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我說這是無主之地這就是無主之地

沈樹人原本還擔心自己太年輕,驟然做到同知,下面管着一羣四十來歲的知縣、衆人會不服氣。

但是,在得知他身爲蘇州首富沈家的大少、還中二甲進翰林、卻依然主動願意外放前線剿賊後,所有下屬的怨念都消失了。

鬧得沈樹人原本想得很好的扮豬吃虎、打臉立威,一招都沒用上。

這樣也好,省了內鬥的心思,專心於種田和外敵吧。

此後半個月,沈樹人視察了蘄州縣、黃梅縣,大致摸清了黃州的情況。

至於那些靠近前線的縣,和深入山區的鄉鎮,他暫時沒去,個人安全始終還是最重要的,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來之前,他看過戶部那邊關於黃州的檔案資料,賬面上和平年代總計有人口二十多萬(實際上按照大明末期的慣例,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隱戶、投獻瞞報),分佈在九個縣。

如今還沒淪陷的五個縣,人口最多的是蘄州縣,有六千多戶,四萬多人,最少的是已經淪爲敵後飛地的羅田縣,居然才七八千人。

其他三縣各一到三萬人不等,五縣加起來理論上應該有十一萬人口。

實際上的數字,因爲戰亂流亡逃散,按趙雲帆、江城等知縣上報,只有六萬多了。

那些隱戶、逃民如果能算上,估計還是能湊出十一二萬的。但怎麼把他們弄回來齊民編戶是個大問題,如果處理不好逼到流賊那邊就麻煩了。

而整個黃州府在戶部魚鱗冊上應該繳納的稅糧是六萬多石,擁有在籍田地五十餘萬畝(明朝後期正額田稅被壓到每畝1~2鬥,平均八畝地繳一石稅糧)。

按朝廷制度,稅糧十萬石以下的府是下等府,黃州才六萬多,毫無疑問是湖廣地區下等府裡都比較窮的。

好在這五十多萬畝田地,屬於未淪陷五縣的足有三十五萬畝——雖然府治黃岡還未收復,但黃州最肥沃的平原卻不是黃岡所在的巴水河谷,而是南邊鄱陽湖對岸的湖口沖積扇,那塊地方在沈樹人控制下,所以田地還是夠種的。

如今人數變少之後,唯一的利好消息是勞動力可以被充分利用。大部分百姓如果想種田,都能有足夠的田種纔對,只要那些地主願意給他們一個合理的租佃價格。

總共纔不到十萬人,種三十五萬畝地,連老人小孩女人都算上,每人都能攤到四畝耕地了。

沈樹人做完這番全局調研,立刻意識到當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穩住恢復生產,把戰亂暫時逃荒的田都用起來。

……

沈樹人趕到黃州時已是五月過半,摸底調研完已是六月初,到夏糧搶收的季節了。

他能做的,也就是先勸農保證各地搶收,然後對那些春耕時拋荒的田地,組織秋糧的耕種。夏糧收穫完之後,也要組織搶種。

南方夏天的雙搶,從來都是最繁忙的時候,流賊那邊也沒敢頂着大熱天騷擾,雙方都安心組織生產。

六月初,沈樹人先找來幾個知縣,還有本地的一些豪紳,讓他們指認蘄州、黃梅等地那些成片拋荒田地中、有哪些是地主逃亡而空下來的。

趙雲帆和本地豪紳們見同知大人只是挑軟柿子捏,倒也很配合。把那些因爲戶主逃去對岸江西而拋荒的田莊都指認了出來。

沈樹人立刻分撥了幾百個從蘇州帶來的沈家佃農,以及幾千新組織起來的無地農民,在這些地皮上搶種土豆、紅薯和玉米。

部分低窪地帶就種點水稻,實在是淤泥沼澤地形地就組織種芋頭、蓮藕。

後世湖北地區本來就是蓮藕的重要產區,因爲這兒小湖窪地沼澤特別多。後世黃岡的巴水蓮藕跟武昌的蓮藕,都是很有名的。

芋頭則算是湖北人種得比較少的溼地作物,但在蘇州、崇明一帶很多,沈樹人帶來的蘇州佃農都會種芋頭,可以手把手教本地農民。

沈樹人按照自己心腹佃農一戶、帶領本地農民五到十戶的比例,組織起生產。本地百姓雖然不願意被人管,但聽說同知老爺帶來的人會教他們種這些沒見過作物的技術,也都很積極學習,沒有鬧事。

不過,農民們樂見其成,不代表沒有其他方面的阻力。

沈樹人組織起生產後,趙雲帆就提醒他:“大人,不知你想過沒有。這些田地因爲故主逃難而暫時拋荒,您來之前那些失地農民不敢亂種,必然是有道理的。

只因佔有這些田地的豪紳,很多勢力都不侷限於一鄉一縣。這黃州地界一貫以來形勢複雜,倚靠英霍山區,又是三省交界。很多豪紳在江西戶口、南直隸安慶池州都有莊園、故舊勢力。

現在他們看劉希堯猖獗,怕江北之地都不安全,才逃去湖口、池州。他們是篤定了流賊沒有可以渡過長江的水師,南岸武昌那邊又有左良玉,所以覺得到了江南就安全了。

如果得知在黃州的田地被人隨便分給貧民耕種,將來秋收時他們回來鬧事、糾紛分潤不勻,又該如何處置?那些勢力橫跨數省的望族,您可得罪不起吶。”

趙雲帆說這番話時,是真心爲沈樹人好。他在本地當官多年,知道那些戰時避賊的豪門望族,到了秋收之後肯定是回來看看的,因爲去年就這樣。

黃州地處大別山區,一旦到了冬天,陸路就更難走了,所以不用擔心流賊冬天會翻山來襲。只要秋天沒被流賊侵擾的縣鄉,冬天就絕對是完全的。

那些豪紳就能回鄉看看有沒有人偷種自己拋荒的田地,如果有就要仗着勢力獅子大開口收租。

去年初冬,趙雲帆就親自經歷過幾個案子,一些偷種拋荒田地的貧民,被還鄉團的豪紳逮來打官司,因爲不是事先簽訂好租佃契約,所以豪紳幾乎想開多大口就開多大口,要分收成的四分之三,貧農也無力抵抗。

而如果是提前簽訂佃契,那最多也就是“倒四六”,地主拿六成,農民拿四成,不可能黑到七成五的。

當時的黃州知府還支持了豪紳們的這一系列案子訴求,這才導致今年再出現“開春後豪紳們逃避戰亂去江西,田地拋荒,貧民卻再也不敢來偷種”,因爲貧民們吃了一次虧,知道偷種到冬天時會被還鄉團清算,到時候還不如老老實實種手續齊全的有主田地呢。

沈樹人聽完趙雲帆轉述的這一系列案子之後,不由拍案怒罵:“真是荒唐!就算是偷種,也不能因爲沒提前契約約定、就任由豪紳亂開價啊!前任知府和下面其中幾個知縣,就是這麼定案的?他們就不怕激起民憤?”

趙雲帆嘆道:“這不已經激起過了麼,不然哪輪得到大人您來這上任——就是那批案子斷完之後,去年吃了虧的那批貧農,好多都投劉希堯了,他們當中很多就在府治黃岡。

劉希堯聽說嚴知府不得人心,殺到黃岡,原本流賊也沒什麼攻城器械,按說籠城死守也能撐住。

但城內先亂了起來,那些被判給七成五地租的貧民四處放火,亂中打開城門,劉希堯殺進城內,把嚴知府和其他府中官吏、黃岡知縣、還有幾個當時留在黃岡的豪紳都殺了全家。

不過,那些豪紳也沒都死完,很多當時不在黃岡,還在江西,所以今年貧民們仍然不敢擅種無主之地,直到大人您出面主持。但即使如此,如今民意顯然還在觀望之中,還不知道秋收之後會不會被清算呢。”

沈樹人聽完,心中只是冷笑:“那嚴知府也算求死得死了,這種節骨眼還敢激起民憤。哼,他怕那些江西豪紳,我卻不怕。給我召集蘄州和周邊各縣的官員、豪紳,我要明令宣佈我的決策。

凡是拋荒田地逃亡的,一律兩年內不得回來主張對擅種自己田地的農戶收租。這些人逃離家鄉,拋荒田地,本就導致朝廷稅源枯竭、當納糧的份額沒有繳納,本官讓人幫他們種,他們還有臉回來鬧事?”

趙雲帆聞言,對這位上官的魄力倒是多了幾分佩服,但他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不由苦笑道:

“大人愛民,遠非前任嚴知府可比。但這番說辭,如果真被人攻訐,也是不太站得住腳。很多逃荒之人都是有功名的,還有免稅額度,甚至相當一部分都是江西籍貫的進士家族的旁支。

他們利用各省土地魚鱗冊賬目不清,在江西那邊免稅過兩千畝,到湖廣這邊再冒減,甚至再到南直隸池州、安慶設計減免,一功名多減,也沒人能管。

這些人既然不用納稅,您非要說他們拋荒田地是‘導致朝廷稅源枯竭’、才讓外人耕種,怕是說不通,他們在上面也有人的。”

沈樹人聽了,也是大開眼界,心說特麼原來明朝人就有這種跨幾個省到處騙補騙退稅的垃圾了。

這不就跟後世大學畢業生、利用各地引進人才的補貼政策,在多個省騙補一個道理嘛?

多少人在南京就業拿了補貼,然後發現自家公司在杭州或者合肥也有子公司,就運作到那些子公司繳社保和個稅,然後把杭州合肥的人才引進補貼也騙一遍。

更典型的就是那些突破多套房限購鑽空子的——雖然國家出臺了限購,可全國不動產大數據沒打通啊!在一個城市限購了不代表不能到其他地方再買。

明朝的土地登記只會比21世紀的不動產登記落後不知多少倍。這種三省交界的州府,豪紳把自己的功名免稅面積在三個省都騙一遍的,簡直不要太多。

可惜,已經死了的嚴知府怕他們,沈樹人卻不怕。

不就是比上面有人麼,事實上主持戶部尚書工作的蔣德璟都是咱這一派的人,咱還怕這些傢伙掀起浪來?

沈樹人很篤定地下令:“別管這些人,我說讓你請客,你請就是了。敢不服的,到時候我自會處置。”

趙雲帆看沈同知這麼有底氣,也估計到他上面也有人了,便領命而去。

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290章 喘息之機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麼防官渡之戰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61章 先生繆矣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94章 一波又起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338張 汝可識得此陣?!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62章 一步幹到工業歌命前夜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157章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274章 吃一塹長一智的阿濟格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錦還鄉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98章 虛實相濟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陽城難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67章 我插隊是因爲我沒素質啊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179章 乘勝追擊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30章 兩千年來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顧第369章 兵臨瀋陽第176章 背水一戰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276章 送人頭當然要笑納了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顧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144章 留待聖裁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錦還鄉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第44章 你們有點追求好不好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58章 殺了沈狗官,搶光蘄州城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279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
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290章 喘息之機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麼防官渡之戰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61章 先生繆矣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94章 一波又起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338張 汝可識得此陣?!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62章 一步幹到工業歌命前夜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157章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274章 吃一塹長一智的阿濟格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錦還鄉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98章 虛實相濟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陽城難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67章 我插隊是因爲我沒素質啊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179章 乘勝追擊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30章 兩千年來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顧第369章 兵臨瀋陽第176章 背水一戰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276章 送人頭當然要笑納了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顧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144章 留待聖裁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錦還鄉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第44章 你們有點追求好不好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58章 殺了沈狗官,搶光蘄州城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279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