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同學們的支持(二)

王勝光說道:“這個舉措辦得好,很多人不理解國家爲什麼要這樣緊迫的搞農業改革工作,他們受到了傳統思維的限制,不能相信通過改革將會全面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環境和水平,認爲這是一個需要漫長過程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那麼大家就來看一看,爲什麼高建彬同志能在兩年的時間改變了一個貧困鄉鎮的根本狀況,原因到底出在哪裡就不需要大會小會的說了。只要是想要做到的事情,符合現實的情況下,短時間一定可以得到改善。正所謂開卷有益,做了就比不做強,早點做比晚點做要強。高建彬同志也不是空手就搞出來的,也是依仗了上級的扶持和廣大農民羣衆的渴望,他們也許不知道,老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熱情一旦迸發出來,那將是一種什麼樣的能量。”

高建彬爲兩個市的考察團定了海藍大酒店,當然不需要他來出什麼費用,那樣的話可就真出了洋相了,下午的時候高建彬帶着考察團,到秦河村等地實地查看了農業產業化改革模式取得的成果,這可是半點也做不得假的業績。誰也沒有想到,省臺的攝製組和省報的記者竟然沒有打招呼就趕到了,看起來省裡對於這次兩個地市領導學習石橋鎮模式,也是十分的重視。再次來到石橋鎮,李榕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攝影師和其餘的工作人員卻是很高興,這個石橋鎮招待媒體一點也不含糊,吃住都是非常的上檔次,所以加了十分的用心來進行工作。高建彬連忙安排張錦秀到海藍大酒店預定好這些媒體人員的住房,順便把今天的晚宴也準備一下。

一直以來好多人只是聽聞石橋鎮的農業改革是全國的標杆,大家也只是認爲是宣傳出來的,但是今天來到石橋鎮的村子裡一看之下,當即就心服口服了。泰山不是壘的牛皮不是吹的,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就知道了。那些農民羣衆看到高建彬的時候,都顯出了極大的尊重與喜愛,那是發自內心的真誠,視高建彬爲一家人。通過高建彬的講解,大家對於如何進行農業改革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於所達成的效果也是頗爲神往,誰不想當一個受到羣衆喜歡與敬仰的幹部?高建彬的理念就是,只要是踏踏實實爲羣衆着想,結合當地發展的實際情況,總會有辦法改變羣衆的現狀。

半路上接到了李麗的電話,說道:“老公,我今天不能去石橋鎮了,剛纔辦公室打來電話說,今天宣傳部有重要任務,所有人員必須要回去加班,而且是市委宣傳部長親自下的命令,海州電視臺的攝製組馬上出動,趕到你們石橋鎮參加這次,兩市學習石橋鎮先進模式經驗的考察活動,這樣一來我晚上就去不了了,真是對不起!”高建彬一見省電視臺的人來了,早就估計到這樣的情況了。笑着說道:“傻丫頭,工作要緊嘛,今天來不了還有明天呢,再說大部隊還沒有到呢,注意休息啊,不要太疲倦了。”

帶着考察團在石橋鎮的幾個村子轉了一下,把採取農業改革模式早的村莊和今年剛開始改革的村莊做了一下對比,都看到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參與農業產業化改革模式早的村子裡,很明顯就能看出生活質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富裕起來了,村裡的房屋都是煥然一新的,甚至於不少的人家都蓋起了二層小樓,出現了很多家用轎車。高建彬正在講解的時候,海州電視臺的攝製組也來到了,這可是省委宣傳部下達的政治任務,海州市市委宣傳部當然不敢怠慢。

應李榕的要求,高建彬就在秦河村這個農業產業化改革模式開始的地方,對着李榕的採訪做了簡短的發言。李榕微笑着對着攝影機的鏡頭說道:“各位親愛的觀衆朋友們,現在是南江省電視臺第二次來到了著名的農業改革模式發源地石橋鎮,我是《民生視點》的主持人李榕,現在我來採訪一下這位對於農民朋友至關重要的,農業產業化改革模式的實踐者,石橋鎮的高建彬書記。”把話筒放到了高建彬面前,笑着問:“高書記,很多人認爲您所創建的模式是開創了新農業的先河,將對以後全國農業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那麼你可不可以對全省的觀衆介紹一下,當時你進行農業產業化改革模式的起因和發展過程?”

高建彬看着李榕,稍微平息了一下心裡的激動,說:“並不是我高建彬多麼有開創性思維,大家可以仔細看一下,並沒有什麼大家想不到或者做不到的地方,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作,也可以說是我在試驗了很多人設想的辦法,結果取得成功了,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整個模式只有八個字,歸納起來就是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我想解決的是一種情況,就是人多地少生產模式落後,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現象。傳統的種植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這種情況的發展,土地的產出無法滿足最基本的生活要求,導致農民羣衆的收入逐年下滑,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對現有的模式做一次變革,擺脫不利的條件所致。”

高建彬繼續說道:“種小麥種大豆是傳統的生產方式,也是千百年來農民羣衆賴以生存的基礎,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土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但是如果這樣的生產方式不能給予他們生活的保障,那麼就需要我們這些幹部們對此加以引導,換一個別的適合的方式。歸根結底在於這些地區種植的是糧食作物而不是經濟作物,所以這就成了現在的局面,辛辛苦苦勞動一年下來,靠着賣糧食還換不來幾千元錢,不夠某些高收入人羣一頓飯的花銷。羣衆的生活水平逐年遞減入不敷出,就會出現孩子們上不起學,姑娘們沒有嫁妝,小夥子們娶不上媳婦,嚴重的影響到了黨和政府執政的形象。”

這番話說得大家深有體會,高建彬接着說道:“既然糧食作物不能給大家帶來幸福的生活,那我們就把眼光放到國內甚至於國外的需求上,這也算是老調重彈了,城市對於物質方面的需求在年年高升,特別是對食品蔬菜等方面的認識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以前就是大米白麪,現在呢,大家到超市去買米買面就能看到綠色產業的優勢,賣個蔬菜也要看看是不是綠色無公害,擔心有農藥殘留物,也擔心化肥使用過多產生有害物質,大部分的家庭不但要吃大米白麪,更多的是在吃粗糧,像是雜麪饅頭、玉米麪窩頭等等,雞魚肉蛋更是價格一直在升高,城市裡是沒有辦法進行生產和養殖的,大家想一想,光是土地的使用權都是天文數字,一寸土地一寸金,誰要是再市中區買一片地種蔬菜糧食,那纔是牛的頂天了!”

說到這裡大家全笑了,高建彬說的都是大實話,很現實的話。高建彬指着身邊一位老漢說道:“這位李大爺家裡八口人,按照土地分配全家人有七畝多地,種植小麥的話年產值不過三千多元,一家人吃飯都是問題,因爲這些糧食不可能全部用來吃,總要賣一部分,手裡沒有點錢這日子就沒有辦法過,孫子孫女要上學,學費不能交糧食吧?不能頓頓飯都吃幹饅頭吧?家裡誰還沒有點事情,動一動就是百兒八十的,這點錢說句不中聽的話,還不夠一些人買兩盒煙的,那對這家人來說就是個大數字,一年下來連件新衣服也捨不得添。就是李大爺七十高齡了還要下地幹活,兒子娶媳婦都沒有錢送彩禮,姑娘出嫁卻沒有嫁妝,不是人的原因,小夥子人長的帥,姑娘長得很漂亮,但是一句話,就是沒有錢!”

高建彬猛然提高了聲調:“這能埋怨責怪我們的羣衆鄉親們嗎?當然不能!要責怪也是該責怪我們這些當父母官的國家幹部,是我們沒有能力帶領他們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大家選舉我們這些人是來幹什麼的?給我們那麼高的信任度,很多人都認爲幹部是人民的兒子,那麼這些做兒子的是如何回報父母的呢?對於這樣的情況再麻木不仁的話,還有何等的臉面說自己是黨的幹部人民的兒子?那麼既然我在石橋鎮發現了這樣的情況,我的天職就是讓大家過上好日子,所以我推行了新的生產模式,結果怎麼樣大家可以聽聽李大爺現在是什麼情景。”

隨後李榕把話筒放在老人的嘴邊,有些緊張的老漢看看高建彬鼓勵的眼神,才說道:“自從高書記想出了新的種地方法,我們家的七畝地全部種上了有機蔬菜,高書記請來了市裡的農業專家手把手的教,銷路也不用我們操心,政府也給了不少錢扶持我們家,現在我們家的菜地一年三季收穫,收入不低於八萬元,那真是做夢都能笑出來,現在我們家蓋起了一磚到頂的八間瓦房,小兒子結婚了,閨女也在年前嫁人了,家裡還有了電視冰箱。現在我們石橋鎮的閨女不愁嫁,小夥子們個個都能找上漂亮媳婦。我們活一輩子就是想着看到這一天,一家人有吃有喝有衣服穿有點零花錢,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高書記!”

老人的話很淳樸,大家卻沒有一個人發笑,農民羣衆需求的並不多,要求很簡單。但是就是這樣簡單的要求,好多地方的幹部們卻是做不到,很多人都是含着金湯勺長大的,實在不敢想也想不到八口之家一年就是收入三千多元,真是像高建彬說的,吃頓飯上個好點的酒店,一次花個千兒八百的很普通,那幾位女同志感覺有些不好意思了,一套化妝品下來也不低於三千兩千的。高建彬能讓一個大鎮十幾萬人大部分能達到這樣的水平,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

高建彬說道:“現在石橋鎮百分之百的羣衆都實現了小康水平,收入比起沒有進行生產模式改變之前增加三十倍,按照總產值來算的話今年有希望人均達到一萬元,全鎮農業總收入將會高達十個億。百分之九十五的產出是以外匯來計算的,出口到了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方,而且外商的包銷合同已經預訂到了三年後。石橋鎮的蔬菜加工出口企業已經開始運行了,完全滿足了蔬菜的檢測、保鮮、儲藏、運輸等要求,新增加勞動崗位高達三千個,需要指明的是這個企業是外商進行投資,石橋鎮政府指導,農副產品理事會進行運作的企業,最大限度的保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和收入,同時對於外商的銷售也是一個強有力的後盾,他們只需要把產品從保鮮庫直接運到港口,就可以出口本國了,這樣石橋鎮的蔬菜產業將成爲規模化的產業鏈,不再是家庭作坊一樣的方式。”

誰也沒有想到,就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採訪,關注的人已經是到達了一個難以想象的高度,隨着中央辦公廳的電話,所有的省市高級領導們都放下了手頭的工作,關注着南江省電視臺的現場直播,周國林和陳錫坤在辦公室裡看着高建彬的講話,高興地直拍桌子,還有一個人看着畫面心裡感到莫大的欣慰,這個人就是站在風口浪尖上的副總理王勝光,他是國務院負責全國農業的分管副總理,很多人都在質疑推行農業產業化改革模式的可行性,高建彬的話無疑是做出了最好的回答。李老爺子越看越喜歡這個做實事的年輕幹部,拿起電話來打給了張文華,要他儘快安排高建彬來京都一趟。

隨着畫面的延伸,鏡頭來到了秦河村的種植基地和養殖場,特別是在養殖場,高建彬說道:“像是這樣的飼養生豬和肉食雞、蛋雞的養殖場,石橋鎮現在已經有了接近三十家,我只是在幾個村子做了示範,沒有想到農民羣衆的意識那麼的強,比起去年翻了十倍。這裡的養殖場有着省農科院的技術支持,有着相關部門的專業衛生醫療設施技術支援,飼料和場地都是經過嚴格認證的,基本上可以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今年已經有客戶簽訂了包銷合同,還專門從國外高薪聘請了技術人員進行指導,你們看,那位穿着隔離衣的就是國外的技術顧問!”

大方的老外似乎懂得漢語,摘下口罩來伸手衝大家打了個招呼,引起一陣閃光燈的抓拍,然後又開始認真的工作了。高建彬又領着大家隨後來到了幾家農民的家裡進行了參觀,由於是隨意走的,家裡基本上很少有人,都到田間或者養殖場勞動去了,留下的也是一些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或者殘疾人,大家看到的是村裡什麼彩電冰箱洗衣機之類的電器非常全,太陽能洗浴設備幾乎是家家必備,還有的家裡安裝了電腦。這與大家印象裡的農村不大一樣。

高建彬指着幾家新蓋的二層小樓對大家說:“那些小樓都是致富的年輕人或者剛結婚的小兩口蓋得,這樣的風氣我也批評過幾次,但是老子疼兒子也是我國的傳統,對這樣的舉動我也是無可奈何。”在場的人都笑了,這句話說到根子裡去了,這可是我國的一大特色,傳承幾千年了,農村裡更是特別的嚴重。

估計秦河村等村子經常接待來賓,絲毫沒有人進行圍觀或者膽怯,都是很大方的接待這些幹部們。看着高建彬和羣衆打成一片,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的羨慕。這些年輕人的家裡就和城市裡差不多了,除了沒有煤氣管道暖氣管道以外,連馬桶都用上了。有的人家裡甚至於鋪着地毯,還有櫃式或者壁掛式的空調,有的還不止一臺。

高建彬對大家說道:“這些生活污水和養殖場的污水都是經過了最新型的SPR污水淨化技術的處理,才排放到水源裡,這是現在國際上最新的技術,簡單可靠,運行投資費用低,佔地少,新鎮區的污水處理也是採用了這樣的設備,完全達到了國際標準,甚至於可以達到飲用的標準了。對於農業改革工作和生態平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整個下午大家都在驚奇的目光裡,震撼的心情下聽着高建彬的講解,誰也不會再認爲高建彬只是一個簡簡單單踩到狗屎的幸運者了,機會大大的有,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但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抓得到的。就算是有那麼一灘狗屎在大路上,也不是人人都能踩得到的。李榕這一次是直接帶着省委宣傳部的指示來的,她也沒有想到這次纔是展示高建彬成就的時刻,看到所有的人眼睛裡都閃現着羨慕、敬佩、嫉妒的目光,她簡直要愛死麪前的這個男人了。

第127章 意外發生了第198章 石橋鎮擴編第343章 南江省特大案件(中)第598章 不慣這個毛病第713章 絕對實力的震懾第474章 嶺河市的五星級大酒店第392章 奇蹟般的場面第403章 再回石橋鎮(中)第519章 李家長輩的無奈第132章 收購酒廠的意第789章 昨天晚上誰佔了誰的便宜第120章 考察的消息第8章 事態的變化第364章 瞎話是可以傳染的第471章 經濟建設第一炮第289章 區長熱線與問答會第415章 認了個乾女兒第514章 意外的峰迴路轉第350章 副總理座談會的暢談第589章 市委書記兼市長第713章 絕對實力的震懾第202章 省委對於幹部交流的看法第710章 高家後院的七派第799章 非在一棵樹上吊死不可第625章 一場視聽盛宴第777章 調整的大戲第542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890章 境界的昇華第808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495章 第二把火第770章 談判和交換第245章 借調幹部們的心聲第398章 該來的還是來了第680章 傳說中的 餿神附體第884章 全軍覆沒第398章 該來的還是來了第404章 再回石橋鎮(下)第400章 臨危受命第835章 兩地之間的幹部交流第55章 兩難之間(四)第834章 打母老虎行動第350章 副總理座談會的暢談第111章 張文華的變動第77章 過年了(一)第624章 傷心欲絕的烏龍事件第321章 秦家父子的表演第127章 意外發生了第392章 奇蹟般的場面第799章 非在一棵樹上吊死不可第712章 私家偵探偷拍第712章 私家偵探偷拍第462章 狂熱的崇拜者第646章 刺殺未遂引起的連鎖反應第795章 好帥的一巴掌第588章 四聲春雷振嶺河第40章 麻煩來了第601章 媒體吹風會第94章 回家(九)第433章 扯後腿的領導第281章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第189章 高建彬的未雨綢繆第581章 同病相憐第222章 浮出水面的餘曼妮第287章 政府工作的要點第479章 調整開始了第595章 舌頭抽筋了第159章 教導岳父第316章 王湘民出手幫助第287章 政府工作的要點第448章 強勢的發言第506章 人這一喝了酒啊第745章 終日打雁,被雁啄了眼第66章 兩難之間(十五)第256章 另類的談話第699章 難忘的初戀情人第347章 到滬市前的準備第333章 深度開發的試點準備工作第225章 心靈的轉變第596章 省政府經濟工作會議第461章 組織談話第412章 石橋鎮的啞巴團隊第670章 要當副省長了!第456章 最高待遇的演講第639章 人生如戲啊第683章 撲朔迷離疑雲重重第518章 出洋相的原因第220章 驚人的內幕第506章 人這一喝了酒啊第818章 坐蠟的燕靈韻第315章 出手換來的後果第662章 又被綁架了第777章 調整的大戲第760章 彎弓射大雕,一身狐狸騷第695章 學長學妹酒後的一夜第753章 倒黴孩子坑死爹第627章 準備婚禮第715章 做賊似得女孩們第789章 昨天晚上誰佔了誰的便宜第600章 集體得病的擴大會議第408章 腦袋能不能別到褲襠裡
第127章 意外發生了第198章 石橋鎮擴編第343章 南江省特大案件(中)第598章 不慣這個毛病第713章 絕對實力的震懾第474章 嶺河市的五星級大酒店第392章 奇蹟般的場面第403章 再回石橋鎮(中)第519章 李家長輩的無奈第132章 收購酒廠的意第789章 昨天晚上誰佔了誰的便宜第120章 考察的消息第8章 事態的變化第364章 瞎話是可以傳染的第471章 經濟建設第一炮第289章 區長熱線與問答會第415章 認了個乾女兒第514章 意外的峰迴路轉第350章 副總理座談會的暢談第589章 市委書記兼市長第713章 絕對實力的震懾第202章 省委對於幹部交流的看法第710章 高家後院的七派第799章 非在一棵樹上吊死不可第625章 一場視聽盛宴第777章 調整的大戲第542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890章 境界的昇華第808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495章 第二把火第770章 談判和交換第245章 借調幹部們的心聲第398章 該來的還是來了第680章 傳說中的 餿神附體第884章 全軍覆沒第398章 該來的還是來了第404章 再回石橋鎮(下)第400章 臨危受命第835章 兩地之間的幹部交流第55章 兩難之間(四)第834章 打母老虎行動第350章 副總理座談會的暢談第111章 張文華的變動第77章 過年了(一)第624章 傷心欲絕的烏龍事件第321章 秦家父子的表演第127章 意外發生了第392章 奇蹟般的場面第799章 非在一棵樹上吊死不可第712章 私家偵探偷拍第712章 私家偵探偷拍第462章 狂熱的崇拜者第646章 刺殺未遂引起的連鎖反應第795章 好帥的一巴掌第588章 四聲春雷振嶺河第40章 麻煩來了第601章 媒體吹風會第94章 回家(九)第433章 扯後腿的領導第281章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第189章 高建彬的未雨綢繆第581章 同病相憐第222章 浮出水面的餘曼妮第287章 政府工作的要點第479章 調整開始了第595章 舌頭抽筋了第159章 教導岳父第316章 王湘民出手幫助第287章 政府工作的要點第448章 強勢的發言第506章 人這一喝了酒啊第745章 終日打雁,被雁啄了眼第66章 兩難之間(十五)第256章 另類的談話第699章 難忘的初戀情人第347章 到滬市前的準備第333章 深度開發的試點準備工作第225章 心靈的轉變第596章 省政府經濟工作會議第461章 組織談話第412章 石橋鎮的啞巴團隊第670章 要當副省長了!第456章 最高待遇的演講第639章 人生如戲啊第683章 撲朔迷離疑雲重重第518章 出洋相的原因第220章 驚人的內幕第506章 人這一喝了酒啊第818章 坐蠟的燕靈韻第315章 出手換來的後果第662章 又被綁架了第777章 調整的大戲第760章 彎弓射大雕,一身狐狸騷第695章 學長學妹酒後的一夜第753章 倒黴孩子坑死爹第627章 準備婚禮第715章 做賊似得女孩們第789章 昨天晚上誰佔了誰的便宜第600章 集體得病的擴大會議第408章 腦袋能不能別到褲襠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