎上去,而是站在路邊,靜靜等待。
“一個極瘦弱、極蒼老的男人……呼吸很慢,約在每分鐘二十次左右……他腳步聲那麼輕,落腳時鞋底彷彿踩在棉絮上一樣……他一邊走一邊摸索數珠……他的眼睛似乎有問題,走路歪斜,腳下不走直線……”林軒用耳朵去辨別來的人是什麼模樣,那也是他入藏之前就練就的一項特殊能力。
那燈籠走近了,林軒漸漸看清了多吉措姆的身體輪廓。
多吉措姆左手舉着木杆,挑着那盞獨特的燈籠,右手則伸入一個蒼老藏僧的左腋下,攙扶着那人緩慢前行。那人的身高只有多吉措姆一半,像個半大孩子一樣。他走路的姿勢非常奇怪,雙腿僵直,必須藉助於多吉措姆的大力攙扶,才能一扭一拐地向前走。
林軒擡頭向上看,那鼓形的燈籠外面寫着一行藏文,漢語意思是“照亮一切光明下的黑暗”。
那是頗有哲理的一句話,在漢語中也有“燈下黑”的俗語。
“燈下黑”的本意是指燈具下面的陰暗區域,古時人們的燈具多用碗、碟、盞等器皿,注入動、植物油,點燃燈芯,用於照明。照明時由於被燈具自身遮擋,在燈下產生陰暗區域。該區域離光源最近,但卻因明暗對比強烈的關係,變得最黑暗。
林軒將那句藏文讀了七八遍,心頭忽然有了隱隱約約的頓悟:“既然所有人都找不到‘卻巴’大師,那麼他一定是在一個特殊的地方。如果只是按照普通方式尋找,就算將全球各國情報系統的電子檔案翻爛了,他也不會出現。我們身在藏地,爲什麼不從身邊找起,反而要求助於千里之外的網絡?”
燈籠停了,多吉措姆和那怪人就站在林軒面前五步遠的地方。
“大師。”林軒叫了一聲。
這是平日裡他對多吉措姆的尊稱,但這一次,多吉措姆的臉驀地紅了,慚愧地搖頭:“林軒,不要這樣稱呼我。在嘉斡上師的面前,我只是無知的蒙童,是須彌山腳下的一粒芥子。”
他彎曲雙膝,幾乎是用蹲伏的姿勢,面對那怪人,說了幾句藏語。
怪人搖搖頭,多吉措姆便左手一抖,木杆上的燈籠猛地蕩了一下,裡面的油燈便熄滅了。
亮光消失,林軒眼前一黑,什麼都看不見,索性閉上眼,只用耳朵感應對面兩人。
“卻巴……”他聽到一個奇怪的聲音說了幾個字。
之所以覺得那聲音奇怪,是因爲那完全是個三四歲的幼童在說話,而在林軒眼前,只有一個六十歲上下的多吉措姆跟另一位年齡遠大於多吉措姆的嘉斡上師,絕對沒有第四人在場。
“去那裡……”那幼童聲音又響起,接下來一連串話,竟然夾雜着藏語、古藏語、尼泊爾語、英語、德語、漢語、俄羅斯語乃至於維吾爾語等等根本毫不搭界的二十多種語言詞彙。那幼童用多種語言連續講述同一件事,中間變化,自然流暢,就像刺繡工人用二十多種顏色的絲線來製作一件畫屏那樣,有機而完美地結合,毫無違和之處。
林軒認識許多語言大師,但能同時以二十多種語言說話的,絕對沒有一個。
他勉強翻譯那段話的意思,差不多是這樣的:“去那裡,危機在出現,輪迴的力量,無可阻擋……去那裡,火燒眉毛一樣,地下的奇怪變化……水的分岔口,迎接死亡,吞噬生命……無底的深淵張開大口……有人死而復生,有人向死而生,有人不死不生,有是先死後生,有人生死死生……”
藏語中的哲理智慧本來就浩如煙海,有很多關鍵之處只能意會,無法言傳。林軒覺得,那聲音中透着無限的絕望,彷彿瀕死的人喉間發出的呼救聲,雖然自己已經竭盡全力,但身旁的人卻無法聽到。
在此之前,林軒也曾碰見過無數次困境、危境,從未真正從內心裡感到畏懼過,但這一次,他覺得背心一陣陣發涼,渾身肌膚都因微微的顫慄而浮起了一層淺淺的雞皮疙瘩。
“上師,我不懂。”多吉措姆的聲音聽起來非常無助,如寒號鳥的悲鳴。
“變化……非常多的變化,微妙的……就像犛牛身上的蝨子,複雜的,動態的,永遠不會停下來……我們站在這裡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到那裡去……到那裡去……”那聲音說。
“到哪裡去?”多吉措姆追問。
在普通情況下,他這樣問無可厚非,但在這種非常高深的禪機對答中,這明顯是一句廢話。
果然,那聲音接下來回答:“卡內沛巴……卡巴太卡……卡內沛巴,卡巴太卡……”
那兩句答語的意思即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同樣的例子,也曾出現在漢傳佛教的經卷中。
佛家講究禪機和頓悟,某些對話是虛幻飄渺的“空話”。在這種遠看有、近看無、初想無、細思有的狀態下,愚頑者毫無所得,聰慧者識得天機。
“一切問題的答案,皆蘊含在它本身。一切看似毫無頭緒的問題,只要把握它的本質,就能找到解決辦法。”這就是林軒的頓悟。
譬如現在,他想到駱原、堂娜兩人爲了那封元首的密信而費解,倒不如拋開混亂的思維,專心致志解決鬼湖潛艇的事情。眼下,他們應該行一步,看一步,而不是原地等待,長夜不眠,企圖從無路可走的絕壁上鑿條隧道出來。
多吉措姆與嘉斡上師又向前走,路很黑,他們彷彿是兩名摸索前行的瞎子,蹣蹣珊珊的身影漸漸與黑夜融爲一體。
林軒忽然發覺,自己渾身都是冷汗,被夜風一吹,寒颼颼的,極不舒服。
他抹了把臉,回駱原的住處去。
拐過一道彎,他便看到了駱原屋中透出的燈光。
燈光是從半開的門裡流瀉而出的,起初只有一米寬,漸漸擴大漫射出去,在黑夜中劈開了一塊狹長的梯形光幢。
多吉措姆和嘉斡上師就站在光幢裡,僧袍下襬被夜風吹拂,左搖右擺,不時變換形狀,像兩團積雨雲,託舉着他們的身體。
門全都打開,駱原和堂娜並肩走出來。他們的身體擋住了光源,改變了外面那光幢的形狀。
“嘉斡上師!”駱原欣喜地叫起來。
看來,他們之間很熟。
兩個人站着,並沒有要進屋去的意思。
“上師,請進來喝杯茶。”駱原向前走。
“名卡熱(藏語:你叫什麼名字)?”那聲音問。
堂娜看到一個蒼老的藏僧聲如孩童,臉上立刻露出詫異之色。
駱原皺眉:“嘉斡上師,我是駱原啊?我們之前見過好多次,我還到您的石屋去拜謁過呢,您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