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六章 掐住英國人的喉嚨

三百零六章 掐住英國人的喉嚨

三百零六章?掐住英國人的喉嚨

十月末,安徽池州的一場短戰告束,硝煙散盡的城池下只留下清紅兩軍的上千具屍體,鮮血染紅了大地。

~~

/-?~~

天,似乎也是在爲這無盡的流血而哀然,一夜西風,寒冰咧咧,大雪襲下了江南。

南京,這個六朝古都此刻已經全然恢復了往日的繁華。紅巾軍入主這裡兩個余月,南北和西面一場戰火都沒有燒到城下,足以證明紅巾軍的強大。而且更讓人放心的是,紅巾軍軍紀儼然,律法清明,又倡導工商,兩個多月的時間已經消除了蘇南各家商戶的戒心。當初關mén閉戶,市井蕭然的景象煥然一變,讓南京商貿重新煥發起了勃勃生機。

而且更令蘇南商家驚喜的是,紅巾軍竟然在松江上海縣開闢了真正的對外通商口岸,而不再是滿清海關那樣的沿海南北運輸港口,是可以直接對外海運商務的。

後世的中國人都知道大上海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滿清開埠以來才發展起來的,不少人的心目中甚至以爲上海在那之前只是一個小漁村,可實際上卻絕對不是。在開埠之前,上海就已經是中國東南沿海一個重要的貿易港口,並且是中國東部海岸線的jiāo通樞紐港,北方與南方的貨物在這裡jiāo換,並運輸到長江流域的各省,地位相當重要。

蘇州、松江、太倉,蘇鬆太道的道臺衙mén就設置在上海,雖然在級別還依舊只是個縣,但上海道臺管理着蘇州和松江兩府一州,上海是這片繁華土地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和經濟標誌。也正是因爲這些原因,英國佬在南京條約談判的時候,纔將上海列爲五個通商口岸之一,是英國人老早就看準了上海,才選擇讓其開放的。如果在此之前上海僅是一個小漁村,哪有怎麼可能如英國人眼?

上海的舊稱是華亭。宋初,華亭縣改屬兩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興)。當時華亭縣以東的海灘已經成爲重要的鹽場,“人煙浩穰,海舶輻揍”,商業日益發達。宋宣和元年(1119年),隨着松江航道重新疏浚,華亭縣北部的青龍鎮更見發展。據宋詩人梅堯臣在《青龍雜誌》中記載,青龍鎮有二十二橋、三十六坊,還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煙火萬家”,時人譽稱“小杭州”。後來因爲吳淞江下游的淤淺,曾經繁華一時的青龍鎮,就逐漸喪失了作爲長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趨蕭條冷落。

南宋鹹淳三年(1267),宋朝在此正式設立鎮治,並派鎮將駐守。因地處上海浦西側,便稱“上海鎮”。上海鎮逐漸取代了青龍鎮,成爲華亭縣最大的市鎮之一。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上海鎮設立市舶司,與廣州、泉州、溫州、杭州、慶元、澉浦合稱全國七大市舶司。

明宣德五年(1430年)應天巡撫駐蘇州,管轄南直隸(江蘇和安徽全境),上海縣歸南直隸松江府管轄。此時的上海地區商肆酒樓林立,已經是遠近聞名的“東南名邑”。

及清朝前期,上海屬江蘇省下轄的蘇鬆太道的松江府。江蘇海關(簡稱江海關)由雲臺山(連雲港)移來,江海關總監由駐南京的兩江總督兼任。在清代初期,上海的經濟發展和城市規模逐漸超過鬆江府的華亭縣。因此,雍正八年(1730年)設蘇鬆道駐松江府上海縣。

一切的一切無不在表明,上海從古到今都具有優良的港口血統。可惜的是滿清的閉關鎖國政策,使得全天下只有廣州的十三行纔有權進行對外商貿。上海雖然也有海關,卻只進行國內沿海南北運輸,而不對外經營。

往年蘇南的貨物都是需要運到廣州才能開始進行販賣,如何會有眼下直接在家mén口做買賣來的划算、便利?

伴隨着上海港的成立,樑綱都能明顯的感受到治下市井的繁華度在劇烈提升,果然是要有投入纔能有收穫。

他在上海設對外貿易港口,就是在對蘇南以及浙江的商戶表明態度,與口頭上的‘倡導工商’相應喝,證明自己不是隻叫喚不幹事。大好的機會就擺在了商人們的眼前,由不得他們不反應

而至於擔心的歐洲商船不來,那就更是一個笑話。他們纔是鼻尖最靈敏的貓,聞見一點腥味就能追着跑過來。而且到了明年,紅巾軍肯定會對福建下手,把這塊中國現今紅茶最主要的產地攥到手,那樣就更是由不得歐洲船上不來了。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是中國與西方的商業貿易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時期。之前中西放貿易的基本結構是,西方諸國以其殖民地產品,主要爲白銀、香料等jiāo換中國的茶、絲、瓷器等。

這種貿易結構到眼下的時候已經無法再保持平衡了,大量白銀流入中國,西方社會白銀的短缺使得傳統的中西貿易結構難以繼續爲繼。所以眼下時候,對華貿易的主體代表英國人已經開始輸入鴉片,只是眼下的鴉片銷量還遠不到氾濫的時期,只是微不可查的一個小頭。(導致鴉片戰爭的爆發)

而且隨着時代的發展,原來東西方大宗貿易的主體——絲綢和瓷器已經退出了首要行列。在原本的歷史時空中,在二十世紀以前西方人所尋求的中國商品中,唯有茶葉在中西貿易中長期佔據着支配地位。茶葉爲‘西方貿易商’帶來了鉅額利潤,使他們認爲:“茶葉是上帝,在它面前其他東西都可以犧牲。”(注:主要是紅茶)

早在秦漢時期中國人就開始種植茶樹,但直到十六世紀中葉才爲西方人所知。西元一五五九年,威尼斯商人拉莫修在其出版的《航海記》才首次提到茶葉。一六零六年,荷蘭人首次從萬丹將茶葉輸往歐洲。在此後一百餘年間,茶葉並未成爲中國輸往歐洲的重要商品。一七零四年英船“根特”號在廣州購買470擔茶葉,價值14000兩白銀,只佔其船貨價值的11%,而所載絲綢則價值80000兩。一七一五年,英船“達特莫斯”號前往廣州,所攜資本52069鎊,僅5000鎊用於茶葉投資。

1英鎊=3兩白銀。現在這個時候銀子還沒太大的貶值

然而到了一七一六年,茶葉就開始成爲中英貿易的重要商品。兩艘英船從廣州攜回三千擔茶葉,價值三萬五千餘鎊,佔其總貨值的80%。十八世紀二十年代後,北歐的茶葉消費迅速增長,茶葉貿易成爲所有歐洲東方貿易公司最重要的、盈利最大的貿易,當時活躍在廣州的法國商人羅伯特說:“茶葉是驅使他們前往中國的主要動力,其他的商品只是爲了點綴商品種類。”

中國出口的茶葉當然不全都是紅茶,樑綱從陳廣亮那裡早就得到過確切消息,綠茶還是有一部分的。但是很顯然,八十年的飲茶史已經讓歐洲人塑造出了自己的喜好——以往三年的數據表明,出口的茶葉裡五分之四是紅茶,剩下的五分之一纔是綠茶。

捏住了福建紅茶,就是捏住了歐洲人的咽喉,由不得他們不就範

而且更重要的是,茶現在已經成了英國必不可缺的一種戰略資源。現在是可是西曆一七九七年,拿破崙正在興起,英國早就已經chā手阻撓了法國的大**,那每一次的動作可都是需要金錢來支撐的。

英國對華貿易的主體是東印度公司。從茶葉貿易剛剛興起的年代開始,東印度公司在絕大部分的年份中,所購買的茶葉就都佔其從中國總進口值的一半以上。到去年爲止,據陳廣亮sī下里的調查,這一比例更是提高到了85%。

雖然瓷器、漆器、絲綢和其他中國商品的需求由於歐洲“中國風格”的流行仍在增長,但東印度公司卻是寧可讓這類商品的貿易由其船長和船員利用他們的“優待噸位”去sī自經營,本身也要集中全力去經營茶葉貿易。十八世紀的歐洲的‘中國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資料

因爲茶葉貿易不但對他們本公司的存在有着生死攸關的關係,更對英國財政也佔據着至關重要的地位。每年在茶葉貿易中東印度公司就有近百萬英鎊的利益,佔其商業總利潤的90%,還提供了英國國庫全部收入的10%。東印度公司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本文不介紹

樑綱對於東印度公司的商業總利潤和英國國庫收入自然毫不瞭解,可是這並不耽誤他能聯想到這一方面,尤其是後者。

商業的發達,超高的利潤,當然會牽扯到國家稅務收入,也牽扯到英國國庫的實力。對一個後世人而言,想到這一點很正常。尤其是樑綱知道,不久後拿破崙就將會崛起,英國這個全世界最大殖民地國家在成爲‘日不落帝國’之前最主要最重要的一個敵人就要站立在他們面前。如此,大把大把的金錢將會像嘩啦啦的河水一樣從英國人的國庫流出,這樣的關鍵時刻,東印度公司哪敢不聽話嗎?不聽話就斷了他們的茶葉,甚至能威脅到英國的本身。

樑綱就是想到了這些,心中才有了足夠的底氣,纔敢毫不猶豫的開通上海港的對外貿易,他是掐定了這一點,英國人肯定會乖乖的前來。ròu骨頭從廣州挪到了上海,英國這條癩皮狗也自然會跟着從廣州跑去上海,而剩下的那些國家商船肯定也會跟着過來,雖然不會是全部。可如此只需要兩三年,上海港的地位就將在東西方貿易體系中佔據無可動搖的地位。

再說了,這個時代的中西貿易具體靠的還是英國人。法國大**爆發前,法國和荷蘭都是中西貿易中的兩個tǐng重要的國家,可是大**爆發後,法國的對華貿易就完全停止了下來。而荷蘭就更別說了,乾隆六十年,也就是去年,荷蘭本國就已經被滅國了,被法國人給佔了,還怎麼派船來華?一七九五年後荷蘭是完全退出了對華直接貿易。

所以現在的廣州,除了英國外,歐洲就是丹麥、瑞典、葡萄牙寥寥幾個國家還在進行着對華直接貿易,現在位居總量第二位的反倒是一七八四年纔開始進入對華直接貿易的美國人。

樑綱迫切的想將對外貿易主港口從廣州挪到上海來,不僅是因爲治下地區的商業發展、人心和稅收,更是爲了防止清廷從洋人手中直接買炮。這一點據廣州傳來的消息,吉慶和書麟已經開始在做了。北京在跟俄國人做軍火貿易,他們就在跟澳mén的葡萄牙人以及停在廣州海面等來年回返歐洲的商船主做軍火貿易。

熟練的炮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訓練好的,而且沒有相應的先進的炮兵測量、瞄準設備,清軍永遠不可能訓練出一流的炮手。樑綱對此不懼,但到底也是麻煩不是?

能順順利利的攻下福建、廣東多好,幹嘛要去求不順利呢?樑綱已經責令陳廣亮運作此事了,只是會得到個怎麼樣的結果,他心中也是沒底。歐洲人,認錢不認人,或是出於別的什麼原因,反正內在因素很多,到底是會是個什麼樣的結論,樑綱自己也猜不透,只有等拿到最後的答覆才能確定。

葡萄牙最好別利令智昏,否則的話,日後算賬時可就沒個好臉了。

…………

“將軍,這家店位置不錯,咱們上二樓坐坐?”一個隨從打扮的人指着臨街口一家酒店對樑綱說道。

樑綱擡頭看了看酒樓,臨街口,窗戶一開周邊街面可盡收眼底,笑了笑說着:“確實不錯走,咱們上去”

那隨從實際上就是陳明堂,另一邊還有樑綱的小舅子李永成,身後跟的又有詹世爵和兩個親衛。

天空彤雲密佈的,雪huā雖已經停了,可是天氣依舊冷的凍人。

李永成先一步進了去,向跑堂的小二問道,“樓上可還有空地?”

“有,自然是有。”小二眼睛看向樑綱,獻上了一個笑,吆喝道:“這位爺,樓上請”跑堂攬客的人,眼睛自然分得出高下。

樑綱甩了下手,幾人跟着跑堂小二上了樓,見上面屏風相隔,分成了八個雅座。

其中一半都坐了人,看起來,這家店生意還是不錯。

與樓下的嘈雜相比,二樓卻是清靜多了,雖然雅座裡隱隱還有聲音傳出,可和下面的比,好的太多了。

到了雅座,隨便點了幾個熱菜,樑綱四人就坐,兩個親衛立在了外面。上菜的速度很快,沒到一刻鐘,就有小二端着一大托盤熱氣騰騰的酒萊上來。

樑綱推開了窗戶,冷冽的寒風吹過,陳明堂、李永成都不由得縮了下脖子,他自己卻是毫不受影響。只是看着樓下人流往來的街面lù出了一個歡喜的笑容,“總算是又恢復了熱鬧,喜sè盈人啊”

市井街面的恢復就意味着紅巾軍治下人心的安定,與這個相比,它的另一層意思都顯得渺小了。

陳明堂、李永成對視了一眼,眼中都閃過了一抹亮sè。

紅巾軍的官制雖然看起來托拉、冗多,還官吏不分,可確實能調集人的積極xìng。往日的小吏現在變成了小官,‘吏’、‘官’,雖然僅一字之差卻能謬之千里,完全是天與地的差別。

過去再高的吏也做不成官,吏就是吏,官就是官。可現在官吏一體,無所謂分別,只要一步邁入衙mén,那就是邁進官場。有本事,會鑽營,最最普通的一員也能有朝一日牧守一方。如此,吏員偷jiān耍滑、勒索敲詐,沒了前途只求錢途的現象就不再經常出現了。

而且現在還有警察局和檢察院,被告進去了,所作所爲一經證實,法院判決下就得不了好去。紅巾軍這兩個多月來,給治下老百姓甚至是給他們自己人,留下最深刻的影響就是律法清明,司法森嚴。

往日難得一求的青天大老爺現在似乎縣縣都有,不見那警察局爲了破案,連往日的賤民仵作都吸納了進去,成了什麼所謂的法醫。而職能有了更新的,被增加了後世反貪局和現今監察御史職責的檢察院更是恨不得把眼珠子扣下了貼到每個當官的身上,監視着他們的一舉一動。

吏治清明,司法清白,在樑綱看來這就是紅巾軍拉近自己與老百姓距離最好的一招。人心與權威,人心是做來的,不是靠權威靠刀子壓出來的,殺出來的。而至於用刑諒法是否過重,luàn世用重典,也無可非議。

時間是完善制度法律的最好夥伴,樑綱確立下紅巾軍政fǔ部mén纔沒多長時候,檢察院的職責就進行了一次調整。月前時候更是不得不建立起了文官院。從地方上chōu調有經驗風評好的官員充任老師,教導學生,以爭取培育出更多些的合格官員。其中第一批速成班,開辦已經半個多月,都是之前歸附的文人和師爺,預計到過年時候就可以下放了。

在將軍府下還增設了官監部,做官員組織並任免、考覈、升降、調動等事務。

紅巾軍地盤增長的太快了些,官,不夠用啊

一百九十章 第二天深夜一百九十九章 風雨欲來五百零一章 美利堅不是省油的燈二百零九章 千里轉戰九第14章 自是“打家劫舍”!二百七十二章 屠四百七十五章 查爾斯眼中的中國九一八勿忘國恥二百四十七章 旗開得勝二百三十四章 議和休兵第99章 轉移目標四百一十五章 京師風雲一一百九十八章 禁書案二百零二章 千里轉戰二三百九十七章 葡萄牙人管理的西班牙戰俘營二百零三章 千里轉戰三三百三十八章 秋後再算帳乾隆吐血亡四百八十六章 小瓦特的中國官司第1章 穿越二百零六章 千里轉戰六四百八十九章 中波曖昧勝勢更足五百零八章 天使之城二百一十七章 千里轉戰十七一百九十八章 禁書案三百七十七章 南洋華人中的強人一百三十五章 埋伏四百一十三章 戰天津五三百九十六章 欺負到了李家頭上三百七十一章 王剛與和一百八十八章 無題第10章 虎出柙一百七十五章 禁書三百零一章 不堪教化者全去挖礦三百七十一章 王剛與和三百七十九章 跨向海外的第一步二百三十六章 分田地立根基四百六十六章 財政公開貪婪沙俄一百七十二章 軍隊正規化一百七十章 好熟人好說話一百零二章 清軍火器四百一十六章 京師風雲二二百一十六章 千里轉戰十六第25章 白蓮二百六十章 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四百四十一章 楚國夫人府裡樑綱被打攪二百七十四章 樑逆奇恥大辱以血來還一百九十七章 伏擊下第24章 推翻清王朝四百四十六章 再度整編師級建制三百九十六章 欺負到了李家頭上四百零六章 傳首各縣繳令投降第53章 水師戰船四百七十三章 庫斯塔奈就在眼前第18章 建班底,真難!一百七十五章 禁書二百六十五章 聾啞人的妙用三百四十二章 內外合南昌落一百四十九章 杯具龍套二百一十五章 千里轉戰十五二百五十八章 聲南擊北成了四百三十章 大戰江戶灣一二百一十六章 千里轉戰十六二百一十六章 千里轉戰十六第79章 順理成章二百二十九章 再會王聰兒三百九十八章 桑切斯的'拼搏'三百九十章 咬一口上第92章 打了土豪卻分不了田一百九十二章 被禍害了三百三十一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53章 水師戰船二百九十三章 江寧城破第16章 人無橫財不富!二百九十章 弟兄們拼了三百八十四章 遊弋在大海上的獵手第84章 光化縣衙四百四十二章 王聰兒出馬寶雞毒氣彈第5章 殺人第67章 和睦的一家三百七十九章 跨向海外的第一步一百零五章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三百零七章 淫巧四百零九章 戰天津一一百一十七章 再見火器二百六十四章 牀弩火箭太bug三百二十七章 追亡逐北四百九十八章 一鴉英雄今何在三百零九章 勸降定海被棄武狀元三百九十一章 反咬一口下三百零三章 天下第一大營俘虜營二百五十三章 義軍和紅巾軍的差距一百八十五章 各方小盤算三百九十四章 心臟破碎的感覺三百五十三章 臨戰反戈這一擊真漂亮四百七十六章 中國印象北海兵團一百九十六章 伏擊一第56章 牽連無辜一百七十一章 紅巾軍第77章 訓練(二)第91章 土匪有錢途
一百九十章 第二天深夜一百九十九章 風雨欲來五百零一章 美利堅不是省油的燈二百零九章 千里轉戰九第14章 自是“打家劫舍”!二百七十二章 屠四百七十五章 查爾斯眼中的中國九一八勿忘國恥二百四十七章 旗開得勝二百三十四章 議和休兵第99章 轉移目標四百一十五章 京師風雲一一百九十八章 禁書案二百零二章 千里轉戰二三百九十七章 葡萄牙人管理的西班牙戰俘營二百零三章 千里轉戰三三百三十八章 秋後再算帳乾隆吐血亡四百八十六章 小瓦特的中國官司第1章 穿越二百零六章 千里轉戰六四百八十九章 中波曖昧勝勢更足五百零八章 天使之城二百一十七章 千里轉戰十七一百九十八章 禁書案三百七十七章 南洋華人中的強人一百三十五章 埋伏四百一十三章 戰天津五三百九十六章 欺負到了李家頭上三百七十一章 王剛與和一百八十八章 無題第10章 虎出柙一百七十五章 禁書三百零一章 不堪教化者全去挖礦三百七十一章 王剛與和三百七十九章 跨向海外的第一步二百三十六章 分田地立根基四百六十六章 財政公開貪婪沙俄一百七十二章 軍隊正規化一百七十章 好熟人好說話一百零二章 清軍火器四百一十六章 京師風雲二二百一十六章 千里轉戰十六第25章 白蓮二百六十章 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四百四十一章 楚國夫人府裡樑綱被打攪二百七十四章 樑逆奇恥大辱以血來還一百九十七章 伏擊下第24章 推翻清王朝四百四十六章 再度整編師級建制三百九十六章 欺負到了李家頭上四百零六章 傳首各縣繳令投降第53章 水師戰船四百七十三章 庫斯塔奈就在眼前第18章 建班底,真難!一百七十五章 禁書二百六十五章 聾啞人的妙用三百四十二章 內外合南昌落一百四十九章 杯具龍套二百一十五章 千里轉戰十五二百五十八章 聲南擊北成了四百三十章 大戰江戶灣一二百一十六章 千里轉戰十六二百一十六章 千里轉戰十六第79章 順理成章二百二十九章 再會王聰兒三百九十八章 桑切斯的'拼搏'三百九十章 咬一口上第92章 打了土豪卻分不了田一百九十二章 被禍害了三百三十一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53章 水師戰船二百九十三章 江寧城破第16章 人無橫財不富!二百九十章 弟兄們拼了三百八十四章 遊弋在大海上的獵手第84章 光化縣衙四百四十二章 王聰兒出馬寶雞毒氣彈第5章 殺人第67章 和睦的一家三百七十九章 跨向海外的第一步一百零五章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三百零七章 淫巧四百零九章 戰天津一一百一十七章 再見火器二百六十四章 牀弩火箭太bug三百二十七章 追亡逐北四百九十八章 一鴉英雄今何在三百零九章 勸降定海被棄武狀元三百九十一章 反咬一口下三百零三章 天下第一大營俘虜營二百五十三章 義軍和紅巾軍的差距一百八十五章 各方小盤算三百九十四章 心臟破碎的感覺三百五十三章 臨戰反戈這一擊真漂亮四百七十六章 中國印象北海兵團一百九十六章 伏擊一第56章 牽連無辜一百七十一章 紅巾軍第77章 訓練(二)第91章 土匪有錢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