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天樞二位道人出師大捷,僅此一戰便擊敗了魔家四將,讓其身死上榜,成爲周天三百六十五路榜上之神。
出師一戰便連斬商營四大戰將,可謂是戰功卓越,威名赫赫,姜子牙大悅,蒼老的容顏堆滿了笑意。待到三軍回營,姜子牙親自帶領衆將迎接二人。
“恭喜道友凱旋而歸,連斬魔家四將,着實大揚我軍聲威。”
姜子牙笑呵呵的說道,眼中的笑意讓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
晨光笑道:“道友無需客氣,貧道下山爲的就是完成殺劫,幫助道友乃是份內之事。”
姜子牙聽後心中更是高興,激動的挽着二人的臂膀走入營帳,身後卻是衆將跟隨。
魔家四將兵敗西岐,戰報被送到朝歌,此時東伯侯姜文煥被遊魂關竇融給擊潰,南伯侯鄂順被三山關鄧九公之女鄧禪玉連勝。
以至於成湯天下目前最緊要的任務就是消滅,羽翼日漸豐滿的西岐。
於是,聞太師自思東、南二處眼看已是暮日黃花,不足爲慮,決定親自率軍出征,平定西岐。
青峰山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感受到天地間的浩瀚殺氣,從打坐中醒來,掐指一算,卻是心驚膽顫,知道此次殺劫比之預料的還要厲害。
愁眉不展,嘆息一聲,喚來童子,囑咐一番。隨後黃天化來見清虛道德真君,真君命其下山相助其父武成王黃飛虎建功立業。
傳下二柄錘,又將玉麒麟、火輪鏢和攥心釘賜下。
同時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也派門下弟子韓毒龍和薛惡虎下山,前來相助姜子牙。
二人攜帶一寶,卻是慄米金斗。
碗口大小,盛有一斗米,但卻是暗藏袖裡乾坤、壺中日月之妙,儲藏億萬慄米,不懼圍困無樑可食的境遇。
仙家手段,不可揣摩,也是周室當興,自有道德高人前來相助,氣運在身,誅邪莫敢侵身。
聞太師上表辭別紂王,跨上墨麒麟,不想墨麒麟怪叫一聲,將聞太師摔了下來。
當即就有下大夫王變進言道:“太師今日出徵,卻不想落下坐騎,實乃不祥之兆,還是在點其它將領出徵吧!”
衆目睽睽之下,聞太師又豈能失了顏面,不納諫,安撫一番坐騎。向文武百官辭別,領兵三十萬,出了朝歌,渡過黃河,來到澠池縣。
詢問澠池縣總兵官張奎,才知道從青龍關去西岐,路途最近,於是大軍往青龍關而來。
路過黃花關時,碰到鄧忠、辛環、張節、陶榮四位天君盤踞山林,爭鬥一番。
正所謂:不打不相識。
四人最後被精通五行法術的聞太師收服,做了帳下兵將,一同征討西岐。
三十萬大軍在西岐南門安營紮寨。
雙方沙場會面,說了一頓毫無營養的場面話,結果雙方火氣大增。
自然是道不同不相爲謀,話不投機半句多,立馬就打。
而聞太師和姜子牙捉對廝殺起來,話說聞太師雌雄雙鞭,甚是厲害,祭起空中,如有風雷之聲;姜子牙區區地仙道行,怎能敵住聞太師,被打的難以招架。
被聞太師祭起雄鞭,飛在空中,此鞭原是兩條蛟龍,化成雙鞭,按陰陽二氣,那鞭在空中打下來。正中姜子牙臂膀,翻鞍落騎。
聞太師正欲取其頭顱,被哪吒看見,立馬登風火輪照聞太師面上以撲,聞太師連忙招架時,早被辛甲將姜子牙救回。
聞太師與哪吒戰三五回合,又舉起雙鞭打哪吒,哪吒不曾防備,也被聞太師打了下來。
金吒躍步趕來,將寶劍招架雙鞭,欲救哪吒,聞太師大怒,連發雙鞭,雌雄不定,或起或落,連打金、木二吒,又打韓毒龍。
聞太師大發神威,將衆人打的落花流水。
晨光在城牆觀望,看見衆人落敗,對一旁的楊戩說道:“勞煩道友走一趟。”
楊戩領命,架起祥雲,手持三尖兩刃刀刺向聞太師,聞太師只得丟開衆人,獨鬥楊戩。
數個回合之內,聞太師祭起雙鞭,狠狠敲落,正打中楊戩頂面之上,打得火星迸出。
全然無事,一若平常。
聞太師驚駭,趁着這一短暫的時間。楊戩將哪吒救走,自己也奈何不了聞太師,連忙施展土遁,逃離戰場。
卻說陶榮有一異寶,喚作‘聚風幡’,取將出來,連搖數次,霎時間,飛沙走石,播土揚塵,剎那間天昏地暗,一會兒霧起雲迷;初起時塵沙蕩,次後來磚石紛紛。
將西岐凡人軍士打的如風捲殘雲,丟旗棄鼓,一時間盡皆盔歪甲斜敗下陣來。
姜子牙被救回城中,塗抹仙藥。
不到片刻就痊癒,歇息了一二日又再度與聞太師較量一番。
此次姜子牙憋了一肚子火,見了聞太師,將手中的打神鞭望空一丟,鞭長三尺五寸六分,含周天之數,有二十六節,每一節有四道符印,共八十四道符印,專打八部正神。
卻是打得神,打不得仙,打不得人。
聞太師不知此鞭,依舊將雌雄雙鞭祭起,與打神鞭在空中相遇,纏鬥一番。
只是聞太師乃是日後封神榜上的雷部之神,雌雄雙鞭中的雌鞭被打神鞭一打兩斷,跌落凡塵,淪爲凡物。
雙鞭乃是截教金靈聖母所賜的蛟龍金鞭,如今被打神鞭打斷了雌鞭,威力大減。
聞太師大恨,心中也有一股不詳的預感,如同陰霾遮掩了通透的心靈,壓得聞太師喘不過氣來。
姜子牙想要趁機取下聞太師的頭顱,不料聞太師門下來救,藉助土遁而回。
這次卻是西岐扳回一局。
半夜時分西岐夜襲商營,儘管聞太師用金錢卜卦,知道了襲營之事,卻漏算了細節。
被通曉玄門變化之術的楊戩潛入倉庫,從眼口鼻中噴出三昧真火,將商營糧草盡毀。
有詩爲證:“烈焰沖霄勢更兇,金蛇萬道舞空中;煙飛卷蕩三千里,燒燬行糧天助功。”
糧草被毀,軍心渙散,聞太師無法。只得在四位天君的護持下退走,往岐山而來。
卻是四位天君中的辛環肋下生有一雙肉翅,飛騰空中,就是哪吒的風火輪也比之不及。因此辛環一番干擾,使得西岐一方頗爲被動。
有詩描繪:“二翅空中響,頭戴虎頭冠;面如紅棗色,頂上寶光寒。錘鑽定天下,獠牙嘴上安;一怒無遮擋,飛來勢若鸞。”
終南山玉柱洞中。
雲中子閉目打坐煉氣,忽得心神觸動,掐指一算,知曉是雷震子下山的時候。一敲法座雲牀,喚來金霞童兒,讓其將雷震子引來。
金霞童兒躬身退去,不消片刻,便領着雷震子來見雲中子。
雲中子囑託其一番,言道:“如果途中遇到生有肉翅之人,便可以立功,也不負爲師傳你風雷二翅玄功,以助周室!”
雷震子領命出洞,把風雷翅一展,腳蹬天,頭往下,二翅騰開,頃刻萬里,飛臨岐山。
遠遠望見聞太師敗兵而來,欣喜可以立功,撲將下來。
聞太師察覺有異,擡頭一望,就見空中飛有一人,面如青靛,發似硃砂;獠牙生於上下,滿臉兇惡之像。
連忙提醒辛環一番,辛環錘鑽一舉,與下落的黃金棍迎面交擊,空中四翅翻騰,錘棍交加,甚是響亮。
有詩爲證:“四翅在空中,風雷響亮衝;這一個殺氣三千丈,那一個靈光透九重。平地徵雲起,空中火焰兇;金棍光輝分上下,鑽精通最有功。自來也有將軍戰,不似空中類轉蓬。”
辛環如何敵得過正宗玉虛宮出身的雷震子,不一會便敗下陣來,且戰且退,抽空往岐山逃走。
雷震子急於面見姜子牙和皇兄武王姬發,也就不再追趕,雙翅一展,直奔西岐丞相府。
只是面貌兇惡,不敢領進內室。怕太后等人嚇着,見了武王和亞相伯邑考,幾人閒敘一番,兄親弟恭,大爲美滿。
聞太師敗兵岐山七十餘里,收攏殘兵敗馬,安營紮寨,一番查點,損兵折將兩萬有餘。
聞太師乃三朝元老,自從掌兵征伐以來,未嘗有挫鋒銳,今日在西岐,失機喪師,氣得眉心神目睜開,長吁短嘆,憂心不已。
門下進言:西岐異人頗多,太師也是名門,不如尋訪一兩位同門,下山相助,大事可成。
聞太師一聽,豁然開朗,連忙吩咐好左右看守大營,乘了墨麒麟,把麒麟頭上飛雲角一拍,麒麟四蹄騰空,往東海金鰲島而來。
勢鎮汪洋,威靈搖海;潮涌銀山魚入穴,波翻雪浪蜃離淵。木火方隅高積土,東西崖畔聳危巔;丹怪石,峭壁奇峰。
丹上彩鳳雙鳴,峭壁前麒麟獨臥;峰頭時聽錦鸞啼,石窟每觀龍出入。
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鳥;瑤草怪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源堤草包新。
一派仙家妙地風光,直把聞太師修道之心勾起,蹉跎嘆息,感慨爲俗事所纏,誤了修道真諦。
只是神仙殺劫來臨,碧遊宮停止講道,金鰲島空蕩蕩的,聞太師巡遊一番,到處是洞府緊閉,不見人煙。
正在尋思是否另尋他處時,卻碰到菡芝仙,才知道金鰲島一衆仙家卻是聽聞西岐之事,在白鹿島爲聞太師煉製陣圖。
只因爲菡芝仙八卦爐中一物未曾煉成,還需耽擱一段時間。
聞太師辭別了仙子,來到白鹿島,只見衆道人或戴一字巾,九揚巾,或魚尾冠、金霞冠、碧玉冠或挽雙抓鬢,俱在山坡前說着閒話,坐在一處。
聞太師大喜,閒談一番,才知道是姜子牙的冤對頭申公豹告密,只會了截教一衆仙家,纔有了白鹿島煉陣之事。
十天君水遁來到岐山,佈下十絕陣,只見聞太師商營中愁雲慘淡。冷霧飄飄,刀光閃爍,殺氣陣陣,悲風切切;又有十數道黑氣,衝於霄漢,籠罩中軍帳內。
此情此景被姜子牙看到,知道對面商營之中來了高手。
連忙召集衆人商議,那晨光道人言道:“無妨,且看明日來的是何方神聖,我等再議對策。”
姜子牙一聽,點了點頭,聽了晨光之言,以待明日,觀看在說。
第二日,一聲炮響過後,聞太師領着十天君出列,姜子牙坐着四不象。領着哪吒、黃天化、雷震子、楊戩出來,留下晨光、天樞二人留在帳內,守護武王。
只見聞太師坐着墨麒麟,手持金鞭在前;後面有十位道者,面貌兇惡,臉分五色,赤、白、金、青、黑,俱是騎着仙鹿而來。
一番脣槍舌戰,才知對面乃是截教十天君。
又是一番口舌對戰,最後談不攏,十天君讓姜子牙等人觀陣。
見頭一陣,挑起一牌,上書‘天絕陣’,第二上書‘地烈陣’,第三上書‘風吼陣’,第四上書‘寒冰陣’,第五上書‘金光陣’,第六上書‘化血陣’。
第七上書‘烈焰陣’,第八上書‘落魂陣’,第九上書‘紅水陣’,第十上書‘紅砂陣’。
姜子牙看完,心中一片冰涼,只是不願意落了自家神威,只得強辯道:“這十陣還不圓滿,待得完成之日,我西岐自會前來破陣。”
說完,回了西岐城,進了相府之中,卻是眉頭緊鎖,苦苦思索破陣良策。
聞太師一行也大道回府,觥籌交錯間,姚賓突然心頭升起一股惡念。
對着聞太師言道:“常言說的好:蛇無頭而不行,軍無主而自亂。西岐彈丸之地,姜子牙不過膚淺之輩,只需小弟略施手段,弄死姜子牙,西岐便不攻自破。”
聞太師聽聞大喜不已,能夠不動刀兵之戈,便解決兵禍,誰不願意。
姚天君當即領命在落魂陣中,一土臺;設一香案,臺上扎一草人,草人身上寫姜尚的名字;草人頭上點叄盞燈,足下點七盞燈,上叄盞名爲催魂燈,下點七盞名爲捉魂燈,姚天君披髮仗劍,步罡唸咒,於臺前發符用印,於空中一日拜叄次。
只待施展此術,把姜子牙殺死,西岐軍羣龍無首,便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