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各方態度

黃海濤實在是沒有想到,通海集團公司會參與西山省的城市建設,而且選定的地方居然是淮安市,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黃海濤的第一反應,是高興,因爲武聖軍在淮揚市擔任市委書記,可仔細思索之後,黃海濤的臉色陰沉了。

黃海濤不會忘記徐少傑,如今,徐少傑是淮安市市委書記,如果淮安市建設好了,徐少傑是有大功勞的。黃海濤對武聖軍有些捉摸不定,不僅僅是他,就是黃在勝,對武聖軍也不是怎麼了解。武聖軍到了淮揚市之後,所有的表現,似乎不是輕易能夠被他人左右的人。如果說徐少傑的工作中,表現出來了成績,那麼,武聖軍也許會徹底改變對徐少傑的看法,要知道,武聖軍上任的時候,自己可是灌了不少的眼藥,令武聖軍對徐少傑不是很感冒。官做到了這個份上,很多的話,都是比較隱晦的,除非是特別的關係纔會直話直說。

侯老四的自殺和侯義兵的落魄,如同兩根毒刺,刺激着黃海濤,黃海濤認爲,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徐少傑和丁原,丁原已經離開了淮揚市,高升了,黃海濤無力對付,但是,徐少傑還在淮揚市,黃海濤要想盡一切辦法對付,最好是讓徐少傑也嚐嚐生不如死的滋味。黃海濤還是冷靜的,雖然自己是省委常務副秘書長,但說起來也是大秘書,和擔任市委書記市長是兩個概念,有些事情不能親自去做,要依靠他人的力量去實施,再說了,直接管着淮安市的,是淮揚市委書記武聖軍。

黃海濤和黃在勝之間,已經到了稱兄道弟的關係了,兩人都是直接爲盧雲峰副書記服務的,所不同的是,黃在勝時時刻刻跟在盧雲峰的身邊,自己是幫助盧雲峰協調方方面面的關係,通過這麼長時間的工作,黃海濤漸漸運作好了諸多的關係,比如說和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李發軍之間的關係,就很不錯了。

黃海濤的工作能力還是不錯的,跟隨盧雲峰這段時間,上下的協調做的很好,能夠充分領會盧雲峰的意思,將盧雲峰的意圖貫徹到所有的實際工作之中去,盧雲峰是很滿意的。加之和黃在勝之間的充分溝通,整個省委大院都知道,黃海濤下一步一定是大有前途的。

這一天,黃海濤的電話特別多,時時刻刻在和黃在勝聯繫,因爲盧雲峰到了淮揚市,黃海濤因爲工作的關係,沒有跟着去,但盧雲峰有些什麼想法,或者是什麼指示,黃海濤是需要了解的,所以,淮揚市發生的一切情況,黃海濤都是知道的。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通海集團公司參與西山省城市建設的事情,在省委省政府還是傳開了,並且傳播的速度很快,關心這件事情的人很多,但真正關注的沒有幾個人,大概是因爲省委省政府的態度,引發了大家的好奇,省長趙海陽和省委副書記盧雲峰陪同,這樣的情況太少見了,不少的人紛紛打聽通海集團公司有什麼背景,居然能夠引起西山省這麼高度的關注,有人問到了黃海濤,黃海濤笑笑,沒有說什麼。

晚上,黃海濤得到了通海集團公司看中了淮安市委市政府辦公地點的消息,他很快盤算開了,這裡面有文章可做,但如何做文章,是需要技巧的,趙海陽和盧雲峰都表態支持了,光面堂皇表示反對,顯然是自找無趣,市委書記武聖軍一定也是支持的,也不能碰到,那麼,就應該從淮安市做文章了,羣衆有意見,或者是一些幹部有看法,總是可以的吧,徐少傑如此的年輕,如果說在做工作的過程中,控制不住,引發了事情,總是灰溜溜的,影響總是不好的,就算是工作做好了,也是徐少傑應該做的事情,還有農場的事情,黃海濤清楚,農場是個馬蜂窩,誰都不願意去碰的,如今也沒有什麼政策能夠徹底解決農場的問題,那些農工出來鬧一鬧,夠徐少傑喝一壺了。

黃海濤想清楚了其中的厲害關係之後,撥通了兒子黃思軍的電話,這次的事情,還是要依靠金劍公司來做,金劍公司裡面,有不少的人入股,這些年每年都拿着分紅,到了如此關鍵的時刻,也是應該盡一些力了,況且,做這樣的事情,也不需要親自出面的。

白長林說的話很準確,匡學敏一行果然直接看了淮安市委市政府的辦公地點,同時在附近的幾處看了看,就沒有到其他的地方了。

淮安市委市政府辦公地點處於城市的繁華地帶,以前,地位也是在這裡辦公的,後來搬出去了,中國的城市,總是有一個習慣,行政中心往往是最繁華的地帶,淮安市也不能例外,市委的四周,機關雲集,不少淮揚市的單位,也在四周辦公,居民也很多周的商店和學校不少,基礎設施很是齊全,這裡的確是淮安市的繁華地方。

徐少傑建議的龍源開發區,匡學敏一行根本就沒有想到,也不提出去看看,按照徐少傑的建議,這次出售的土地是一千畝左右,成交的價格在100萬元一畝左右,這個土地的價格,是很高的,開發區的土地,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說,是不值錢的,但市中心的土地價格就不同了,價格要高很多。

初步的談判很快開始,時間僅僅持續了一個小時,雙方都達成了初步的協議,通海集團公司看中的土地,就是淮安市四大家辦公地點和周圍的一些土地,他們提出的價格是80萬元一畝,而徐少傑代表淮安市,提出的價格是150萬元一畝,最後雙方的初步協議是120萬元左右一畝土地的價格,按照這個價格,通海集團公司將融資12億元以上,投入到淮安市,而淮揚市市委市政府和一些單位將要遷出城市中心,到距離這裡7公里外的農場去修建新的辦公樓。

當天下午,趙海陽、盧雲峰和匡學敏一行離開了淮揚市,回到省城,武聖軍和徐少傑陪同到省城,兩人還有其他的任務,主要就是關於淮安市城市設計規劃的事情,做事情要趁熱打鐵,這個時候,趙海陽出面,所有的事情都順利很多。

匡學敏上飛機之前,和趙海陽單獨交談一會,接下來和白長林交談,徐少傑估計,匡學敏一定是說到了正是簽訂協議的有關時間和準備事宜。果然,匡學敏離開之後,趙海陽就告訴武聖軍和徐少傑,在一個星期之內做好一切準備,包括正式的談判等等,事情到了這一步,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徐少傑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正式的談判好說,可如果通海集團公司馬上要拿到土地,市委市政府將搬遷到哪裡去臨時辦公啊,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徐少傑一直以爲,這樣的事情,說不定會拖上一段時間,至少是春節以後,纔會簽訂正式的協議,想不到有這麼快。

“小徐,接下來的事情,我們分工一下,具體的事情,主要是你們去辦,我找到趙省長,負責聯繫到省設計院,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出設計規劃,具體的談判事宜,你要多考慮,特別是搬遷的事宜,要考慮清楚,包括補償的問題,到哪裡去辦公的問題,我想,通海集團公司也是可以理解和支持的,如果簽訂了正式的協議,那麼,我的意見,新的市委市政府辦公樓,在半年之內必須要修建完成。”

“武書記,我考慮,談判的事情,請市委市政府支持和協助,馬市長是法人代表,具體的談判,由他直接出面,市委市政府盡全力做好這件事情,農場的事情很麻煩,但時間緊,我們不講價錢,做好一切的工作,如果中間出現什麼麻煩,請武書記支持我們。”

“這我知道,你們會遇見很多的具體問題,該市委出面的地方,我們不會含糊,回去以後,市委馬上召開會議,研究具體的辦法,你們要提出來一個具體的方案,有什麼困難和問題,悉數提出來,市直機關,也有不少需要搬遷的,我考慮,不動就不動,要動,就動的徹底一些,除了一些特殊的機關,其餘的機關,淮揚市和淮安市的,都搬到農場去,在那裡建綜合辦公樓,資金不會有太多的難題,拍賣土地的資金,足以建設綜合辦公樓了。”

“武書記,我明天就回到市裡去,安排佈置這些事情,有關新聞輿論的宣傳,您有什麼指示?”

“先讓淮揚市電視臺宣傳一下,規模不要太大了,簽訂正式協議以後,再行宣傳吧。”

淮揚市電視臺在當天晚上的新聞中間,播報了通海集團公司到淮揚市考察的事宜,具體的事情,沒有宣傳,居民關心的,倒是省長趙海陽和省委副書記盧雲峰到了淮揚市,街頭的議論,沒有持續多長的時間。

徐少傑主持召開了整整兩天的常委會,市政府的副市長和人大、政協的主要領導,悉數列席會議,還有市直相關部門的負責人。

兩天的會議,時間看着很長,但徐少傑還感覺到時間不夠,有關搬遷和重建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協辦公樓的事情,引發的波瀾是不小的,不少的領導公開表示反對,他們並不知道趙海陽省長和盧雲峰書記的態度,他們提出的觀點,表面聽來還是有些道理的,他們的意思和明確,自打解放以後,市委市政府就是在這裡辦公的,如今,這塊地方,不僅僅是承載着辦公的簡單含義,還是一種文化底蘊的聚集,是淮安市的象徵,雖然說通海集團公司的融資,能夠解決淮安市的城市建設和發展,但是,不能以犧牲整個城市的象徵爲代價,既然通海集團公司準備在淮安市投資,儘可以選中其他地方,在這方面,市委市政府不能做出讓步,一定要和通海集團公司繼續談判,哪怕時間長一些,也沒有什麼問題的。

持這樣意見的代表,是紀委書記餘懷祥。

徐少傑有些奇怪,餘懷祥對經濟工作,應該是很熟悉的,長期擔任過市長的秘書,雖然說後來到淮揚市紀委去工作了,之後到淮安市擔任紀委書記,但以前積累的觀念不會輕易丟失,而且,餘懷祥是見過世面的,知道事情的輕重,爲什麼會突然提出來這樣的觀念,如果說是淮安市其他的領導,包括馬愛華提出這樣的簡介,徐少傑不會感覺到奇怪,因爲馬愛華一直在淮安市工作,對這裡有着深厚的感情,餘懷祥不存在這樣的感受,說起來,餘懷祥也算是典型的政客了,對淮安市,不會有歸屬感。

徐少傑還想到了,餘懷祥的話語,顯然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應該早就知道了通海集團公司準備要收購哪一塊土地的事情,這不大正常,知道這件事情的人不多,淮安市參加會議的領導,徐少傑是絕對放心的,馬愛華的態度早就轉變了,自己到省城去的事情,班子成員都不知道,說明馬愛華是保密的。

徐少傑不敢輕易懷疑誰,他想到了黃在勝。

黃在勝是盧雲峰的秘書,省委辦公廳的副主任,和黃海濤的關係很是不錯,不過,很快徐少傑覺得自己想的太多了,有些杯弓蛇影的味道,就算是餘懷祥提出來了,也許是和其他的班子成員交換了意見的,綜合大家的想法提出來的。如今的市委常委中間,只有譚健和餘懷祥好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見,其餘的領導,一般情況下,不會多嘴。徐少傑以前估計,李鶴慶可能會提出來一些意見,但李鶴慶什麼都沒有說。

馬愛華髮言的時候,駁斥了餘懷祥的觀點,說的很不客氣,如今從上至下都在說解放思想的事情,想不到領導幹部中間,會有這樣的想法,那麼,今後的拆遷,牽涉到老百姓的利益該怎麼辦,市委市政府都不能帶頭,怎麼去說服老百姓,至於說文化底蘊,是經過漫長的時間積累起來的,淮安市本來就需要引進一些新的思想,這次正好是機會,通海集團公司收購了市中心的土地,正好可以大規模進行改造,建起一些商場超市或者是住房,方便老百姓,哪裡會出現什麼問題,市委市政府的搬遷,也是大好事,行政中心的轉移,可以很快帶動新區的建設,淮安市的城市面積拓展了,對於城市的發展,是有利無弊的,這樣簡單的道理,爲什麼不能夠認識到。

徐少傑最後做了總結,對大家懷念以前的辦公地方表示理解,但爲了城市的發展,必須要做出一些犧牲,這樣的時候,市委市政府帶頭了,今後許多的工作,就要好做一些了,城市發展了,老百姓纔會滿意,只要市委市政府時時刻刻考慮到爲百姓辦事情,相信所有人都會支持市委的決定。徐少傑的話說的很高超,大家無法在提出其他的意見,搬遷市委市政府的事情,就這樣確定下來了。

第232章 插手工程第181章 黃光明上任第728章 家人(6)第440章 死刑判決第92章 你不懂女人第824章 該堅持就要堅持第796章 不該發生的事情第529章 好大喜功的貓膩第476章 江湖中的事情(2)第156章 餘懷祥的邀請第441章 驚濤駭浪第12章 張紹才的豪爽和顏玉環的心細第740章 低調上任第663章 孟耀飛的軟肋第588章 驚弓之鳥第626章 幹部的調整第434章 現實情況第399章 審計風暴(1)第180章 算計和反算計第431章 陳目標的喜悅第271章 第一刀第70章 菸草站的挑釁第213章 非凡的姐弟情第775章 頻繁的拜訪(2)第624章 徐義傑的真實想法第276章 老幹部的怒火(1)第588章 驚弓之鳥第41章 劉宏的計劃第20章 劉宏的辦法第188章 提前的調整(1)第842章 風波驟起(1)第344章 策略的調整762章 老幹部慰問工作1第573章 香港考察(3)第423章 蛻變(1)第321章 辦法第219章 風雲突變(1)第166章 推薦的第一人第828章 遲來的視察(1)第329章 餘懷祥的憤怒第503章 過路費風中的失落一些感悟第200章 不一樣的春節(2)第6章 工地視察第369章 省委調整的變化第381章 省委組織部的考覈第642章 經濟工作會第413章 黃志華的麻煩(2)第238章 有堅持有妥協第425章 蛻變(3)第416章 順藤摸瓜第186章 暗鬥(4)第344章 策略的調整第861章 感情的愧疚第485章 上任(3)第100章 不出所料第423章 蛻變(1)第692章 武聖軍的意見第881章 馬留良的意見(2)第742章 心腹的心思第525章 政治家族第538章 幹部作風第141章 丁原的果斷第517章 鄒文滔的作用第603章 崩潰(3)三百五十三章 市委的搬遷第544章 高衛的真心話第680章 毒計(1)第324章 各人的想法第199章 不一樣的春節(1)第609章 絕不到中紀委工作第540章 不妙的大會第669章 宣傳的誤區(3)第846章 風波驟起(5)第754章 徐少傑的建議(3)第331章 各懷心思第555章 雷霆手段(2)第367章 必須的技巧第337章 潰敗的防線(1)第312章 麻煩來了第684章 人心(2)第793章 不是容易的事情第901章 奇怪的告狀信(2)第258章 匠心獨具第606章 我們的信心(1)第205章 絕佳機會(1)第341章 調整的奧妙第904章 牽一髮動全身(3)第179章 侯義坤的選擇(2)第759章 事與願違(1)第176章 沙隆縣的第一縣委常委會第722章 尷尬的聽證會(3)第195章 不一般的嫉妒第689章 推進(2)第832章 見微知着(3)第532章 猖狂者空間有限第553章 震怒(2)第567章 高層的同盟第642章 經濟工作會第611章 精準的分析
第232章 插手工程第181章 黃光明上任第728章 家人(6)第440章 死刑判決第92章 你不懂女人第824章 該堅持就要堅持第796章 不該發生的事情第529章 好大喜功的貓膩第476章 江湖中的事情(2)第156章 餘懷祥的邀請第441章 驚濤駭浪第12章 張紹才的豪爽和顏玉環的心細第740章 低調上任第663章 孟耀飛的軟肋第588章 驚弓之鳥第626章 幹部的調整第434章 現實情況第399章 審計風暴(1)第180章 算計和反算計第431章 陳目標的喜悅第271章 第一刀第70章 菸草站的挑釁第213章 非凡的姐弟情第775章 頻繁的拜訪(2)第624章 徐義傑的真實想法第276章 老幹部的怒火(1)第588章 驚弓之鳥第41章 劉宏的計劃第20章 劉宏的辦法第188章 提前的調整(1)第842章 風波驟起(1)第344章 策略的調整762章 老幹部慰問工作1第573章 香港考察(3)第423章 蛻變(1)第321章 辦法第219章 風雲突變(1)第166章 推薦的第一人第828章 遲來的視察(1)第329章 餘懷祥的憤怒第503章 過路費風中的失落一些感悟第200章 不一樣的春節(2)第6章 工地視察第369章 省委調整的變化第381章 省委組織部的考覈第642章 經濟工作會第413章 黃志華的麻煩(2)第238章 有堅持有妥協第425章 蛻變(3)第416章 順藤摸瓜第186章 暗鬥(4)第344章 策略的調整第861章 感情的愧疚第485章 上任(3)第100章 不出所料第423章 蛻變(1)第692章 武聖軍的意見第881章 馬留良的意見(2)第742章 心腹的心思第525章 政治家族第538章 幹部作風第141章 丁原的果斷第517章 鄒文滔的作用第603章 崩潰(3)三百五十三章 市委的搬遷第544章 高衛的真心話第680章 毒計(1)第324章 各人的想法第199章 不一樣的春節(1)第609章 絕不到中紀委工作第540章 不妙的大會第669章 宣傳的誤區(3)第846章 風波驟起(5)第754章 徐少傑的建議(3)第331章 各懷心思第555章 雷霆手段(2)第367章 必須的技巧第337章 潰敗的防線(1)第312章 麻煩來了第684章 人心(2)第793章 不是容易的事情第901章 奇怪的告狀信(2)第258章 匠心獨具第606章 我們的信心(1)第205章 絕佳機會(1)第341章 調整的奧妙第904章 牽一髮動全身(3)第179章 侯義坤的選擇(2)第759章 事與願違(1)第176章 沙隆縣的第一縣委常委會第722章 尷尬的聽證會(3)第195章 不一般的嫉妒第689章 推進(2)第832章 見微知着(3)第532章 猖狂者空間有限第553章 震怒(2)第567章 高層的同盟第642章 經濟工作會第611章 精準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