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

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由戶部侍郎傅友文親自抓總,對京城的各行各業都進行了行會登記,而除了完善了行會制度,應天府還推出了一系列在莫愁湖市場生效的小優惠政策來吸引更多的商人,同時還加強了對於市場的監管力度,確保買賣的公平公正。

而在朱雄英背後的努力下,京城的商業氛圍日益濃厚起來,各行各業的行會登記徹底完成,會費也收繳了上來。

在皇宮的奉天殿內,朱元璋正在批閱奏疏,聽到馬三保通報朱雄英求見,頓時加快了手中的動作。

等到朱雄英進來,他正好放下了硃筆,臉上露出了笑容,對於這個他最疼愛的孫子,他總是寄予了極高的期望。

朱雄英步入奉天殿,恭敬地向朱元璋行禮後,便直截了當地彙報了最近他在京城推行行會登記制度的進展。

當說到通過行會會費創造了二十三萬貫的收入,填補了一部分因爲修築長江入海口堤壩而造成的財政窟窿時,朱元璋的眼睛爲之一亮,這可是固定收入,只要各行各業的勞動人口始終在京城,那就每年都能收到,這筆錢已經不算少了,大明全國才八百萬貫的財政收入,每個布政使司平均下來也就是六十多萬貫的稅收,大部分還都是麥稻絹絲等實物稅而不是銅錢,這相當於直接創造了一個布政使司,或者說相當於三四個府的一年稅收。

“好!好!好!”朱元璋連聲讚歎,看着朱雄英的目光充滿了讚賞,“咱聽高府尹也說了,這陣子着實抓了不少逃犯,大孫,你這次做的事情,不僅解決了財政問題,還改善了京城的治安,真是功不可沒啊!”

朱雄英謙虛地說道:“都是皇爺爺教導有方,孫兒只是依樣畫葫蘆而已。”

“哈哈,你這葫蘆畫得好啊!”朱元璋大笑道。

接着,朱元璋詳細詢問了朱雄英關於行會制度的具體運作現狀,以及對於京城商業的長遠規劃,朱雄英一一作答思路清晰,條理分明,讓朱元璋頻頻點頭。

朱雄英斟酌片刻後,詳細地跟朱元璋提到了自己接下來的想法。

“孫兒認爲既然目前已經基本調查清楚了京城各大商人涉足的產業,那麼除了要通過反壟斷來讓皇室的資金進入這些關鍵行業參與控制,進而保證民生,以及讓內帑的財富能夠增長,另一方面,也要發展工業。”

貨幣的事情,朱雄英暫時沒有提及,因爲大明寶鈔現在基本已經爛完了,實際幣值只有紙面幣值的十分之一不到,大家在交易過程中使用的都是銅錢,嗯,在大明其實寶鈔是主要貨幣,銅錢是輔幣,但是現在這個情況也沒辦法,大明缺金缺銀,銅其實也缺,甚至需要進口,但也只能用銅錢來承擔流通貨幣的責任了。

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情是,雖然雙方沒有官方貿易往來,但日本其實常年從大明進口銅錢,而出口的卻是銅塊

總之,寶鈔屬於屎山級別的代碼庫,雖然看起來BUG一堆,但起碼現在還能維持勉力運行,在沒有萬全的把握進行換鈔之前,能不碰它最好不碰它。

而且換鈔是件麻煩事,一個不小心執行起來就容易變成惡意收割百姓財富,而且涉及的範圍實在是太廣,整個大明十三布政使司都得跟着折騰,所以現在朱雄英並不打算對貨幣動手。

而中央銀行,倒是可以考慮在工商業大發展以後建立起來,不過現在市場還是相對狹小的,融資需求太小,宏觀調控的必要性也不大,現有的金融體系完全玩得轉。

因此,讓能夠完全受控制的皇室資本去插手商業,以及建立初步的工業基礎,纔是朱雄英的當務之急。

“皇爺爺,孫兒認爲,商業的繁榮對於國家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而工業則是未來大明能夠快速發展的根基,因此,孫兒想讓皇室能夠插手商業,同時在京城挑選合適的位置,藉助交通便捷有水源和人口的條件,來建立起一批工廠。” 朱元璋聽後,沉思片刻,然後鄭重地說道:“大孫你的想法很好,等到堤壩修築完成以後,這些事情儘管放手去做咱會全力支持你。”

得到了朱元璋的支持,朱雄英心中頓時充滿了信心,而後,朱元璋繼續說道:“不過除了這些事情,還有些事也得上上心。”

朱雄英一怔,不知道朱元璋打算具體給他安排些什麼。

“一件事是府軍前衛裡的幼軍,咱打算調些人過去,英兒你得曉習軍旅之事,這是免不了的;另一件事是你的老師,上次你跟咱說的那幾個人,都沒問題等過段時間人都齊了,便跟着這些老師學習方面方面的知識。”

朱雄英點了點頭,把他往允文允武的方向培養,這倒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就在這時,馬三保步履稍顯急促地走了進來,手中還拿着一張電文。

“說。”朱元璋示意他但說無妨。

“陛下,涼國公藍玉急電,聲稱秦嶺處的陰陽炁海已經再次開啓了。”

當初朱雄英穿越蟲洞的時候,就已經在蟲洞的出口埋下了定位器,在離開西安前往南京的時候,他給藍玉留了一個對應的追蹤器並且描述了大概的位置,以明軍的人力,找一個並非深入深山老林的地方自然不難。

因此,秦嶺的蟲洞始終是有駐紮在那裡的明軍全天候看守的,而且還開闢了道路,一旦開啓,就會快馬向藍玉彙報。

而如今朱雄英穿越已經有了數月,不過對於現代世界,可能只是短短几天,所以這次蟲洞開啓,其實間隔算是挺短的了。

朱雄英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報平安,第二件事是要物資。

需要的物資也不復雜,首先就是傅友文前陣子跟他提到的那個問題,也就是藍玉的大軍如果要通過河西走廊遠征哈密的話,那麼後勤補給相當成問題,畢竟河西走廊沿途大部分地段都非常荒蕪缺少人煙,很難進行就地補給,而且位於關中的後勤基地哪怕再往前移,最終的出發點也只能設立在甘肅涼州。

補給線如此漫長又如此脆弱,再加上民夫長途跋涉運輸補給所需的食水是非常驚人的,誰也不敢保證,讓民夫隊伍裹足不前的一場風暴會不會就能讓大軍徹底斷糧。

而朱雄英正好有個解決方案多帶壓縮餅乾就完事了。

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59章 上架感言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30章 藍玉案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31章 神器降臨!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252章 渡江!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92章 父與子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75章 鬼市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74章 應天府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
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59章 上架感言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30章 藍玉案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31章 神器降臨!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252章 渡江!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92章 父與子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75章 鬼市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74章 應天府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