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戰略平衡

中日九州島一戰,徹底的改變了戰場上的局勢。在最後階段,雖然中日戰列艦艦隊之間的決戰草草收場,因爲日本艦隊已經喪失了制空權,而中國艦隊還有能力發動新的空中打擊。最後,日本戰列艦艦隊提前撤離了戰場,由空軍爲其斷後。而中國艦隊也因爲損失巨大,加上日本空軍帶來的巨大威脅,放棄了追擊行動。海戰,在11月7日21點左右收場了。

這場海戰中,中國損失了兩艘戰列艦,5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其中,兩艘戰列艦是在遭到了日本潛艇的魚雷攻擊之後沉沒的,而另外的巡洋艦與驅逐艦大部分也是在負傷撤出戰場的途中遭到了日本潛艇的魚雷襲擊而沉沒!出了11艘主力戰艦戰沉之外,“黑龍江”號航母遭到了重創,飛行甲板挨的那枚導彈徹底的破壞了航母的機庫,同時讓航母失去了持續作戰能力。原先判斷傷勢並不重,但是駛回港口之後,才發現支撐航母飛行甲板的承力結構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而多半原因是沒有及時修理,仍然在繼續起降作戰飛機造成的。而這種傷,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才能夠修復。另外,“色林錯”號戰列艦捱了幾發炮彈,至少需要維修好幾個月。但是不管怎麼樣,中國艦隊的主力戰艦基本上都生存了下來,而且並沒有遭受到多大的損失!

日本艦隊的損失就非常巨大了,參與海戰的6艘戰列艦全都受了傷,雖然大部分是由海軍攻擊機的導彈造成的,傷勢都不算很重,受傷最嚴重的“武藏”號也只需要維修一個月便能夠重新參戰了。但是,日本的航母艦隊卻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參戰的八艘航母都受到了打擊,其中3艘航母戰沉,其中一艘是被海軍攻擊機擊沉的,而另外兩艘都是在撤出戰場的時候,被埋伏在其航道上的中國核潛艇幹掉的!另外,參戰的21艘巡洋艦被擊沉了12艘,另外還有5艘遭到重創,至少在3個月內難以參加作戰行動。驅逐艦的損失最小,只有5艘戰沉,另外的也沒有受到多大的傷害。

這些,都是中日公佈的作戰損失公告中的數據,但是,還有一條沒有公佈,那就是雙方潛艇的損失。根據後來查閱雙方的戰爭記錄,在這場海戰中,中國至少損失了3艘核潛艇,而且還有兩艘核潛艇遭到了重創,卻奇蹟般的回到了港口!而日本則至少損失了7艘常規潛艇,另外還有多艘潛艇“失蹤”!

可以看出來,中國在這場海戰中算是勝利了,爲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爲中國的勝利是很勉強的,而且在這之後,中國海軍艦隊必須回到本土港口,進行改進與維修,在這場海戰中暴露出來的巨大的問題,讓中國海軍發現了自己戰艦的致命缺點!

首先,是戰列艦的主炮威力嚴重不足!雖然,中國戰列艦的射程能夠達到900公里以上,甚至在發射最新式的增程炮彈時能夠達到1100公里。但是,在射程超過了700公里時,必須使用火箭增程彈,而這種炮彈根本就無法擊穿日本戰列艦的主裝甲,且命中精度很低!原本,中國戰列艦的主炮是能夠對付“大和”級戰列艦的,而且能夠在850公里左右打擊“武藏”級戰列艦,但是,在戰爭期間,日本已經加強了這兩級戰列艦的裝甲防禦能力,而且還新建了“陸奧”級戰列艦,乃至更變態的“金剛”級戰列艦。這些都是中國戰列艦主炮無法對付的。這個問題已經變得相當嚴重了!

這次海戰之後,中國立即加快了新一代460毫米見跑的研製工作,同時也發動所有力量研究新式炮彈。很多人肯定會懷疑中國爲什麼不發展更大口徑的戰列艦主炮,這就要從中國海軍對戰列艦的主要用途上來說了。首先,中國不將戰列艦作爲海戰的決定性力量使用,在分配到戰列艦的任務中,對地打擊與爲航母提供最強大的防空掩護,是戰列艦最重要的兩個任務,而參與海戰,只是戰列艦的次要任務。而且,根據中國當時掌握的炮彈技術,足以在460毫米口徑上發展出一種威力更大的炮彈了。最主要的是,中國至少有10萬發460毫米口徑的炮彈儲備,這可不是個小數目,自然不能夠浪費了!當然,新式戰列艦的研製工作也加緊展開了,在確定了將“色林錯”級戰列艦的後兩艘,即“納木錯”與“扎日南木錯”號戰列艦的排水量增加15000噸,其中就有一部分是爲安裝新式主炮留出的空間。同時,新一代的“喀納斯湖”級戰列艦加快了研製進度,海軍部也下達了新的設計技術指標。首先,這種戰列艦需要能夠對抗日本戰列艦540毫米主炮穿甲彈在400公里距離上的打擊,以及對抗日本反艦導彈的打擊,另外必須加強水下防禦能力,對抗533毫米魚雷250公斤雷頭的打擊。同時,戰列艦至少要裝備9門460毫米主炮,攜帶能夠持續作戰半年的物資。另外,速度必須達到55節以上,在不降低其他技術指標的同時,必須增加一條指揮通道,具備在沒有更多支援的情況下,依靠航母偵察機的有限情報,對900公里外的目標進行精確打擊!而設計部門拿到這些技術要求之後,原先計劃的45000噸的排水量根本無法爲滿足海軍的要求提供足夠的空間與容納能力!最終,海軍放棄了部分次要要求,在保證滿足主要性能的前提下,答應了將排水量增加到65000的要求。而從此,中國也走上了發展超級戰列艦的道路!

當然,發展新型戰列艦的目的不僅僅是要提高戰列艦的打擊能力,還要提高戰列艦的防禦能力。兩艘“太湖”級戰列艦遭到日本潛艇幾條魚雷襲擊就沉沒的事情,對中國海軍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在新一代戰列艦的技術指標中,增強抵抗魚雷打擊的能力,放到了第三重要的位置,成爲了重點要求之一。而在“喀納斯湖”級戰列艦增加的2萬噸排水量中,至少有5000噸是爲了增強戰列艦的水下防禦能力而多出來的。同時,改裝現有的戰列艦增加的排水量中,也至少有一半是爲了增加戰列艦的水下防禦能力!

海軍第三大問題是海軍攻擊機的作戰半徑問題。現在,中日雙方的戰列艦主炮的射程都在迅猛增加,而根據美國海軍21世紀第5期發展計劃(2050年到2060年),將準備建造一種主炮射程接近1500公里,能夠部分取代現在的巡航導彈戰艦的新式戰列艦。可以看出來,這些戰列艦不僅僅是爲了對地打擊而存在的,如果得到戰列艦的主炮射程超過了航母,那航母在海戰中的優勢將當然無存。爲此,每個重視航母的國家都在盡力的提高着攻擊機的打擊距離。而中國新一代攻擊機的最大作戰半徑達到了1800公里,但是實際上,很少在這個距離上發動攻擊,因爲現在情報系統還跟不上。而現在,中國海軍要求一種作戰半徑能夠達到2500公里,即使是在滿載的條件下,不借助任何空中加油幫助,也能夠對1500公里外的目標進行打擊。顯然,要滿足海軍的需要,要麼在現有的攻擊機上進行改進,但是改進的餘地並不是很大,要麼就是研製新的攻擊機!

同時,海軍航母抗打擊能力的問題也暴露了出來。雖然航母本身的生存能力是非常強大的,但是,在遭受打擊之後,航母的作戰能力就將受到巨大的損失,這點,遠不如戰列艦。所以,提高航母抗打擊能力,即在遭到打擊之後,仍然有持續作戰的能力,那麼,就不僅僅是改進所能夠達到的了。很快,中國新一代航母“嘉陵江”級的首艦在江南造船廠鋪設了第一塊龍骨!

這是一種全新概念的航母,中國在這種新式航母上的研製工作已經持續了十多年,因爲涉及到太多的新技術,特別是很多技術本身併成熟,所以研製進度並不是很順利。在2040年,第一次完成了設計工作,但是在經過海軍部的審查之後,發現這種設計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隨即設計被打回,工程師們不得不從頭開始,按照海軍的要求從新開始設計。到戰爭爆發之時,第二次設計也基本上結束了,原本將在2045年中就開始建造,但是後來因爲海軍戰艦在海戰中遭受到了不小的損失,大量戰艦需要維修,這讓造船廠被迫暫時放棄了建造新航母的計劃。而在這次海戰之後,海軍造船廠的生產能力也擴充完畢,而在接到了海軍的新要求之後,新一代航母在設計上做了一定的改進之後,立即就開始建造了!

“嘉陵江”級航母一該以往航母斜角甲板的設計,改爲了兩條並行的,且有一定夾角的主甲板,同時在航母首端專門佈置了一條起飛甲板。乍看起來,像是一左一右將兩條斜角甲板佈置在了島式建築兩邊一樣。但是,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按照海軍的設計要求,這兩條甲板其實都是主甲板,雖然這增加了航母的體積,也增加了航母可能遭受打擊的面積。但是,這卻提高了航母的甲板面積,能夠同時讓更多的戰機起飛,也能夠攜帶更多的戰機。更爲重要的是,航母在受到攻擊之後,其持續作戰能力得到了保障。另外,甲板下的兩個機庫是分割開來的,中間佈置了三道防火,防爆炸的密封門,平時門是開啓的,但是在戰鬥時,這三道門都處於關閉狀態。

按照這一設計,航母的排水量達到了15萬噸左右,比“黑龍江”級航母整整高出了3萬5000噸。因爲使用了大量的自動化設備,而且增加了各部分的亢餘度,所以其人員編制數量並沒有增加,抗打擊能力卻大大的提高了!而提高航母甲板面積,以及機庫面積,讓航母能夠攜帶體積更大的作戰飛機,以及更多的戰機。按照海軍編制,“嘉陵江”級航母在戰時可以攜帶至少120架作戰飛機,同時機庫是按照新一代戰鬥機與攻擊機設計的,具有很大的升級改進潛力!

當然,問題不僅僅存在於中國海軍,同樣的,日本海軍在經歷過這一場大海戰之後,也發現了自己海軍中存在着的巨大問題。

首先,是戰列艦派的觀點遭到了置疑。很明顯,在這場海戰中,日本的戰列艦並沒有發揮出足夠的作戰能力,並沒有對中國艦隊構成多大的威脅。但是,中國海軍的航母卻成爲了海戰的主力,利用戰列艦的掩護,成功的對日本艦隊進行了打擊!而這些,就是日本艦隊最大的問題,日本的航母缺乏足夠的作戰能力!

雖然問題暴露了出來,但是現在日本海軍最主要軍官幾乎都是戰列艦派,所以,日本海軍中的航母派軍官並沒有讓自己以航母爲海軍主力的作戰思想佔據主流地位。相反的,日本將更大的力量投入到了研製新式戰列艦,以及製造新式戰列艦主炮的行動中去了!而在日本科技人員的努力下,日本新一代射程達到了850公里的540毫米口徑戰列艦主炮也研製成功了,雖然仍然與中國戰列艦主炮的射程存在着一定的距離,但是隨着日本新式炮彈的研製加速,這種差距將迅速縮小。相應的“金剛”級戰列艦的設計工作也加速了,並且在2046年初,設計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時候,就在橫須賀鋪下了第一塊龍骨,進入了緊張的建造階段。當然,這種在沒有完成設計時就開始建造的做法並不可取,這直接導致第一艘“金剛”號的建造工作延長了半年,同時存在着大量的問題,導致服役時間晚了至少9個月。而第二艘“霧島”號的建造工作也延遲了3個月,直到第三艘“長明”號時,才解決了設計上的問題,但是此時距離日本戰敗已經不是很遠了!

當然,日本也並不是不重視航母的發展,因爲現在的海戰中,航母所提供的防空掩護力量,幾乎是任何其他力量所無法取代的。但是,日本大部分海軍將領對航母的認識都很偏頗,即使是有限的支持航母發展,也有很大原因是受到了中國的影響,而並不是自主自動的發展新式航母!

在知道中國加快了“嘉陵江”級航母的建造進度後,日本迅速的做出了反應,海軍部向四大造船船廠發出了通知,必須要儘快拿出新一代航母來,以對抗中國這種“變態”級航母帶來的威脅!

在確定了技術要求之後,日本的“鳳翔”級航母開工建造了,雖然日本海軍強烈要求增加航母的載機能力,這最好是採用中國“嘉陵江”級航母的設計,因爲這是最有效的增加載機作戰能力的航母設計方法。但是,以當時日本的科技力量,特別是在設計大型航母方面的技術經驗,日本根本就拿不出這樣的設計圖紙來。而即使向歐洲引進這樣的技術,恐怕也來不及了。當然,手裡有現成技術的美國不一定見得將這麼重要的航母技術賣給日本!

“鳳翔”級航母仍然採取了以往的斜角甲板設計方案,只是排水量比“赤城”級增加了15000噸,除了改善航母結構,增強航母抗沉與抗打擊能力,另外可以多攜帶2000噸航空燃料,1500噸彈藥。但是,以及日本海軍對航母作戰思想的限制,航母載機數量並沒有得到提高,甚至還因爲要加強航母結構,所以載機數量有所減少,只能夠攜帶84架作戰飛機,這遠遠的低於中國任何一艘航母的載機能力!

當然,中日雙方不僅僅在建造新式航母與戰列艦這兩種主力戰艦,同時也開始擴充別的艦種,這其中的重點,自然是潛艇!

通過這場海戰,雙方都發現自己臨時改進的重型潛艇用魚雷的作戰效果非常理想,而且這還僅僅是做了初步的改進,勉強加大了戰雷頭的裝藥量以及戰雷頭的結構,就能夠有效的對付對方的主力戰艦了!而且,現代化潛艇在海戰中的優勢表現得相當明顯,特別是在各國水面戰艦的速度紛紛提高,而反潛探測能力卻並沒有提高多少!所以,潛艇必然會在海戰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日幾乎同時開始建造新一代潛艇,同時開始加強潛艇的反潛作戰能力,道理很簡單,在水面艦艇的反潛能力降低,一時半會又無法出現質的提高;而航空反潛力量又無法爲艦隊提供全時段的反潛能力,在這一情況之下,只有加強潛艇本身的反潛能力,因爲實戰已經證明,潛艇就是最好的反潛武器!

在改進現有潛艇,並且加快新式潛艇建造工作的同時,雙方都在尋求更爲強大的潛艇武器,即更爲先進的潛用重型魚雷!現有的潛用重型魚雷幾乎都是在老實魚雷上改進而來的,所能提高的作戰能力非常有限。最明顯的是戰鬥部破壞能力偏小,無法有效的對付有防魚雷裝甲帶的主力裝甲,以及魚雷的速度已經無法跟上水面艦艇的速度了。以中國的35號650毫米魚雷的速度爲例,其最大速度雖然達到了70節,但是正常作戰速度只能夠達到50節,而日本的主力水面艦艇的速度卻達到了55節以上!而日本的533毫米重型魚雷的速度只能達到50節,根本就追不上任何一種裝備了聚變動力系統的水面戰艦!

新式魚雷的研究工作並不是很順利,畢竟魚雷無法使用聚變動力系統,大多數魚雷使用的是蓄電池作爲動力源,而比較先進一點的,使用的是大功率封閉式內燃機。而這兩種動力系統的功率密度是無法讓魚雷達到100節以上的速度的!所以,必須要開發新的魚雷動力系統,但是這絕對無法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完成,即使在好多年前,很多國家就已經在開發這方面的技術了,但是遇到的技術難題很難迅速解決!所以,在這場戰爭中,潛艇雖然具備有強大的威脅能力,但是受到使用武器的限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潛艇的作戰模式主要是攔截射擊,即在對方戰艦的航線前埋伏下來,然後從側面進行攻擊!而這,極大的限制了潛艇戰力的發揮,恐怕,這是所有潛艇官兵最爲不甘心的事情吧!

除了提高潛艇作戰能力之外,加強水面護航艦艇的作戰能力也是極爲重要的。通過這場海戰可以看出來,出了航母與戰列艦之外,別的水面艦艇所能夠發揮的作用並不是很大,而且還存在着明顯的缺點!

首先是防空戰艦的作戰能力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海戰的要求。其實,中日的主力防空戰艦都是巡洋艦,因爲受到成本,作戰使用的限制,巡洋艦的排水量不可能很大,不然任何一個國家都承受不起這麼龐大的海軍編制。而正是這種限制,讓巡洋艦的防空能力也受到了巨大的限制。拿“黑龍江”級戰列艦與“太行山”級巡洋艦做個比較,就能夠很明顯的看出問題的所在了。因爲“黑龍江”級戰列艦裝備有2座聚變反應堆,能夠提供至少250兆瓦的動力,這足以在保證戰列艦的航速不降低的情況下,維持6門粒子炮持續作戰。而巡洋艦隻有一座聚變反應堆,只能夠提供100兆瓦的動力,在保證戰艦航速不降低的情況下,只能夠維持2門到3門粒子炮持續作戰。另外,戰列艦能夠攜帶至少120枚射程達到了220公里的區域防空導彈,而巡洋艦隻能夠攜帶120枚區域防空導彈,且其火控通道比戰列艦少了兩個!這些,都是因爲巡洋艦的缺點!

最嚴重的缺點,是巡洋艦的生存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就算只捱上一枚戰列艦的重型炮彈,或者是一枚反艦導彈,至少都將失去作戰能力,而戰沉的比例也非常巨大。所以,在激烈的海戰中,巡洋艦幾乎成爲了擺設。

同時,作爲一種主力戰艦,巡洋艦在海戰中,僅僅承擔起了防空任務,這未免讓人覺得很浪費。所以,提高巡洋艦在海戰中的作用,是中日海軍都在考慮的問題。從這次海戰之後,中國開始建造新一代的“南迦巴瓦”級巡洋艦了,該級巡洋艦裝備的203毫米電磁炮是從新設計的,射程達到了創記錄的450公里,這使巡洋艦具備了打擊對方主力戰艦的能力。同時,該艦的航速提高到了65節左右,顯然,這完全是針對日本以發展戰列艦爲主力的海軍發展方針的對抗性行動。當然,這也是爲了與日本新一代巡洋艦對抗而設計建造的。正是因爲這級巡洋艦其特定目的的設計結果,最終導致該級巡洋艦在戰爭結束之後,沒有服役多少年就退役了,因爲這並不適合未來海軍的發展方向!

日本人做得更徹底,在“高波”級巡洋艦的基礎上,發展了可新一代的重巡洋艦“黑羽”級。這種巡洋艦的排水量達到了23000噸,比中國的“南迦巴瓦”級巡洋艦的排水量多出了整整6000噸!裝備有12門203毫米,射程達到了350公里的電磁炮,同時重點部位都能夠抵抗中國以前巡洋艦的炮擊,速度達到了65節,成爲了戰時最強大的重巡洋艦!

另外,日本還準備發展一種戰列巡洋艦,即擁有戰列艦的火力,但是防禦能力比戰列艦低一點,速度卻更高一些的,能夠與戰列艦一起作戰的大型戰艦。日本設計的這種戰列巡洋艦的排水量達到了55000噸,裝備了9門540毫米主炮,可以說是爲了補充戰列艦數量不足而建造的一種替代型,成本更低的戰艦。

此外,雙方在研製水面反潛戰艦方面都在2046年中期左右取得了突破,中國第一代以聚變反應堆爲動力系統的反潛驅逐艦正式開工建造,並且從2047年初,以每月5艘的速度加入海軍服役。從這可以看出來,中國的造船能力有多強大。爲了增強其反潛作戰能力,該級驅逐艦不但裝備了新式的動力系統,同時也是第一種使用非傳統推進系統的水面戰艦!該戰艦使用的是電磁流體推進技術。這種技術的原理並不複雜,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蘇都在這方面做過努力,但是在研製中存在的技術難度卻非常巨大,最終蘇聯解體,而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已經不再需要這種技術的支持了。到了2035年左右,這方面的技術都已經逐漸成熟,2040年,中國第一次在一艘核潛艇上實驗了這種水中推進裝置,本來計劃於2048年左右將其用在新一代核潛艇上。現在,戰爭爆發了,新一代核潛艇提前開始建造,但是該推進系統的研製方面,卻沒有達到潛艇使用的小型化要求,所以,只有提前使用在驅逐艦上了!

因爲採用了磁流體推進技術,所以該級驅逐艦的結構與以前的大多數驅逐艦都不一樣,是繼歐洲的三體驅逐艦之後,第一種採用了三體船技術的海軍戰艦。因爲採用了三體船技術,所以驅逐艦的載機能力得以提高,可以攜帶3到4架反潛直升機作戰。同時,因爲採用了聚變動力系統,也裝備了2座粒子炮,解決了驅逐艦防空能力薄弱的問題。可以說,另外,該級驅逐艦裝備了兩座203毫米單管艦炮,也具備了一定的對地打擊能力。

可以說,這是一種設計非常完美的戰艦,是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絕對主力,正是因爲這種驅逐艦的出現,極大的改善了中國海上交通線的安全問題,同時,也正是在戰爭期間,與上百艘這樣的驅逐艦奮戰於各海域,爲中國海軍的行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爲戰勝納粹日本,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而日本海軍在小型化聚變反應堆方面遇到了巨大的技術難題,主要是在能量轉換設備上出現了問題,無法達到實際使用的要求。所以,日本只能夠發展排水量更大的反潛型巡洋艦,當然,這不但增加了日本的造船負擔,同時,其反潛作戰效能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了。而日本直到戰爭結束的時候,都沒有找到解決潛艇威脅的有效手段,潛艇的威脅,一直是困繞日本的最大問題!

可以說,這場海戰帶來的變化實在是太巨大了,不但對中日海軍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讓中日雙方,甚至是關注這場戰爭的海軍強國都看到了新海軍時代正在成爲主流,加速了各國海軍革命的速度。同時,這場海戰,對中日戰局的影響也使其成爲了中日戰爭中最負盛名的一場海戰!

海戰結束之後,因爲中國艦隊的彈藥消耗得都差不多了,而且損失了大量的作戰飛機,所以艦隊必須回到港口進行補給與休整,而繼續打擊日本九州島戰略目標的任務交給了空軍,由部署在濟州島與朝鮮半島南部的戰術空軍執行,同時,中國加強了對日本本土工業生產基地的戰略轟炸行動。雖然,中國也計劃繞過日本列島,用戰略轟炸機襲擊在西太平洋上的日本戰略物資生產基地,但是最終放棄了這一計劃,因爲相對來講,打擊工業基地的效果更明顯,而且中國的戰略轟炸機數量還不足以對日本進行全面的戰略轟炸行動!

雖然打擊九州島的行動還在繼續,但是中日海軍都分別回到了自己的港口內,一邊療養受到的傷害,一面開始策劃下一步的行動。

這場海戰之後,日本主力艦隊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幾乎喪失了所有的海軍航空作戰能力,所有戰列艦也需要維修。所以,至少在3個月之內,日本海軍主力艦隊已經無法出海作戰了!當然,中國海軍的損失要小一點,主力艦隊的大部分戰艦隻需要完成補給以及常規的維護之後,就能夠出海作戰了!

表面上看起來,中國海軍此時已經佔了上風,但是,這並不足以讓中國獲得西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因爲,日本已經控制了琉球羣島,將中國海軍封鎖在了一個狹小的海域之內,除非中國海軍有實力與信心突破日本的這道封鎖線,而且還不能承受過大的損失,不然中國海軍將難以在西太平洋上發揮有效的作戰行動!

另外,日本在控制了東南亞羣島之後,已經開始策劃在新加坡與馬來半島的進攻行動。如果日本攻佔了新加坡與馬來半島的話,將完全控制馬六甲海峽,並且切斷克拉運河,封鎖住中國通往印度洋的最後一條海上通道。另外,駐紮在菲律賓呂宋島上的日本空軍已經開始對廣州以及海南島,臺灣島南部地區的中國海軍基地進行轟炸,駐紮在宮古羣島上的日本空軍也開始空襲臺灣北部地區的軍事目標了。

現在,中國必須將戰爭的重點轉移到南部戰場上來,加強地面防禦力量。而最重要的是,中國必須立即尋找一條更安全的石油通道,讓海灣地區的石油能夠順利的輸入中國,即使在克拉運河被切斷之後,仍然能夠保證獲得足夠的石油供應!如果失去了海灣地區的石油資源,通往印度洋的通道被切斷的話,不但中國的石油供應將出現危機,同時也將動搖海灣,乃至整個印度洋地區盟國的態度!

另外,中國現在也沒有力量一舉奪回琉球羣島與東南亞羣島,中國的海軍陸戰隊雖然已經擴充到了10個師的兵力,但是這並不足以發動一場大規模的登陸作戰行動。而且,這必須要海軍艦隊的強大支持,這也是中國海軍現在辦不到的!

從各種方面來看,日本就差在馬來半島的登陸行動,就能夠完全封鎖死中國的海上交通線了。而在這條維繫着中國戰爭能力的海上通道上,中日海軍的較量一直沒有結束過。如果日本能夠完成封鎖中國的行動,中國的戰爭能力至少將降低三成!而中國雖然已經在海軍兵力上佔有優勢,但是缺乏有效的登陸手段,也缺乏足夠的力量發動一次戰役反攻行動。

從這些方面來看,中日現在的戰略態勢基本上處於平衡狀態,雙方的下一個戰略重點是在馬來半島上,誰最終控制了馬來半島,基本上就決定了下一階段戰爭的進程。但是,從雙方的兵力準備上來看,也許雙方都難以在馬來半島上佔據絕對的優勢!

經過了印度洋海戰的失利之後,日本軍部對南下作戰的戰略部署已經不再那麼信任了。雖然海軍部極力主張在馬來半島上登陸,但是陸軍主張在朝鮮半島上的登陸作戰計劃已經再次引起了注意。此時,日本部署在蘇門答臘島上的兵力大概5個師團,其中3個是海軍陸戰隊師團,兵力在14萬左右。

同時,中國部署在馬來半島上的兵力只有2個軍的兵力,共有12個兵力投送單位,兵力在3.5萬左右。另外,還有15萬馬來西亞國防軍。在新加坡,中國部署了兩個兵力投送單位,加上新加坡的5萬多地面部隊。

可以看出來,雙方在這個方向上的兵力都差不多,雖然日本的部隊佔有一定的素質優勢,但是正要攻佔馬來半島,也不是那麼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六章 臨陣換將第二十二章 輪番上陣第二章 打人事件第七章 借刀殺人第三章 艦隊交鋒第七章第二十三章 世界一統第十四章 東西夾擊第六章 狼狽爲奸第十一章 空地一家第十二章 艱難決策第四章 誰之過錯第五章 震後餘威第五章 太空煙花第十一章 臨時任務第六章 反恐前線第十五章 殺戮將軍第十八章 二次戰役第二章 全面封鎖第五章 反肘一擊第十章 廢品利用第八章 環球訪問第十章 南越戰爭第九章 決戰前夕第十章 鐵軍崢嶸第十六章 威逼利誘第十三章 滅頂之災第十二章 天羅地網第六章 單方行動第七章 權力結構第十四章 東西夾擊第一章 秘密籌劃第七章第六章 互惠行動第八章 另類競爭第八章 清洗事件第十六章 砧板與刀第十一章 佔領政策第五章 震後餘威第十章 拉鋸消耗第六章 虛僞談判第九章 深海蛟龍第八章 海空雄鷹第八章 將軍輓歌第五章第四章 戰術檢驗第六章 垂死掙扎第二章 後院起火第一章 停火協議第五章 國家元首第十章 陸戰雄師第五章 危險邊緣第四章 日本反擊第十八章 二次戰役第十三章 美國無奈第九章 橫刀立馬第十四章 千鈞一髮第一章 戰略決策第十一章 突擊一千第四章 雷霆霹靂第五章 戰略僵持第七章 接管行動第九章第八章 海空雄鷹第十三章 危險行動第五章 突飛猛進第五章 虎入狼羣第四章 生物技術第八章 海空雄鷹第十二章 瘋狂反擊第八章 風雲突變第五章 衝鋒號角第二章 情報戰線第一章 醞釀反擊第七章 崩潰防線第三章 未來海軍第一章 軍國主義第五章 四次戰役第五章 女人不弱第十章 潛龍發威第十二章 連環外交第三章 下山猛虎第五章 二次交鋒第十一章 紅色火線第二章 戰爭天平第二十二章 首都淪陷第二章 世界警察第三章 將虛就實第七章 颶風登陸第十七章 進軍美國第十四章 血之海洋第二章 將軍出征第五章 太空煙花第八章 幕後黑手第十九章 美軍反擊第十章 變化再起第六章 圍城血戰第五章 大陸政策第三章 未來海軍第九章
第六章 臨陣換將第二十二章 輪番上陣第二章 打人事件第七章 借刀殺人第三章 艦隊交鋒第七章第二十三章 世界一統第十四章 東西夾擊第六章 狼狽爲奸第十一章 空地一家第十二章 艱難決策第四章 誰之過錯第五章 震後餘威第五章 太空煙花第十一章 臨時任務第六章 反恐前線第十五章 殺戮將軍第十八章 二次戰役第二章 全面封鎖第五章 反肘一擊第十章 廢品利用第八章 環球訪問第十章 南越戰爭第九章 決戰前夕第十章 鐵軍崢嶸第十六章 威逼利誘第十三章 滅頂之災第十二章 天羅地網第六章 單方行動第七章 權力結構第十四章 東西夾擊第一章 秘密籌劃第七章第六章 互惠行動第八章 另類競爭第八章 清洗事件第十六章 砧板與刀第十一章 佔領政策第五章 震後餘威第十章 拉鋸消耗第六章 虛僞談判第九章 深海蛟龍第八章 海空雄鷹第八章 將軍輓歌第五章第四章 戰術檢驗第六章 垂死掙扎第二章 後院起火第一章 停火協議第五章 國家元首第十章 陸戰雄師第五章 危險邊緣第四章 日本反擊第十八章 二次戰役第十三章 美國無奈第九章 橫刀立馬第十四章 千鈞一髮第一章 戰略決策第十一章 突擊一千第四章 雷霆霹靂第五章 戰略僵持第七章 接管行動第九章第八章 海空雄鷹第十三章 危險行動第五章 突飛猛進第五章 虎入狼羣第四章 生物技術第八章 海空雄鷹第十二章 瘋狂反擊第八章 風雲突變第五章 衝鋒號角第二章 情報戰線第一章 醞釀反擊第七章 崩潰防線第三章 未來海軍第一章 軍國主義第五章 四次戰役第五章 女人不弱第十章 潛龍發威第十二章 連環外交第三章 下山猛虎第五章 二次交鋒第十一章 紅色火線第二章 戰爭天平第二十二章 首都淪陷第二章 世界警察第三章 將虛就實第七章 颶風登陸第十七章 進軍美國第十四章 血之海洋第二章 將軍出征第五章 太空煙花第八章 幕後黑手第十九章 美軍反擊第十章 變化再起第六章 圍城血戰第五章 大陸政策第三章 未來海軍第九章