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未央宮含元殿,一場大朝會正在舉行。城內城外雖然也已經落雪多日,天氣寒冷,但這一次朝會上的人,來的很齊。
這是皇帝陛下的特別要求,只要是身在長安的朝廷官員,上到王公貴戚,下至各常侍、殿中郎,沒有特殊原因者,一律於今日上朝聽政。
接到這個消息後的文武百官,不敢怠慢。天子威權日重,現在的朝堂上誰也不敢懈怠半分。更何況此前從各個渠道得來的消息可知,這次朝會上決定的事情,將會很重要。因此,誰也不想錯過。
最近轟傳長安的平定真番國事宜,雖然還沒有正式以朝廷通報的形式昭告天下,但早已經盡人皆知。對於稍早些時候皇帝並未經過與朝臣們的討論,就急如星火地派出了一批官員奔赴遼東,去接管新擴的疆土,一衆大臣雖然在暗中腹誹他的專權獨斷,但心中的振奮感還是相同的。
今天的朝會上,必然會涉及到這件事,是百官們早已經預料到的。畢竟這樣的滅國之功,是值得大力宣揚的事,更是鼓舞天下臣民最好的機會。
與前幾次平定東南越、西南蠻夷之地不同,這一次純粹就是以赫赫兵威懾服敵國的。長久以來,以百戰征伐而得天下的漢朝廷,無時無刻不想着重新恢復到“十萬鐵甲可縱橫天下”的那種地步,可是這麼多年來,逐漸安逸下來的國家很難再出現這種鋒芒。
真正的精銳之師,並不需要幾十萬上百萬那麼多。兵貴精不在多這種道理,身爲朝廷大臣,每個人心裡都很明白。但有些事是無能爲力的。精兵之道,不是那麼容易可以做到,這需要大量的財力和精神力量的支撐。
經歷過七國之亂後,尤其是最近這三四十年,分佈天下的兵馬已經發展的太多了。如果把監督諸侯的朝廷駐防軍連同地方軍隊算在一起的話,應該七八十萬之衆還是有的。這麼多的軍隊,帶來龐大的軍費開支,給國庫造成了很大的負擔,已經嚴重的影響到朝廷的收支平衡。
爲此,在那幾年裡,負責管理國家庫府的太中大夫鄭當時沒少愁眉苦臉,精打細算。但這些軍隊卻是要必須存在的,一點兒都不敢減少。既要抵禦外敵又要防備內賊,承擔着內外壓力的重擔,絲毫馬虎不得。
至於說到這些軍隊的戰鬥力,不免令人沮喪。除去駐守邊關九鎮防範匈奴人的北疆邊軍之外,也就是駐紮在細柳營的那支漢軍還算是精兵。其餘的,則不堪一提。
就算是北疆漢軍, 在與匈奴人的戰鬥中,也很少有取得勝利的機會,能夠不被打敗就不錯了。打退匈奴騎兵的進攻已經算是功勞,說到主動出擊取得勝利,幾乎是很少見的現象。
國力日漸強盛,而軍隊建設提不上去,被許多有識之士所深深憂慮。尤其是在匈奴人虎視眈眈,隨時都有可能馳馬南侵的情況下,這種轉變便顯得極爲迫切。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黑鷹軍這兩年的表現,給了皇帝和所有人一個希望。縱觀這幾年取得的幾次軍事勝利,其中都離不開黑鷹軍參與的影子,其戰鬥力之高,已經可見一斑。因此,即便這支已經發展到兩萬多人的騎兵隊伍一直沒有納入朝廷的監管體系,但朝堂上下所有人的目光,無不在時刻觀察着他們的動向。
而元召這次親自率領着一千名黑鷹軍將士,就能在敵國三千里國土上縱橫馳騁無人敢當,十萬大軍盡皆俯首!已經用實際行動表明,黑鷹軍就是漢軍的表率,是開疆擴土的中堅力量,是振奮國威的最大保障。
不用明說,這樣的認識,從皇帝到臣子們心中都已經清清楚楚。因此,等容光煥發的皇帝陛下坐在高高的寶座上,命令殿前常侍捧着厚厚的文本,把尚書檯那幫人連夜整理出來的平定真番詳略一五一十詳細讀來的時候,大殿上下的人都聽得很認真。
佩服、讚歎、驚歎、膜拜、嫉妒、羨慕……各種各樣的情緒,浮現在很多人的臉上。曾幾何時,那個只是一個流浪兒身份的人,誰也未曾料到,他竟然做到了今天的地步。
大漢丞相平津候公孫弘與御史大夫張湯之間的那個座位空着,自從元召領兵出征以後,就一直空在那兒。但几案一直被殿中侍從們擦的乾乾淨淨,一絲灰塵也沒有。彷彿他一直就坐在那兒,從來沒有離開。
這是一種被崇拜的力量,這樣的力量,本來是應該像古代那些名垂千古的大賢們才擁有的,可是現在,在那個十六歲的少年身上,已經開始初步具備。
公孫弘壓抑住心中的波瀾,移開注視身邊座位的目光,無聲的嘆了一口氣。到了今天,他不服也要服了。自己已經垂垂老矣,而元召他的路纔剛剛開始。他未來究竟會做到怎樣的地步,恐怕自己是看不到那一天了,不過就目前的這些,已經足夠令人驚歎!
殿前常侍那慷慨激昂的聲音終於停止下來,整個平定真番的過程被敘述的很詳細,就連一些細節都被那幾個尚書檯的文字高手寫的細緻入微,此時聽在衆人耳中,尤其動人心魄。
真是好手段啊!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迅速的征服一個國家,這本來就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可是在元召的手裡,就是贏得這麼容易!他的征服,可不是普通的以武力征服,而是連人心一起征服的。
沒聽到剛纔的講述中都說了嗎,“……攻破王險城之後,長樂侯與太子迅速制定了相應的安撫政策。開庫府,賑濟貧者。發佈告,安撫百業。只誅首惡,清除衛氏餘孽,穩定歸附士族之心……一切從寬相待,民衆奔走慶祝。”
這就難怪皇帝陛下心情大悅了。以這麼微小的代價,幾乎沒有動用朝廷的一銖錢,就平白無故的收穫了那麼大的一塊土地。從此,遼東穩固無憂,民衆稱頌。而且連帶着太子也得到了一大筆功績,這樣的好事兒上哪兒找去。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威服懷遠,揚兵威於域外,萬民振奮,賀聖德於階前。此真是我大漢之福,陛下之福也!臣等謹爲陛下賀!萬歲、萬歲、萬萬歲!”
以丞相公孫弘爲首,文武百官一起離座拜伏於九層金階下,山呼萬歲,心悅誠服。
皇帝劉徹冕旒冠下的眼中放射出異彩,心中的興奮之意都掛在臉上了。聽着大殿當中一片稱頌,禁不住哈哈大笑,這正是他要想達到的效果也!
“諸卿家平身吧!在敵人猖獗的情況下,國家取得這樣的大勝,是極不容易的。當然,這功績不是屬於朕一個人的,而是屬於在座各位的,屬於遠征將士的,屬於我大漢所有臣民的!散朝之後,可命有司昭告天下,讓所有人都知道,我大漢將士剛剛取得了怎樣的勝利。另外,太史令要把這次的有功者詳細記錄其事蹟,銘之史冊,以彰其功。”
底下的臣子們聽到金口玉言做如此言說,心中已經都在暗自慨嘆。在對外戰爭中取得這麼大的功績,無論如何,史書上都會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而皇帝親口吩咐,重量自然又不相同。
有司官員和太史令司馬遷各自躬身領命畢。卻聽皇帝繼續興致勃勃的說了下去。
“開疆擴土,劃郡爲治,這自然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事。然而和這些比起來,朕最高興的還是看到了我漢家將士的勇敢無畏。元卿有一句話說的好‘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遠隔大海又怎麼樣?千山萬水又怎麼樣?那衛王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曾經跳梁何其猖狂,一旦敗亡束手就擒,千里押赴我大漢闕下,兩日之後,就將隨太子入長安,獻俘於未央宮前了!哈哈哈!所以,朕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要記住這句話,哦,不僅是你們,凡是我大漢疆域內之臣民,每一個人都要記得,身爲大漢子民,將會是無上的榮譽……!”
“臣等謹記!陛下威武!大漢威武……!”
含元殿上下君臣相得,一片稱頌之聲,氣氛極其熱烈。聽到這令人激動人心的話,就連大殿外面冒着風雪嚴寒執勤的羽林軍侍衛們,沸騰的熱血也不覺得身上冷了。
宮闕獻俘,可是歷朝歷代精彩的大戲,有關儀式的具體操作,皇帝自從接到元召大捷的奏報後,就已經在着手佈置了。負責禮儀方面的官員,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可要忙壞了。因爲就在這一年將要結束的時候,將會有兩場大禮儀等着他們來佈置安排。
爲大漢皇后衛子夫準備的封后大典,方方面面極其繁瑣,這個還沒有準備好呢,沒想到又接了個大活兒,宮闕獻俘也是絲毫馬虎不得的,這可是事關國家威嚴的大事,如果出了一點兒差錯,罪無可恕矣!這些官員們,心中那是既興奮激動又戰戰兢兢。
“陛下,東征將士既取得如此大的功勞,如何封賞,可有明示?”丞相公孫弘終於問出了大家都在暗自猜測的問題。別的人都好說,論功行賞就是了。唯有對元召的賞賜,誰也不會認爲自己能猜得透皇帝的心思。
“呵呵,這個嘛……先不用着急。因爲,不久之後,兩功同賞也說不定的呢……!”
公孫弘和大臣們驚訝地擡起頭來,一時間沒有明白皇帝話中的意思,卻見他眼中閃現出自信的光芒,宣佈了另一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