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甲伺候計錕四十多年,也不懂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耳聽笑聲,頭皮一陣發麻,跪下高呼,“皇上英明、皇上英明。”
弘毅回宮是水入油鍋,滿鍋炸響。四方人馬都有些心猿意馬,蠢蠢欲動。
最近的暗衛司有點灰頭土臉,本來與大將軍爲了爭太子已經樹敵頗多,皇上現在又成立了一個營衛司。
說得好聽營衛司和暗衛司各司其職,都是直接聽詔於皇上。但既然營衛司和暗衛司所做的事是一樣的,爲什麼還要立一個營衛司?
皇上是不是已經不信任暗衛司了?
這幾日裡暗衛司中死氣沉沉,衆人都感到一股難言的壓抑。
“大哥,咱們不能坐以待斃,得想想辦法。”
說話的是莫家最小的兒子,暗衛司北鎮撫司,掌管詔獄的莫聽。被他喚做大哥的人是暗衛司南鎮撫司,掌管刑名的莫視。而坐在一旁默不作聲的就是二哥——莫想。
如同人們分不清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大家也已經不知道是先有了暗衛司還是先有莫家。反正,暗衛司就是莫家的天下,而莫家只聽令於一個人,那就是皇上。
莫家的這三兄弟一母同胞,相似又不相似。相似之處在於他們的外貌、身材,不相似則在個性和氣質。
莫視嚴肅、莫想沉毅、莫聽浮躁,但這些並不妨礙三兄弟協同一心,共榮共辱。
“大哥,葉鋮究竟想幹什麼?居然提審提到我們頭上來了?什麼孫家村、孫氏夫婦,認都不認識,他們死了和我們有什麼關係?葉鋮爲什麼就咬着我們不放?”
莫聽做事毒辣,手下冤魂無數。沒想到,葉鋮用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酷刑之下,就是暗衛司的人也熬不住。加上世人皆知穿心散是暗衛司的秘藥,潑髒水是躲不了的。
“大哥,這樣下去不行。葉鋮那王八蛋,今日抓一個,明天抓兩個。大家人心惶惶,將來誰還給我們賣命?”
莫視眉頭緊縮,他從父親手裡接下暗衛司已經快二十年,歷經了各種各樣血雨腥風,手上沾滿了血。
莫聽的話沒錯,現在的形勢的確危機四伏。稍有不慎,就要滿盤皆輸。他看了一眼二弟莫想,“莫想,你怎麼看?”
莫想簇了簇眉,“莫聽的話雖有點誇大,但也沒錯。再任由葉鋮這麼下去,暗衛司的根基都要受到影響。最要緊的還是皇上的心意。如今三王鼎立,樑王反而落在兩人後頭,局勢非常不利。誰都知道,暗衛司是樑王的靠山,皇上偏還要設一個營衛司。大哥,就怕皇上是藉着孫家村的事拆暗衛司的臺,如果暗衛司倒了,樑王危矣。”
莫視的大掌緊緊握着扶手,莫想深知莫視和德貴妃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只道,“事已至此,我倒覺得樑王有些話說得很對。水至清則無魚,對於我們,只有把水攪得越混才越好渾水摸魚。”
莫聽道:“那要怎麼才能渾水摸魚?”
莫想道:“殺孫氏的兇手是誰還用查麼?在刀上抹穿心散,如此拙劣,如此急不可耐要嫁禍給我們,除了睿王還做誰想?睿王既然不讓我們好過,我們也別留情,必要攪得他不得安寧,天翻地覆。最好能讓他和沈喻分崩離析。”
莫視靜默片刻,“莫聽,把睿王私結外臣的信件拿來。”
莫聽興奮地道:“大哥是準備入宮把這些信件呈給皇上嗎?有了這份東西,就是玉皇大帝下凡也救不了他!”
莫視搖頭,“我不入宮,我是去見沈喻。”
莫聽大吃一驚,“大哥,你這是幹什麼?你不會要把信交給沈喻吧?唉,我們還等着用這些信在恰當的時候一舉扳倒睿王呢。”
莫視瞪弟弟一眼,“你剛剛沒有聽到莫想是怎麼說的麼?我們要做的是把水攪混,而且是攪得越混越好。”
————————
冬風肅肅,寒人心懷。即使燃着最火紅的炭也暖不了沈喻漸漸徹寒的心。因爲再沒有比看到衷心護衛之人背叛自己更令人心寒的事。
這麼多年,他一直把馳睿當自己的兒子。不,馳睿比他的兒子更重要、更要緊。而就在剛剛,在莫視沒來之前,他還千方百計想着要護他周全,拱他做太子。
結果呢,莫視的那些話,簡直猶如一記響亮耳光,把他半世尊榮、一生體面全打落了。
想不到啊,馳睿在給外臣的信中寫道:聖上久不肯立他爲太子,乃是因爲沈氏與君離心,遺禍於他。其實他又何嘗不懂,沈氏獨大,擁兵自重,將來必成禍首。爲了長遠計,他已經下定決心,要大義滅親,建議皇上收兵奪權。……
莫視緊盯着沈喻,細看他的表情。作爲暗衛,監視天下官吏,這些信拿不過是冰山一角。
馳睿好大喜功,狂妄自大。不但使用僭越身份的帝王之物,於臣下書信往來同樣毫無避諱。
沈喻勉勉一笑,把信件擲了回去。哪怕心裡流血,表面上也是風平浪靜。
莫視佩服他的定力,也裝得雲淡風輕地說道:“睿王通信的這位外臣,想必大將軍也知道吧?”
沈喻捏着鬍子微微一笑,爲官數載,怎會不知道名動天下的神童子解錦?
解錦,江西人士,幼年聰穎,有神童子之稱。天佑十年進士,中進士時才二十一歲。真是少年才子,風流倜儻。
如此人物,自然引起皇上的注意。特意將他選爲翰林庶吉士。一年後,又被授予中書,負責替皇上起草各種文件與謄寫。
大約是解錦的才情,很得皇上的欣賞吧。有一天,皇上心血來潮,對解錦說:“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朝政興弊,爾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皇上放下架子的幾句客套話,鬧得解錦心潮澎湃,豪情頓生。揮毫落紙,第二天向呈上一封萬言書。
萬言書洋洋灑灑,行文流水。從民間風俗談到朝廷典章,從宗廟社稷談到祭祀規儀,從人才選拔談到官場惡習。尤其是痛擊領尚書事的大將軍沈喻,其罪昭昭,其惡險峻。
此書橫空出世,滿朝文武人心惶惶。因爲皇上對解錦的器重朝野共聞,不然也不會說出“義則君臣,恩同父子”的話。都以爲皇上要就萬言書大治大懲。
沒想到,皇上看過萬言書後,淡淡說了一句,文筆不錯,文章卻不通。還需回去再苦讀幾年,以期大器晚成。
就這樣,中過進士,在皇帝身邊做了一年近臣的解錦被體面地勒令回家繼續讀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