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教主氣憤地回到碧遊宮,剛剛落座,就由水火童子稟報,“大老爺和二老爺聯袂來訪!”
通天一陣惱怒,暗道:我都回道場來了,你們還不放過我?心中越想越氣,通知水火童子讓其引領進來,不想通天此舉又引來一場禍端。
老子和元始天尊在紫霄宮外碰頭,覺得還是三清自家商議好,再和西方教討論,對自己更爲有利。也就打定主意,往金鰲島而來。
不想出來接待之人卻是一個端茶遞水的童子,按理來說聖人來訪,一般是由門下弟子親自引領。
而老子身爲大師兄,就是通天教主親自迎接也不爲過,如今一個屬於通天教主徒孫的童子來接待,讓老子顏面何存。
讓一向重視尊卑的元始天尊一見,頓時勃然大怒,大罵道:“無法無天的東西,居然如此忘本,安敢蔑視兄長到如此地步。”老子白髮無風鼓盪,呵呵發出一陣怪異輕笑,眼眸寒光淡如深潭,哪裡有一絲喜意,盡是陰冷。
對算計截教的一絲愧疚頓時煙消雲散,被滿腔恨意充斥,老子被此事一激,反而冷靜異常,對依舊怒色上臉的元始天尊言道:“你我還是先進殿吧!”
通天教主怒後,恢復理智,發覺所作所爲大有不妥,只是拉不下臉來道歉。
見得老子和元始天尊來臨,連忙下了雲牀,升起兩座雲牀,讓老子坐了中央,老子寒顏稍緩,也不客氣,徑直座下,而後問道:“師弟究竟如何看待弟子門人上榜之事?”
一提起這件事,通天教主的怨氣再次冒上來,“我截教的確有不肖弟子,但是各教誰敢擔保門人盡皆是道德之士,憑什麼辱我門風,說什麼披毛戴角,我這是效法老師,廣收有緣之徒。至於上榜之人,大家應該公平行事,不得以教徒人數論上榜多寡,望大師兄體諒”。
看來是油鹽不進,元始天尊眉宇頻蹙。頗爲不滿,欲要開口。不想被老子打斷。
只見老子面無表情,寒霜遍佈,深然道:“爾等也不必再爭既然都不願自家弟子上榜,貧道就出一策。我等就此彌封,剩餘名額到時各憑機緣,誰生誰死,看各自氣運,怨不得別人。二位師弟以爲如何?”
通天教主知道自己已成衆矢之的,這種方案是目前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馬上同意道:“就依大師兄所言!”
元始天尊儘管有所不滿,沒有敲詐出截教更多名額,只是自己還得緊緊靠攏老子,不方便拆臺,只能附和道:“貧道亦隨師兄之言。”
老子滿意地點點頭,對二人言道:“十年後,紫霄宮與西方教定下此約,靜待封神之人,開始殺劫!”
言罷,與元始天尊告辭而去。
十年之後,三度重聚紫霄宮。三清統一戰線,由不得西方討價還價,權衡一番,接引應下此事,於是四教約定:除了已經簽押的名額之外,其餘盡皆生死由命,氣運看天。
就在五人達成約定之時,鴻鈞道祖現出身形,拿過封神榜,一隻手輕輕拂過,頓時姓名隱匿,照舊恢復成灰凜凜一片。
而後丹脣噴吐七彩仙音:“爾等既然如此約定,就不可反悔。否則到時災劫臨身,丟了聖人臉皮!百年之後,當有封神之人出世,有飛熊之象,入得何家,封神榜就由哪教執掌”。
言罷,身形消退,紫霄宮只留下五位聖人,大家也沒有什麼好說的,紛紛告辭而去。
洪荒又是一陣雞飛狗跳,各家教主傳達最新消息,讓衆人積極準備,同時下凡尋找有飛熊之象的人,以便搶得先機。
姜子牙此人乃炎帝神農後裔,其爲炎帝神農氏五十四氏孫,伯夷五十六世孫。
伯夷是大禹治水之時的火正,因爲其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賜姜姓,封於呂地爲候。
因爲姜子牙乃是天定封神之人,其身世背景被遮掩,就是諸天聖人亦是察之不得,只是此時離紂王繼位還有百餘年,所以姜子牙還未出世。
在商朝國君武乙當政的時代,一日天際西方白虎星宿突然光華大作,一道*光柱垂落,投入一戶人家,其中一隻迷人老虎撲出星光,肋下生雙翅,徑直投入陣陣疼痛的孕婦肚中,而後嬰兒啼哭之聲傳出。
這嬰孩背後有紋身,就是一肋生雙翅的猛虎之狀。
姜子牙自幼酷愛讀書,並且學識淵博,才高八斗,才富五車,常常能夠舉一反三並且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可謂是,學識淵博。
烏飛兔走,三十二年的時間過去了,姜子牙父母雙亡,姜子牙收拾行裝,計劃遍遊名山大川,尋仙訪道。
卻是讀書日久,心思聰慧,開始對天地萬物根由產生種種疑惑,不得其解。
欲要行萬里路,明白事理,查訪民情,對應書中所載知識,況且爲了促使天命之人投入教門,這些年來各種神蹟頻頻在各地顯現,以至於仙道之說甚囂塵上。
姜子牙心中亦是存了一份心思,欲要尋覓仙緣,成就仙道長生之夢。
走走停停,曉行夜宿,跋山涉水,一日姜子牙在一山間小憩,迷迷糊糊間,一陣惡風吹過,只覺似乎有花斑之色閃過,帶睜開眼細細查看,卻不見蹤影。
姜子牙心中一陣納悶,只是深山之中多野獸,不敢停,收拾包裹繼續往前走,不多時碰到一樵夫,頗爲熱情的吆喝道:“兄臺這是往哪裡去啊?”
姜子牙不答話,默默不語往前走,這樵夫插手攔住,笑道:“雖然萍水相逢,但是兄臺也不必如此猜忌吧。”
姜子牙不曾與人鬥舌,哪裡是這樵夫的對手?憋得滿臉通紅,燦燦道:“我叫姜子牙,父母雙亡,近日聞得神蹟,想要尋訪名山大川,拜訪仙緣。”
說完還有些不好意思,扭扭捏捏怕這樵夫笑話,不想這樵夫讚道:“兄臺真是有大丈夫志氣,一般凡夫俗子只顧享受人間富貴,卻不知生死富貴有如浮雲流水,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百年即逝,哪裡有仙緣珍貴,可得長生,可得逍遙。”
姜子牙聽聞此人有大見識,很是歡喜,也開始熱絡起來,閒聊幾句知曉此人乃是山腳下的樵夫,也是無父無母,無妻無子,孤身一人靠給人賣柴爲生。
二人促膝長談一番,覺得攜手共訪仙緣,於是樵夫收拾一番,一同上路,而他的名號叫申公豹。
原來這申公豹乃是一隻潛居此山的千年豹子jing,昨日出來尋找血食。看到一壯年熟睡,欲要吞下。卻被其身上的一道白光所傷,知曉此人不是凡人,於是打定主意,裝扮人形化作樵夫哄騙一番,好知其根腳。
他哪裡知道姜子牙乃是天定封神之人有氣運護身,更兼姜子牙乃是應白虎星宿而生,封神爲定又豈會夭折在此。
二人相互作伴,跋山涉水尋訪名山大川,餐風飲露,天爲被地爲牀,始終堅持着自己的求仙道路,最終聽聞崑崙玉虛宮乃是元始天尊聖人道場,二人卻是打定主意往那崑崙山而來,只是崑崙山距離二人何止萬里之遙,中間又相隔間無數大山,其中豺狼虎豹無數,毒蛇猛獸多不勝數,二人一路頗爲狼狽,不過心中的求道之心始終未曾減弱半分,最終通過重重艱難險阻來至崑崙山腳下。
而在那姜子牙與申公豹來至崑崙山腳下時,那崑崙玉虛宮端坐八寶雲牀的元始天尊立馬便得知,知曉天定封神之人已至,傳命那白鶴童子將二人接引上來。
只見崑崙山腳下姜子牙與那申公豹在不斷的繞圈圈,這崑崙山有着聖人佈下的陣法,二人一個人凡人不俱道法神通,一位乃是豹子jing又豈能通過聖人法陣,只得在那如同無頭蒼蠅一般,團團亂轉。
不多時,便轉的暈頭轉向,無力在走,只得在崑崙山腳下小憩半刻。
這時二人陡然聽聞一聲鶴鳴,轉頭望去,只見天際之中一隻白鶴在空中徐徐飛舞,祥雲瑞氣之光不斷縈繞仙鶴周身,仙鶴鳴叫一聲,低空向着姜子牙二人飛來。
姜子牙二人暗暗警惕,不知仙鶴是敵是友,這時只聞那仙鶴竟然口出人語,言道:“你二人可是拜師之人?”
姜子牙活了大半輩子從來不從聽聞人語從禽獸口中說出,一時間竟然呆在那裡,而這仙鶴正是那白鶴童子,白鶴童子眼見二人不回答自己的問題,心中有些不悅,好在那申公豹甚是機靈,連忙答道:“啓稟仙鶴,我等二人正是那拜師之人。”
白鶴童子聞言心中微微滿意,道:“既是拜師之人,那麼隨吾上來吧。”
而姜子牙這時也醒轉過來,聞聽仙鶴此言,有些發愣,面色有些爲難,道:“這。。稟告仙鶴,此地有迷霧阻擋,我等二人根本無法走出這迷霧。。”
白鶴童子恍然大悟,說道:“噢,卻是忘了爾等不識聖人之法,也罷就由我帶你們一程。”言罷,白鶴身軀一亮,緊接着一位年約十二三歲的童子腳踩白雲,於空中站立。
姜子牙看到這裡,在次一呆,今天給他帶來的驚喜實在是太多了。
首先是來到了聖人道場,緊接着遇到一隻會說人言的白鶴,在接着這白鶴竟然當着他們的面化作了人形,這讓沒見過這等奇異事情的姜子牙心中震驚到了極點。
白鶴童子控制祥雲緩緩來至姜子牙二人面前,法力注入腳下祥雲中,頓時祥雲再次擴大,在能夠容納三人的空間後方才停下。
白鶴童子言道:“你們二人上來吧。”
姜子牙心中還有些驚疑不定,倒是申公豹機靈拉着姜子牙踏上祥雲,腳下踩着祥雲的姜子牙發覺這雲即爲柔軟,同時發覺自己站在上面根本不用擔心會掉下去,就好像踩着地面一樣,心中卻是驚喜極了,像個孩子一樣興奮不已。
這讓一旁的申公豹看的直翻白眼,忍不住在心中腹黑道:鄉巴佬,沒見識。心中不由的對姜子牙,鄙視萬分。
白鶴童子見二人踏上祥雲,控制祥雲往那玉虛宮飛去,看着腳下的景物越來越小,姜子牙心中是既興奮又害怕。
不多時,白鶴童子便帶着二人來到了崑崙玉虛宮,囑咐二人不可亂動,自己進去稟告元始天尊。
二人一個是凡人,一個是妖,又何嘗見識到如此仙家美景,一時間到是被此處風景迷得不知東南西北。
不多時白鶴童子便已出來,來至二人面前,道:“師祖有請,你們二人進來吧。”言罷,領着二人去見元始天尊。
姜子牙二人緊隨白鶴童子一路穿越那雕樑畫棟的宮殿,風景如畫的仙草藥田,最終來至元始天尊處。白鶴童子稟明一番,自己站立在元始天尊身側。
二人戰戰兢兢,按照方纔白鶴童子所言給元始天尊見禮,然後屏氣凝神站立在大殿中央,心中發慌,兩腿直打哆嗦。
元始天尊在雲牀上看得有趣,難得的開起了玩笑,言道:“你二人擡起頭來!”
語言數不出的嚴肅,嚇得二人心臟就要跳動嗓門了,撲通跪倒。而後怯生生的擡起頭,打量元始天尊。
還不待看清,元始天尊就發話:“你二人暫列門牆,爲我記名弟子!以後由南極仙翁教導吧”。
揮一揮衣袖,隨侍一旁的南極仙翁即帶二人退出大殿。
至此,天定封神之人拜入元始天尊門下,習得玉清仙法,以待時機成熟即可下山行那封神事宜。
(PS:昨晚碼出來,等下還有,不過要等會,對了,鮮花給節奏哈,指不定給力,咱這星期都拼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