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2章諫官之職,中正平和

基本上來說,說是什麼上中下三策,實際上也就是『中策』相對可行,上策大多是理論化極端理想化,下策一般都是太遲緩過於被動,上下之策都是用來給中策湊數的,而鄭玄所謂三得三失也是如此,其實說起來也有些像是爲了最後的『一失』而鋪墊的,主要的目的也多半是爲了指出最後的這一點。

諫官,這個官職麼,有人說是始於齊桓公設『大諫』,以鮑叔牙任之。但是也人將諫官的歷史提到了周朝之初的,說這個某『保』其實就是最初的諫官,那麼興周之大保,或者叫做太保的召公奭就應該是諫官之始了。

但是實際上麼,春秋之前的諫官,大多數都是公卿兼任,沒有獨立出來,對於諸侯王的規勸,上至公卿,下至匹夫,似乎都可以進諫言,也有不少優美的故事流傳下來……

當然,借的依舊是儒家的筆頭。

『諫』,主要指以正直之言啓悟別人。諫官之『諫』,起初不是給一般的官吏所準備的,而是從頭到尾都是懟君主,『諫朝政之得失』。『廷諍』與『上封事』是諫官將批評諫言上達君主的兩種主要形式。

秦代設『諫大夫』,屬郎中令,漢代沿用,但屬光祿勳,東漢改名爲『諫議大夫』專門負責諫言這一事項。此外麼,所謂光祿大夫、議郎等,以及朝官加侍中、散騎、中常侍等號的,其實也可以諫言。

諫官的主要職責是面對君主的,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指出君主的不足和錯誤,兼及議論朝政,此職自漢代始即受丞相領導,多數時間內看着丞相顏色行事,是相權制約君權的重要手段之一,對於此,作爲君主,自然多有不滿,畢竟誰也不喜歡一個人專職在自己耳朵邊叨逼叨逼,從年頭到年尾,一年又一年……

所以從漢武帝開始,就逐漸的拆分諫官,將諫官的職能分化,原本主諫君的,轉化爲君主顧問官,主議政的則逐漸反過來成爲制約相權的工具。

諫官諷君王,御史督百官,但是到了宋代之後,二者合流,並稱『臺諫』,總監政府、百官,對於君主的諷諫職能卻日益萎縮,於是乎宋代君權反而更強,並綿延後世。華夏封建王朝中央君主集權體系,即自臺諫合流後逐步成型和完善。

當然各朝各代都會表示,官員到了一定級別,都可以都可以上書指責君主的過失,甚至還有設立各種銅匣,接收不記名的表章的,但是實際上都不長久,也多有弊端。

今天鄭玄特意提出來,隱晦的表示當下西京尚書檯其實就是一個小朝廷了,而斐潛既然廣招人才,也架設了不少的機構,從軍政兩個方面來說,都可以算是比較嚴謹和完善的了,可爲什麼偏偏不設立諍諫之官呢?在朝中,諫官之設是爲了諷諫君王,而在西京尚書檯,驃騎將軍大權獨攬,無人可以制約,倘若不設諫官,隨時指出施政過程當中的失誤和缺漏,就不怕辦錯事麼?

呵呵,老子會辦錯事?

這個自然是斐潛腦海當中第一個冒出來的念頭,但是看着鄭玄,斐潛又意識到當有了這個念頭的時候,其實也離辦錯事不遠了。

諫官,確實是斐潛之前沒有考慮到。如今一個參律院,一個直尹監,一個負責立法,一個負責記載,然後再加上龐統掌管的司直系統,大體上來說都是針對於百官的,對於斐潛本人的進諫官職,確實是一個都沒有。

當然整體而言,斐潛現在還是比較開明的,在決斷大事的時候,也經常召集龐統荀攸等人商議,最後纔會確定下來,所以似乎也沒有專門設立諫官的必要,同時麼,終究誰都不樂意整天一舉一動都被人盯着,隨時挑錯……

故而諫官之設,壓根兒就沒往斐潛的腦袋裡去過。聽得鄭玄之言,斐潛不禁有些皺眉,『西京僅爲行臺,天子位於許縣,何必於此設諫官?』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鄭玄看着斐潛,緩緩的說道,『諫官非止人主所用也……上位之人,有過而無可諍諫者,必然閉目塞聽,甚至專斷獨行,而壞國家之事。郡縣有丞,州有別駕,而西京行臺唯驃騎將軍一人獨尊,若不能設諫官,聽諍言,諮諏善道,蹉跌不遠矣。』

『嗯……』斐潛瞄了一眼鄭老頭,你的意思是說聽你的便是不閉眼塞耳朵了?。

按照諫官的規矩,大體上算是『言者無罪』的,哪怕當面指着君主的鼻子痛罵,只要就事論事,不是故意辱君,君主可以當聽不見,或者聽了不去做,但不能因此降罪於諫官。

而且其他官員,固然也有權限諍諫君主,但若是選擇閉口不言,旁人也不能強迫其上書諫言,但是唯獨諫官不行,若是諫官不言,就屬於失職。所以諫官之設,原本的意圖就是爲了形成一種風氣,使君主習慣於聽取下情,而臣子也習慣於表述意見。

這個制度,和大多數制度起初都一樣,用意都是好的。

按照鄭玄的意思,人沒有不犯錯的,所以即便是驃騎將軍你現在做得都很好,但是能保證將來什麼錯都不犯麼?只有犯錯的時候,能被人即時指出,進而加以改正,整個的西京行臺才能趨向於善正。

鄭玄是說以郡縣州制來對比斐潛,但是實際上可以反過來看。

作爲西京最高領袖的斐潛,都有諫官專門提意見,那麼地方各級郡縣,可以獨斷專行麼?

另外一個方面鄭玄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也隱晦的表示,你驃騎也知道這裡沒有『人主』啊?那麼許縣搞出什麼法規政令來,驃騎你是遵還是不遵?就像之前的那幾件事情,你斐潛就吃了沒有諫官的虧,要不然許縣那邊有什麼妖蛾子的號令,諫官一站出來噴,你驃騎自然就可以順水推舟而且還聲名無礙……

結果大赦來了,斐潛只能拖,然後考正來了,斐潛也只能拖,可以拖一拖二,卻難拖三拖四啊,天天就會拖,雖然說拖也是一種華夏王道,但拖久了也不是個事。

甚至將諫官用得好了,還可以反過去,給許縣的那幫子人添點堵什麼的……

只不過麼,同樣的,不管是什麼事情,都有兩面性。

設立專門的諫官,當然有這個那個的好處,但是斐潛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比方說之前鄭玄提出工商問題,女官問題,然後天天上書要輕工商、罷女官,下筆千言,口若懸河,在輿論上進行攻擊,那還不是自個兒給自個找不自在?

斐潛捏了捏下巴上的鬍鬚,開始權衡利弊起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全沒有弊端,主要還是利弊之間如何取捨的問題。

鄭玄也不着急,也沒有出言敦促,在一旁安坐,眼睛也似閉非閉一般……

整體來說,斐潛的許多理念和制度,都是經過歷史上的考驗的,也可以確定對於大漢而言,是比較先進的,但是並不是代表有了這些先進的制度,就一定會有療效,因爲具體執行的地方官吏若不是真心服從,那麼肯定有太多的手段,可以讓原本的好政策,變成了惡民擾民,甚至是敗壞國家朝堂聲譽的毒策!

命令法規都是上頭下發的,地方官吏什麼都不知道,有問題去找上頭啊……

反正就抓住普通百姓不可能完全通達明白朝堂政令的漏洞,只做對自己有利的一面,擺出一副委屈的樣子來,等到逼迫得百姓拿出真正的條例法規戳到面前了,才恍然大悟一般,啊啦一聲表示理解出了一些偏差。

也不想想,當一個不是執法人員的老百姓,被逼迫的要比專門的執法官吏還要更懂法律的時候,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

那麼斐潛既然已經決定了要走出一條新的大漢道路,也決心要知難而上,本身也願意聆聽各方面的意見,爲了集體的團結,也爲了不驕傲導致誤事,那麼諫官之設,又有何不可?

這是主動用制度來約束自己的權力,肯定會因此而產生不少的麻煩,但同時,制度的完善,也代表着能夠將更多可能的失誤都扼殺在萌芽之中,這未必是一樁壞事。

更何況,爲了能夠更有效的監督地方施政的問題,即便是自己多一些麻煩上身,又有什麼不可以接受的?

相比較而言,地方上的權利更需要,也更應該設立相關的職務監督體系。

斐潛之前的官吏監督系統,比較側重於事後,而諫官體系就相比較側重於事前和事中,這對於斐潛將來的施政,無疑是一個較大的進步和補充。

此前一是人才稀缺,二是爲了行政方便,驃騎之下,統管文武,雖然司直掌監察之任,但主要是面對官吏個體的,而非督責整個政策的運行,且荀攸主要精力放在財政上,龐統主要放在軍事上,要讓他們再加上監督地方郡縣的事情,未免強人所難。

參律院是斐潛用來各種摻沙子的地方,自然不可能給與太多的權限,名頭很高,但是不給實權。直尹院是給女官鋪路,也纔剛剛走上道,負擔也不能加得太重,否則容易閃到腰……

所以,單獨從光祿勳這裡設立諫議大夫這一條線出來,其實也不錯。

於是乎,斐潛看着鄭玄,一字一句的說道:『鄭公所言,確實有理。然則諫官之職,非持重之人難以任也,若入宵小之手,挾民之名而行私慾,借民之口貪圖私利,則實爲百害也。故若設此職,非公望之人不可任。鄭公可願勞於案牘,爲民直言否?』

鄭玄一愣。

鄭玄此次前來,也是做了不少心理準備的。

漢代的大儒,畢竟和魏晉時期有些差別。魏晉士族儒家子弟,很多人陷入了醉生夢死之中,以飲酒高歌放蕩不羈,甚至是服用五石散金丹等等來麻痹自身,而在大漢當下,還是有很多士林子弟,儒家學子,依舊懷着一個熱誠的心。

鄭玄願意來找斐潛,一方面是鄭玄在青龍寺大論上,確實是重新認知了一些事情,不僅是對於古文和今文之間的經書,更是對於斐潛這個人,有了更爲直接一些的瞭解。

當年袁紹召鄭玄去擔任官職,鄭玄是排斥的,因爲鄭玄覺得袁紹和其他的許多大漢官吏沒有什麼區別,頂着一個碩大名頭,卻不幹人事。

然而在驃騎這裡,鄭玄看到了驃騎將軍斐潛爲了普通百姓做出的許多政策調整,而這些政策又是之前鄭玄感覺到了不對,卻說不出來的地方。

相對比之下,鄭玄更願意相信斐潛,也更願意爲了改變多年來他看到的那些陋習做出自己的一些努力……

但是,鄭玄也明白,諫官這個職位,不見得人人喜歡,而且也不好當。

所以當斐潛沒有什麼推脫,甚至沒有爭辯,直接就這麼輕易的就認同了鄭玄自己的建言的時候,鄭玄還在憋着勁,準備要繼續勸說半天才可能見成效,

畢竟才和斐潛有了對於工商之事的爭論……

結果鄭玄做好了多次進言,甚至是苦諫的準備,然後像是用全身之力然後一拳揮了個空,多少有些緩不過氣來。

片刻之後,鄭玄才從愕然之中恢復過來,微微而笑。

『驃騎將軍,果然從善如流啊……』鄭玄感嘆道,『若驃騎將軍不以玄卑陋,假某以諍諫之任,自然知無不言。』

斐潛笑了笑,『鄭公且慢允諾……若鄭公進言,某卻不聽,當奈何之?』

鄭玄又愣了一下,捋了捋鬍鬚,一字一頓,『自當再諫。』

『而鄭公再諫,亦或三諫,某皆不從,又當如何?』斐潛繼續追問道。

鄭玄不由得長長嘆了一口氣,然後翻了翻眼皮,沉聲說道:『聽或不聽,在於驃騎,言或不言,在於諫官。』

斐潛大笑,『某還以爲,鄭公會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是也……』

鄭玄正色說道:『言所不聽,未必其道則不行,言所必聽,未必其道皆通達。諫官所言,人主必聽,未必無以臣挾君之嫌。若因諫而不納,便掛冠而去,未必無以行邀名之妄。若驃騎有失,自當固諫,然不至於不聽某言,便互生怨隙也……』

斐潛長身而起,對着鄭玄一拜,『鄭公果然擔得「中正平和」四字,且受某一拜……』

鄭玄連忙起身還禮。

鄭玄如此明理,也當得斐潛一拜。

畢竟諫官不等同於鍵盤俠,也不是純粹的槓精噴子。諫官是要有理有據的反饋問題,不是玩什麼大家來找茬,雞蛋裡面挑骨頭,若是不聽諫言,就動不動撞柱子,亦或是就辭職撂挑子,也不想想若是那樣做,能真的起到諫言的效果麼?真的就是爲事而諫,還是隻是爲諫而諫?

就像是之前的黨錮之禍,難道就沒有那些清流嘴炮的責任?天天指責這個,批評那個,真要拿出什麼實際的解決辦法來就是眼一瞪,嘴一張,都讓老子來出主意還要那些官吏幹什麼?

後世明朝之中,也有不少的言官,雖說原本意圖是好的,但是方向卻歪了。這些言官還不是專職的諫官,結果其中很多言官是純粹爲了邀名沽譽而大放嘴炮,凡事無不細查跟腳,抓住頭髮絲的錯誤就說得天一般的大,搞到最後誰都不做了事情了,各個官吏修煉得國腳功夫了得,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爲多做自然多錯。

若是諫官都是這樣的槓精複合體鍵盤俠在世,那麼確實是不要也罷。

於是斐潛就對鄭玄說道:『三日後,某當拜授鄭公諍諫之職,望卿毋負。如今日所言三失……就先諫商罷……』說得如何好,還是要看具體行動如何。

鄭玄又是呆了一下,旋即緩緩點頭。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這個事情,也就基本上算是定了。

雖然說還需要走一個過程,在西京尚書檯冊封之後,送往許縣走一個備案,但是基本上許縣也就頂多說一句知道了,根本不可能對於斐潛的決定作出任何的封駁。

鄭玄再次起身,對斐潛行大禮參拜,然後改口稱斐潛爲公,而自稱爲臣。

這種確定上下級歸屬的禮儀,尤其是某官及其自闢的僚屬之間,基本上都是按照秦漢之風來的,即相互關係等同於君臣。然後這種風俗一直持續到了魏晉,在五胡亂華之後,纔對於主官,而不是對着皇帝而以『臣』自稱的這個習慣,方逐漸消亡。

正值龐統前來,聽聞了此事,不由得笑呵呵的向鄭玄恭喜。君臣三人又重新坐下來說了幾句閒話,鄭玄明白龐統前來必然有軍務要事,所以也就沒有多待,找個由頭便告辭了……

龐統看着鄭玄離去,然後轉過來朝着斐潛挑了挑眉毛。

斐潛笑了笑,伸手在桌案上虛虛按了按。

兩個人眼神一接觸,各自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龐統呵呵笑笑,『怕不是水鏡先生得聞,便言早知如此……』

斐潛也是笑,只不過搖了搖頭,並沒有說什麼。同樣是大儒,也同樣有邀名的舉動,但是司馬多數是爲了司馬家,鄭玄麼,其子被北海國相孔融舉爲孝廉,然後孔融被黃巾軍圍困,鄭玄之子赴難而死,然後孔融跑了……

傷子之痛,鄭玄自然不是感受不到,但是鄭玄有天天對着孔氏扎小人麼?找到機會就要噴孔氏麼?甚至遷怒於孔子,將其經文篡改一番?所以鄭玄來,斐潛願意將諫官給鄭玄,而司馬徽來了,斐潛卻不敢將諫官給沾了毛就成狐狸的水鏡先生。

斐潛問道:『可是有什麼軍情變故?』

龐統從袖子裡面抽了一封書簡出來,說道:『曹軍兵馬麼,暫時未見什麼異動……不過倒是此事……冀州鐵價,今年猛增,如今已經是翻了一翻!』

第二八二章 攻第3141章 當現管遇到現實第1317章 風動第1541章 叔可忍否第六六八章 武裝遊行第1677章 誰於彀中第三二四章 造勢第2373章慾望之下第1717章 不坑不歡喜第1574章 漢廣第2318章有種和沒種,有錯和沒錯第五三三章 難以處理的困擾第2761章 生前死後第1992章舊時舊路,新年新途第2625章刺殺,究竟是什麼殺第3037章正常戰鬥中的不正常第2110章一塊三明治第1992章舊時舊路,新年新途第1984章陳魯無奈,市坊頓悟第1694章 大比(加更還債哈……)第三零三章 朝堂第四五六章 二選一第2849章交換第七一五章 進攻的終奏第1814章 按下葫蘆卻起了瓢第1862章 當偏見成爲習慣,又有誰願意認知第一六一章 墨家傳承第二十章 古代亂寫風險大第2810章尋常農戶投軍喜,複種輪耕勞作忙第三七八章 永安不安第二一七章 哭師之說第1523章 那令人懷念的遊戲第1063章 那被遺落的錦帛第3142章 當期盼遇到期限第1150章 戰場之內和戰場之外第1350章 進退第七九一張 狼王牙的戰刀第3193章 官吏往來亂如麻第2168章競聘上崗第2684章訓練兵卒尋妙法第1422章 雁行的菊花落第2338章橘麻當槳否第三二七章 徵調第2111章等雨過天晴第2260章幾百年的政治是否還能延續第三七七章 封閉的圈子第2904章命之不易,無遏爾躬第2881章教化,陽謀的延續第二八二章 攻第四四二章 汾水兩岸逐白波第六十二章 各有各煩惱第六零五章 危機的降臨第2598章觀念,教化改良第1120章 大漢的保皇黨們第二零一章 崔家的方向第五三五章 天下四劉第1850章 是攻心是誰在攻誰的心第3229章 民第1502章 誰咳誰的丹第七三八章 顛覆觀念的地圖第一二四章 被攪動的襄陽政壇第1682章 謀算第1204章 戰場之上的選擇第2433章商用軍用的區別第1802章 一個時代的開始第3085章 狗第1325章 人物第1282章 那不可不說的話語第1272章 正是天涼好個秋第2291章臉貼臉快一點第2824章是狼是羊是走狗,有悲有疑有憤怒第1439章 橫嶺之戰第3156章 當投降遇到投資第3022章關中之要和關鍵之要第四一八章 城南來兵第2985章勝亦敗第3114章 瞌睡枕頭第2370章負荊請的罪第2922章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第2964章亂定幾年歸,人心不可探第1976章青龍一遊,百幣主講第3149章 當無能遇到無奈第2582章人自爲鬥第3059章這是常見的疏忽第2382章泰山之高第三四七章 天下攘攘第1911章仁義之師,公瑾天賦第2836章可利天下者第2878章水火,老套的策略第2746章 都很富第二四三章 問心無愧第1467章 千百年穿越者的仇人第六零一章 搶劫和小偷第九八一章 賈詡的見聞第三五一章 常規開場曲中的不和諧音符第2673章東躲西藏找辦法第3218章 逃逝竟何爲第四九八章 道友你我有緣第2324章過去、現在和未來第1125章 戰
第二八二章 攻第3141章 當現管遇到現實第1317章 風動第1541章 叔可忍否第六六八章 武裝遊行第1677章 誰於彀中第三二四章 造勢第2373章慾望之下第1717章 不坑不歡喜第1574章 漢廣第2318章有種和沒種,有錯和沒錯第五三三章 難以處理的困擾第2761章 生前死後第1992章舊時舊路,新年新途第2625章刺殺,究竟是什麼殺第3037章正常戰鬥中的不正常第2110章一塊三明治第1992章舊時舊路,新年新途第1984章陳魯無奈,市坊頓悟第1694章 大比(加更還債哈……)第三零三章 朝堂第四五六章 二選一第2849章交換第七一五章 進攻的終奏第1814章 按下葫蘆卻起了瓢第1862章 當偏見成爲習慣,又有誰願意認知第一六一章 墨家傳承第二十章 古代亂寫風險大第2810章尋常農戶投軍喜,複種輪耕勞作忙第三七八章 永安不安第二一七章 哭師之說第1523章 那令人懷念的遊戲第1063章 那被遺落的錦帛第3142章 當期盼遇到期限第1150章 戰場之內和戰場之外第1350章 進退第七九一張 狼王牙的戰刀第3193章 官吏往來亂如麻第2168章競聘上崗第2684章訓練兵卒尋妙法第1422章 雁行的菊花落第2338章橘麻當槳否第三二七章 徵調第2111章等雨過天晴第2260章幾百年的政治是否還能延續第三七七章 封閉的圈子第2904章命之不易,無遏爾躬第2881章教化,陽謀的延續第二八二章 攻第四四二章 汾水兩岸逐白波第六十二章 各有各煩惱第六零五章 危機的降臨第2598章觀念,教化改良第1120章 大漢的保皇黨們第二零一章 崔家的方向第五三五章 天下四劉第1850章 是攻心是誰在攻誰的心第3229章 民第1502章 誰咳誰的丹第七三八章 顛覆觀念的地圖第一二四章 被攪動的襄陽政壇第1682章 謀算第1204章 戰場之上的選擇第2433章商用軍用的區別第1802章 一個時代的開始第3085章 狗第1325章 人物第1282章 那不可不說的話語第1272章 正是天涼好個秋第2291章臉貼臉快一點第2824章是狼是羊是走狗,有悲有疑有憤怒第1439章 橫嶺之戰第3156章 當投降遇到投資第3022章關中之要和關鍵之要第四一八章 城南來兵第2985章勝亦敗第3114章 瞌睡枕頭第2370章負荊請的罪第2922章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第2964章亂定幾年歸,人心不可探第1976章青龍一遊,百幣主講第3149章 當無能遇到無奈第2582章人自爲鬥第3059章這是常見的疏忽第2382章泰山之高第三四七章 天下攘攘第1911章仁義之師,公瑾天賦第2836章可利天下者第2878章水火,老套的策略第2746章 都很富第二四三章 問心無愧第1467章 千百年穿越者的仇人第六零一章 搶劫和小偷第九八一章 賈詡的見聞第三五一章 常規開場曲中的不和諧音符第2673章東躲西藏找辦法第3218章 逃逝竟何爲第四九八章 道友你我有緣第2324章過去、現在和未來第1125章 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