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險城民衆舉行了盛大的儀式,歡迎大漢太子殿下入城。樓船停靠在南岸後,所有的漢軍將士盔明甲亮氣宇軒昂,護衛着太子劉琚正式踏上這片歸降的土地。
從東宮跟隨而來的一些屬官和隨從,意氣風發地跟在太子的身後,心中的得意勁兒就別提了。這到手的功勞簡直來得太容易了吧!這可是正兒八經的的滅國之功啊。
想當初從長安出發時,剛剛聽到要隨軍遠征遼東消息的他們,心中是有很多牴觸的。遼東之地偏遠苦寒,盡人皆知,在這大冷的天跑到那兒去,豈不是活受罪嗎?哪裡有安安穩穩地呆在長安來的舒服。再者說了,太子儲君的地位早已經確定,哪裡還用得着親自去受這些苦來爲自己加分兒呢?
只不過這件事是皇帝陛下親自決定的,而太子本人和即將成爲大漢皇后的衛夫人也極力贊同,就自然沒有他們這些東宮屬官說話的份。然而每個人心中的埋怨和腹誹還是有的。
然而等到今天來臨的時候,所有的一切不滿都煙消雲散。離開長安以來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不要說受寒受苦了,就是連路都沒用他們走幾步。每天陪着太子在船上好吃好喝,除了感覺有些氣悶之外,簡直和在東宮的時候沒有什麼兩樣。
就是在這樣的一次“出宮遊玩兒”中,他們等來了平定真番國的大功勞。身爲宮廷優選派在太子身邊的人,都是些精明的傢伙。每個人其實心裡都很清楚,這樣的功勳到底是屬於誰的。但他們同時更加清楚,那位小侯爺把這些功勳轉嫁到太子頭上後,究竟對太子的地位穩固和未來意味着什麼!
無論世人怎樣認知和理解,年幼的大漢太子第一次隨軍遠征就平定了敵國這樣的事實,是無論如何也抹殺不了的。而只要有這一點就足夠了。
和一大幫屬官們的興奮情緒比起來,太子劉琚則顯得高興中帶了幾分羞愧。因爲自己什麼也沒幹,就跟着看了一路熱鬧。他所在的樓船被保護在正當央,不會有一點兒危險。每當聽到護衛們在興奮的談論元召取得的那一次又一次勝利時,他也會高興的像個孩子。
對於這些殺伐征戰,劉琚其實並不熱心。之所以關心這些,是因爲那個領兵在敵人國土上拼殺的將軍,是他認識了八年多的朋友。
自從那年他和舅舅被元召所救,他就已經從心裡把他當作了唯一的朋友。無論元召是那個梵雪樓中的流浪兒,還是今天的大司馬大將軍,這一點從來沒有改變過。
而今,元召領着他的士卒憑着無雙勇力征服了一個國家,就等着自己去接收,在進城的路上,他想起了父皇和母后曾經叮囑過的話。
“元召是一個不世出的奇才。如果能得到他的真心輔助,皇兒的未來,將會比父皇的路更加寬廣……至於能不能把握得住他,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嘍!……。”
劉琚雖然年紀還小,但他自小聰慧,這些年又在名師指導下飽讀經書,通曉世事,他自然能夠明白父皇和母后對他囑託過很多次的話中隱含的意思。不外乎就是帝王秘傳的恩威並施御下之道也!
但劉琚從來沒有想過對元召耍什麼手段,他只想把他當做一個朋友,一個可以平等對待的朋友。利用任何手段來籠絡這種關係,他覺得都是一種褻瀆和貶低。此刻 ,遠遠地看着高大的城門邊那個熟悉的身影,大漢太子臉上露出了真誠的笑容。
“大將軍威武!辛苦了!所有我大漢將士也都辛苦了。”
幾丈之外,劉琚還沒等等候的人行禮,他早已主動的跳下馬來,先提前大聲的說出了自己的問候。這些爲國征戰浴血沙場的好男兒,當得起任何禮遇。
“大漢威武!皇帝陛下威武!太子千歲威武!萬勝、萬勝……!”
以大嗓門兒的公孫戎奴領頭,幾千名漢軍將士整齊的大聲吶喊,聲音威武而雄壯。那些遠處觀看的真番民衆不禁心中暗歎,有這等強軍,而衛王還去招惹,真是自作孽而不可活呀!
元召呵呵笑着,給太子介紹過各位有功人員,劉琚態度和藹,一一慰問嘉勉。他雖然年齡尚幼,但終究是大漢的儲君,未來的帝王,誰也不敢輕視半分。得到他親自勉勵的人,都喜笑開顏,與有榮焉。
當下來到景陽宮中,大略聽元召說起戰爭過程和俘獲的衛王等人情況,劉琚便只是頻頻點頭,做出一副認真傾聽的樣子。其實他的內心深處,早已恨不得大家趕快離去,他好痛痛快快的拉着元召,好好聽他講是怎麼去把那位淮南的表姐救出來的。
也不怪他如此着急,相比起這些軍國大事,其實這位十四歲的太子更在意的是元召心裡有沒有忘了自己的大姐兒素汐。
看着他心不在焉的樣子,元召對他使個眼色,示意他要注意自己的威儀。這些真番投降的貴族臣子們現在的心理敏感,一點點兒輕微的舉動,有可能就會引起他們的胡思亂想,在大漢的鎮守官吏還沒有派來之前,還是需要好好撫慰的。
所謂的等到太子接收,不過就是一個簡單的儀式而已。只要他出面了,就已經達到目的。所有的繁瑣事宜,自有屬官們去完成。元召其實早就列好了一個章程,遞過來給他看時,劉琚根本就無心細看,他對元召自然是絕對信任,他說怎麼辦就怎麼辦好了,這也是臨來之時父皇的吩咐。
大漢太子在那個章程上寫上了自己的名字,和徵東大將軍的名字並列,這便算是他們兩個人的決定。
一切準備妥當後,元召當衆宣佈,經太子殿下同意,准予當地民衆的所請,把這三千里土地去掉真番國號,正式歸入大漢所轄,不日將有皇帝陛下派出的官員來劃分郡縣,分別治理,各種規章制度、民生福祉與大漢子民一體無二。
以大漢天子名義開庫府,賞賜遠征將士。並 派出專人登記戶口,按人頭開始賑濟災貧民衆米粟財物不等。反正這些都是衛王歷年來搜刮的民脂民膏,正好拿來收買人心,安定局勢。大漢朝現在不缺這點兒錢。
然後遴選有功人員,隨太子赴長安未央宮覲見皇帝,聽候封賞。衛王及其隨屬臣等一併押赴長安,宮闕罪裁。
類似的措施有條不紊,方方面面的安排下去,局勢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穩定了下來,民心大安。短時間內治理這樣一個小國,對於元召來說,完全搞得定,何況還有崔明貞等人在旁邊盡心竭力的協助,不到幾天的功夫,已經盡皆歡喜,街市如常。
不過還有一個特殊的人,需要特殊對待,那就是大王子衛離人了。他雖然走出了叛逆的一步,但因爲特殊的身份,他心中的忐忑不安,比別人還要強烈的多。他不知道,等待着自己的未來命運是什麼,因此與那些投降貴族們的期盼不同,這幾天情緒有些低落。
好在他的擔心並沒有持續太久,在元召與他單獨交談過一次後,這位大王子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元召給了他一個最安心的承諾,歸長安後,他會上奏皇帝,賜封衛離人爲國侯。並答應他的個人請求,讓他入長安學院修習漢學。
衛離人大喜,他爲人好學,一向傾慕漢家文化,沒想到竟然有這樣的機會,自然是求之不得。連連拜謝,然後安心的回去做起身準備了。
“元哥兒,長安學院將來改成王子學院得了,已經有好幾個藩國王子要去了啊,會有的熱鬧了。呵呵!”
劉琚終於得到和元召單獨的機會,神情很是興奮,說話也隨便了起來。
元召也笑了,其實這也是他的一個小心思。以文化的力量去征服人心遠比軍事來的徹底,這是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成效顯著。他想在這個時代實驗一下。
“太子,這邊大局已定,應該不會再起什麼波瀾。接下來,你要準備跟隨凱旋的隊伍回長安了。回去後,好好休息,順便把我囑託之事幫助辦好,不要有所遺漏。”
劉琚聽他如此說,心中一愣,不禁脫口問道:“怎麼?元哥兒,你不和我們一起回長安去嗎?”
“暫時不會回去的。我們將在此分別,淮南王和那些樓船軍會去探尋東海諸島,這是我早就答應過的事。我會分給左將軍荀羽兩千人馬,讓他保護你們回長安復皇命,獻俘於闕下。至於我……呵呵,太子可知道北疆雁門關外現在局勢如何了嗎?”
“雁門關外?是匈奴人與漢朝的戰爭嗎?前段時間不是說已經派出大軍前去支援北疆將士了嗎,難道舅舅他們作戰有所不利……?”
劉琚並不太瞭解這些情況,他素喜文華,征伐之事離得他還有些遙遠。元召微微嘆了口氣,臉色十分凝重。他擡頭看了看陰鬱的天空,溫暖的宮殿之外,雪花又飄舞。
“昨日接到消息,雁門關外,開始下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