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無論生死都無法抵達的地方,跟我們的世界沒有任何交集點,我不知道在你朋友身上發生了什麼,在這種事面前,只有見招拆招,卻不能做更多。”原先生說。
林軒身心俱疲,艱難地搖頭:“讓我想想,讓我想想……”
在原先生的啓迪下,他的腦子很快就轉過了彎,知道原先生要表達的意思了。
“你可以在這裡小憩一下,我們再往前走,不知道要面對多麼複雜的狀況呢。”原先生說。
林軒接受了原先生的建議,調勻呼吸後,慢慢地平躺,閉目休息。
時間分分秒秒過去,林軒的思想越來越平靜,漸漸地忘記了堂娜,只是全身心放鬆,強迫自己迅速恢復體力。
他進入了一種非常深沉的“假寐”狀態,神遊物外,物我兩忘。
“啊?我在哪裡?”不知過了多久,林軒從假寐中醒來,一躍而起,身輕如燕。
原先生不在,平臺上空空如也,只剩林軒自己。四周,岩漿仍在奔涌,絲毫沒有停止的意思。
“原先生,原先生……”林軒縱聲大叫,卻沒有人迴應。
他向前看了看,馬上選擇路線,跳躍前進。
又走了一公里多,林軒就看見原先生正站在岩漿之河正中的一根石筍上,高高矗立,俯瞰八方。
“原先生!”林軒迅速趕過去。
“我以前似乎見過這裡的情形。”原先生低聲說。
前面,四面的石壁進一步收窄,只剩下三米寬、三米高的方形洞口。當然,岩漿液麪以下的部分不知深淺,按照流速估算,深度至少還有十幾米。
“在超級望遠鏡裡,我見到過這兒。通過那個洞口之後,就到達一個奇怪的豎井,唯一的通道就是從豎井墜下。現在,岩漿高熱,我們等於已經沒有去路了。”原先生說。
林軒遠眺了一陣,的確如原先生所言,除了進入那洞口之外,再沒有第二條路。
“失去了那把寶刀,你就再也沒有潛入岩漿的能力了,是吧?”他問。
原先生點頭:“當然,我也只是血肉之軀。”
兩人面面相覷,同時嘆氣,失去了主張。
林軒想過回頭,但來時的路被漸漸上漲的岩漿液麪淹沒,也已經失了退路。
“你還看到過什麼?”他只能繼續寄希望於原先生。
“洪水倒灌陸地,淹沒一切,地球變成了無邊無際的海洋,與之前有部名爲《未來水世界》的電影一模一樣。”原先生回答。
水火無情,人類在這兩種自然元素面前,最終結局都是一樣的。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看來我們只能自絕於此了。”林軒長嘆。
他腦中仍有殘存的睡意,無奈之下,先坐下來,身體後仰,想閉目休息幾分鐘。就在他後仰之時,一下子看到五米高的洞頂上竟然鐫刻着許多文字。
那是古藏語裡的一種,曾出現在阿里地區的許多寺廟根基基石上,大概意思是:輪迴無盡,萬劫不復,熱極轉冷,冷極熱生,一切天定,人不能御。
“看那些文字。”林軒向上一指。
原先生擡頭看,嘴脣噏動,通讀了一遍,滿臉都是困惑。
“誰會刻這樣的文字在這裡?”原先生低語,“我曾在阿里地區的很多寺廟裡看到過同樣的文字,難道它們之間是相通的?”
林軒的記憶力超強,在藏地三年,很多地方的文字、地貌完全是強記下來的,雙眼如同高精度照相機一般,看到便記在腦子裡。
“我也看到過,至少在三個寺廟看到過……”他邊思索邊迴應。
阿里地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的一個地級行政區,元朝稱納裡,明朝稱俄力思,位於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帶,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之一,擁有獨特的高原自然風貌。地理座標爲東經78°23′40″至86°11′51″、北緯29°40′40″至35°42′55″,地域面積約30.4萬平方公里,全地區總人口95803人,地區行政公署駐噶爾縣獅泉河鎮。
它是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等山脈相聚的地方,被稱之爲“萬山之祖”。同時,這裡也是雅魯藏布江、印度河、恆河的發源地,故又稱爲“百川之源”。在亞洲乃至全球地理環境中,阿里地區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該地區的自然環境非常惡劣,海拔高、氣候寒冷乾燥、降雨量少、日夜溫差大、冬季漫長嚴寒,諸多不利條件,導致該地區的建設速度極其緩慢,很多地方的藏民仍然生活在近乎原始的閉塞狀態中。
阿里地區有着衆多寺院,著名的有拉巴寺、魯扎西曲林寺、語寺、色底當曲林寺、益日寺、鬆吉江久林寺、蘇木如桑旦林寺、榮窮普日寺、頓曲寺、日娃扎西曲林寺、曲色寺、鄧帕巴通娃頓旦寺、薩讓扎西曲林寺、吉嘎朗傑拉孜寺、吉嘎拉玉寺、香孜熱布加林寺、卡孜寺。
在這些寺廟中,深藏着數以萬計的歷史隱秘事件,有時候一塊斷碑、一段殘壁就能揭示出漫漫歷史中某一特殊事件的真相。正是因爲苦寒、高海拔、人煙稀少等惡劣自然條件,才阻止了全球數萬盜墓賊們的光顧。
否則的話,阿里寺廟早就像1900年前後的敦煌莫高窟壁畫那樣,被各國侵略者擄掠一空了。
林軒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色底當曲林寺看到該種文字。
那個寺廟位於札達縣曲松色康村,海拔高度爲4300米,矗立在色底河的東北岸和阿意拉山脈的西北處。這條河裡有黃金和各種礦物寶石,所以叫“色底”,“底”就是印度語“水”的意思。該寺屬於託林寺下屬25座寺裡的其中一個,集會殿的主佛是未來佛、度母等,附近還有三座佛塔,分別是尊勝塔、天降塔、菩提塔。
林軒記得是在天降塔的基座背陰處看到以上文字的,那個位置避開了風吹日曬,所以能夠比較完整地保存下來。
古藏語的語義非常晦澀,翻譯爲漢語之後,只能描述出大概意思,其中那些精要之處,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在林軒看來,那段話想要表達的核心思想是“輪迴、忍耐、煎熬、希望”。
他也親眼所見,在藏地漫漫寒冬之中,很多藏民缺衣少食,如冬眠的動物一般隱忍苦熬着,直到迎來春暖花開的第二年。他們篤信輪迴,心底深處永遠充滿着熱切的希冀,渴望在艱難的今生結束後,輪迴轉世,過上幸福美好的日子。
這種近乎愚昧的堅守,構成了藏族人民的民族特色,值得全球所有民族學習。
第一次見到那些文字,林軒並沒有特殊的感受,絕對不像眼下這樣,身臨絕境,唯有靠堅強的信念支撐自己走下去。
林軒還在另外兩處寺廟裡見過同樣的文字,其一是頓曲寺,其二是香孜熱布加林寺。
頓曲寺位於噶爾縣門士鄉南面,象泉河的源頭,距門士鄉20公里。該寺由多傑扎喇嘛?曲尼桑布(寧瑪派)於十三世紀創建,由山南多吉昌寺派出舍久喇嘛和珠姜喇嘛主持修建。從修建到現在爲止寺廟共有7位轉世喇嘛,寺廟主供佛爲多巴?釋迦牟尼,屬象泉河源頭寺廟。頓曲寺在印度人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於印度的岡巴河流的源頭正是象泉河的源頭,故印度人非常崇拜該寺廟、同樣,在藏族人們心裡也很崇拜此寺廟。寺廟周圍有一塊自然形成的烏龜石,患有皮膚病或關節炎等病情的人,如果在烏龜石頭虔誠求拜,就對患有此類病的人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現在,該寺的主寺爲白瑪貢覺活佛。
香孜熱布加林寺遺址位於札達縣香孜鄉,海拔4400米,遺址主要分佈在山腰及山頂,呈東西一線展開,總面積約10000平方米,包括寺廟,城堡及窯洞遺址等,大體上有東、西兩大羣落。
山脊頂部一線,爲碉樓及防護牆,採用土坯磚用石塊混合砌建,現存牆體高度約3到7米。在山脊的南坡,分別建有強巴佛殿和護法神殿等寺廟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