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晌午,濟南城城門前密密麻麻站滿了人。
郭嘉站在人羣邊上,聽着百姓們七嘴八舌的議論,心中暗道這昨天一宿沒白忙活。昨夜,郭嘉跟着老曹等人熬了個通宵,好不容易纔計議出這徵兵惠民政策,看着今日百姓們議論的勢頭,一切還在計劃之內。
人羣中,有識字的書生把牆上的榜文一條條的唸了出來,圍觀的百姓們時不時的傳來一陣陣的譁然之聲。
“這貪得無厭的濟南相怎麼轉了性了?”一老者疑惑的看着身邊的人,喃喃的問道。
“昨天新的府君剛剛上任,您老原來不知道啊……”身邊腳伕打扮的中年人開懷的笑道,“這田租減了,算賦和口賦(人頭稅)也減了,這榜文莫不是假的吧……”
“應該不是,沒看到榜文上的大印麼?跟上回加稅的時候是一個樣子……”旁邊一中年男子興高采烈的說道,“這下好了,用不了幾年,就能攢下錢給娃兒娶個媳婦了。”
“還有農具可以領,家中困難的還能到府衙去佘糧……”百姓們一遍遍的嘀咕着榜文上的條款,城牆邊,不一會便人聲鼎沸了起來,有些百姓竟然還嫌這裡不夠亂,跑出人羣回去叫家人,一起來分享這喜悅之情。
“好官啊……”衆人一片議論聲,郭嘉欣喜的轉頭看了看老曹,曹操正頗爲自得的大笑,郭嘉心中忍不住小小的鄙視了一下老曹,昨天晚上定製榜文的時候數你最摳……
人羣中正熱鬧,這時候卻傳來一炸雷般的響聲,“既然新任府君順應民意,那咱們也不應該讓府君失望是不是?家中青壯能來當兵的趕緊來,俺第一個報名……”
衆人看去,原來是一黑臉壯漢瞅着榜文一陣大叫,大家緩過神來,紛紛附和了起來,不少年輕力壯的擼起袖子就向府衙跑去……
“奉孝啊,不得不說,你讓老典做那個什麼‘託’還真是個好主意……”老曹看着羣情激奮的百姓們,感慨的說了起來。
“這下文若他們可有的忙了……”郭嘉想起昨夜的安排,這文若和志才負責統計兵員,仲德負責分發百姓錢糧,自己跟老曹倒是落得清閒,笑了起來,“孟德啊,這叫非常時期非常辦法,誰叫咱現在沒家底呢……”
“是啊,也不知道能募得多少士卒……”老曹說完,神色頗爲黯淡,這光桿司令估計沒人願意當吧,意氣風發來到濟南,卻看到眼前的處處破敗之色,換了誰心裡也不好受。
“所以說,這就是老天給我們的考驗,要我們把濟南城建設成洛陽,長安那樣的大城……”郭嘉看着老曹精神不振,打氣道,“這點困難你還會瞧在眼裡麼?”
曹操聽完郭嘉的話,苦笑了起來,“自從離開洛陽,我就沒把外面想的多麼好,平叛黃巾的時候我就看了,宛城,汝南還不如這裡呢,只是,破城容易建城難啊……”
“至少我們開始了,不是麼……”郭嘉笑道,“如果咱們能把無米之炊做成了,那天下間還有什麼事咱們做不來?”
“好像,是這樣的……”曹操臉上神色明顯一震,擡起頭來與郭嘉對視了起來,既而大笑道,“奉孝教訓的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
還有精神唸詩,不錯嘛……郭嘉看着已經從頹喪中漸漸緩過神來的曹操,心中高興,暗道:自己的心性還是跟老曹沒的比啊,被打擊了這麼快就緩過來了,果然有梟雄本色。
曹操跟郭嘉的心情倒是好了,府衙內卻忙成一團,這城中青壯羣情激奮的來府衙報名當兵,就荀彧跟志才兩個人還真是忙不過來,荀彧眼瞅着這青壯們圍在府衙前也不是辦法,急忙找了個衙役去叫曹操和郭嘉回來,郭嘉看到氣喘吁吁的衙役跑到自己面前,大抵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跟曹操一同向府衙快速走去。
兩人一路跑到府衙,看着這府衙內外裡三層外三層圍滿了人,心中一陣高興,顧不上跟荀彧寒暄,急忙也加入了進來,給那些青壯們登記軍籍。
直到日已西斜,府衙才漸漸冷清了下來,老曹很滿意這募兵的結果,募得青壯一千五百餘人,可把這府衙中忙活的衆人給累壞了,曹操和荀彧等人嬉笑連連,唯獨郭嘉一人愁眉苦臉的坐在石階上,一個勁的撓頭。
“奉孝又爲何悶悶不樂?”曹操走了上來,奇怪道。
“唉,咱們都疏忽了,這青壯是募得了,可是兵甲呢?咱們是官軍,可不是那些拿根擀麪杖就能上戰場的黃巾……”說完,郭嘉幽幽的嘆氣起來。
“呃……”意識到這一點的衆人立刻從大喜到了大悲,郭嘉說的有理,總不能讓這些大好兒郎赤手空拳的去跟着自己這幫人借糧去吧,這一千五百餘人的兵甲,以現在府郡中的能力,根本就解決不了……
咬了咬牙,郭嘉站了起來,對着幾人苦澀笑道:“孟德,先讓這些士卒們軍屯吧,糧食問題,我來解決……”
“奉孝如何解決?”曹操聽完吃了一驚,這郭嘉怎的說出如此大話。
“你給孔融封書信,我和老典跑趟北海,去跟孔融借兵借糧……”郭嘉一臉無奈的說完,心道:自己怎麼就是這勞碌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