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一十九章 日本國非是中華藩國

四百一十九章 日本國非是中華藩國!

河南,蘭陽。\\??WW.. 提供本章節最新 書mí羣4∴㈥㈠㈧\\

銅瓦廂,黃河大堤。

河南巡撫那顏數日間像是老了十歲一樣,作爲一旗人滿人,他忠誠於嘉慶和大清朝,可是單獨的作爲一個人,即將做的這件事實在是煎熬着他的良心。

從接到嘉慶密旨時候開始準備着手,到敲定銅瓦廂這個要點,確定下舍南往北的方陣。這十天不到的時間,那顏幾乎是以ròu眼可見的程度衰老下去。還六十不到的他,現在怎麼看都像是一即將邁入棺材的垂暮老朽。

明代水利大家潘季馴的《河防一覽.黃運兩河修防章程》是滿清時期歷代河道總督都極爲重視的一本治河要典。黃河

清初的治河名臣勒輔更以書中的‘束水衝沙’之法享譽一時。而河南境內,在歷經了老於成龍乾的那檔子蠢事之後注1,歷代的河南巡撫也都是奉勒輔之法爲上。自然潘季馴的《河防一覽》也成爲他們的必讀之物。

銅瓦廂在今蘭考縣東壩頭鄉以西,是明清兩代河防的險要處所之一。潘季馴在《河防一覽》中就把此處列爲防守要害地方。黃河由西而東,在這裡折而向東南。而這一帶東北方向則地形低窪,歷史上黃河多次在此決口,衝向張秋運道,奪大清河入海。

那顏接到嘉慶‘帝都有不測,掘黃河口,以水代兵……’的旨意之後,一邊固然心如死灰,歷朝歷代敢用此法者,也就南宋間的杜充一人,另一邊卻也不得不爲。他畢竟是個八旗滿人,又不是漢人,百姓蒼生在他心底可沒有大清朝來的重要。

只是那顏也清楚,自己扒了黃河,雖然因出於‘儘量保全百姓’的心理沒有往一馬平趟的河南豫東泄水,而是朝山東而去,可依照現在北京城裡那位的手段,被人萬世指罵,遺臭萬年卻也是肯定的了。

“轟……”

不同於大炮轟鳴的爆炸響聲,被掘開的黃河大堤,最初黃河水只是一點點的漫過微低於水面的堤岸往下流,可隨着缺口慢慢的被沖刷開,沖刷大,最終萬噸河水傾瀉而下,那大自然的轟響讓東西兩壩上的所有人都驚呆了。

這一泄,百萬蒼生罹難,山東、蘇北、皖北、豫北,盡皆是一片汪洋。\\. 首發\\滿清,人心盡喪

杜充的決河並未對當時金軍的南下造成多大的影響,反而使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一帶的百姓至少淹死二十萬以上,因流離失所和瘟疫而造成的死亡更是數倍於此。北宋時最爲富饒繁華的兩淮地區毀於一旦,數百萬人無家可歸者淪爲難民。

而今日那顏的這一決口,造成的災難也絕不會亞於前次。雖然他秉着最後一絲良心,把決口放在了河北岸,而不是南面。

………

xiōng口悶,看到陳虎用最快速度發來的加急,樑綱渾身都像是被壓上了一塊大石頭一樣,垂着xiōng口一時間都說不出話來。

索特納木多布濟撤去後,由通州轉到北京的彭泰臉sè鐵青,整個人也都在發顫,心中已經氣得不可抑制。

“招劉墉、曹振庸、戴衢享他們議事。”

樑綱之前圈定下的那批人中,曹振庸、戴衢亨兩人已經投效新朝,這倆人都是那種靈活多變,非愚忠死硬的人才。樑綱暫時沒給二人實權,而是留在身邊與李永成一樣充入秘書監做秘書郎。

劉鐶之也識趣的投靠了紅巾軍,被樑綱發作嶽楓書副手,負責北京整頓事宜。劉墉並沒有‘服軟’,跟董誥、紀曉嵐、沈初、費淳、鄒炳泰、吳熊光等人一般,閉口不言,繼續蹲坐家中。

可是遲遲滿清掘開了黃河大堤,洪水一泄進入山東,作爲山東籍的大員,樑綱邀請劉墉自然不會不來。而董誥等人,樑綱說不準他們會不會到,但是這事情一出,滿清人心喪盡卻是一定的。

雖然滿清可以把這盆水潑在紅巾軍頭上,但是以紅巾軍現在的勢態,樑綱有必要掘開黃河口嗎?

只要稍微的動動腦子,這件事上誰的獲利更大就一目瞭然。

董誥等人即便對滿清再忠心,此事情一出,心中想必也定會生出惻隱和冷意。

劉墉是康熙年間的人,至今已經七十有九,雖然頭腦清晰,思睿敏捷,可到底是八十的人了。聽到樑綱去劉府傳旨的親衛稟報,銅瓦廂被那顏掘開了缺口,一口氣沒上來人差點都昏過去。

好在劉墉的身體真的不錯,就緩過了勁來。剛有意識就令下人備轎,只是趕到宮裡時,還是最後一個。

在場的人中。朝中漢人大員,沒被收拾掉的除了董誥還依舊閉mén不出外,餘下的是盡數到場了。

或許這件事對其中的一些人而言只不過是一個臺階,但是沈初、吳熊光乃至紀曉嵐等人,卻真的爲嘉慶之舉動而寒心了。

這場朝議分軍政兩方面,軍事上樑綱會下令陳虎、南向陽和詹世爵全力進攻,最快速度的拿下河南和山東。不然的話缺口持續出水,那就更麻煩了。

樑綱召這羣人來更多的商量政事,也就是賑災。

滿清時候洪澇旱災不斷,到乾隆年間這方面的各項章程已經很完善了,連大災之後的防疫方面都有詳盡的安排。但是每在天災來臨之時,更需要關注的還有人災,那些個貪官污吏更甚滔天洪水和酷熱烈日。

“劉公能臨危受命,本王感jī不盡。此次山東賑災,就全仰仗劉公了。”

山東還有一個伊江阿沒解決,一邊打仗一邊要賑災,沒有一個威望高隆又廉潔奉公之人的壓制可不行。樑綱口袋裡最後的選擇就是劉墉,而現在見劉墉毫不猶豫的接下了任命,心頭也是很鬆了一口氣啊。

“漢王,賑災事宜,人只爲其一重,錢糧則是萬不能少的。否則劉老大人入魯,也是巧fù難爲無米之炊啊”費淳出言道。

跟沈初等人一樣,他明白了明白無誤的投效紅巾軍,所以稱呼也不是大王而是漢王。

“江蘇本王儲糧頗豐,想是可支撐一段時日。”

軍需儲備糧,這時候樑綱也只能如此了。不過黃河水一瀉汪洋,整個華北淹了一半,單憑江蘇的那些儲備糧很難支撐到底。

連年的戰事,無論是華北還是華中、華南,糧食產量都大受影響。兩湖一帶只能自給自足,河南、河北指望不上,唯一可以存糧的就只有江南、嶺南。

而且眼下是夏季,華北雨水充沛,難保黃河不再出幺蛾子。雖然陳虎送來的信報沒有下文,但這一點也不能不擔憂。光憑國內糧食,這逾千萬的難民真的招呼不下。

“漢王。紅巾軍水師興盛,遠播外海不在話下。朝鮮近距,其國百年生平,久不經戰事凌luàn,必有富糧。漢王可速派人前去購糧。”

“安南也是魚米之鄉,廣東一帶商販長年從其國內販米入粵,今粵地已經全在漢王手中,也可派人南下采購。”

能站在朝堂上的人物果然都不是白癡,樑綱剛想到國外,朝鮮和安南就已經被人提了出來。

“大王,如今我朝已據天下龍運之地,當代僞清而立新。此朝鮮、安南皆是我中華千年屬國,今時正可命二國來朝覲見。”戴衢亨一旁也開口道。顯然是想到了大規模購糧錢財所需極大,而於此兩國確立下藩屬關係,則可藉此機會節省一塊。

樑綱很是贊同的點了點頭,雖然拿下北京之後,紅巾軍的國庫更爲的充沛,可是能節省一點還是要節省的。

“那就下旨於這兩國,連同南掌、暹羅、琅勃拉一塊,命他們派使臣進京覲見。”非是張世龍現在還沒拿下大西南,樑綱非把緬甸也算上去不可。

“對了,還有日本和琉球,也命這兩國遣使覲見新朝。”雖然對日本噁心的不行,但名義上也先搶住再說。“日本國內也多產稻米,我軍也可東去購糧。東南一帶多有來往日本船隻……”

正說着話,樑綱突然發現下面的一衆人臉上都現出了一抹愕sè“怎麼回事?”不解問道。

“回稟大王,那日本國非是我中國藩國。”

“怎麼可能?遣唐使的時候不就是了?”樑綱也一樣愕然,張口反詰道。

註釋1——老於成龍,康熙口中的‘天下廉吏第一’,爲官甚好。可是也有讀書人的老máo病,執拗、冥頑不化。他與勒輔的治水觀點正好相反,勒輔要“束堤衝沙”,于成龍要“拓堤緩流”。而且於成龍爲人不是一般的果決,纔到河南上任就立刻着手扒開了勒輔歷年所著的黃河大堤、減水壩、排水閘、引水道,把勒輔的十多年的心血全都毀了。

河道加寬水流放緩。然而不幾年,流沙逐年淤積,黃河重新肆虐。到了康熙三十六年,秋汛一來,僅河南境內,就同時決口七十二處,淹沒了清江一帶四十二萬頃良田。

至此,黃河常常洪水氾濫,再也止不住了。

于成龍幾次投河自盡,都被下屬救了出來。可是面對對此慘景,他又怎能孰視無睹呢?於是,于成龍命人打了一副四十斤重的大木枷,戴在自己脖子上,木枷上寫着“決河總督罪臣于成龍”。他戴着這面大木枷,沿着黃河大堤,一步步地走向京師。不消幾日,于成龍的行爲就成了轟動京師以至全國的大新聞了。總之,這一位是很有良心的。

三百三十六章 老將不甘漢奸罵名第63章 殺星一百一十九章 無題一百一十七章 再見火器一百四十四章 以人換糧四百二十六章 炮擊薩摩一一百零九章 燒糧斷後一百八十八章 無題一百九十二章 被禍害了二百二十八章 議娶千金三百零二章 五百鐵騎馬踏千軍四百八十章 阿特勞戰役四百五十九章 廓爾喀戰爭一四百八十二章 先知不先樑綱受苦一百零二章 清軍火器四百三十五章 冬季嘉慶的反擊二第24章 推翻清王朝三百三十五章 七抽一千顆頭顱秋後算賬第5章 殺人二百九十三章 江寧城破三百三十章 合肥就能擋住三百四十二章 內外合南昌落三百七十章 軍情局直隸科四百二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93章 風雨欲來四百二十四章 琉球風雲一三百七十八章 談判憋屈的英方一百七十七章 捅破窗戶四百六十六章 財政公開貪婪沙俄三百九十三章 送到第二團嘴邊的混合艦隊三百七十一章 王剛與和四百九十二章 戰爭天枰的傾斜一百零九章 燒糧斷後三百三十九章 建國稱王第87章 是火藥還是麪粉?三百五十三章 臨戰反戈這一擊真漂亮二百一十二章 千里轉戰十二二百六十八章 解決一翼第81章 畫餅二百九十八章 橫掃千軍如卷席下四百七十章 拿破崙的東方設想一百零二章 清軍火器一百零三章 如此軍隊四百一十章 戰天津二四百零一章 被'羣毆'的陳詩第92章 打了土豪卻分不了田三百六十六章 新幣第14章 自是“打家劫舍”!一百九十八章 禁書案一百七十一章 紅巾軍第56章 牽連無辜四百六十三章 戰爭促進發展四百零一章 被'羣毆'的陳詩四百一十章 戰天津二第92章 打了土豪卻分不了田四百九十一章 雙頭鷹折翼東方三百六十三章 戰略已定速登九州第68章 想不出題目了四百六十九章 伊拉姆會戰三一百二十九章 人生第一城第95章 夜戰麼?第79章 順理成章三百三十九章 建國稱王二百六十三章 船大炮多也不無敵一百四十六章 出手一百三十一章 龍王集之戰三百四十八章 英葡得志即猖狂二百六十章 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四百八十二章 先知不先樑綱受苦四百九十章 莫斯科的寒冬四百四十一章 楚國夫人府裡樑綱被打攪三百八十五章 讓卑鄙的中國人付出代價三百五十章 調澳門夜襲上橫檔四百三十四章 冬季嘉慶的反擊一第15章 不義財,自可取一百五十三章 前寨第一戰一百七十二章 軍隊正規化二百五十五章 紅巾水師一百二十章 三進襄陽三百三十六章 老將不甘漢奸罵名四百三十九章 先削一頓來日方長一百一十五章 兩姬一王三百三十四章 鏖戰急四百五十四章 大閱兵二百九十三章 江寧城破四百一十八章 八旗你該贖罪償還了二百七十一章 取荊州打滿城二百八十四章 又跑了一個巡撫第46章 沒得比二百一十八章 千里轉戰十八燙金喜帖第99章 轉移目標四百四十六章 再度整編師級建制三百三十一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二百三十六章 分田地立根基第87章 是火藥還是麪粉?第92章 打了土豪卻分不了田四百六十章 廓爾喀戰爭二第18章 建班底,真難!第33章 無奈啊!三百四十二章 內外合南昌落
三百三十六章 老將不甘漢奸罵名第63章 殺星一百一十九章 無題一百一十七章 再見火器一百四十四章 以人換糧四百二十六章 炮擊薩摩一一百零九章 燒糧斷後一百八十八章 無題一百九十二章 被禍害了二百二十八章 議娶千金三百零二章 五百鐵騎馬踏千軍四百八十章 阿特勞戰役四百五十九章 廓爾喀戰爭一四百八十二章 先知不先樑綱受苦一百零二章 清軍火器四百三十五章 冬季嘉慶的反擊二第24章 推翻清王朝三百三十五章 七抽一千顆頭顱秋後算賬第5章 殺人二百九十三章 江寧城破三百三十章 合肥就能擋住三百四十二章 內外合南昌落三百七十章 軍情局直隸科四百二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93章 風雨欲來四百二十四章 琉球風雲一三百七十八章 談判憋屈的英方一百七十七章 捅破窗戶四百六十六章 財政公開貪婪沙俄三百九十三章 送到第二團嘴邊的混合艦隊三百七十一章 王剛與和四百九十二章 戰爭天枰的傾斜一百零九章 燒糧斷後三百三十九章 建國稱王第87章 是火藥還是麪粉?三百五十三章 臨戰反戈這一擊真漂亮二百一十二章 千里轉戰十二二百六十八章 解決一翼第81章 畫餅二百九十八章 橫掃千軍如卷席下四百七十章 拿破崙的東方設想一百零二章 清軍火器一百零三章 如此軍隊四百一十章 戰天津二四百零一章 被'羣毆'的陳詩第92章 打了土豪卻分不了田三百六十六章 新幣第14章 自是“打家劫舍”!一百九十八章 禁書案一百七十一章 紅巾軍第56章 牽連無辜四百六十三章 戰爭促進發展四百零一章 被'羣毆'的陳詩四百一十章 戰天津二第92章 打了土豪卻分不了田四百九十一章 雙頭鷹折翼東方三百六十三章 戰略已定速登九州第68章 想不出題目了四百六十九章 伊拉姆會戰三一百二十九章 人生第一城第95章 夜戰麼?第79章 順理成章三百三十九章 建國稱王二百六十三章 船大炮多也不無敵一百四十六章 出手一百三十一章 龍王集之戰三百四十八章 英葡得志即猖狂二百六十章 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四百八十二章 先知不先樑綱受苦四百九十章 莫斯科的寒冬四百四十一章 楚國夫人府裡樑綱被打攪三百八十五章 讓卑鄙的中國人付出代價三百五十章 調澳門夜襲上橫檔四百三十四章 冬季嘉慶的反擊一第15章 不義財,自可取一百五十三章 前寨第一戰一百七十二章 軍隊正規化二百五十五章 紅巾水師一百二十章 三進襄陽三百三十六章 老將不甘漢奸罵名四百三十九章 先削一頓來日方長一百一十五章 兩姬一王三百三十四章 鏖戰急四百五十四章 大閱兵二百九十三章 江寧城破四百一十八章 八旗你該贖罪償還了二百七十一章 取荊州打滿城二百八十四章 又跑了一個巡撫第46章 沒得比二百一十八章 千里轉戰十八燙金喜帖第99章 轉移目標四百四十六章 再度整編師級建制三百三十一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二百三十六章 分田地立根基第87章 是火藥還是麪粉?第92章 打了土豪卻分不了田四百六十章 廓爾喀戰爭二第18章 建班底,真難!第33章 無奈啊!三百四十二章 內外合南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