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金陵 四

甘輝和餘新被從牢中帶出來時,一個被人架着,一個則是被幾人擡着。兩人傷勢都很重,不過張煌言請來的郎中爲他們看了後,說還好,只是外傷,沒斷筋斷骨,將養些日子便又是一條生龍活潑的漢子。

“尚書大人”

餘新很愧疚,掙扎着就要從擔架上起來給張煌言行禮。他以爲自己是被浙軍所救。

甘輝卻是注意到了張煌言身後那些身穿赤紅軍服的士卒並非浙軍中人,他所熟悉的郭法廣、魏大龍等浙軍將領也沒有出現,甚至都沒看到浙軍的參軍徐允耕。張尚書身邊只有一個陌生的年輕人,看着有些眼熟,卻是記不起在哪見過。

張煌言將情況簡短與甘、餘二人說了。甘、餘二人聽後愣在那裡,不敢置信,想不到延平王十幾萬大軍沒能拿下南京城,廣東那位年輕的國公卻以萬餘人馬就輕易破了城。

甘輝推算時間,他們抵達南京城下時,太平軍可能剛入江西,結果人家拿下南昌之後立即全軍東進,用最短時間向南京城趕來,一到便行攻城,毫不拖拉。雖然得手太過輕易,但也是方山那一仗打出來的因果,所以僅論主帥果絕,自家藩主可是遜色許多。要是當日自家藩主也能如此決絕,不被郎廷佐和管效忠的鬼話矇騙,在城下生生耽擱了一個月,這南京城怕早就歸了鄭軍。

餘新問起藩主此刻情況,說話時臉上有憂色,想是擔心回去後會不會被藩主治罪,畢竟若不是他餘新輕敵大意,縱容軍紀敗壞,也不會遭來慘敗。

張煌言將延平王已撤軍至崇明,鄭軍大半撤師回金廈的情況與他們說了。一聽藩主已經回金廈,餘新神情很是黯然,既鬆了口氣,又有種被拋棄的滋味。甘輝卻不那樣想,南京城下實在敗得太慘,軍中又帶了那麼多家眷,藩主在海口沒有落腳之地,如何能久留,又哪裡還能救他們出去?所以藩主必須返回金廈,要不然糧食一旦吃光,餘下大軍豈不就自崩了。

救命之恩,沒齒難忘。

甘輝請張煌言帶他們去見周士相,以答謝這位只聞其名,未見其容的年輕國公救命之恩。

張煌言卻說不必,他道粵國公正忙着督兵攻打滿城,另有要事請甘輝和餘新幫忙。

甘輝忙道粵國公於他們有救命之恩,既有事要他們去做,儘管吩咐便是,何勞特意請張尚書來傳話。餘新雖傷重不能動彈,但也拍胸口表示願爲粵國公效犬馬之勞,以謝救命之恩。

張煌言當下便將周士相的意思與他二人說了,卻是請甘、餘出面將解救出來的鄭軍將士稍加整頓,然後配合太平軍清剿外城殘餘清軍,並控制城外各清軍據點。若有可能,屆時還需鄭軍配合攻打鎮江,以鎖江口。

張煌言並無顧忌,直言太平軍入南京的兵馬並不多,南京附近還有很多清軍,另外滿州韃酋此刻也已率軍抵達徐州,故南京雖下,但整體局勢仍然不容樂觀,所以急需甘輝他們能夠把鄭軍被俘士卒重新整頓起來,要不然,這兵力真是告急得很。

這個忙,甘輝和餘新如何不肯幫。不過因爲餘新行動不便,甘輝擔心會誤了事,便與張煌言說他先去見被俘部下,能收容整頓多少就多少,先配合太平軍把外城清軍掃蕩乾淨,然後再肅清外城清軍據點。

張煌言自是沒有意見,他告訴甘輝南京內城關押的多是鄭軍的軍官,普通士兵和家眷則大多被關押在外城金川門那邊的清軍軍營之中,這些人基本上被太平軍救了出來,連同家眷在內,大致有七千多人。另外據清軍俘虜供稱,城處名清軍據點還有不少鄭軍,都是被他們押過去做苦役的,以修補當日被鄭軍破壞的炮臺和據點。說到最後,張煌言猶豫了一下,還是告訴甘、餘二人,被俘鄭軍家眷中的女眷下場很是不堪。

甘輝和餘新聽後,沉默片刻。對於被俘女眷下場,他們其實早有心理準備。當年清軍偷襲金廈得手,便將鄭軍數千女眷擄走充爲營妓,日夜折磨,最後生還者不過百餘人。就這百餘可憐的女人,在見到親人之後,也大多選擇了自盡,因爲她們的身體已經完全垮了,她們的心更是死了。

張煌言也是嘆息一聲,又將身後的太平軍千戶那木圖和百戶安軍使吳重山介紹給甘、餘二人認識,說這是粵國公派來供甘輝調遣並幫助整頓解救鄭軍被俘士卒的。

見是個蒙古人,甘輝怔了一下,但也沒有多問。當下就辭了張煌言,帶着牢中一同救出來的幾十個鄭軍軍官趕往金川門。到了金川門那邊的清軍軍營,甘輝就看到太平軍正在將繳獲的清軍武器分發給救出來的鄭軍士卒。那木圖上前出示了軍帥府調令,負責金川門的一個第三鎮的百戶便將這裡移交給甘輝他們,帶所部趕回營指揮所。

關押在金川門的鄭軍士兵大多是餘新手下的鐵人精兵,雖然吃了不少苦頭,但大多數都是皮肉傷,並不礙事。

甘輝命令帶來的軍官們下去一人先挑50個能跑能動的士兵,然後將這些人集合起來,簡短交待幾句,便和那木圖所率的太平軍一起向外城的儀鳳門、觀音山趕去。那裡,有很多清軍據點,也有很多做苦役的鄭軍

張煌言回到周士相那裡時,周士相正在親自主持對滿城的進攻。

滿城原是明太祖朱元璋修建的皇城,寬闊雄偉,城高牆厚,利於堅守,不易進攻。城中設施齊全,設有練功房、弓房、箭道、火器庫、炮場、校廠、演武廳、哨房、軍糧庫等。雖名爲城,但實質就是一座清軍的堡壘和軍營,只不過裡面有大量家眷而已。

據被俘的漢軍透露,從設立滿城起,城內駐防的滿州兵就保持在四千多兵,三四萬人口,由江寧將軍節制,負責鎮壓東南。不過鎮江之戰,管效忠帶去的四千多滿州八旗兵被鄭軍打得幾乎全軍覆沒,只有一百多人逃回了南京,城內好多滿州人家中爲此都是男人死絕。後來杭州來了幾百駐防滿兵,加上其他地方和嶽樂從安慶帶來的千餘滿蒙兵,使得城內的滿兵數量又達到了兩千人。但現在城中肯定沒有這麼多,主要是有幾百滿兵跟隨固山額真大雅大里去了江北,另外嶽樂出城時也帶了八百滿兵,所以那漢軍俘虜估計,滿城內現在能戰的滿兵數絕對不會過千。

這個數字得到了周士相和張煌言的認可,但他二人卻不知道,此刻滿城之內,卻是真正的全民皆兵。

滿城,早在太平軍攻入內城那刻,城內的甲喇章京佟浩年就動員了所有能動的滿州男丁上城。另外,兩千多滿州婦人也拿着武器上了城。和外人以爲的滿州女人形象不同,江寧滿城的這些滿州婦人弓馬很嫺熟。(未完待續。)

...

第四十九章 先手第一百九十九章 西進第七百四十五章 滿兵前,漢軍後第一百八十五章 局面 上第一千九十二章 再不回頭!第六十一章 反詩第三百三十一章 露布告捷 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營第五十八章 存亡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一千五十二章 大勢已去第953章 狂生逆法 咎由自取第四十三章 太平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一千六十七章 周王第640章 小爺不比馬鷂子差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降祥瑞 添啥亂第一千三十八章 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後詩第五百六十九章 岌岌可危第七百零二章 黃袍加身第三百五十八章 沒有退路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明兵叫爾死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第五百六十章 首級換肥豬第九百零二章 對得起老姐姐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嶺南三忠第七百八十四章 達素遣使第五百四十一章 敢於亮劍的漢人英雄第一百七十章 攻守 九第七百一十九章 我等前來接應張尚書!第一千零三章 圖謀鄭家第八十六章 危言第八百一十一章 我範家遭了什麼罪第一千章 總動員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第二百一十五章 賜婚第一千一十三章 天子安危事大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殿下須馬上成親第四十六章 侍女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太子人選第四百七十一章 黃毛小兒第一百二十三章 消息第八十六章 危言第七章 知縣第三百零五章 好奴才第九章 土匪第八十九章 措施第一百一十六章 軍法第七百九十九章 蘇州第三十四章 恐嚇第八百七十一章 風吹麥浪第一千四十四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法西斯書社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戰三捷第四百八十四章 六官 科舉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趙良棟也反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土人要換種第七百八十二章 大破滾江龍第九百七十九章 探花不值一文錢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守 2第九百二十五章 人爲財亡 請君入甕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大重兵集團第六百二十二章 唐王做的,韓王也可做的第一百八十九章 絕地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第七百九十一章 漢將第七百六十九章 江北大營第一千六十九章 大寇雲集第一千一十三章 天子安危事大第三百二十章 屠殺是爲百姓好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雞用牛刀第一千四十四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二百四十一章 決戰 十一第九百零八章 梅花山 可不訂第284章 朕發誓第615章 滿州鐵騎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二百七十三章 糧食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天津 施琅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寧城破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事不妙第七百一十七章 觀賊不似兵第四百五十八章 愛新覺羅沒有孬種第十五章 錢糧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此人留不得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減丁第四百九十二章 順我者忠 逆我者奸第六百七十章 有違祖制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四十四章 烙印第一千二十七章 虛君?第五百零五章 隨俺馬鷂子殺敵第九十四章 去留第九百七十六章 安南將軍急遞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四百二十章 我說他是他便是第三百零五章 漢人得勤快第九百零七章 探花郎執騎第一千五十八章 《告鄭經書》
第四十九章 先手第一百九十九章 西進第七百四十五章 滿兵前,漢軍後第一百八十五章 局面 上第一千九十二章 再不回頭!第六十一章 反詩第三百三十一章 露布告捷 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營第五十八章 存亡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一千五十二章 大勢已去第953章 狂生逆法 咎由自取第四十三章 太平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一千六十七章 周王第640章 小爺不比馬鷂子差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降祥瑞 添啥亂第一千三十八章 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後詩第五百六十九章 岌岌可危第七百零二章 黃袍加身第三百五十八章 沒有退路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明兵叫爾死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第五百六十章 首級換肥豬第九百零二章 對得起老姐姐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嶺南三忠第七百八十四章 達素遣使第五百四十一章 敢於亮劍的漢人英雄第一百七十章 攻守 九第七百一十九章 我等前來接應張尚書!第一千零三章 圖謀鄭家第八十六章 危言第八百一十一章 我範家遭了什麼罪第一千章 總動員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第二百一十五章 賜婚第一千一十三章 天子安危事大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殿下須馬上成親第四十六章 侍女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太子人選第四百七十一章 黃毛小兒第一百二十三章 消息第八十六章 危言第七章 知縣第三百零五章 好奴才第九章 土匪第八十九章 措施第一百一十六章 軍法第七百九十九章 蘇州第三十四章 恐嚇第八百七十一章 風吹麥浪第一千四十四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法西斯書社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戰三捷第四百八十四章 六官 科舉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趙良棟也反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土人要換種第七百八十二章 大破滾江龍第九百七十九章 探花不值一文錢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守 2第九百二十五章 人爲財亡 請君入甕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大重兵集團第六百二十二章 唐王做的,韓王也可做的第一百八十九章 絕地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第七百九十一章 漢將第七百六十九章 江北大營第一千六十九章 大寇雲集第一千一十三章 天子安危事大第三百二十章 屠殺是爲百姓好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雞用牛刀第一千四十四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二百四十一章 決戰 十一第九百零八章 梅花山 可不訂第284章 朕發誓第615章 滿州鐵騎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二百七十三章 糧食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天津 施琅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寧城破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事不妙第七百一十七章 觀賊不似兵第四百五十八章 愛新覺羅沒有孬種第十五章 錢糧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此人留不得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減丁第四百九十二章 順我者忠 逆我者奸第六百七十章 有違祖制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四十四章 烙印第一千二十七章 虛君?第五百零五章 隨俺馬鷂子殺敵第九十四章 去留第九百七十六章 安南將軍急遞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四百二十章 我說他是他便是第三百零五章 漢人得勤快第九百零七章 探花郎執騎第一千五十八章 《告鄭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