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時機已經成熟的王興國轉身對乙一下達了命令:“特種小分隊開始行動。”
早在李清的部隊棄營迎擊的時候,王興國就通過無線電同潛伏在李清營地中的特種小分隊取得了聯繫,命令他們分散開來,找到李清的糧草倉庫準備行動。這支特種小分隊全部都是王興國的親衛隊和凌家莊的人員組成,個人能力要遠遠超過李清的士兵。趁着李清大部隊出動的時機,他們如入無人之境般地解決掉了看守糧草的士兵,在一個又一個營地的糧草堆前待命。在凌放順利地斬殺了秦守義,己方士兵士氣正盛的時候,王興國及時地對特種分隊下達了命令。
兩三分鐘後,在驚慌失措的李清部隊後方的軍營中,突然接二連三地燃起了濃煙,緊接着大火沖天而起,不大的工夫就越燒越旺,各營地間的大火居然要連成了一片。
這麼一來,本來就因爲秦守義的戰死而感到驚慌失措的李清的士兵們更加慌亂了。他們望着身後的大火面面相覷不知道該怎麼辦。
就在這個時候,王興國適時地向下用力地揮了一下手。
早就等待着他的命令的傳令兵用盡全身力氣擂響了一人多高的戰鼓。
頓時,驚天動地的鼓聲響徹雲霄,隨着鼓聲向着中軍大營兩側飛快地延伸傳遞。王興國的二十多萬大軍陸續地發出驚天的喊殺聲,從中軍開始,重甲騎兵當先躍出,向着李清部隊的陣地狂奔而去,緊接着,原御林軍經過擴充的五萬鐵甲軍也緊跟其後衝殺了過去。
沙漠軍團的一萬遊騎兵則分成兩隊,向着兩側包抄過去,他們的任務是攔截逃跑的敵軍,相信剛纔這麼一陣衝擊,李清的部隊很快就會潰散,他們身後的營地已經起火,眼看就要連成一片,在不知道營地中究竟有多少敵人的情況下,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向兩側突圍了,而這個時候,已經包抄到位的遊騎兵正好給他們以沉重的打擊。
王興國這七萬重甲騎兵分散在了他們二十多公里長的戰線上,這一開始衝擊,立即將李清的部隊全部籠罩了進去,李清這十五萬人純粹是爲了牽制李嵩而配備的,所以大部分還都是步兵,在重甲騎兵面前,似乎只有逃命的份了。
戰爭並沒有想象中的殘酷,李清的十五萬士兵被重甲騎兵一衝即散,除了倒在馬蹄下和槍刺下的之外,其餘的殘兵紛紛逃入營地中尋求躲避,但是他們又害怕從營地內部殺出敵軍,所以全部都沿着外側營地繞過起火的大營向着兩側快速地跑去。
重甲騎兵這種大面積的衝擊給敵人造成的傷亡是極大的,鐵蹄過處,滿地的都是重傷或死亡的士兵,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變得體無完膚,就連腦袋被馬蹄踩破的也大有人在。
重甲騎兵過後,鐵甲軍隨後趕來,本來以重甲騎兵的數量,這場戰爭是用不着鐵甲軍的,不過王興國爲了讓他們熟悉一下重甲騎兵的作戰方式,也爲了讓他們儘快地融合進重甲騎兵,這才讓他們緊跟在後打掃戰場,不過,看到地上密密麻麻躺倒的屍體,他們意識到打掃戰場已經是沒有必要的事情了,眼前這種情景,也只有當年跟隨王興國在皇城外面阻擊李清部隊的時候才見到過,那時侯,給敵人造成重大傷亡的僅僅是一萬鐵甲軍,而在目前的鐵甲軍中,當年那一萬鐵甲軍中的大部分都成了或大或小的兵頭將尾,看到眼前的情況,也不由得讓他們想起以前的事情,讓他們想起以前在王興國手下戰鬥的快感,不知不覺地,已經開始讓他們對王興國死心塌地了。
從重甲騎兵衝擊到戰爭結束,僅僅用了二十多分鐘的時間,在重甲騎兵橫掃而過的戰場上,生還者微乎其微,僥倖逃如身後營地的敵軍在二十多分鐘的時間裡並沒有逃出多遠,處於陣地兩側的那些逃兵就已經被遊騎兵堵截住了。
在這些步兵面前,遊騎兵的殺傷力一點也不亞於重甲騎兵,轉眼的工夫,四處逃散突圍的敵軍就在地面上留下了一大片屍體,位於前方的士兵頓時驚得魂飛魄散,掉頭就要往回跑,無奈後面的士兵並沒有看到前方的情況,依然不要命地向前擁擠着,致使前後方的士兵在空曠的田野中擠成一團,進退維艱,一時間被踏死的士兵不計其數。
就在這士兵相互擁擠的時候,後面追趕的重裝騎兵和鐵甲軍已經風捲殘雲般地圍了上來,不大工夫就在李清大營兩側的空地上圍成了兩個包圍圈,將參與的敵軍圍困在其中。
看到圍困他們的騎兵並沒有進攻的意思,那些被圍困的士兵開始稍稍地鎮定了下來,腦袋瓜靈活的已經開始放下手中的兵器跪在地上求饒了。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無論李清手下的將領多麼盡職盡責,多麼深謀遠慮,都已經無法阻止眼前的潰態,兵敗如山倒,這種情況下他們也只有跟着放下了兵器。
連同收編降兵的時間一起算上,這場戰爭總共用了五個小時時間,最終的統計結果李清的十五萬士兵被殲滅八萬,剩餘的七萬士兵全部投降,沒有一個漏網之魚。
當夜,燈火通明的中軍大帳中,王興國端坐在正中央吩咐將俘虜的敵軍高級將領全部帶過來。
這次李清部隊的最高長官是秦守義,他本來是想要憑藉着個人的武力來挫傷王興國部隊的士氣,從而爲他們的士兵增加一點勝利的機會,卻沒想到碰到了凌放,現在失去了首領的李清部隊中最高的官員就是秦守義的副手李煥了。
李煥,李清的次子,今年已經年滿十八了,這次是主動要求跟着秦守義留在這裡的,沒想到卻成了王興國的俘虜,在得知他的身份時,王興國自己都覺得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