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橫爬順(紀實小說:五十八)
學校開時復課了,我們從新走進了課堂。勞動了這麼長時間的我們進入學校,安靜的學習生活又要來臨,心裡怎麼能不高興,看着學校裡的一切感覺都那麼美麗漂亮,
我的學校是一個寺院,有三個院落組成。當年這個寺院裡和尚很多,據說光土地就有一二百畝,養活着那些和尚。發生在寺院裡的故事也很多,也不知是哪個朝代,將和尚埋到地裡露出頭來,讓牲口拖着耙地的耙,把和尚全部耙死。這個傳說不知真假,不過歷史上也確實有朝代,毀佛殺和尚的記錄。
在寺院的東院裡,靠土岸上掏有幾孔窯,災荒年間窮人就住着那裡,寺院的和尚也會救濟。最後住在那裡的一戶人家,是解放前的事。是我們村的一戶,真真的什麼都沒有的赤貧人家,現在也破敗的不成個樣子。
這個院裡有堂屋和西屋,做了學生的教室。院子做了學生的體育場,豎着兩個籃球架子。西院和中間院子裡的房子也全部是教室,間隔着老師的辦公室。老師辦公室,大概是有地位的和尚們住的吧?建的漂亮一點。全部的房子都是有年代了。
中間的院子里正中央有一棵大槐樹,遮住了半個院子。四面果樹和其它樹木照相輝映,真是一個學生們學習的天堂。院子的四周古老的千年古柏樹上,一年四季青青淥淥,鳥兒在上面做窩,在樹枝上跳躍着,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寺院的大殿是村裡的供銷社,四周裡村衛生所、信用社、獸醫站、還有一個廟會的舞臺。原先村委會的辦公室也在這裡,後來學生多了搬了走,這裡是我們村裡的政治文化中心。我們村中的很多重要事情,都是在這裡發生的。
土改時鬥地主、文革時批鬥走資派、天派和地派展示自己的觀點會……數不清的羣衆大會是在這裡招開。有些還和國際大事
發生過關係,抗美援朝的動員大會、聲援印度支那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大會、聲援亞非拉人民反帝大會……也是在這裡招開的。別小看山村裡這一個不大的中心,確連着世界各地。
我們進入學校發現大部分老師全換了,來了很多的新面孔,原來的老師也不知道那裡去了。很多的學生也退學了,特別是高年級的五六年級,一個班裡來到學校的沒有幾個學生。如果不是停課鬧革命,我們現在該上初中。到校後最開始是老班的四、五、六年級一個班,一百多人,這個班應該叫六年級。
那時教育在改革,小學和高小是五年。老的六年級該畢業時沒有走,老五年級該升六年級沒有升。不管是幾年級的第二冊書,都是斷斷續續的學的。像我們連分數計算都沒有學過。大概學校裡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讓我們退一級,還有一個六年級就要退兩級。
老六年級和五年級,來複課的已經沒有幾個學生。這也不是辦法,又將我們老五、六年級分到了一個班裡,成了兩個班。一個是農中一年級,原來的四年級。一個是農中二年級,原來的五六年級。
課倒是復了沒有書,舊的課本里邊封資修的東西太多,誰也不敢用。新的課本一直下不來,天天在課堂裡學習打算盤,學寫毛筆字。或者跟着農民到地裡去學習怎麼嫁接果樹,怎麼種莊稼。
我們那裡的主要農作物是小麥、穀子和紅薯。我秋天牽墒犁的地是來種麥子的,說起來麥子是我們那裡的主要農作物。產量在水利設施配套後,畝產一年比一年高,由一二百斤到四五百斤。
有肥沃的土地單產能到一千斤,有一句口號叫“超黃河趕長江”,黃河兩岸的產量當年畝產是五百斤,長江兩岸的畝產是八百斤。這一句口號已經實現了,這一切來自於農民們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腳踏實地的一步一個腳印的
走了過來。
我們那裡自然環境惡劣,是有名的十年九旱的山區,水缺貴如油,靠天吃飯,產量低的可憐,解放前的畝產小麥幾十斤,秋糧也不到二百斤,大部分人民的生活是“早起稀米湯,晚上稀飯照月亮,糠菜半年糧”,生活是很艱難的。
解放後爲了改變這一面貌,縣委縣政府組織了十萬人馬從相鄰的縣開渠引水,劈山鑽洞,工程浩大驚天動地。這個工程開工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正正用了五六年時間。徹底改變了我們那裡的十年九旱的面貌。給人民吃水,糧食增產帶來了劃時代的變化。特別是小麥。
小麥的豐產一靠種籽、二靠水、三靠肥、四靠管理。我們犁地的要求是犁深耙容。肥料還是以農家肥爲主,一畝地裡三十至五十車。以後才逐步增加了化肥“碳酸氫銨”,一邊犁地一邊有人往犁的溝裡散化肥。
爲了防止地老鼠吃麥種,將麥種用砒霜拌一拌,地老鼠徹底絕種。以後不用砒霜拌麥種,改爲同麥種一起播尿素作爲育苗肥。麥子播種時,需要有底墒,這是麥子的第一次需要的水,沒有墒情的年代是很少的。接着需要冬灌水。春天裡需要起苗水,拔節時再來一次拔節水。麥子快熟時還需要一次孕穗水。當然了快熟時來一次灌漿水最好。這是風調雨順的年頭,才能夠得到的要求。
一般情況下,麥子有四次充足的水分,就能夠保證有八九分的收成。一是:育苗水;二是:冬灌水:三是:拔節水;四是:孕穗水。麥子收割也是關鍵,要不怎麼說“夏收夏種是虎口奪食”的季節。收割到場上,一場一場用牲口拉着石滾子碾出麥籽來,一場一場的還需要曬乾。這是正是五黃六月天,晴朗的天空一個響雷,一會兒就烏雲密佈,幾分鐘大雨就會來臨,滿場曬着的麥籽,頃刻間就會隨雨水付諸東流,順着河水流進東海里喂龍王的蝦兵蟹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