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春秋易逝

“諾!”

聽到王生將如此重要的消息告知與他,陸機臉上露出嚴肅之色。

“君侯放心,既然是機密之事,在下嘴實,定然不會說出去的,倒是戴淵他們,不知道可否透露一二?”

“此事不急,你心裡先有底就行,之後的消息,本侯會告知他們的。”

“明白了。”

陸機輕輕點頭。

“若是無事,那便這樣了。”

作別陸機,王生朝着書房的方向去了。

書房之中,張賓果不其然就在期間。

不過現在的張賓卻是沒在看書。

這金谷園裡面的藏書,幾乎是被他看完了。

沒書可以看,當然是看不了了。

是故這段時間張賓都是在練字,或者給那些書籍做一些註解。

看到張賓如此無聊,王生也給了他一些任務。

這任務也很簡單。

便是給兵書註解。

這個時代的兵書,能夠用一個字形容描寫的,就不會用兩個字。

簡單至上。

這是古代紙張昂貴,古人不得不精簡字句的行爲,但王生這般看過去,有些深意,卻是體會不到。

這種心情,這種難受,是王生這些天切身體會到的。

是故讓張賓做註解,遇到不懂的問題還可以馬上詢問。

大善!

張賓也樂得給王生做老師,因此在每本兵書的註解上都下了功夫。

“君侯,可是要兵書,不過這本倒是隻註解了一半。”

他還以爲王生是要來向他拿兵書的。

像王生這般學習能力強的人,張賓也是少見。

別人一本書,能夠研究個一兩年,但是拿到他這位明公面前,只是三四天,便向他要新的兵書了。

起初張賓以爲王生只是淺嘗輒止,並沒有將兵書裡面的內容吃透,但是當他詢問兵書裡面內容的時候,王生都能說出來,應對自如,有時候還能說出獨到的見解出來。

這可不是一個不懂兵書的人能說的出來的。

沒見過豬跑,還沒吃過豬肉嗎?

作爲後世人,王生平時電視劇看得多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是學了一個遍。

歷史上著名的戰役,也有了解過。

像是《孫子兵法》這些的王生沒看過,但是小紅書還是看過的。

圖書管理員的不少理念,放在這裡還是有值得借鑑的地方的。

是故...

王生確實不懂兵書,也確實很懂兵書。

這句話很矛盾,但是放在王生身上,卻不矛盾。

“今日本侯來,可不是要你的兵書。”

王生神采奕奕的看着張賓,說道:“孟孫,這一屋子的書,你恐怕是看完了,實不相瞞,洛陽有的書,金谷園基本上都有,洛陽沒有的書,此處恐怕也是沒有了,但是有一個去處,書絕對多。”

王生不是來要書,那便是有其他的想法。

“恐怕君侯這次來,是爲了西征的事情吧?”

“知我者,孟孫也。”

這孟孫既然一句話便猜中了他的想法,王生也不打算就這般遮遮掩掩下去了。

當然。

從一開始,王生便沒有遮遮掩掩的想法。

“今日我來,確實是西征之事,孟孫有大才,屈居書屋,卻是大材小用了,大丈夫當建功立業,此次西征,我已經與陛下言明要隨軍出征了,是故本侯身邊,得有一個出主意的人。”

王生這句話,就讓張賓有些惶恐了。

“以君侯之智,又如何需要出主意的人呢?”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廣元侯多智若妖。

現在這多智若妖的廣元侯,突然在他面前說他身邊需要有一個出主意的人,這如何不讓張賓惶恐。

他自付有才,但在很多方面,他自覺是不如王生的。

既然智謀不足,難堪重任。

這也是他爲何一直在書房裡面呆着的原因。

便是爲了充實自己。

“便是再有智慧的人,也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況且論起智謀來說,我在許多方面是不如你的。”

張賓眼睛微亮。

“好一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既然君侯便如此說了,那張賓豈有不去之理。”

對於張賓這個反應,王生自然是不奇怪的。

“此番出征誓師之後,在函谷關會打亂編制,依孟孫之見,這編制,如何打亂爲好?”

打亂編制?

張賓細細一想,便明白爲何要打亂編制了。

“陛下是要將這些世傢俬軍收爲己有?”

王生臉上卻是露出不以爲然之色。

“這些世傢俬軍,原本就是州郡兵,是陛下的軍隊,如今不過是重新收編回來罷了。”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是世家在這些年給他們吃喝拉撒睡,花費可是不菲的。

幫你養兵,之後一句話便把這些人要回去,那些世家如何能夠把這口氣也嚥下去?

“若是要打亂編制的話,只需將每營士卒分爲十隊,十隊士卒與其他士卒交叉融合,便算是打亂編制了。”

“恐怕這般還不夠散。”

十隊裡面,都是認識的人,而且有跡可循,世家未必不可以在暗中掌控。

“君侯的意思是?”

“十隊之後再分十隊,交叉之後再分十隊,如此往復五六次,纔可算是打亂編制。”

王生這句話說完,張賓的眉頭卻是微微皺起。

“此舉不妥,不同地方的士卒,恐怕不能相容,便是說話都聽不太懂,如何共同禦敵?”

“這有何難,戰時聽從校尉指揮即可。”

聽到王生如此信誓旦旦之語,張賓卻是翻了翻白眼。

“既然君侯早已經有了論斷,爲何還要詢問出來?”

王生卻是笑了笑。

“那是因爲我的問題,還沒有問完。”

聽到王生的這句話,張賓稍稍提起了一些興致出來。

“君侯請問。”

“陛下打亂那些世傢俬軍的編制,所爲的,是將世傢俬軍掌握在他的手上,但若是本侯要將這些世傢俬軍掌握在我的手上,該如何做?”

張賓沒想到王生的想法是這個,愣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

“恐怕要做這件事,難度很大。”

難度自然大了,但王生臉上還有笑容。

“若是此時難度不大,那本侯也不必來問孟孫你了。”

“君侯可是太看得起我了。”

張賓苦笑一聲。

面前這位郎君,可是當着皇帝的面把軍隊化爲己有。

用形象一點的比喻便是皇帝剛要吃一根雞腿,作爲臣子的王生卻是想着如何把這個雞腿搶過來。

這難度能不大?

張賓想了很久,擡頭看王生之時,還是搖搖頭。

“難難難!”

“或許可行,只是孟孫你不敢想罷了。”

若這個時代是唐朝,府兵制,王生的這個想法當然是可以收一收了,但這不是。

尤其這些州郡兵,與中外軍不同。

中外軍皆是世兵。

所謂之世兵,便是皇帝規定將領享有領兵權,並且代代相傳,將領死後,子弟接替統領父兄故兵。

由長子、長孫世襲;無子,由弟繼承;子弟幼弱,或有罪,經皇帝指定,由別人暫爲代領,一旦子弟長大或有罪赦免,經皇帝批准,即歸還故兵。

世襲領兵制使兵將結合空前緊密,並促進部隊戰隊力的提高。

州郡兵是當地招募的軍隊,並非是軍戶。

這便給了王生可乘之機。

以唐朝的府兵制來說,爲何王生沒有可乘之機。

瞭解府兵制,便要先知道爲何叫‘府兵’。

爲何叫府兵呢?

當時的唐朝地方政府分兩級,下一級是縣,上一級是州,這都是管地方行政的。

府兵之府,是在地方那個行政區域州縣之外的另一種軍事區域的名稱。

府是指的軍隊屯紮地。

在郡縣這一地區裡,另劃一個軍事區域,這區域就稱爲府。

唐代都稱之爲折衝府,折衝府共分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

這些軍人又是怎樣來歷呢?

當時戶口本分九等,這都是根據各家財富產業而定。

據當時法令,下三等民戶,是沒有當兵資格的,只在上等中等之中,自己願意當兵的,由政府挑選出來,給他正式當兵。

當兵人家的租庸調都豁免了。

這是國家對他們的優待。

此外則更無餉給,一切隨身武裝,也許軍人自辦。

這樣的人家集合上一千二豁免了,這同樣也是國家對他們的優待。

如果某地是軍事要地,便在那地方設立一個府,募招上中等人家壯丁籍爲府兵。

這種府的數目,有時多,有時少。

大概唐代全國共有六百個到八百個府。

若假定這八百個府都是中府的話,那唐代全國便有八十萬軍隊,大概最少也有四十萬。而這四十萬乃至八十萬的軍隊,並不要國家一文錢,一粒米來給養,因爲他們自己有田有地。

他們一面保衛國家,一面還自立生產。

這八百個府的三分之一(將近三百個),分配在中央政府附近,即唐代人之所謂關內,即山西函谷關以西長安四圍之附近地區。

其餘三分之二,四百到六百個府,便分佈在全國,而山西和其他邊疆又比較多一些。其他地區又少一些,有一州只有一府的,或一州並無一府的。

府兵也是到了二十歲纔開始服役,每個府兵須到中央首都宿衛一年。

此外都在本府,耕田爲生,而於農隙操操練。

當宿衛的,叫做上番,番是更番之意,商販則正如漢人所謂踐更。只漢人踐更,是在地方服役,唐人上番,則向中央服役而已。

府地距離中央五百里的,宿衛一次得五番,一千里的七番,一千五百里者八番,二千里十番,二千里以外十二番。

照番數計算,五百里者往返兩次,適抵二千里者往返一次。

一千五百里者往返三次,適抵二千里以外者往返兩次。

計番數,可以輪番到中央,上宿平均勞逸。若遇國家有事,則全國各府均可抽調,並不與宿衛番數相干。

這是說的兵隊。至於軍官呢?

在中央直轄有十六個衛,每個衛,都有一個名稱,各衛的都設有大將軍。

有事打仗,就由大將軍統領出徵。

待戰事結束,兵歸於府,將歸於衛。

軍隊回到本鄉,在他府裡有一個折衝都尉,是主平時訓練的。

所以唐代養兵,既不花一文錢,不費一粒米,而養將,也不使預問政事。

除卻戰事外,也並不統帶軍隊。

武官立功,以勳名獎勵。文官份品級,武官份勳階。

故武官又稱勳官,勳官有爵號無實職。

立功以後,最高的在朝做大將軍,多數還是回家種田。

然而他獲有勳爵,國家社會對他自有某種優待。

有時是經濟的,有時是名譽的。

府兵制,是盛唐強盛的一個原因。

之所以府兵制很難讓人鑽空子,原因有很多。

其一,隔離將軍與士兵,及時收回兵權。所謂兵符,是一個信物而已,相當於公章。

如果將軍與士兵長期廝混,使得士兵非常認可將軍,那麼兵符形同虛設。

所以,隔離將軍與士兵,需要打仗時,將軍拿着兵符去領兵。

其二,均衡派系力量,並補充候選人達到威懾作用。使得有權的將軍,不敢亂動。

在此次西征,司馬遹是全權交由王生與張泓來做的,自然沒有均衡派系力量的成分在裡面。

在皇帝看來,齊萬年是小患,收拾齊萬年不過是順手而爲的,在皇帝心中,真正的敵人是齊王。

至於思想教育。就是所謂的皇權神話,讓士兵樹立爲皇帝服務的意識。

如今確實是君權神授,但是這些士卒被世家收歸囊中之後,自然也是有洗腦教育的。

恐怕在這些士卒心中,皇帝的權威還不如將軍的權威。

這麼多年的世傢俬軍教育,這些士卒心中對皇帝的忠誠也會被消磨得一乾二淨。

更不要說原本這些州郡兵成立對皇帝便沒有多少忠誠。

他們這些人蔘軍,不是爲了保家衛國,只是爲了吃飽飯而已。

“不敢想?”

張賓愣了一下。

“若是敢想的話,將世傢俬軍收爲己有,倒不是不可能,只是...”

張賓挑眉看了王生一眼,說道:“陛下若是知道這事,對君侯來說....”

“此事我自然有想過。”

到他班師回朝的時候,皇帝要對付的是齊王了。

在這個時候,皇帝便是知道了,也會引而不發。

況且王生做事,自然是隱秘的。

皇帝能不能發現,還是另一回事。

畢竟他不是全部掌握。

而只是掌握一部分軍隊罷了。

亂世之中,唯有手上的軍隊纔是真的。

其他的名望才德,過眼雲煙罷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谷待客問詢事第一百零一章?生死自求第八十七章 忠奴須養成第一百五十五章 洞房花燭不眠夜(6)第十章 蛇打七寸,人擊要害第九章 殿下有請第二百二十二章 夜談第七十七章?謀劃第一百三十章 一支穿雲箭第一百三十九章 被翻紅浪第一百一十一章 醉酒夜闖司馬門第六十七章 崩潰的東萊王(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王生登場第八十九章 立威儀第四十一章 天子之怒第二百零九章 太子信任的人第二百零九章 太子信任的人第一百二十四章別無選擇第一百五十六章 臥龍在淵將欲行(4)第四十三章 衝突與志向第九十章 邙山異址第二百三十八章 公主可信第一百四十六章 琅琊王氏的驕傲第一百六十四章 我輩須盡意第一百五十八章 前方敗績帝震怒(4)第十三章 綠珠第九章 殿下有請第八十一章 官大一級壓死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路不太平第五十八章?李特的選擇第一百四十一章 王家小妹第七十八章 戰敗第九十五章 最佳演技第五十六章 周易第八十九章?寶劍出雲第一百六十二章 身敗名裂第九十三章?三王會晤第九十九章 坦誠相待第一百零六章 郎情妾意第一百三十七章 驅狼吞虎帝震怒第十二章 背後的考量第八十八章 送財童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前線糜爛疑竇生第二百零九章 太子信任的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夜談第二百二十章 換侍女第十六章 耶溪採蓮女第四十章 請你去死第五十章 劉聰的野望第一百零八章 聯合的諸王?第八十五章?皇帝手段第七十章 前夜第五十一章 交惡第一百四十章 王穎出洛王倫隱第二十章 缺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谷待客問詢事第二百三十張 司空張華第一百三十九章 血色之夜衆生相第二百五十四章 粉墨登場第一百三十三章 殺人要趁早第一百五十六章 潛龍臥淵將欲行(1)第一百五十四章 厚恩重賞入臺省(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蟄伏佈局算天下(一)第十七章 初會王導第六十六章?崩潰的東萊王(上)第六十二章 孤家寡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收編亂民整潁川第七章 大蘿莉與小蘿莉第八十四章 買奴第一百章?驚弓之鳥第九十五章 奔逃第二百一十四章 不同尋常的召見第一百七十二章 蟄伏佈局算天下(一)第三十九章 陷阱第一百一十一章 訓練莊衛第九十八章 巧舌第二百五十五章 矛盾與放手一搏第一百三十四章 跳進黃河洗不清第十八章 不解風情第八十一章 官大一級壓死人第六十四章 在下王生第一百一十八章 待宰羔羊第六十四章 宮中劇變第十五章 香餑餑第二百零九章 太子信任的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帝王心術新帥難(8)第一百三十五章 局中之人難破局第一百七十八章 召見王生?第七十四章?不得罪第四十六章 站隊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六十六章?崩潰的東萊王(上)第十四章 王生選才第一百二十四章別無選擇第一百一十四章 淑儀宮主的擔憂第一百六十六章 陛下有人慾害臣第九十六章 拐個衛階回家去第九十七章?帝心難測第一百章?驚弓之鳥第八十章?齊王使者
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谷待客問詢事第一百零一章?生死自求第八十七章 忠奴須養成第一百五十五章 洞房花燭不眠夜(6)第十章 蛇打七寸,人擊要害第九章 殿下有請第二百二十二章 夜談第七十七章?謀劃第一百三十章 一支穿雲箭第一百三十九章 被翻紅浪第一百一十一章 醉酒夜闖司馬門第六十七章 崩潰的東萊王(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王生登場第八十九章 立威儀第四十一章 天子之怒第二百零九章 太子信任的人第二百零九章 太子信任的人第一百二十四章別無選擇第一百五十六章 臥龍在淵將欲行(4)第四十三章 衝突與志向第九十章 邙山異址第二百三十八章 公主可信第一百四十六章 琅琊王氏的驕傲第一百六十四章 我輩須盡意第一百五十八章 前方敗績帝震怒(4)第十三章 綠珠第九章 殿下有請第八十一章 官大一級壓死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路不太平第五十八章?李特的選擇第一百四十一章 王家小妹第七十八章 戰敗第九十五章 最佳演技第五十六章 周易第八十九章?寶劍出雲第一百六十二章 身敗名裂第九十三章?三王會晤第九十九章 坦誠相待第一百零六章 郎情妾意第一百三十七章 驅狼吞虎帝震怒第十二章 背後的考量第八十八章 送財童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前線糜爛疑竇生第二百零九章 太子信任的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夜談第二百二十章 換侍女第十六章 耶溪採蓮女第四十章 請你去死第五十章 劉聰的野望第一百零八章 聯合的諸王?第八十五章?皇帝手段第七十章 前夜第五十一章 交惡第一百四十章 王穎出洛王倫隱第二十章 缺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谷待客問詢事第二百三十張 司空張華第一百三十九章 血色之夜衆生相第二百五十四章 粉墨登場第一百三十三章 殺人要趁早第一百五十六章 潛龍臥淵將欲行(1)第一百五十四章 厚恩重賞入臺省(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蟄伏佈局算天下(一)第十七章 初會王導第六十六章?崩潰的東萊王(上)第六十二章 孤家寡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收編亂民整潁川第七章 大蘿莉與小蘿莉第八十四章 買奴第一百章?驚弓之鳥第九十五章 奔逃第二百一十四章 不同尋常的召見第一百七十二章 蟄伏佈局算天下(一)第三十九章 陷阱第一百一十一章 訓練莊衛第九十八章 巧舌第二百五十五章 矛盾與放手一搏第一百三十四章 跳進黃河洗不清第十八章 不解風情第八十一章 官大一級壓死人第六十四章 在下王生第一百一十八章 待宰羔羊第六十四章 宮中劇變第十五章 香餑餑第二百零九章 太子信任的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帝王心術新帥難(8)第一百三十五章 局中之人難破局第一百七十八章 召見王生?第七十四章?不得罪第四十六章 站隊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六十六章?崩潰的東萊王(上)第十四章 王生選才第一百二十四章別無選擇第一百一十四章 淑儀宮主的擔憂第一百六十六章 陛下有人慾害臣第九十六章 拐個衛階回家去第九十七章?帝心難測第一百章?驚弓之鳥第八十章?齊王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