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中國四川汶川,8.0級大地震驟然發生。剎那間山崩地裂,房倒屋塌,江河倒流,幾萬人的生命瞬間消失,還有數以萬計的生命處於極度危險之中。汶川地震波及範圍之廣,遠超人們的預料,這無疑是對中國最嚴峻的考驗!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傷心以鮮血的形式寫在每個災區人民痛苦的心間。來不及落淚,來不及悲傷,災區人民捨己救人,拼自己的性命去救他人的性命;在這一刻,綻放出無比燦爛的人性光芒!災區的幹部羣衆不離不棄,失去了自己的親人卻仍在全力拯救別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蹟,讓人肅然起敬!
黨中央、國務院迅即行動,在最短的時間內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舉全國之力動員全國人民投入抗震救災這場戰役。綠色軍人,紅色救援隊,白衣天使,青春志願者,頂着風雨,追趕着時間,從天空,從水面,從危機四伏的山路,奔向地震中心,奔向受難者的身旁。“搶救生命!”聲聲呼喚傳來,急切,貼心,帶着體溫,帶着熱量,帶着心跳,驅散陰冷和黑暗,抵禦死亡的威脅,點燃永不放棄的信念。一朵朵愛之花,在天地之間綻開。在心靈的一次次顫動中,我們見證了一個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意志!
生命總是精彩的,因而總有歷險。這讓我想起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我是河北人,我的一些朋友在那場地震中遇難。對於地震災難,我與家鄉人民一樣感同身受。這個經歷過唐山、邢臺、張北大地震的燕趙大地,面對汶川震波襲來,不僅引發深深的悲痛,而且在悲痛中愛心奔涌。特別是唐山人民,懷着不願回首的悲壯支援汶川。
在關仁山的這部報告文學裡,我得知了唐山人民在救災中創造的幾個第一:唐山**組織編寫的《地震常識與唐山抗震救災經驗》宣傳冊第一時間被送往災區,四川省委書記**葆激動地說:“這個對我們很管用!”唐山醫療隊和抗震救災搶險隊是第一支到達成都的外地醫療隊和搶險隊;唐山向災區派出了第一支由心理專家和地震孤兒組成的心理諮詢志願服務隊;短短几天,唐山人爲災區獻血8萬毫升。迄今爲止,國內民間個人最大數額捐款1.1億元,出自唐山地震孤兒張祥青之手;唐山民間捐款2.4億元,加上張祥青的捐款和世界各地唐山人的捐款接近4個億,位居全國地級城市之首。天若有情,天亦感動。唐山人民的愛心和善舉,不僅需要善良和力量,更需要大的勇氣!所以說,唐山人不僅僅是感恩,還有流傳不息的燕趙俠風,以及中國人同心赴難的民族美德。
我曾有機會多次去唐山,那裡給我的想象造成強烈衝擊的竟是唐山的顏色。原以爲這樣一座著名的“煤城”,其基調應該是黑色的,至少也是深色調的,到處都是煤堆……這是在其他產煤的地方得到的印象。但唐山不同,它以周圍無邊無際的油綠託浮着一片突出的白色。油綠是唐山四周的植被,或許是唐山地區的土質好,莊稼好得出奇,綠得冒油。我從小在農村長大,非常喜歡莊稼,對莊稼的認識比較敏感。綠海中一片高聳的白色,就是唐山市區,街道也相當乾淨,看不到煤的痕跡,連開灤煤礦大廈,也是一座雄偉的乳白色建築。唐山市的色調,更像唐山的另一種著名產品:瓷器。這給我的感覺很特別,盛產“烏金”的城市爲什麼是白色的?如此強烈的反差,讓人感到了唐山的兩個極端:厚重和輕盈。厚重的是城市的經濟,城市的根基;輕盈的是它的文化。這是個會創造也會享受、會賺錢也會消費的城市。
我想凡第一次到唐山的外地人,差不多都會生出相同的疑問:讓這個乾淨漂亮的唐山早就聲名遠播的煤,藏在哪裡呢?1976年秋,我有機會深入到唐山礦井,從300米深的巷道開始,一層層地直鑽到700多米深的採掘面,真正見識了原始狀態的煤。漂亮!對,我用的就是“漂亮”這個詞。人們恐怕很難把漂亮和煤聯繫起來,但當時我覺得光說漂亮還不夠,應該再加上“潔淨”。巷道兩邊是切割得非常整齊的煤牆,烏黑髮亮,在燈影裡星星點點,閃爍着光芒。往前深不可測,左右厚不可量,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爲什麼要把煤稱作“烏金”了。煤在地下沒有被採掘以前,的確是很美的,乾淨漂亮,真的像金子一樣閃閃發光。只有被開採下來運到地面,纔有了煤渣、煤粉,隨即也變得髒了,誰碰了誰黑,染到哪兒哪兒污。烏變污,掩住了原有的光澤,但煤的品質還在,以金子類比實不爲過。唐山以此立市,才養成了它平實強健的品質和性格。爲了運煤,唐山修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條標準軌距的鐵路:唐(山)—胥(各莊)線。有了鐵路自然就要有火車,唐山又造出了中國的第一個火車頭。然後,爲了滿足城市建設的需求,唐山請德國人幫助建成了中國的第一個水泥廠……
唐山以其在傳統文化上的獨特象徵和經濟上的強勁優勢,迅速成爲令人豔羨的個性突出的城市。然而命運對一個城市,有時還會有災難的洗禮。對唐山的品性最嚴酷的考驗,就是1976年的大地震。大地震後的第四天,我得到特別准許搭乘運送救災物資的火車進了唐山,卻看不到唐山市了,原來的城市成了一片廢墟。地震來自地心,奇怪的是距離地心更近的無數礦井反而損失最輕,地震時凡在礦井裡勞作的人,大多安然無恙。
我當即就明白了,唐山大地震摧毀的是表面上的一些東西,其城市的“根”並沒有受損。有根脈,精神就不會倒,精神也不會垮!
果然,大地震之後的新唐山,比過去規模更大、氣勢更強大了。煤炭、陶瓷、水泥等原有的王牌工業優勢仍在,且借開放的大勢愈加生機煥發,高歌猛進。由於唐山北依燕山、南瀕渤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又被首都選做夥伴。北京的一些招牌企業東移唐山,如著名的“首鋼”。這種“強強聯合”使唐山如虎添翼,有了大港口、大鋼鐵、大油田……以曹妃甸爲龍頭的科學發展示範區將在那裡誕生!
高速發展在見證唐山,唐山在高速發展。至此,唐山現在的地位和無可限量的將來,便一目瞭然了。唐山的今天,對汶川的將來是很好的鼓舞和啓示:汶川的重建一定也會是高速、高效的!
關仁山這部報告文學視角獨特,從唐山到汶川,相隔千里,時間也跨越了32年,整整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歷程,我們從中看到了時代的進步!
經過這場救災,我們對抗震精神有了更真切的體驗和深刻的理解。唐山精神不垮,汶川精神同樣不倒!抗震精神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積澱中孕育,在救災、重建的過程中奔騰、激盪、昇華,必將成爲我們最寶貴的收穫和財富,成爲中國人民永遠保持前進姿態的精神力量!
面對災難,作家沒有缺席,他們都積極行動起來了。他們奔赴災區,奉獻愛心;心繫災區羣衆,不畏艱險,迎難而上;深入採訪,激情創作,從而完成抗震精神的挖掘與重塑!關仁山是唐山大地震的倖存者,他有這方面的生命體驗,很快就創作出了這部感人至深的報告文學——《感天動地——從唐山到汶川》,並由河北出版界隆重推出,可喜可賀。我相信,這部作品的出版發行,會讓世人更加了解唐山、認識汶川,從中受到啓迪,得到鼓舞,引領生活,純潔心靈,進而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
蔣子龍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原天津市作協主席、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