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九曲迴環朝山岸

谷中昆蟲的舉動頗爲異常,它們爲什麼不敢向深處活動?我急忙跳上夯土和石條壘成的殘牆,站在高處往溪谷裡望去,只見前面的地形逐漸變低,大概再往裡走,就進入了毒瘴氣之境。

我對胖子和Shirley楊說:“再向深處走,連昆蟲都沒有了,說明可能裡面存在有毒物質,爲了安全起見,咱們還是把防毒面具都準備好,以便隨時戴上。”

在繼續前進之前,三人還分別吃了些減低心率和呼吸的“紅奩妙心丸”。這是按摸金校尉的秘方,由大金牙找專家配製的,管不管用目前還不清楚。

我取出人皮地圖,在圖中尋到獻王墓殘牆的標記,相互對照了一番,確認無誤,照此看來,那鎮陵譜上的蟾口標記就應該在距離這道殘牆不遠的山谷左側。

向前走了七八米,Shirley楊見有一段地面光禿禿的,在這藤蘿密佈的溪谷中,顯得不同尋常。於是用工兵鏟在地面上挖了一個淺坑,蹲下身看那泥土中的物質,原來這裡像茂陵一樣,爲了避免蟲蟻對陵寢的破壞,在主墓附近埋設了經久不散的驅蟲秘藥。這個方法在漢代帝王墓葬中非常普遍,最簡單的是埋琉磺和水銀,加上毒麻散、旬黃芰、懶菩堤等相調和,由於有屬性對衝,可以埋在土中,千百年不會揮發乾淨。

Shirley楊問我道:“這裡距離獻王墓的主墓尚遠,爲什麼在此就埋設斷蟲道?”

我想了想說:“從外圍的一些跡象看來,獻王深通奇術,最厲害的就是會改風水格局,這麼大規模的王墓,不僅主墓的形勢理氣要有仙穴氣象,在附近也會改設某種輔助穴眼。”

這些輔佐主陵的穴眼和星位,如果改得好,對主墓的穴位如猛虎添翼、蛟龍入水一般。自古風水秘術中,最艱難的部分便是改格局,這需要對世間天地乾坤、山川河流、斗轉星移都有宏觀的認識。許多欺世盜名的風水先生,也自稱能改格局,其實他們只不過略懂一些枝節而已,要改地脈談何容易。

另外改風水格局的工作量也不是尋常人可以做到的,除非那些割據一方,大權在握的王侯纔有實力如此大興土木。

《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的“化”字卷,便是盡述改風換水的手段,其中“易(易者換也)龍經”有記載,龍脈改形換勢,轉風變水,至少需要動地脈周圍九個相關的主要穴眼。第一個穴眼,化轉生氣爲纏護;第二個穴眼,兩耳插天透雲霄;第三個穴眼,魚爲龍鬚聚金水;第四個穴眼,高聳宮爲護持;第五個穴眼,裝點天樑明堂開;第六個穴眼,水口關攔設朝迎;第七個穴眼,砂腳宜做左右盤;第八個穴眼,幕帳重重穿龍過;第九個穴眼,九曲迴環朝山岸。

改動了主脈附近的這九處穴眼星位,可以保持風水關鎖纏護綿密,穴位形勢氣脈萬年不破。這口訣看似古奧難懂,其實只要研究過《地經匫①》就會知道,其實只不過就是在特定的位置上埋金魚缸,種植高大樹木,挖深井等等,難就難在位置的選擇之上。

這裡植被太厚,別的暫時看不出來,但是其中最後一個九曲迴環朝山岸,卻十分明瞭。

蟲谷綿延曲折,其幽深之處,兩側山岡繚亂,同溪谷中穿行的“水龍脈”,顯得主客不分,真假莫辨,有喧賓奪主之嫌,想必在水龍的“龍暈”中,地形將會更低,坐下低小者如坐井觀天,氣象無尊嚴之意而多卑微之態,所以就要在這條龍脈的關鎖處,改建一個九曲迴環朝山岸的局。

在山谷中每九個轉彎的地方,各建一座神社、祠堂或廟宇之類的建築物,來給這條“水龍脈”平添個勢態,讓脈絡彰顯。如果是山神廟一類的建築,必多土木結構,而木頭則是最怕蟲啃蟻噬,肯定要採取一些驅蟲的措施,所以我猜測這條斷蟲道是用來保護那座山神廟的,而且最少有三道這樣的屏障,山神廟中還會另有防蟲的結構。

Shirley楊喜道:“這麼說那鎮陵譜和人皮地圖中的蟾蜍標記,應該是某處神祉了,看來你的風水學理論還真有大用。”

我對Shirley楊說:“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倒鬥尋龍離不開《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

胖子不屑一顧地說:“瞧瞧,說他胖他還就喘上了,你要真有本事,不妨說說獻王老兒的地宮裡,都有些什麼佈置?更有哪些陪葬的明器?”

我們不想耽擱時間,便循着斷蟲道,偏離開穿過蟲谷中間的溪流,斜刺裡向深處搜索顯露“水龍脈”的廟址。

我邊走邊對胖子和Shirley楊說:“我說這山谷側面有個山神廟之類的建築物,這是肯定不會錯的,因爲這些東西,雖然看似稀奇古怪,但是一法通則萬法通,只要掌握風水秘術,便不難看出個所以然來。至於獻王墓的地宮是什麼格局,不到了近處,我可說不出來,隨便亂猜也沒個準譜。不過古滇國自從秦末開始,就閉關鎖國,斷絕了與中原文明的往來,雖然後來也多少受了一些漢文化的影響,但是我估計王墓的構造一定繼承先秦的遺風比較多。”

胖子問道:“咱們上次去陝西,聽大金牙那孫子說過一些秦始皇陵的事蹟,說什麼人油做蠟燭,萬年不滅,可當真有此事?”

Shirley楊說:“不是人油,是東海人魚的油膏作爲燃料,萬年不滅,‘四門射伏弓弩,機相灌輸,有近者輒射之’。”

我聽了Shirley楊的話,笑道:“這是《史記》上唬人的,長明燈這種裝置,在很多貴族帝室的墓中都有,不過這些事在倒鬥摸金的眼中看來,是個笑話。且不論海魚油脂作爲燃料,得需要多少才能燒一萬年,古墓的地宮一旦封閉,空氣便停止流通,沒了空氣,長明燈再節能,它還燃個蛋去,如果讓空氣流通,這古墓地宮不出百餘年,便早已爛成一堆廢墟了。”

秦漢時期的古墓即使保留下來,如果不是環境特殊,已經很難維持舊觀了,現在還不知道獻王墓在這密林幽谷的深處,究竟能保存到什麼程度。

我們已經找到了參照物,雖然在叢林裡植物繁多,但不久便發現了第二、第三道用防蟲秘藥鋪設的斷蟲道。由於在這深谷之中,遮風避雨,那蟲藥中又含有大量硝磺,所以表面寸草不生。

山谷到了這裡,地勢已經越來越開闊,呈現出喇叭狀,前邊已經有若隱若現的輕煙薄霧,越往深處走,那白濛濛的霧氣越顯濃厚,放眼望去,前邊谷中,盡被雲霧籠罩,裡面一片死寂,沒有任何的蟲鳴鳥叫和風吹草動。

我們雖然距離山瘴還有一段距離,但是爲了以防萬一,不得不將防毒面具戴上。胖子望了望前邊白濛濛一片的瘴霧,對我和Shirley楊說道:“既然咱們裝備有防毒設備,不如不管它三七二十一,直接衝過這片白霧,豈不比在這亂樹雜草叢中費勁拔力地找尋什麼廟址,來得容易些?”

我對胖子說:“你這人除了腦子裡缺根弦之外,也沒什麼大的缺點。你知道這片山瘴範圍有多廣?那白霧如此濃重,一旦走進去,即使不迷失方向,在能見度降低到極限的情況下,也要比平時的行進速度慢上數倍。萬一走到天黑還走不出去,也不能取下防毒面具來吃飯喝水,那便進退兩難了。”

說着話,我們已經來到山谷左側的山腳下,這裡已經偏離了蛇溪很遠一段距離,卻幾乎是三道斷蟲牆的正中地帶。走着走着,忽然身邊的一片花科類灌木一片抖動,我們都吃了一驚,誰也沒去碰那片蔥鬱的花草,又無風吹,怎麼植物自己動了起來,莫不是又碰到被痋蟒附着的怪樹怪草?我和胖子都舉起芝加哥打字機,拉動槍栓,就要對那片奇怪的植物掃射。

Shirley楊舉起右手:“且慢,這是跳舞草,平時無精打采,一旦被附近經過的人或動物驚動,變會弄姿作態地好像在跳舞,有聞聲而動伴舞的異能,對人沒有傷害。”

那一大叢跳舞草,像是草鬼般一陣抖動,漸漸分作兩叢,其後顯露出半隻火紅的大葫蘆。

那火紅的葫蘆,是用石頭雕刻而成,一米多高,通體光滑,鮮紅似火。如果它是兩千年前便豎立在此的,那麼歲月的流逝,滄海都可能變爲桑田,但這石頭葫蘆卻如同剛剛完工。

我們初見這隻葫蘆,心中俱是一凜,它的顏色竟然鮮豔如斯,這可當真有些奇怪,待到撥開那叢跳舞草,走到近前一看,方知原來是用紅色赭石作爲原料。赭石是天然生就的火紅顏色,最早時的紅色染料便是加入赭石粉末製成。

這隻石頭雕成的葫蘆,表層上也被塗抹了一層驅蟲的材料,以至於雜草藤蘿生長到這附近,也各自避開了它。這麼多年來它始終孤零零地擺放在這山谷毫不起眼的角落中。

我不禁奇道:“爲什麼不是蟾蜍的雕像,而是個葫蘆?若要把這條水龍脈風水寶穴的形與勢完全地釋放出來,這裡應該建座祭壇或者蓋一座宗祠之類的建築,纔是道理。”

山谷的邊緣嶙峋陡峭的山壁上,垂下來無數藤蘿,三步以外便全部被藤蘿遮蔽。胖子性急,向前走了幾步,用工兵鏟撥開攔路的藤蘿,回頭對我們叫道:“快過來這邊瞧瞧,還真有癩蛤蟆。”

我和Shirley楊聞聲上前,只見在無數條藤蘿植物的遮蓋下,正對着紅石頭葫蘆的地方有座供奉山神的神邸,依山而建,但應該是建在背後這道山峰的中軸線上,採用楔山式大木架結構,分爲前後兩進,正前神殿的門面被藤蘿纏繞了無數遭,有些瓦木已經塌落。

頂上的綠瓦和雕畫的樑棟,雖然俱已破敗,但是由於這裡是水龍脈的穴眼,頗能藏風聚氣,還算保留住了大體的框架。山壁上的那幾層斷蟲道由於水土的變化失去了作用,所以雖然神殿的木料朽爛不堪,但仍然未倒,也算得上是奇蹟了。

這座供奉山神的古樸建築靜靜地在這人煙寂寞的幽谷角落中,安然度過了無窮的歲月,這都要仰仗於特殊的木料和構架工藝,以及谷中極少降雨的特殊環境。

只是不知神殿門前擺放的那隻紅石葫蘆是做什麼用的,可能和這山神有關。古人認爲金、木、水、火、土五行,皆有司掌的神靈,每座山每條河流都是如此,但是根據風俗習慣和地理環境、文化背景不同,神祇的面目也不盡相同。

我們舉目一望,見那神殿雖然被層層藤蘿遮蓋,卻暫時沒有倒塌的隱患。這附近有不少鳥雀,都在殿樓上安了窩,說明這裡的空氣質量也沒問題,不用擔心那些有毒的山瘴。於是我們摘掉防毒面具,撥開門前的藤蘿,破損的大門一推即倒。

我舉步而入,只見正殿裡面也已經長滿了植物。這神殿的規模不大,神壇上的泥像已經倒了,是尊黑麪神,面無表情,雙目微閉。身體上也是泥塑的黑色袍服,雖然被藤蔓拱得從神座上倒在牆角,卻仍舊給人一種陰冷威嚴的感覺。

山神泥像的旁邊分列着兩個泥塑山鬼,都是青面獠牙,像是夜叉一般,左邊的捧個火紅葫蘆,右邊的雙手捧只蟾蜍。

我看到這些,方纔醒悟,是了,原來那蟾蜍與葫蘆,都是山神爺的東西,只不知這山神老爺要這兩樣事物做什麼勾當。

胖子說道:“大概是用葫蘆裝酒,喝酒時吃癩蛤蟆做下酒菜。大金牙那孫子不就是喜歡這口兒嗎?不過他吃的是田雞腿。”

我見這山神廟中荒涼悽楚,雜草叢生,真是易動人懷,不免想起了當初我們和胖子窮得賣手錶的日子,心裡覺得有些不是滋味,便對胖子與Shirley楊說道:“山神本是庇佑一方的神祇,建了神殿應該受用香火供奉,現在卻似這般荒廢景象,真是興衰有數。就連山神老爺也有個艱難時候,更別說平民百姓了,果然是陰陽一理,成敗皆然。”

Shirley楊對我說:“你說這許多說詞,莫非是又想打什麼鬼主意?難不成你還想祭拜一番?”

我搖頭道:“祭拜倒也免了,咱們不妨動手,把這倒掉的泥像推回原位,給山神老爺敬上支美國香菸,讓他保佑咱們此行順利,別出了什麼閃失,日後能有寸進,再來重塑金身,添加香火。”

胖子在旁說道:“我看信什麼求什麼,根本就沒半點用,老子就是不信天不信地,只信自己的胳膊腿兒。這山神孫子要是真有靈驗,怎麼連自己都保不住?依我看就讓這孫子躺着最好,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站着不如躺着嘛。走走,到後邊瞧瞧去。”

我見沒人肯幫手,只好罷休,跟着Shirley楊和胖子進到後殿。這間後殿已經修建在了蟲谷左側的山峰內部,比前殿更加窄小,中間是道翠石屏,上面有山神爺的繪像,身形跟正殿中的泥塑相仿,只不過比較模糊,看不清楚相貌,兩邊沒有山鬼陪襯。這塊石屏好像並非人工刻繪,而是天然生成的紋理。

轉過翠石屏,在神殿最盡頭,橫向排開了九隻巨大蟾蜍的石像,我一看便覺得眼前一亮,果然應了“九曲迴環”之數。這種機關在懂“易龍經”的人眼中一目瞭然,如果不懂風水秘術中的精髓,只知曉易經八卦,多半會當作九宮之數來作應對,那樣一輩子也找不到暗道。

我再仔細一看,發現九隻石蟾蜍的大口,有張有合,蟾頭朝向也各不相同。這些石蟾蜍的嘴都可以活動,也有石槽可以向四方轉動身體,加上蟾口的開合,如果算出有多少種不同排列,也要着實費一番腦筋,而且這些石頭機關,應該從左至右按順序一一推動,如果隨便亂動,連續三次對不準正確的位置,機括將會徹底卡死。

於是我讓胖子幫忙,按九曲迴環之數,從左至右,先將蟾口分別開合,再以《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中“盾”字卷,配合“易龍經”中的換算口訣,把石頭蟾蜍一隻只地按相應方位排列。

做完這些事之後,內殿中什麼反應也沒有,按說這“九曲迴環朝山岸”應該是錯不了的,爲何沒見有暗門開啓?

Shirley楊頭腦轉得較快,讓我們到神殿外去看看,我們急忙又掉頭來到外邊尋找,最終找到山神殿外,只見殿前的葫蘆不知什麼時候,裂爲了兩半,下面露出一道石門。

這石門被修成了蟾蜍大嘴的形狀,又扁又矮,也是以火紅的赭石製成,上面刻着一些簡樸的紋飾,左右分別有兩個大銅環,可以向上提拉。

原來這道機關設計精奇,縱然有人知道那九隻蟾蜍是開啓石門的機關,只要不懂破解之法,就算亂敲亂炸也找不到設在外邊的入口。

Shirley楊問道:“這道石門修得好生古怪,怎麼像是蟾嘴?不知裡面有什麼名堂,其中當真就有通往主墓的地道嗎?”

我對Shirley楊說:“鎮陵譜上的標記沒錯,這應該是條地下通道,而且一定可以通到離水龍暈最近的那個穴眼星位,去明樓祭祀,似乎只有從這裡經過才能抵達。至於爲什麼用蟾蜍作爲標記,我也猜想不透。”

蟾蜍在中國古代,有很多象徵意義。有種年畫,就畫的是個胖小孩,拿着漁竿,吊個金錢和一隻三腳蟾蜍戲耍,叫作劉海兒戲金蟾。俗話說三條腿兒的蛤蟆難尋,就是從這個典故引申出來的。但是也有些地方的傳統風俗中,特意突出蟾蜍身上的毒性。不過現在咱們對面的這兩隻蟾蜍石像,既不是三條腿的,身上也沒有疣狀癩疙瘩,可能只是這山神爺的玩物。

胖子拍了拍手中的芝加哥打字機說道:“大不了在下邊碰上只大癩蛤蟆,有這種槍,還怕它不成,就是癩蛤蟆祖宗來了,也給能它打成蜂窩。”

自從有了美式衝鋒槍,我們就像是多了座大靠山。不過我還是提醒胖子:“獻王墓佈置得十分嚴密,這石門雖然隱蔽已極,但是難保裡面還有什麼厲害的機關,咱們下去之後,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倒也不用懼怕。”

說罷三人一起動手,用繩索穿過石門一側的銅環,用力提升,隨着“砰”的一聲石門開啓,顯露出一個狹窄的通道。我用信號槍對準深處打了一發照明彈,劃破了地下的黑暗,慘白的光芒照在洞穴深處,我們看見那裡邊有無數巨大的白骨和象牙,是條規模龐大的殉葬溝。

① 匫,音hū。

第五十章 風水先生第十六章 密室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1)第五章 食人蟻(6)第十一章 詭絲(2)第五十八章 移動的大山第一章 地仙村古墓第十五章 懸陽洞(3)第十二章 逃命(1)第十八章 血餌紅花第一章 琉璃廠(上)第三章 屈肢葬(1)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5)第二十章 奇襲(1)第九章 鬼打牆(3)第二十八章 屍香魔芋第二十六章 歸墟第四十一章 布萊梅樂隊第一章 車禍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4)第十八章 血餌紅花第二十二章 野貓第二十六章 撫仙毒蠱(1)第四十二章 定海神針第一章 趕冬荒(下)第二十章 不存在房間之樓(上)第六十六章 鬼帽子第四章 紅白石道(1)第五十八章 移動的大山第六十一章 龍視第十一章 詭絲(3)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1)第十八章 墳場小屋(1)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4)第三章 夜擒(上)第五十二章 夜深人靜第三章 蝴蝶行動第十五章 入寨(3)第三十三章 大王烏賊(下)第二十七章 海之淵 鯨之腹(上)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2)第十二章 墳冢(3)第五章 耗子二姑第四十章 守宮砂(上)第二十六章 撫仙毒蠱(4)第五十一章 炸雷第零章 引子第三十一章 羣鯊(上)第十九章 猛狗(4)第十一章 幽靈血船第十二章 夜幕下的克倫左旗(上)第四十三章 長生燭第二十章 魚陣第六章 五尺道第二十章 巴山猿狖(中)第二十章 楊二皮(2)第三十五章 磚窯腐屍第八章 深海龍頭(2)第二章 彩雲客棧第八章 冥殿第二十一章 天兵走馬(1)第三章 五鶴朝天(1)第三十章 鬧鬼(下)第四十章 黑琵琶第五章 火瓢蟲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1)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1)第二十三章 神筆第五十八章 移動的大山第七章 荒山老屍(4)第二十六章 金礦火洞(1)第二十二章 牛頭第十章 戚繼光墓(4)第一章 琉璃廠(上)第三十八章 天目第八章 無盡神道(1)第四章 林家草堂(3)第一章 香鞋第四十章 有筋無骨(上)第十一章 三清觀(4)第二章 賊頭(2)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1)第一章 秦人金龍(2)第二十三章 登島(1)第三十四章 妖術第二十四章 神父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2)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1)第十三章 吊死鬼(3)第四十八章 龍穴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1)第三十一章 死亡倒計時第二十六章 撫仙毒蠱(1)第九章 散魂孔(4)第三十三章 大王烏賊(上)第十四章 騰雲駕霧第四十五章 蝕天第四十九章 江湖第五章 黑匣子第十五章 蚰蜒鉤(下)
第五十章 風水先生第十六章 密室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1)第五章 食人蟻(6)第十一章 詭絲(2)第五十八章 移動的大山第一章 地仙村古墓第十五章 懸陽洞(3)第十二章 逃命(1)第十八章 血餌紅花第一章 琉璃廠(上)第三章 屈肢葬(1)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5)第二十章 奇襲(1)第九章 鬼打牆(3)第二十八章 屍香魔芋第二十六章 歸墟第四十一章 布萊梅樂隊第一章 車禍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4)第十八章 血餌紅花第二十二章 野貓第二十六章 撫仙毒蠱(1)第四十二章 定海神針第一章 趕冬荒(下)第二十章 不存在房間之樓(上)第六十六章 鬼帽子第四章 紅白石道(1)第五十八章 移動的大山第六十一章 龍視第十一章 詭絲(3)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1)第十八章 墳場小屋(1)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4)第三章 夜擒(上)第五十二章 夜深人靜第三章 蝴蝶行動第十五章 入寨(3)第三十三章 大王烏賊(下)第二十七章 海之淵 鯨之腹(上)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2)第十二章 墳冢(3)第五章 耗子二姑第四十章 守宮砂(上)第二十六章 撫仙毒蠱(4)第五十一章 炸雷第零章 引子第三十一章 羣鯊(上)第十九章 猛狗(4)第十一章 幽靈血船第十二章 夜幕下的克倫左旗(上)第四十三章 長生燭第二十章 魚陣第六章 五尺道第二十章 巴山猿狖(中)第二十章 楊二皮(2)第三十五章 磚窯腐屍第八章 深海龍頭(2)第二章 彩雲客棧第八章 冥殿第二十一章 天兵走馬(1)第三章 五鶴朝天(1)第三十章 鬧鬼(下)第四十章 黑琵琶第五章 火瓢蟲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1)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1)第二十三章 神筆第五十八章 移動的大山第七章 荒山老屍(4)第二十六章 金礦火洞(1)第二十二章 牛頭第十章 戚繼光墓(4)第一章 琉璃廠(上)第三十八章 天目第八章 無盡神道(1)第四章 林家草堂(3)第一章 香鞋第四十章 有筋無骨(上)第十一章 三清觀(4)第二章 賊頭(2)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1)第一章 秦人金龍(2)第二十三章 登島(1)第三十四章 妖術第二十四章 神父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2)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1)第十三章 吊死鬼(3)第四十八章 龍穴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1)第三十一章 死亡倒計時第二十六章 撫仙毒蠱(1)第九章 散魂孔(4)第三十三章 大王烏賊(上)第十四章 騰雲駕霧第四十五章 蝕天第四十九章 江湖第五章 黑匣子第十五章 蚰蜒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