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演講(2)

西林大學成立110週年的校慶,格外隆重,省委書記盧雲峰到學校表示慶賀,同時發表了講話,教育部的領導也趕到了西林大學,參加校慶的人很多。徐少傑唯一感覺到遺憾的,是徐竹心沒有能夠到西林大學來參見校慶,徐少傑和徐竹心打過電話,徐竹心說了,盧雲峰要參加校慶,而且要講話,自己就不湊熱鬧了,而且徐老的身體不好,自己也不能離開北京。徐少傑知道,徐竹心喜歡清靜,不愛這樣嘈雜的場面。

盧雲峰發表了講話之後,參觀了學校的校慶展覽,這期間,徐少傑一直都陪在盧雲峰的左右,徐少傑是省委常委,也是很重要的客人了。盧雲峰專門問了徐少傑,就是涉及到徐少傑演講的事情,盧雲峰笑着說演講的壓力很大,要徐少傑好好的講。

徐少傑的確感覺到了壓力,盧雲峰這樣的話不是隨便說出來的,這說明,不僅僅是老百姓關注了徐少傑的演講,就是官方也關注着這次的演講。徐少傑不禁有些躊躇了,先前校長說到僅僅演講的建議之後,徐少傑經過認真思考之後,沒有同意,還是決定回答學生提出來的問題,當然,這需要徐少傑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其實演講沒有什麼,稿子準備好了,中規中矩,關鍵在於回到學生提出來的問題,也算是直面現實的一種表現。

一切都準備好了,不可能做出來什麼改變,所以,徐少傑也不會想那麼多了,就是一次演講,就是一次面對學生回答問題,難道比工作中的博弈還要艱難。

徐少傑登上演講臺的時候,才發現事情遠不是他想的那麼簡單,演講在西林大學的禮堂進行,這裡是徐少傑很熟悉的地方,當年在西林大學上學的時候,不知道來過多少次了,禮堂沒有多大的改變。禮堂坐滿了學生,但不僅僅是學生,徐少傑看見了一些新聞媒體的記者,記者和學生是有着明顯的區別的,記者都帶着攝像器材,上午開幕式的時候,徐少傑都沒有看見這麼多的記者,還有一部分的教師坐在禮堂裡面。

新聞媒體的採訪,是官員很忌諱的事情,生怕說錯話了,被媒體報道了,影響到了自己的前途,官員並非什麼都可以說的,就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說話的時候,也是要認真考慮的,說出來的很多話,都是集體研究出來的。徐少傑這次到西林大學的演講,並沒有想那麼多,只不過是對學生的一次勵志,何況,有不少的學生,馬上就要真正踏入社會了。

徐少傑真的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這樣的安排,令徐少傑感覺到非常的意外,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西林大學的校長親自主持了這次的演講會,等到徐少傑上了主席臺之後,校長想參加會議的所有人介紹了徐少傑,說到徐少傑是西林大學1992年畢業的中文系的大學生之後,臺下的學生還是顯得有些興奮的,畢業17年的時間,就是省部級的領導了,這樣算起來,徐少傑還不到40歲,算是西林大學的一朵奇葩了。

在熱烈的掌聲中間,徐少傑走上了發言臺。

“尊敬的x校長,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校友,各位來賓,下午好。。。”

徐少傑演講的內容,屬於老生常談的內容,也就是告誡學生,在踏入社會之後,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奮鬥,但徐少傑在演講的過程中,提到了社會並不是大家想到的那麼美好,要謙虛、謹慎,要學會觀察,要包容,徐少傑沒有避諱掙錢的問題,認爲掙錢是一種自我價值的體現,對於爲官的事情,徐少傑還是有些避諱的,說到的不多。

徐少傑的演講持續了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徐少傑自己也感覺到了,頗有些作報告的滋味了,但多年來的習慣已經形成了,想要一下子改變過來,沒有這樣的可能性,徐少傑沒有刻意去改變,順其自然,何況聽演講的人,對徐少傑的身份是瞭解的,也習慣了徐少傑這樣的口吻。

演講結束之後,熱烈的掌聲響起來了,徐少傑臉上帶着微笑,但沒有跟着鼓掌,這掌聲中間,包含的意思,徐少傑理解多半是一種禮節。

接下來屬於交流的時間,也就是學生可以自由提問的時間,校長對徐少傑的演講做了簡單的高度讚譽的評價之後,交流開始了。此刻,徐少傑拿着話筒,首先開口了。

“我很願意和大家交流,相對來說,我已經進入社會很多年,經歷了不少的事情,有些方面的認識,略爲成熟一些,但這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大家踏入社會以後,一樣會學習到很多學校裡面學不到的知識。今天來參加演講會的記者朋友很多,在這裡,我有一個小小的要求,新聞媒體要直面羣衆,要如實報道,切忌斷章取義,切忌帶有濃厚的感*彩,剛剛過去的大地震中間,涌現出來了很多優秀的媒體記者,深入災區報道,讓羣衆第一時間知道了消息,我非常佩服,我發現,有些記者今天就在現場。”

“我說出來的話,不敢保證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我是抱着真誠的心來和大家交流的,所以說,在接下來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相互尊重。。。”

第一個問題就令徐少傑有些措手不及,一個學生在舉手被點到之後,站起身來了,這是一個男生,臉上還帶着一絲絲的稚氣。他提出來的問題,是自己能不能做到徐少傑這樣的突出,目前看,徐少傑達到的高度是有些遙不可及的。

徐少傑稍微沉默了一下,開口回答了。

“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能夠被複制的,大學生畢業,踏入社會之後,要有自己的認識,要能夠準確的評估自己,這樣的話,說起來簡單,要做到,並不是簡單的事情,剛剛這位學生提到的問題,我的準確回答是:你不要學我,不要以我爲榜樣,我當初從西林大學畢業的時候,也沒有想到能夠有今天的位置,確定理想需要符合實際情況,路要一步一步走,就說我現在,如果我畢業的時候,就想到了成爲省委常委、西林市委書記,估計我現在不是這樣的情況,還是實際一些好,人生有很多的階段,每個階段的目標,都是不同的,都是隨時變化的。”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徐少傑會做出來這樣的回答,一般來說,標準的回家,是讚譽一番學生,接着說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夠達到目標,但徐少傑的說法完全相反。這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這的確是一種真誠的回答,告誡學生要實事求是,不要好高騖遠。

不少的老師點頭,認可徐少傑的說法,畢業17年就成爲了省部級的領導,這樣的成功典範太少了,沒有學習的可能性,就是校長,也是暗暗點頭,表示贊同。

剛開始提出來的問題,還是比較柔和的,幾個女生站起來提出來的問題,主要是關心徐少傑的個人生活,包括徐少傑的家庭生活,這樣的回答顯得有些輕鬆,這樣的問題,也是象牙塔之內的問題。

隨着一個戴着眼鏡的男學生站起來,交流會的氣氛發生了逆轉。

“徐書記,我想請問您一個問題,在當今的社會,到底是權大還是法大,我們一直聽到的是依法治國,但現實中間,好像不是這樣的做法。”

男學生顯得有些緊張,臉上紅撲撲的,徐少傑臉上帶着微笑,在男學生的旁邊,坐着的就是一個帶着相機的女人,徐少傑敏感的意識到,這個問題,是記者關心的問題,不會是這個男生想起來的,何況,學校一定是做了很多要求的。

禮堂裡瞬間安靜了,大概沒有誰會相到,會有學生提出來這樣的問題,主席臺上面的校長,臉色已經發生了變化,這樣的問題,好回答也不好回答,如果徐少傑說大道理,學生和記者不是那麼好糊弄的,如果徐少傑認真說,不好把握。

“你提出的問題很尖銳,這說明你時常在關注社會的發展,關注國家的進步,我思考一分鐘左右,我說過,會真誠對待每一個問題。”

徐少傑在備受煎熬,到底該怎麼樣回答這個問題,要是敷衍,很簡單,幾句大話說了,什麼事情沒有,但要面對現實,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令人窒息的一分鐘時間過去,徐少傑慢慢開口了。

“首先我必須承認,這位同學提到的權大還是法大的問題,是一個實際存在的問題,按照正確的回答,當然是法大,任何人行使權力,都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範圍之內。其次,我還要承認,在我們的周圍,的確存在權大於法的現象。”

禮堂出現了一片的議論聲,儘管聲音很小,但這表明了大家的驚奇,徐少傑是省部級的領導,說出來的話,是需要承擔責任的,在這樣一個非常正規的校慶場合說出來這樣的話,難道徐少傑不考慮後果嗎。

“我是領導幹部,從西林大學畢業以後,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的位置,我接觸了很多的社會實際,是各位校友所不能比擬的,包括很多我過去的老師,因爲長時間鑽研學術,也不一定很瞭解當下的一切實際情況,社會在飛速的發展,人民羣衆的生活在逐漸富裕,但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孃的情況,爲什麼越來越多,這不得不令人思索,在我工作的過程中,我一直都是注重發展經濟,到了今天,我依舊是這樣的認識,我希望西林市所有的羣衆都過上富裕的生活。”

“我曾經滿足於這樣的認識,但是,這些年遇見的很多事情,令我的觀點產生了動搖,我們的生活,本來就分爲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而精神層面的追求,是我們民族今後的希望所在。遺憾的是,我們大多都注意到了社會的陰暗面。”

“在網絡通訊異常發達的今天,我們能夠從裡面瞭解數不清的信息,通過這些網絡平臺,我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於是我們開始思索,我們的物質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了,可爲什麼我們的精神生活,卻越來越匱乏,我們失去了信仰,我們浮躁,我們想着一夜暴富,我們從網絡上,瞭解了許多不公平、不平等的事情,富裕的人越來越富裕,窮的人越來越窮,貧富懸殊逐漸增大,我們擔心的階層固化的問題,正在逐漸變爲現實,還有很多的依仗權勢恃強凌弱的事情,都在刺激着我們的神經,讓我們越來越對這個社會產生看法。”

“我不是理論家,我確實沒有時間去研究這些問題的根源,但我想到的是,在我擔任領導幹部的時候,盡我最大的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有問題不可怕,時代進步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不承認出現了這些問題,纔是真正的可怕。”

“前面大家提問的態度都很溫和,沒有涉及到什麼實質性的問題,剛剛這位同學,鼓起勇氣提出來了問題,恐怕也在擔心,是不是會出現什麼責難,我希望學校領導不要爲難他,我們需要聽見意見,我們需要知道自己存在哪些不足,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爲人民辦事情的政府,我們不敢說自己能夠做到最好,但是,我們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我們既然發現了問題,就要去解決問題。”

“請大家看着我們,我們不敢要求大家現在就相信我們,一切都要依靠事實說話,我們會實實在在做出來事情,給全市人民一個交待的。”

“最後說到權大還是法大的問題,憲法和黨章都規定了,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是要來爲人民服務的,這樣的權力很大的,憲法是我們國家的根本*,是我們一切行動的指南,憲法規定了權力的來源和使用,可見法大於權。”

“這是我的書面解釋,也是西林市委市政府工作的要求。”

“請大家理解黨委政府,我們的工作,有沒有做好的地方,社會上還有不少令人憤慨的事情,我們將一步步努力,解決這些問題。”

“我一直都知道,我是出身普通家庭的,我看不慣特權階層,不能容忍權力的濫用,在教育我女兒的過程中,我也一直都是這樣說的,領導幹部的子女,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去過上好日子,但不能因爲有了掌握權力的父母和長輩,就要求這個社會都來遷就你,如果社會到了那一步,將是我們國家的悲哀、民族的悲哀。”

經久不息的掌聲響起來,徐少傑知道,自己的這些話,可能會引發一些負面的影響,不過徐少傑無所謂了,如果話都不敢說了,自己這個西林市的負責人,也就不要想着做事情了。

第819章 高層對決(3)第304章 特殊的理解第70章 菸草站的挑釁第355章 抗洪搶險(2)第118章 政府工作報告第730章 徐樹昆的視察(2)第367章 必須的技巧第839章 暗藏的玄機第388章 淮安市班子配備的建議第769章 徐少傑的脾氣(1)第504章 現場辦公第65章 農業稅的問題(2)第689章 推進(2)第235章 不平靜的春節(2)第684章 人心(2)第61章 難忘的一夜第881章 馬留良的意見(2)第177章 應對的辦法第779章 中央領導視察(1)第416章 順藤摸瓜第571章 香港考察(1)第352章 深遠謀劃第405章 娛樂城之行(2)第799章 幹部的調整第406章 令人震驚第414章 決心已定第797章 張勳的彙報(1)第873章 劉志國的辦法第139章 淮安市的工作重點第877章 考查定調第823章 徐老的遺言第686章 需要鐵的證據第713章 放鴿子第161章 上任之後的瑣事第808章 有事不怕事第465章 突然的調整(1)第105章 農業工作現場會第511章 賢內助第245章 不準拆借資金第230章 鄭文斌的心思第48章 一擼到底(2)第567章 高層的同盟第205章 絕佳機會(1)第498章 宣傳的誤區第221章 普九的視察第184章 暗鬥(2)第725章 家人(3)第717章 義無反顧第54章 劉志華的態度第618章 不害怕不自大第34章 特殊的拜年第789章 吃癟(1)第176章 沙隆縣的第一縣委常委會第473章 上幼兒園的插曲第415章 發現端倪第606章 我們的信心(1)第808章 有事不怕事第15章 夜市驚魂(2)第377章 黨校畢業論文第170章 沙隆縣的勢力第653章 改高高在上爲下訪第416章 順藤摸瓜第570章 必須處理好的關係第560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2)第181章 黃光明上任第588章 驚弓之鳥第635章 當選市長第73章 捉姦計謀第679章 放線釣魚第468章 幹部人事調整第887章 當斷則斷第723章 家人(1)第130章 英雄救美?(2)第808章 有事不怕事第633章 第一次的分歧第297章 舌戰羣賢第368章 齊心協力第44章 初來乍到第809章 山雨欲來(1)第562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4)第672章 冰災(1)第12章 張紹才的豪爽和顏玉環的心細第140章 暗流涌動第278章 老幹部的怒火(3)第649章 爲官做主還是爲民做主(2)第510章 靈與肉的結合第160章 反響第725章 家人(3)第183章 暗鬥(1)第345章 控制城市建設規劃第44章 初來乍到第129章 英雄救美?(1)第841章 省委常委會(2)第826章 龍劍烽的動作(2)第345章 控制城市建設規劃第607章 我們的信心(2)第719章 信陽公司集資案第336章 不一般的手腕第667章 宣傳的誤區(1)第571章 香港考察(1)
第819章 高層對決(3)第304章 特殊的理解第70章 菸草站的挑釁第355章 抗洪搶險(2)第118章 政府工作報告第730章 徐樹昆的視察(2)第367章 必須的技巧第839章 暗藏的玄機第388章 淮安市班子配備的建議第769章 徐少傑的脾氣(1)第504章 現場辦公第65章 農業稅的問題(2)第689章 推進(2)第235章 不平靜的春節(2)第684章 人心(2)第61章 難忘的一夜第881章 馬留良的意見(2)第177章 應對的辦法第779章 中央領導視察(1)第416章 順藤摸瓜第571章 香港考察(1)第352章 深遠謀劃第405章 娛樂城之行(2)第799章 幹部的調整第406章 令人震驚第414章 決心已定第797章 張勳的彙報(1)第873章 劉志國的辦法第139章 淮安市的工作重點第877章 考查定調第823章 徐老的遺言第686章 需要鐵的證據第713章 放鴿子第161章 上任之後的瑣事第808章 有事不怕事第465章 突然的調整(1)第105章 農業工作現場會第511章 賢內助第245章 不準拆借資金第230章 鄭文斌的心思第48章 一擼到底(2)第567章 高層的同盟第205章 絕佳機會(1)第498章 宣傳的誤區第221章 普九的視察第184章 暗鬥(2)第725章 家人(3)第717章 義無反顧第54章 劉志華的態度第618章 不害怕不自大第34章 特殊的拜年第789章 吃癟(1)第176章 沙隆縣的第一縣委常委會第473章 上幼兒園的插曲第415章 發現端倪第606章 我們的信心(1)第808章 有事不怕事第15章 夜市驚魂(2)第377章 黨校畢業論文第170章 沙隆縣的勢力第653章 改高高在上爲下訪第416章 順藤摸瓜第570章 必須處理好的關係第560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2)第181章 黃光明上任第588章 驚弓之鳥第635章 當選市長第73章 捉姦計謀第679章 放線釣魚第468章 幹部人事調整第887章 當斷則斷第723章 家人(1)第130章 英雄救美?(2)第808章 有事不怕事第633章 第一次的分歧第297章 舌戰羣賢第368章 齊心協力第44章 初來乍到第809章 山雨欲來(1)第562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4)第672章 冰災(1)第12章 張紹才的豪爽和顏玉環的心細第140章 暗流涌動第278章 老幹部的怒火(3)第649章 爲官做主還是爲民做主(2)第510章 靈與肉的結合第160章 反響第725章 家人(3)第183章 暗鬥(1)第345章 控制城市建設規劃第44章 初來乍到第129章 英雄救美?(1)第841章 省委常委會(2)第826章 龍劍烽的動作(2)第345章 控制城市建設規劃第607章 我們的信心(2)第719章 信陽公司集資案第336章 不一般的手腕第667章 宣傳的誤區(1)第571章 香港考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