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摩擦

效賢看着卻不依了,非要也擠在徐妙筠懷裡,伯讓去瞪他,他便撅着嘴要哭,徐妙筠只得也把他抱在懷裡,他還眼饞茂哥兒的飯食,張着嘴也要吃,徐妙筠不敢餵給他,只讓他喝一點米湯嚐嚐味道,效賢卻吧唧着嘴,一副心滿意足的樣子。

一頓飯吃的跟打仗似的,吃過了飯也不消停,直到兩個孩子有了睡意,伯讓趕忙讓奶孃抱下去睡覺,這才如願以償的把徐妙筠抱在懷裡。

徐妙筠歇了兩天便休息過來了,可伯讓卻不許她起牀,硬生生讓她在牀上躺了五六天,也不許宮裡的人拿什麼事情來煩她,太皇太后和太后那邊也是天天派人來瞧,看徐妙筠恢復的如何了。

徐妙筠嘟噥道:“生病可真是麻煩,我以後再也不生病了。”

伯讓笑道:“老天保佑,我也希望你以後別再生病了,我都被你嚇得少活了好幾歲。”

徐妙筠不管那些事,又不能讓它放在那裡,只好由伯讓出面事事打點,好容易過了這個端午節,伯讓也累的夠嗆,他也不能成天呆在後宮,承德殿一大堆事情也要他處理。

那些大臣也都不是省油的燈,今天這個地方要修河堤撥款,明天那個地方有空缺提拔官員,還有一些人專盯着他的家事,上摺子請他選妃,好像若是不選七八個妃子便是對不起祖宗一般。

今年開春,伯讓便提拔了一批年輕的官員,說是年輕,其實大多數都是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安插到六部歷練,這些年輕人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滿心滿眼的要做出一點成績來想升官。這樣一來辦事的人多了,可矛盾也多了。

新人一來,免不了要觸犯一些老臣子的利益。有一些官場上流傳下來的規矩,也被那些愣頭青破壞了。覺得自己是皇上提拔的,天子門生,個個狂傲得不得了,看那些老臣子都覺得他們尸位素餐似的。

那些老臣子自然氣憤,突然懷念起徐景煥來,雖然是難纏了些,可識相的很。該遵守的規矩都遵守了,哪像這些人,個個都是憤青。

剛開始還能彼此忍耐些,時間長了就受不了了。新臣子和老臣之間便互掐起來了,那些什麼請求納妃的摺子壓根就成了無人問津的小事,都一股腦的彈劾某某老臣貪污受賄,倚老賣老,或者是彈劾某某新臣張揚跋扈。目中無人。

都是十年寒窗苦讀熬出來的讀書人,要論掐架罵人,個個都是高手,伯讓有時候看到摺子裡引經據典,罵人罵的精彩的。也會偷着樂,甚至拿回去和徐妙筠分享。

徐妙筠笑道:“那你打算怎麼辦?”

伯讓表情閒適,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且讓他們吵去,我倒要挑兩個能沉住氣辦實事的提拔一番,不然我天天看這麼些摺子也算是白看了。”

罵人誰都會,可在如今這種情況下,仍然能沉住氣安安心心辦差事的纔是真正的難得,伯讓此舉也算是大浪淘沙吧。

在伯讓的有意縱容下,臣子們分爲兩派,掐得越發厲害,老臣裡的代表一個是翰林院的熊大人,一個是工部尚書謝通,謝通懼內,可在官場上可不是好惹的,而新臣裡的代表便是王晉和一個四川籍的學子康南。

熊大人在翰林院也有十幾年了,提起來也是老資歷,素日裡爲人也很讓人敬服,但他這個人好勝卻不魯莽,對於兩派臣子掐架的事,他其實是呈觀望態度的,可當一羣老臣們推舉他爲領頭的時候,他也不會拒絕,因爲這一拒絕,便把自己從老臣一派中分離了出去,所以說真正的負責人是謝通。

王晉身爲駙馬,又是個讀書人,對於這種掐架的事也覺得有辱斯文,可是誰叫他的身份是年輕臣子們中最高的呢,按着輩分排,皇上都要叫一聲姑父的,儘管他現在在翰林院辦差,且和熊大人相處的挺好的,也被一羣人推舉成了領頭的,而實際上的領頭,和老臣派一樣,是康南。

康南這個人其實也很有文采,但是就是不走運,他和徐景煥是同科,那一年的鄉試,他是四川省的解元,對狀元之位也是志在必得,只可惜遇到了徐景煥,便屈居第二。

因爲是榜眼,可以直接進翰林院做編修,可他也是個氣盛的,見徐景煥進了康王府做伴讀,覺得若是自己先徐景煥進了翰林院,那就成了前輩,將來一較高下的機會就少了,遂請旨進了工部做個打雜的,想等着機會和徐景煥一同進入翰林院。

可他沒料到,徐景煥在康王府哪裡是做伴讀,比幕僚還風光,他卻窩在工部接受人家打量傻子似的目光——好好地翰林院不待,非得跑到工部來,不是傻子是什麼?

後來情況急轉直下,徐景煥先是進了吏部,又出現端王叛亂的事,等一切平息下來,徐景煥又成了禮部侍郎,妹妹成了皇后,還在新帝登基中立了大功,這還不是想進翰林院進翰林院,想做什麼官兒做什麼官兒,可徐景煥卻一直在禮部侍郎的位置上待了一年。

這一下兩個人的差距可就大了,康南也着急了,想託關係離開工部,可這個時候誰還認識他是榜眼啊,走路子也走不通,康南十分鬱悶,沒等他想出好法子,徐景煥居然又外放了。

這可把他給打擊到了,他拼盡全力想要追趕的人,他一直關注着,可自己卻從來不在對方的視線之內,這種你把他當頭號敵人,他卻把你當路人的感覺可真是不好受,也讓他越發鬱悶。

同時暗暗後悔自己跟徐景煥較什麼勁,若是一早進了翰林院,說不定現在早就成了侍讀或者待詔了,哪像現在,窩在工部沒什麼出息。

直到伯讓下旨提拔他做工部左侍郎,這好比已經陷入絕望的人看到了希望,他自然死死地抓住了這個希望。同時對伯讓萬分感激,立志要做出一番事業來報答伯讓的倚重。

可康南忘了,工部。是謝通的天下,連謝玉樹那樣的。也只能在裡頭當個閒差呢,康南去碰屬於謝通的利益,這不是找死麼。

康南和謝通的對峙,慢慢擴大,也就成了新臣老臣之間的對峙,誰都不肯退一步,因爲退一步便意味着失敗。意味着永遠擡不起頭來,可就這麼整天相互罵來罵去的,也覺得挺沒意思的,王晉尤爲鬱悶。

過了年王家的人便返回陝西了。他和泰寧的日子也慢慢過了起來,如今被陷入這種漩渦,又是氣又是無奈,泰寧知道後笑道:“你們讀書人也就動動嘴皮子,有本事在皇上面前打起來啊。針尖大的小事都值當這樣,我看你們都是閒的。”

王晉解釋道:“話可不能這麼說,是皇上先提起今年要去行宮避暑,謝大人便提出把行宮修繕一番,可康大人卻說應該以節儉爲主。把修繕的錢用來修建河堤,替百姓做些實事,皇上覺得兩個主意都不錯,可誰提出的事情誰負責,這中間都有不少油水可撈,而且謝大人要是被康大人給駁回了,他這個工部尚書也不用當了。”

泰寧嘖嘖道:“那皇上怎麼說?就任由這麼互掐?”

王晉道:“這只是起因,皇上也舉棋不定,說你們都是工部的人,你們自己商量去,謝通以爲康南會服軟,沒想到康南拉了樑閣老做後臺,樑閣老那個人你也知道,大公無私,說修河堤比修宮殿好,把謝大人氣的要命,越發要把康大人整倒了,樑閣老也是被當槍使了,反應過來後也就不問這件事了,康南便聚集了一些交好的學子聯名上摺子,請皇上下旨命令修河堤,謝大人氣不過,也有樣學樣,這不就鬧到這個地步了麼。”

王晉難得和泰寧說朝堂上的事情,如今居然說得這麼詳細,泰寧便猜測可能是有所求,遂笑道:“我正好要進宮,有什麼話要我帶的趕緊說,過時不候啊。”

王晉臉漲得通紅,支支吾吾半天才講明要泰寧勸勸皇上,早些下決斷,別放縱這麼鬧下去。

泰寧調戲了一把白面書生,心情大好,進宮後先去給太皇太后請安,隨即跑到徐妙筠那兒,徐妙筠正在院子裡看着茂哥兒學走路,茂哥兒站的倒是挺穩,扶着奶孃的手猶猶豫豫看着不遠處的徐妙筠,想走又不敢,最後還是搖搖晃晃一頭栽進徐妙筠懷裡。

徐妙筠十分高興,把人抱在懷裡:“茂哥兒可真是厲害,都會走路了。”

見泰寧過來了,便讓奶孃把孩子抱了下去,泰寧這才問徐妙筠伯讓是個什麼意思。

徐妙筠笑道:“你知道的,我是不問那些事的,聽過也就忘了,我還真不知道。”

泰寧道:“這些讀書人可真是有意思,一點小事也能鬧起來,反正我也是個傳話的,王晉的意思是勸伯讓早點插手這件事,別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徐妙筠應了,晚上伯讓過來便說給他聽,伯讓笑道:“康南性子太要強了,這樣的人磨練一番才能重用,我已經想好了,河堤也不修,行宮也不修,各打五十大板,再讓康南外放歷練一番,若是他能成熟些,回來後再予以重用也不遲。”徐妙筠聽他有了決斷,倒也罷了。

沒想到第二天就出了事,伯讓在早朝時訓斥了一番康南,說他不尊重謝通這個前輩,讓他到安徽鳳陽做知縣,同時也沒有采納謝通修繕行宮的建議。

謝通見伯讓將康南貶謫,心中自然就舒坦了,可康南心裡卻不舒坦,下了早朝,還沒出宮門,就和謝通吵了起來,險些拳腳相向,結果被熊大人勒令拉開,兩個人可都是朝廷命館,在宮裡打起來,那可是犯了忌諱的,要是都被貶爲庶民也不爲過。

伯讓也沒有想到康南會這麼衝動,私下一問才知道原來是謝通諷刺康南,說他雖然是榜眼,卻名不符其實,和徐景煥這個狀元比起來是差遠了,徐景煥是主動請求外放做知縣,而康南卻是被貶謫去做知縣,這中間的差別可大了。

康南被刺中心事。焉能不惱,如今跪在承德店外,兩個人都冷靜下來。都有些暗暗懊悔。

徐妙筠來時便看到謝通和康南一老一少跪在殿外,大太陽曬着。滿額頭的汗,狼狽極了,暗暗發笑,看着兩個人對她行禮,笑道:“謝大人也是老資歷的大人了,按說應該最是沉穩不過的,怎麼一時衝動就打起來了呢?”謝通臉色漲得通紅。卻不敢說什麼駁斥的話。

伯讓聽到動靜便出來了,沒搭理兩個人,對徐妙筠道:“日頭這麼毒,你過來做什麼。”

徐妙筠笑道:“我不是怕你生氣。過來瞧瞧麼。”伯讓看着跪着的兩個人,哼了一聲:“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有辱斯文。”

徐妙筠笑道:“又沒出人命,也不是什麼大事,我聽人學話。說謝大人諷刺康大人不如我哥哥,那就把謝大人派到我哥哥那裡去給我哥哥打下手吧,看看他是不是比我哥哥厲害。”

伯讓聽出徐妙筠這是護短,也笑了,還未說話。便聽到謝通大聲道:“皇上,祖訓有云,後宮不得干政,皇后娘娘此舉違反了祖訓,還請皇上降罪,以示獎罰分明!”

康南看了一眼謝通,沒吭聲,伯讓的臉色卻冷了下來:“皇后何時干政了?朕怎麼不知道?”

謝通梗着脖子分辨:“皇后挑唆皇上把老臣派去給徐景煥做手下,不是干政是什麼?”

伯讓怒道:“好,朕偏偏把你派去給徐景煥做手下,你難道還敢抗旨不成?”謝通身形搖搖欲墜,臉上霎時蒼白。

徐妙筠忙道:“算了算了,我也是開玩笑的,謝大人上了年紀,若是氣出個好歹,又該說是我的不是了。”

伯讓道:“他哪裡是在說你,這是罵我昏庸呢,今天我還真昏庸一回,你說兩個人該如何發落,我就如何發落,你若不知道,那就把兩個人都送去做苦役!”

徐妙筠見伯讓真的動了氣,也十分爲難,只得道:“看着謝大人以往的功勞上,就不要追究他了,至於康大人,他既然也是個有本事的,仍舊外放做知縣便是了。”

伯讓知道這是徐妙筠不忍心,看她也是一臉爲難,便緩和了臉色,也不看跪着的兩個人,拉着徐妙筠進了大殿。

最後伯讓還真像徐妙筠所說的,把謝通給無罪釋放了,而康南也沒有遭到責難,順順利利的去安徽赴任。

事後徐妙筠笑道:“我還真是領教了,真是難纏,話也一句不能說錯,不然罪名就扣了下來,還說的有理有據,讓你無法辯駁。”

伯讓冷笑:“那羣人,巴不得以死勸諫留名青史呢,我偏偏不叫他們如意。”

徐妙筠笑着勸他:“別再爲這個生氣了。”又把效賢抱來教他喊父皇,效賢很聰明,很早的時候就咿咿呀呀跟要說話似的,如今還不滿一歲已經能含含糊糊的喊人了,只可惜只能一個音節一個音節的發音,徐妙筠便教他喊娘,這個簡單容易,他倒是很快學會了,倒是爹這個字怎麼也學不會,更別提喊父皇了。

伯讓看見兒子,臉色緩和不少,放在手裡掂了掂:“越發沉手了。”

徐妙筠笑道:“他見茂哥兒喝米粥,也不肯吃奶了,奶孃只好喂他一些米湯,倒是比原來吃得多,小孩子吃飯也要比着來,他一個人的時候,可從來沒吃這麼多過。”

伯讓笑道:“茂哥兒也有許久沒回徐家了吧,老太太還不知道想成什麼樣子,那可是人家的嫡長孫。”

徐妙筠想了想,便把茂哥兒送回了徐家,說好了住一段日子再送回來,伯讓聽她這話,倒像是皇宮纔是家,徐家反倒成了客似的。

茂哥兒也不像小時候一樣哭着不肯離開徐妙筠了,徐妙筠又溫聲對他說只是去玩一陣子,仍舊回來,他便高高興興的去了,對於許久不見的徐老太太和徐家諸人,自然也有幾分陌生,可畢竟血緣天性在,徐老太太一鬨,就膩在徐老太太懷裡不肯下來了。

徐大太太見茂哥兒面色紅潤,身量也長大了,再看隨着一起來的服侍的人,也都是訓練有素的宮女,顯然被照顧的極好,不禁笑了,婉姐兒也對茂哥兒這個弟弟十分喜歡,覺得他不跟寶姐兒似的每天只知道吃和睡,遂很快和茂哥兒玩到了一塊去。

茂哥兒在徐家玩的歡快,可效賢卻落了單,哭了好幾回,鬧着要找茂哥兒,徐妙筠只溫柔哄他:“哥哥回家去了,很快就會回來了。”

效賢便委委屈屈,“勉爲其難”的和徐妙筠一起搭積木,有時候還要嫌棄徐妙筠笨,覺得她擺的不如自己擺的好看,還要打亂了重新擺。

徐妙筠看着兒子,怎麼樣都是歡喜的,這時又聽到蘇家傳來喜訊,說徐沛凝生了一個兒子,取名致遠,沒等辦滿月酒呢,又接到山東的來信說唐囡囡生了個女兒。

ps:

又攢了十張粉紅票,今天或者明天加更一次。

第105章 周旋第61章 定親第149章 伴讀第140章 嫁妝第127章 過年第78章 噩耗第95章 舅家第94章 提點第38章 團聚第121章 怒氣第145章 上學第110章 出嫁第155章 瑣碎第37章 悅意第132章 避暑第18章 難堪第26章 考試第90章 立後第13章 啓程第46章 察覺第109章 勸和第40章 怒火第51章 廟會第136章 怒氣第138章 妥協第110章 出嫁第17章 何家第23章 名次第63章 新敵第135章 相似第88章 善後第168章 歸省第37章 悅意第11章 打聽第52章 巧遇第135章 相似第164章 不悅第140章 嫁妝第86章 圍困第152章 訓子第14章 舅家第54章 允許第97章 大婚第50章 溯源第56章 壽宴第82章 甜蜜第52章 巧遇第145章 上學第78章 噩耗第134章 相殺第14章 舅家第34章 綠綺第55章 知曉第58章 婚事第98章 花燭第166章 兒女第57章 不悅第12章 分析第20章 推薦第127章 過年第86章 圍困第49章 風波第102章 心結第141章 調和第16章 上京第113章 唐家第159章 歲月第3章 夜談第153章 事發第148章 再嫁第59章 試探第44章 算計第4章 舊恨第147章 教訓第36章 旬考第7章 棋局第151章 親疏第86章 圍困第103章 孕事第51章 廟會第141章 調和第142章 負荊第140章 嫁妝第130章 摩擦第32章 王府第171章 人心(二)第44章 算計第52章 巧遇第12章 分析第143章 選擇第68章 等待第122章 多事第118章 滿月第117章 秋日第144章 堅持第21章 搖擺第52章 巧遇第23章 名次第46章 察覺第129章 生病
第105章 周旋第61章 定親第149章 伴讀第140章 嫁妝第127章 過年第78章 噩耗第95章 舅家第94章 提點第38章 團聚第121章 怒氣第145章 上學第110章 出嫁第155章 瑣碎第37章 悅意第132章 避暑第18章 難堪第26章 考試第90章 立後第13章 啓程第46章 察覺第109章 勸和第40章 怒火第51章 廟會第136章 怒氣第138章 妥協第110章 出嫁第17章 何家第23章 名次第63章 新敵第135章 相似第88章 善後第168章 歸省第37章 悅意第11章 打聽第52章 巧遇第135章 相似第164章 不悅第140章 嫁妝第86章 圍困第152章 訓子第14章 舅家第54章 允許第97章 大婚第50章 溯源第56章 壽宴第82章 甜蜜第52章 巧遇第145章 上學第78章 噩耗第134章 相殺第14章 舅家第34章 綠綺第55章 知曉第58章 婚事第98章 花燭第166章 兒女第57章 不悅第12章 分析第20章 推薦第127章 過年第86章 圍困第49章 風波第102章 心結第141章 調和第16章 上京第113章 唐家第159章 歲月第3章 夜談第153章 事發第148章 再嫁第59章 試探第44章 算計第4章 舊恨第147章 教訓第36章 旬考第7章 棋局第151章 親疏第86章 圍困第103章 孕事第51章 廟會第141章 調和第142章 負荊第140章 嫁妝第130章 摩擦第32章 王府第171章 人心(二)第44章 算計第52章 巧遇第12章 分析第143章 選擇第68章 等待第122章 多事第118章 滿月第117章 秋日第144章 堅持第21章 搖擺第52章 巧遇第23章 名次第46章 察覺第129章 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