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洪荒發展(三)

周王室衰微,諸侯崛起,禮崩樂壞,各分封諸侯間征戰不已,周天子無力阻止。原本獨屬於周天子的權利,也逐漸被各路諸侯、卿大夫僭用。

順天應人的周文王十分明白,大周只會這樣衰落下去,尤其是在惡了天庭和巫門之後,他們兩方是不會一直讓周王朝佔據九州這一洪荒氣運重地。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在周王朝全盛時期,他們便發現了大夏所佔有的那方大千世界,雖然因爲大禹他們的阻撓,周室無法讓大夏世界臣服。

但這件事卻給予了文王他們靈感,既然王朝不可持久,那麼便將宗室精華力量遷移到一方大千世界中,反正諸千世界在玄門的支持下他們又不是沒有佔據殖民過。

而現在既然有不好的苗頭,他們當然要早做準備。周王室核心力量的遷移被人發現,雖然明面上的王室大王還在,但這已經是虛有其表了。

有鑑於此,各路諸侯便越來越肆無忌憚,開始了自己的征討吞併之舉,就像楚、吳、越等巫道興盛的國度,更是自立爲王,將自己放在了與周王平等的地位上。

舊有的制度崩潰了,戰亂開啓,亂世出英雄,固有的階級已經輩打破。不少大賢大能,開始了自己的救國救民之路,各種思想碰撞,文明的火花輩點燃,百家爭鳴,大道至簡直接抗衡,整個華夏開啓了最大的發展和延伸。

大爭之世,大道之爭,不少仙神爲了分享人道氣運的爆發,都紛紛摻和進來。

有的如伏羲、神農、軒轅、玄女等人留下道統,等待有緣人繼承道統併發揚光大,陰陽家、醫家、兵家、黃老。

有的則像老君鯤鵬這樣派遣一道分神下凡輪迴轉世,以分身轉世,傳播自己的道統和思想,一個下凡仍是李耳老子,另一個則是變成逍遙天地的莊子。

當然更有天生聖賢,如孔子接受大周第一相周公旦的思想,建立儒家一脈,不僅講學傳道,更是建立私學,將學問傳播給平民百姓而非只給貴族氏族講學,收普通弟子三萬,親傳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

不過儒家思想不適合亂世,許多賢者再最開始接受儒家思想,結合自己領悟的大道,從而誕生了與儒家有間隙的法家、農家,甚至於之截然相反的墨家!

諸子百家,除卻道家黃老、老莊、楊朱三脈、還有儒家、法家、墨家、陰陽、名家、雜家、農家、小說、縱橫、兵家、醫家等十一家影響深遠,而儒道法三家思想更是貫穿整個華夏文明。

………

………

“老師。”

“師祖。”

見着數萬弟子、再傳門人、數代之後的最有才能的孟軻和荀況都跪坐在自己面前,孔丘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周遊列國,重新回到魯國的孔子一直在曲阜潛修,世人一直流傳其道化隕落,不過如今儒家門人齊聚魯國,方纔明白這位儒家之祖一直在人世。

嫡傳弟子顏淵帶頭問道:“不知老師今日將我等都召來曲阜有何事要吩咐。”

諸位弟子皆正襟危坐,聆聽孔子的開口。離孔子閉關已經有幾千年了,不少再傳弟子,徒子徒孫都第一次見到這位祖師爺的真面目。

“起來吧。”孔子淡淡道,“爲師如今功德圓滿,當立下儒教,以教化世人。”

儒教不是儒家,幾位弟子都明白孔子的意思。雖然如今的儒家是現今天下幾大顯學,甚至隱隱成爲九州第一大學派,但他們儒家也不能稱呼爲教。

如今洪荒能夠稱爲教的,唯有玄門道教和西方佛教,雖然道教在九州明面上不顯,佛教更是連個影子都沒有。可他們這些修爲有成,褪去凡胎的儒家修士都明白,道教和佛教在三界恐怖的影響力。

而現在之所以兩教不顯,道教甚至只有老聃的五千道德經流傳在世間,其原因火雲洞中諸位聖皇壓制着,不讓他們兩教影響人族的發展,想要讓百家思想在洪荒發揚光大。

儒家雖然弟子門人數萬,受到儒家思想影響的普通門人更是過億,可他們和這兩教相比遠遠不足。這數萬門人中,真正成仙了道的才百餘位,而證得與天地同壽的金仙道果不到十位。

“書來。”

春秋書簡飄然飛到孔子手中。這一卷春秋是其親自刻上,上面的每一個字都彰顯着他的道果理念,用洪荒修士的說法,這件書簡便是他的證道法寶了。

“刀來。”

一柄具有蓮花圖文的青色刻刀出同樣現在他的手中,雖然是刻刀,但其造型更像是一柄小劍,撫摸着這柄刻刀,孔子面露思索和不捨之色。

“刀不詳,不如化爲筆。”孔子堅定道,好似下定了某種決心。

“道友真要如此嗎?”

刻刀還未變化,曲阜上空飄來一道嘆息聲。

話音一落,一位鬚髮皆白,身穿獸皮,眼中迸放出智慧火花的賢人出現在儒家諸人面前。

“見過倉頡道友。”孔子半傾着身子道。

“見過倉頡聖人!”儒家衆人齊道。

經過這麼多年的修行,倉頡已經證得大羅果位,在洪荒已有了一席之地,不過這聖人他還當不得。

“吾可不是聖人。”倉頡微笑地迴應道。

“倉頡前輩創造我人族文字,爲我人族發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自然當得了我人族的聖人之禮。”孟子笑着說道。

倉頡搖頭並沒有迴應,然後又繼續問向孔子:“道友真當要如此嗎?”

孔丘手中那一柄刻刀的來歷倉頡非常清楚,其前身是一聖人道器,蘊含混元道果,對於任何非聖者來說都是一件可以讓自己豁出性命都要得到的法寶。可現在孔子他卻要將這件法寶裡面的道果轉化,把刀劍化成毛筆,這不是要讓其最大的價值報廢嗎?

孔子微微一笑,迴應道:“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過去的已隨風而逝,吾今爲儒門孔丘!”

“我明白了。”倉頡悠然嘆息道,“人族倉頡拜見人族聖人孔子!”

(。)

第552章 通天渡劫第714章 玉碟屬誰?第752章 大鬧天宮第350章 補天之始第495章 滅日隊伍第50章 緣由第456章 南極第609章 陸壓的因果第525章 震動前夕第532章 諫言第318章 天庭大喜第20章 不靠譜的青童第747章 前夕第322章 共工的困境第532章 諫言第27章 暫居崑崙第406章 豪言壯語第640章 請君入甕第442章 天魔設劫第476章 決斷第140章 造化之道第400章 一晃三千年第516章 對話天道鴻鈞第612章 明道第252章 野望第720章 劇本不對第778章 大盜不止,聖人不死!第464章 望舒出關第705章 拼命第550章 人王和祖靈第358章 突變第483章 兩邊優劣第72章 密會第183章 沒落第214章 血色蒼穹第510章 莊周夢蝶?第440章 元始解密第427章 重建天界第256章 斗轉星移第558章 廣成子第178章 龍祖來襲第743章 天狗食日第600章 戰三聖(二)第798章 道殞丹第565章 決戰之前第194章 伏昊的改革第570章 收徒倉頡第444章 接引準提第553章 通天證道第525章 震動前夕第542章 燃燈第48章 蟠桃大會第129章 大陣威力第639章 規劃第35章 進入神殿第734章 洪荒發展(一)第733章 異神體系第3章 出谷見聞第636章 洪荒底蘊第205章 應對之法第183章 沒落第781章 了結第219章 遇襲1第659章 夏滅第81章 敖天的目的第452章 婚典之後第102章 求緣第740章 五方五老第792章 曙光第190章 大劫之商第735章 洪荒發展(二)第630章 鎮元子的修爲第652章 受挫第51章 表態第338章 暴打燭龍第790章 巫門底牌第482章 巫妖大戰第662章 初聞封神第232章 幽冥的謀劃第600章 戰三聖(二)第416章 最後的手段第414章 底牌第284章 危機意識第727章 佛道入地府第653章 懸掛城頭第790章 巫門底牌第732章 世界樹第68章 顧忌第791章 勝機第592章 紫薇星動第552章 通天渡劫第616章 大夏第573章 萬字圖第716章 封神(一)第283章 五方神獸第515章 易元宇宙第436章 對於未來的探討(二)第43章 周山大會(二)第71章 蒼天界域第367章 難對付的魔龍
第552章 通天渡劫第714章 玉碟屬誰?第752章 大鬧天宮第350章 補天之始第495章 滅日隊伍第50章 緣由第456章 南極第609章 陸壓的因果第525章 震動前夕第532章 諫言第318章 天庭大喜第20章 不靠譜的青童第747章 前夕第322章 共工的困境第532章 諫言第27章 暫居崑崙第406章 豪言壯語第640章 請君入甕第442章 天魔設劫第476章 決斷第140章 造化之道第400章 一晃三千年第516章 對話天道鴻鈞第612章 明道第252章 野望第720章 劇本不對第778章 大盜不止,聖人不死!第464章 望舒出關第705章 拼命第550章 人王和祖靈第358章 突變第483章 兩邊優劣第72章 密會第183章 沒落第214章 血色蒼穹第510章 莊周夢蝶?第440章 元始解密第427章 重建天界第256章 斗轉星移第558章 廣成子第178章 龍祖來襲第743章 天狗食日第600章 戰三聖(二)第798章 道殞丹第565章 決戰之前第194章 伏昊的改革第570章 收徒倉頡第444章 接引準提第553章 通天證道第525章 震動前夕第542章 燃燈第48章 蟠桃大會第129章 大陣威力第639章 規劃第35章 進入神殿第734章 洪荒發展(一)第733章 異神體系第3章 出谷見聞第636章 洪荒底蘊第205章 應對之法第183章 沒落第781章 了結第219章 遇襲1第659章 夏滅第81章 敖天的目的第452章 婚典之後第102章 求緣第740章 五方五老第792章 曙光第190章 大劫之商第735章 洪荒發展(二)第630章 鎮元子的修爲第652章 受挫第51章 表態第338章 暴打燭龍第790章 巫門底牌第482章 巫妖大戰第662章 初聞封神第232章 幽冥的謀劃第600章 戰三聖(二)第416章 最後的手段第414章 底牌第284章 危機意識第727章 佛道入地府第653章 懸掛城頭第790章 巫門底牌第732章 世界樹第68章 顧忌第791章 勝機第592章 紫薇星動第552章 通天渡劫第616章 大夏第573章 萬字圖第716章 封神(一)第283章 五方神獸第515章 易元宇宙第436章 對於未來的探討(二)第43章 周山大會(二)第71章 蒼天界域第367章 難對付的魔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