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爲人,皆爲韭菜。
只要人有慾望,那商家必定會舉起收割之鐮。
雖然《泰坦尼克號》席捲了整個票房市場,將九七年聖誕檔的競爭對手碾個粉碎,讓無數觀衆在悲痛欲絕的同時,主動貢獻出自己的錢包,但這並不意味着,民衆兜裡就沒錢了。
《泰坦尼克號》的確成爲了社會話題,觀影羣體涵蓋甚廣,但願意爲之傾盡家財的,那可是少之又少,刷上十幾遍的,都是骨灰粉絲,可除此之外,其餘傢伙撐死也就是看上一到兩遍,如此一來,如何頂着壓力,從這些人手中賺取利潤,便成爲了商家的首要目標。
首先被盯上的,便是孩子,因爲他們的錢最好掙。
一月二十三日,《紐約時報》搶先發表了對《哈利-波特》的‘客觀’評論。
一月二十五日,喬治-盧卡斯接受FOX採訪,講述內心擔憂。
一月二十七日,闖入《福克斯》全球富豪榜前一百的大衛-奧爾森敘說生活無奈。
一月二十九日,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在接受CBS的採訪時,表示自己想拍《哈利-波特》。
從表面上來看,四次轟炸都沒有精準的命中目標。
因爲八至十二歲的孩子,根本就不會去看《紐約時報》,他們不知道誰是盧卡斯,誰是奧爾森,誰又是斯皮爾伯格,但不要緊,他們的家長知道就行了。
《小鬼當家》之後,阿美利加就沒有正兒八經的出過一個孩子王,再加上過去的一個月裡,本該屬於孩子們的閤家歡慶成爲了年輕人們的戀愛季,最有消費潛力的孩子們受到了冷落,所以當《哈利-波特》進行售賣預熱時,對孩子們有補償心理的家長們,便將這一消息悄然透露,而當第一個孩子拿到書籍之後,魔法,便輕易的叩開了他們的小小世界。
首日,不知道《哈利-波特》作者是誰的民衆們買了六萬本書。
首周,《哈利-波特》的銷量就已經破了五十萬。
陸續補貨的同時,《哈利-波特》這個開山怪,顯示出了自己的威力。
《哈利-波特》之前,有幾個孩子見過以自身年齡爲參照的魔法主角?
像《星球大戰》、《侏羅紀公園》一樣,《哈利-波特》的核心賣點,便是第一,它第一次向孩子們塑造了一個魔法世界,向孩子們販賣着其中的幻想與美好。
當孩子天真的向父母詢問,魔法世界是否真的存在,那個大難不死的男孩真的是巫師嗎時,《哈利-波特》就已經成功了。
而它接下來要做的,便是接棒羅蘭-艾倫,陪着一代人,慢慢成長。
當然了,書賣的那麼快,和孩子們之間的攀比心理也有關係。
市面上最火的兒童書籍,同學有了我沒有,那不就是跌份嗎?
在搶購的同時,書籍登上了暢銷書榜的第一名。
在這個時候,全班只有我有,那我就是整個班上,最亮的崽!
只要父母買得起,銷量就會刷刷升!
第二個被商家盯上的,便是年輕男性。
《泰坦尼克號》畢竟是羅蘭-艾倫主演的電影,曝光度方面,無人能及。
即便很多喜歡他的男性粉絲並不喜歡《泰坦尼克號》,但不要緊,商家可以對症下藥嘛!
在和索尼達成衝奧協議後,趁熱撈一筆的想法,便順理成章的出現了。
用半個月的時間,趕製出《蜘蛛俠》電影原畫冊,在羅蘭熱度最高的時候,全部放出。
五十萬本普通版,二十萬冊典藏版,三週時間,全部賣空,千萬利潤,直接到手。
這已經不叫搶錢了,這叫白撿!
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被商家盯上的,便是中年男性。
不是中年女性沒市場,而是中年女性會把錢花在《泰坦尼克號》和《哈利-波特》上。
前者爲了自己,後者則爲了孩子。
如此一來,作爲羅蘭-艾倫職業生涯中的最後一個敵人,能代表一代人的《星球大戰》在熱度暴漲的同時,也對韭菜們,舉起了收割之鐮。
恰巧九七年又是《星球大戰》上映以來的第二十週年,在這樣的一個時日裡,羅蘭駕着《泰坦尼克號》向之發出挑戰,那二十週年紀念版的周邊,不就是隨便賣嗎?
當老子的喜歡《星球大戰》,當兒子女兒的喜歡羅蘭-艾倫,在相互對立的情況下,二十年前那些爲了盧克-天行者而癲狂的傢伙們,自然會掏錢買單。
不爲其他,就爲維護自己心中的天下第一。
雖然很多人不會再像當年那樣癡迷而瘋狂,但是,商家可以提高單價嘛……
就像豬場和鵝廠實現精準分流一樣。
對於現流行的,那就走量,讓一萬個人每人消費一塊錢。
對於追懷舊的,那就走質,讓一個人爲信仰充值一萬塊。
資本從來就沒有節操,又或者說,就連喬治-盧卡斯自己,都在想着撈錢。
當年《星球大戰》大獲成功後,喬治-盧卡斯便搞出了一個撈錢用的《星戰假日特別版》,七八年十月寫出劇本,十二月十七日就已經在電視臺播出了,兩個小時的節目,粗製濫造,以至於多年以來,這個節目都被評爲電視史上最糟糕的兩個小時,沒有之一。
隨着口碑的崩毀,一衆主演和導演都將其視爲恥辱,就像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弄毀了《外星人E.T.》這個遊戲一樣,在發現自己的利來源於名後,搞砸了一切的他們,纔會後悔。
不過現在,他們倒是沒有心理壓力,因爲用名變現的,是羅蘭-艾倫啊!
…………
“只可惜,這應該是我們最後一次與演員身份的他合作了。”
在《泰坦尼克號》上映兩個多月後,全球票房也來到了十三個億,雖然破了《侏羅紀公園》的記錄,成爲了新的影史票房第一,但大書特書的聲浪,並未出現。
所有的一切彷彿是水到渠成,甭管是圈內還是圈外,人們在聽到這個消息時,腦子裡都會出現理所應當的概念——羅蘭破紀錄當屬常態,不破紀錄,纔是意外。
可當這種想法出現時,便意味着公衆已經對羅蘭產生疲憊感了。
“現在的民衆已經覺得他是個傳奇了。”
在福克斯的會議室裡,市場部經理拿着最新的調研報告侃侃而談,“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羅蘭-艾倫將會永遠的活在九十年代,生活在他們的記憶背景裡,成爲他們一段可以不斷回憶的美好過往,因爲就連民衆也不知道自己該期待些什麼了。”
“票房記錄?”
“抱歉,影史票房一二三,便是《泰坦尼克號》、《侏羅紀公園》、《蜘蛛俠》。”
“獎項?”
“這是我們和其餘五家都在乾的事情。”
“等這所有的一切全部發生,《蜘蛛俠2、3》就是他最後該填的坑,當情懷都賣完之後,他就擔不起百分之十八的全球票房分成了,因爲民衆對他的新鮮感,也將消耗殆盡。”
當《泰坦尼克號》的第一期票房分成下來時,福克斯便召開了內部會議,商討羅蘭-艾倫的個人價值,別看外面勢頭很猛,但羅蘭在票房上的回報率,則是斷崖下跌。
由於羅蘭和卡車司機沒有拿固定片酬,所以整部電影的製片費用其實沒有到達兩個億,而是止步在一點九,但全球宣發費用,卻高達一點六,這麼一看,總成本,就有三點五了。
目前票房十三億,羅蘭個人拿走的百分之十八就是二點三四億,而福克斯拿到手的票房分賬也就六點二四億,在扣除羅蘭的票房分成和總成本後,福克斯只賺了四千萬……
在瞧見這個數字時,福克斯其實是懵嗶的。
九五年立項注資,九六年正式開拍,九七年全球宣發,前前後後投入三點五個億,第一批分賬算完之後,特碼的才賺了四千萬?
雖然一部大片,票房只佔總營收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而像《泰坦尼克號》這種情況,票房方面最終還是會上億的,但和羅蘭之前那種恐怖的回報率相比,現在投他,已經不划算了。
因爲羅蘭太貴了,而他參演的電影,製片成本也是水漲船高。
好萊塢爲什麼會折騰出千萬俱樂部這個概念?
不就是爲了要扼制演員那瘋狂膨脹的片酬嗎?
正因如此,什麼一千萬B-list,兩千萬A-list,兩千萬+票房分成A+list的階梯概念,便應運而生,但問題是,羅蘭在《侏羅紀公園》之後,就沒拿過固定片酬了。
什麼20/20?
直接百分之十八的全球票房分成,我不佔你製片成本一分錢!
表面來看,這是和製片方風險共擔,但連續分了幾部之後,製片方就差沒開口罵娘了。
一部電影拿走一兩個億,這實在是太貴了,貴的他們根本就不願承受。
再加上民衆對羅蘭所創造而出的成績愈發的習以爲常,繼續合作的概率,無限趨於爲零。
至於讓羅蘭降低票房分成?
噢,別開玩笑了好麼……
若羅蘭只是一個普通人,那製片方已經在琢磨這些事情了,但他的背後,有個圈內唯一一個自己給自己開片酬的老師啊!羅蘭的高片酬就是被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給帶出來的,和這種傢伙談降低分成,那還不如塞錢過去讓他們繼續拍呢!
“所以,母公司新聞集團的意思是,好聚好散。”
福克斯主席在聽完了市場調研報告後,將母公司集團董事長親自簽署的文件內容說了出來,“從目前的票房走勢來看,《泰坦尼克號》整部電影最多給我們帶來一到兩個億的淨收益,和總成本三點五個億相比,回報率的確有些低,但高投入搞票房的風險被羅蘭給壓下去了,雖然利潤不符合預期,但畢竟沒像《未來水世界》那樣賠個精光。”
“更何況,按照我們和羅蘭達成的協議,後續的影碟收入,電影周邊,將會賣的很好,雖然大家以後可能不會在合作了,但唾手可得的利益,我們還是要攥取的。”
“而且,吸乾他的粉絲錢包,本來就是我們大家都認同的做法。”
“所以,這種文件也就我們內部看看,別流傳出去了。”
“讓電臺按照之前計劃發佈宣傳稿吧,將羅蘭拿奧斯卡是衆望所歸的說法,傳遞出去。”
…………
和發現了自己是在賠本賺吆喝,但卻慶幸《泰坦尼克號》不是《未來水世界》的福克斯相比,瞧見《哈利-波特》能夠代表未來的時代華納可就興奮多了。
首週五十萬冊,這種銷售量簡直驚人!
“太難以置信了!”
“誰都沒有想到,憋悶了一整個聖誕節的孩子們,竟然會爆發出如此強大的購買力!”
華納的會議室裡,一堆人看着來自第三方調研機構統計出來的銷售數據喜不自勝。
雖然他們明白,《哈利-波特》的成功與各方大佬的背書有着很大的關係,首週五十萬的銷量,有一半以上是衝着改編電影的消息去的,但在成功這個結果面前,手段並不重要。
《哈利-波特》吃了多少宣傳紅利,這和民衆有啥關係?
只要在看過宣傳之後,民衆願意掏錢購買,並且覺得不錯,這就夠了。
就像喬布斯所說的一樣,‘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直至你展現出來。’
宣傳就是一個展現產品的過程,而顧客的購買,便是想要的體現。
正因如此,在得知首週五十萬冊並沒有太大的水分,三週的時候加印了一百萬冊,並且在半個月之內銷售一空後,華納便對整個影視化的項目,充滿了信心。
“按照約定,《哈利-波特》這個項目會在奧斯卡之後開啓。”
“現在,羅蘭艾倫向我們展現了他的誠意,那我們也要給予相應的迴應。”
“FOX那邊最近肯定會給羅蘭造勢,我們直接用CNN轉發他們的新聞就行。”
“他要的不就是衆望所歸嗎?我們就幫他造一個衆望所歸就行了。”
而在福克斯率先發力,華納緊隨其後時,早就做好準備的另外四家,也提槍上馬。
一時間,同一個標題,被有限電視網和紙質媒體,強行嵌入了人們的生活之中——
【傑克-道森,羅蘭-艾倫商業征途中的完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