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黃海濤的怒火

陳登祥是經歷過大場面的人,當然不會因爲徐少傑的幾句話,就徹底改變想法,但是,有三件事情,令陳登祥內心的天平開始慢慢傾斜,一是陳目標的選擇,看得出來,陳目標下定決心了,如果想要改變,只有將陳目標調離淮揚市,這樣陳目標的前途會蒙上陰影,況且,陳目標的表述和徐少傑的表述,證明兩人的關係不是普通的酒肉朋友,這樣的關係,在官場上可謂是極品關係。 二是徐少傑本人的表現和背後的關係,徐少傑的能力不容懷疑,通過剛纔說的話,已經顯『露』出來,最爲關鍵的是,唐婉柔和徐少傑一起來了,這就說明,唐文俊的態度非常明確了,如果說徐少傑遇見什麼麻煩,唐文俊絕對不會袖手旁觀,況且,徐少傑本身就是丁原書記的秘書,丁原的能力,不容小覷,事情還沒有到那一步,可以看看。三是淮揚市的局勢,陳登祥知道,省裡的領導,對淮揚市有些不滿意了,這些年來,淮揚市舉步不前,原地踏步,放着這麼好的區位優勢,不思改變,大部分的原因,還是內耗,內部總是有着兩股勢力,一派想着變革和發展,一派想着維持現狀,兩派的矛盾,遲早要爆發的。

“小徐,我知道,你說的有道理,但在面對具體問題的時候,還是要謹慎,目標和你關係好,今後多多照顧他,雖然目標的年紀比你大,可我看得出來,目標不如你。”

黃海濤有些煩躁的在屋裡轉來轉去的,最近一段時間,他老是有些心神不寧的。黃海濤做了6年市長了,本來以爲,40出頭就成爲了市長,也算是一顆政治新星,最多一屆的時間,升任市委書記,接着用一段時間奮鬥,成爲省部級的領導,是完全有可能的,之後的運氣好,還不知道會是什麼樣的發展趨勢。當丁原到淮揚市出任市委書記的時候,黃海濤是真心支持的,丁原比他還要年輕一歲,從省『政府』直接下來的,依照黃海濤的認爲,丁原就是下來鍍金,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離開淮揚市。隨着時間的推移,黃海濤發現自己的判斷出現了誤差,丁原不像是來去匆匆的樣子,似乎準備在淮揚市紮根了。黃海濤是本地幹部,加之淮揚市這個地方,多年來外地幹部和本地幹部就有些不合拍,估計是一種排外情緒的體現吧,黃海濤自然成爲了本地幹部的領頭人,慢慢的,黃海濤的心態發生變化了。努力建設淮揚市,讓淮揚市的明天越來越好,黃海濤也希望出現這樣的情況,但黃海濤不願意在丁原的手裡出現這樣的情況,他的任務,就是要讓丁原無功而返,然後自己來大力建設淮揚市,所以,在後來的工作中,丁原一直堅持大穩定、小調整,小打小鬧,不做原則『性』的調整。丁原是省城下來的幹部,首要關注的,還是班子的團結和社會的穩定,黃海濤正好抓住了這一點,一步一步穩固自身的地位,推行着自身的決策,這就好比是君子和小人的較量,丁原在前面按照套路,正大光明的出手,可黃海濤在背後,根本不按照常理出手,讓丁原有些無奈。

今年的情況發生了變化,黃海濤認爲,一切的變化,都是因爲丁原更換了秘書。現在,黃海濤有些後悔莫及了,雖然說李明已經慢慢熟悉工作,可能會提出一些意見建議了,但李明畢竟是循規蹈矩的人,翻不起什麼大浪,早知今日悔不當初,設下計謀,擠走李明,本來是一出很成功的計謀,無形之中損害到了丁原的形象,樹立了自身的威信,想不到新任的秘書徐少傑纔是真正的麻煩。

黃海濤感覺到了丁原的變化,特別是丁原和陸長征的聯合,讓黃海濤怒不可遏,丁原的態度日趨強硬,最近已經在醞釀產業結構調整的事情了,涉及到結構調整,一旦確定了工作思路和工作計劃,很有可能要調整部分縣市或者是個別縣市的班子,這是黃海濤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產生這種變化,很有可能與徐少傑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最令黃海濤憤怒的,是陳目標的事情。黃海濤想起了和陳登祥的關係,兩人在淮揚市共事的時候,相互之間沒有什麼矛盾,後來,陳登祥調到西林市工作,黃海濤注意處理好與陳登祥的關係,到省城開會,遇見的時候,總是找機會在一起喝酒聊天,前一段時間,省裡隱隱約約傳來消息,據說陳登祥很有可能被提拔,黃海濤敏感意識到,這是一個結交機會、擴大自身勢力的絕佳機會,恰好陳登祥想着將陳目標調離西林市,黃海濤主動將這件事情應承下來了,前期的運作非常成功,一切順利,可他萬萬想不到,陳目標和徐少傑認識,而且兩人的關係還不錯,黃海濤感覺到了憤怒和痛苦,可憐天下父母心,陳登祥首要想到的,一定是陳目標的選擇,自己的努力,有爲他人作嫁衣裳的跡象,這一切,也是因爲徐少傑。

沙隆縣的縣委書記何旭雄、縣長陳大志在餘懷祥的帶領下,敲門進來了。

今天是休息的日子,黃海濤想着瞭解一些沙隆縣的情況,所以何旭雄、陳大志到家裡來了,黃海濤很少邀請幹部到家裡來,能夠接到邀請,到家裡來的幹部,與他的關係是非同一般的。當然,平時主動來拜訪的幹部除外,現在是早上的時間,家裡相對清閒。

“老何,老陳,坐吧。”

餘懷祥對客廳的情況是非常熟悉的,他長期擔任黃海濤的秘書,工作的範圍,已經不同於一般的秘書了,餘懷祥找出了茶杯,爲何旭雄、陳大志泡茶之後,離開了客廳,他的住房,在對面的樓棟裡面,如果有什麼安排,黃海濤會打電話的。

“老陳,說說,陳目標的表現如何啊?”

“陳書記工作很努力,虛心好學,到沙隆縣之後,經常向同志們請教,而且很謹慎,一般情況下,都沒有發表什麼觀點。”

黃海濤的臉上沒有什麼表情,他顯然不想了解這些情況。

“陳目標最近和你們經常聯繫嗎?”

“最近的聯繫少了一些,上次陳書記從省城回來之後,和李明的聯繫多了一些,陳書記想着和縣裡的班子成員都熟悉,我們也沒有怎麼在意。”

“李明的表現怎麼樣?”

“李明的表現有明顯的轉變,也就是開年丁書記到沙隆縣檢查指導工作以後,李明剛剛到沙隆縣的時候,精神很不好,有些自艾自怨的意思,對工作也不是很上心,後來我們聽到賓館的服務員反映,李明和丁書記的秘書徐主任談了很久,自那以後,李明的態度發生了變化,開始積極抓分管的工作了。”

黃海濤的臉『色』有些不好,這個情況,他是剛剛知道的。

“老何,老陳,這樣的情況,今後還是要早些告訴我。”

何旭雄和陳大志低下頭,沒有說話,這樣的情況,在他們看來是好事情,班子成員,總是要做一些事情的,如果長期萎靡不振,不是什麼好事情,再說了,李明的身份比較特殊,當初到沙隆縣,兩人就有一些想法,不過組織上安排了,兩人不好說什麼,在他們看來,李明是個麻煩,這樣的麻煩,爲什麼放到沙隆縣來。

“你們是沙隆縣黨委『政府』的主要負責人,一定要竭盡全力做好所有的工作,如果不能夠及時瞭解班子成員的情況,你們怎麼開展工作,沙隆縣那麼大,你們不可能關心到每一個幹部,你們的職責,就是抓好班子成員的思想,讓所有班子成員的思想高度統一,勁往一處使,堅決執行縣委『政府』的決策,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淮揚市的情況,何旭雄和陳大志是非常清楚的,市委和市『政府』在發展方向上,一直存在矛盾,以往,黃海濤從來沒有說過這些話,兩人頓時感覺有些不尋常,難道說會發生什麼事情,不應該啊,開年以來,一切都是按照正常的軌道發展的,沒有看見什麼變化啊。

“黃市長,李明是分管文教衛的副縣長,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做出什麼樣的決策的,縣委有分管社會發展的副書記,縣直單位的負責人,請示彙報工作的時候,都是到縣委來的,所有的決策,都是經過了縣委認真研究之後,才能夠貫徹實施的。”

“沙隆縣的情況,我是清楚的,今天請你們來,只是瞭解一下相關的情況,提醒你們注意一些事情,我沒有否定你們的工作,你們最大的任務,是要繼續保持穩定,沙隆縣經濟增長的速度,在全市處於中游的水平,保持這樣的速度,你們就是有功之臣。”

何旭雄和陳大志很快明白其中的意思了,他們是黃海濤的心腹,豈能不領悟話語中的意思,沙隆縣不能出現異常的思想,必須高度統一,嚴格貫徹執行黃海濤的決定,說的直白一些,沙隆縣要聽黃海濤的,而不是聽丁原的。

“黃市長,我們回去之後,立刻召開縣委常委會,進一步統一思想,沙隆縣全年的工作思路已經確定了,總體原則是大穩定、小調整,目前各項工作都在穩步開展,您還有其他的指示嗎?”

“好了,就是這些了,今後,你們多多關心陳目標,陳目標剛剛到沙隆縣,有一個熟悉的過程,農業是大塊,工作雜而細,陳目標短時間內,不可能那麼快掌握情況,所以,你們要考慮協助陳目標的工作。”

何旭雄和陳大志知趣的告辭了,他們內心的震驚,遠遠不是短時間可以平息的,陳目標剛剛到沙隆縣的時候,黃海濤要求他們盡力支持,早日讓陳目標熟悉工作,進而全面負責沙隆縣的農業工作,那個時候,兩人的想法,甚至認爲陳目標不長的時間,可能出任沙隆縣的縣長,或者是其他縣市的『政府』負責人,要知道,農業工作,在目前的淮揚市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這纔多長的時間,策略改變了,支持變爲了協助,黃海濤是不會隨意說出啦這樣的話的,兩個詞的差別明顯,支持是授權,協助是收權,也就是說,陳目標的地位,發生了細微的改變。兩人不知道是爲什麼,也絕對不會開口詢問,該讓他們知道的,黃海濤一定會說出來,不該知道的,問了也白問。

餘懷祥很快進入了黃海濤的家裡。

餘懷祥35歲了,擔任黃海濤的秘書5年時間,因爲聰明靈活,深的黃海濤的信任,李明到沙隆縣擔任副縣長之後,黃海濤透『露』出來了意思,不久的時間,餘懷祥可能到下面去擔任縣市長,餘懷祥覺得,自己的年齡正好合適,所以,工作上更加盡心盡力了。

“小余,市委準備提出的產業結構調整的方案,你大概知道了嗎?”

“我問過市委辦公室綜合科的李科長了,主要是依照淮安市的模式草擬的方案,針對的還是農業,另外提到了招商引資的問題,淮安市的大棚蔬菜,效果還不錯,銷路問題也解決了,大部分的蔬菜銷往了省城和其他的市州,最近,淮安市正在準備起草總結材料,上次趙書記和許市長也給您彙報了,大概意思就是這些。”

“嗯,你儘快瞭解一下具體情況,產業結構調整是大事情,不能夠隨隨便便就做出決策,需要充分的調查研究,我們做出來的每一項決定,都要十拿九穩,目前淮揚市的整體發展路子不錯,淮安市抓住了機遇,搶先了一步,但也是冒了很大的風險的。”

餘懷祥點點頭,他已經明白了意思,看來,這次淮揚市的產業結構調整的討論,不會很順利,甚至會引發激烈的碰撞,現在,自己的任務,就是了解情況,爲黃海濤提出足夠充分的理由,暫不支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餘懷祥離開之後,黃海濤稍稍考慮了一會,拿起了電話,撥通了幾個號碼,很多的工作,要做在前面,真正等到在會議上開始研究了,就有些晚了。

在如何對付徐少傑的事情上,黃海濤還不是太在意,省裡的有些事情,黃海濤也是知道的,目前不能着急,還有一段時間,如果說發展順利,丁原離開了淮揚市,那麼,對付徐少傑,不過是小菜一碟,現在最爲主要的任務,是阻止丁原想要計劃的改變。

想到這些,黃海濤的心情好了一些,他相信,丁原也是知道省裡的一些事情的,在官場上,背後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甚至是決定『性』的。

黃海濤已經做了6年的市長,他不想做千年老二,時間夠長了,也應該讓他來做市委書記了,當然,這之中,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黃海濤相信自己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就等着下半年的變故了。

第787章 省委黨校的講話(1)第322章 革命化的春節第227章 譚玲莉如願第153章 徐竹心的態度第886章 紛至沓來第636章 追查到底(1)第394章 市政府常務會第699章 故伎重演(2)第795章 解除隱患第547章 整頓作風的麻煩事(2)第277章 老幹部的怒火(2)第663章 孟耀飛的軟肋第61章 難忘的一夜第196章 順利的提拔第408章 工作佈置第489章 面對親情(2)第800章 你當我是病貓嗎?(1)第621章 北京的相聚第747章 視察工作(2)第127章 面見陳登祥第704章 生死較量(5)第64章 農業稅的問題(1)第572章 香港考察(2)第687章 應對第335章 鄭鬆的衝動(2)第164章 孫勇的情況第318章 當斷不斷 反受其亂第829章 遲來的視察(2)第538章 幹部作風第168章 處理的風波第866章 短暫的迷糊第113章 年關(3)第747章 視察工作(2)第459章 傳聞和影響第560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2)第683章 人心(1)第566章 出乎意料的重大調整第730章 徐樹昆的視察(2)第584章 鬥智鬥勇(1)第114章 市委常委會第578章 命案(2)第617章 這是市委的權力第759章 事與願違(1)第62章 劉志華的辦法第515章 盧雲峰的召見(1)第375章 省委黨校的學習第852章 瑣事第571章 香港考察(1)第204章 出其不意(2)第423章 蛻變(1)第26章 丁原書記第286章 部門利益第12章 張紹才的豪爽和顏玉環的心細第660章 關注點第31章 大三的騷動第411章 背後的佈置第883章 各有各的想法(2)第848章 風波驟起(7)第727章 家人(5)第756章 徐少傑的建議(5)第317章 惡化的事態第859章 全新的局面(1)第615章 劉宏的懺悔第617章 這是市委的權力第205章 絕佳機會(1)第21章 登門拜訪第538章 幹部作風第881章 馬留良的意見(2)第423章 蛻變(1)第888章 丁原的再次提醒第793章 不是容易的事情第181章 黃光明上任第349章 處理的分歧(3)第683章 人心(1)第68章 火龍村的血案(2)第426章 案件的終結第839章 暗藏的玄機第604章 崩潰(4)第753章 徐少傑的建議(2)第736章 調整的風波(1)第506章 夢非夢(2)第319章 意外第221章 普九的視察第606章 我們的信心(1)第324章 各人的想法第278章 老幹部的怒火(3)第333章 驚人的秘密第366章 不一般的干涉第551章 哭訴第226章 劉宏的思路第396章 不可思議的碰撞(2)第913章 往事悠悠第609章 絕不到中紀委工作第601章 崩潰(1)第648章 爲官做主還是爲民做主(1)第797章 張勳的彙報(1)第248章 推心置腹第239章 譚玲莉的升遷第310章 商人逐利第503章 過路費
第787章 省委黨校的講話(1)第322章 革命化的春節第227章 譚玲莉如願第153章 徐竹心的態度第886章 紛至沓來第636章 追查到底(1)第394章 市政府常務會第699章 故伎重演(2)第795章 解除隱患第547章 整頓作風的麻煩事(2)第277章 老幹部的怒火(2)第663章 孟耀飛的軟肋第61章 難忘的一夜第196章 順利的提拔第408章 工作佈置第489章 面對親情(2)第800章 你當我是病貓嗎?(1)第621章 北京的相聚第747章 視察工作(2)第127章 面見陳登祥第704章 生死較量(5)第64章 農業稅的問題(1)第572章 香港考察(2)第687章 應對第335章 鄭鬆的衝動(2)第164章 孫勇的情況第318章 當斷不斷 反受其亂第829章 遲來的視察(2)第538章 幹部作風第168章 處理的風波第866章 短暫的迷糊第113章 年關(3)第747章 視察工作(2)第459章 傳聞和影響第560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2)第683章 人心(1)第566章 出乎意料的重大調整第730章 徐樹昆的視察(2)第584章 鬥智鬥勇(1)第114章 市委常委會第578章 命案(2)第617章 這是市委的權力第759章 事與願違(1)第62章 劉志華的辦法第515章 盧雲峰的召見(1)第375章 省委黨校的學習第852章 瑣事第571章 香港考察(1)第204章 出其不意(2)第423章 蛻變(1)第26章 丁原書記第286章 部門利益第12章 張紹才的豪爽和顏玉環的心細第660章 關注點第31章 大三的騷動第411章 背後的佈置第883章 各有各的想法(2)第848章 風波驟起(7)第727章 家人(5)第756章 徐少傑的建議(5)第317章 惡化的事態第859章 全新的局面(1)第615章 劉宏的懺悔第617章 這是市委的權力第205章 絕佳機會(1)第21章 登門拜訪第538章 幹部作風第881章 馬留良的意見(2)第423章 蛻變(1)第888章 丁原的再次提醒第793章 不是容易的事情第181章 黃光明上任第349章 處理的分歧(3)第683章 人心(1)第68章 火龍村的血案(2)第426章 案件的終結第839章 暗藏的玄機第604章 崩潰(4)第753章 徐少傑的建議(2)第736章 調整的風波(1)第506章 夢非夢(2)第319章 意外第221章 普九的視察第606章 我們的信心(1)第324章 各人的想法第278章 老幹部的怒火(3)第333章 驚人的秘密第366章 不一般的干涉第551章 哭訴第226章 劉宏的思路第396章 不可思議的碰撞(2)第913章 往事悠悠第609章 絕不到中紀委工作第601章 崩潰(1)第648章 爲官做主還是爲民做主(1)第797章 張勳的彙報(1)第248章 推心置腹第239章 譚玲莉的升遷第310章 商人逐利第503章 過路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